正在阅读:

痒点、痛点并行,2017年或将决定共享单车存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痒点、痛点并行,2017年或将决定共享单车存亡!?

共享汽车如果想要真正的运行下去,不仅需要高度适应城市管理政策和出行限制的模式,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才能生存。

作者:徐影

“汽车共享”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的瑞士,他们在全国组织了“自驾车合作社”,一个人用完车后,便将车钥匙交给下一个人,在瑞士这样的山地国家非常实用,后来德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各国陆续风靡起来,虽都未形成规模但已经逐渐成为城市交通客运体系的工具之一。

从去年开始,“共享经济”成为社会热词,打车软件、共享单车应运而生。随着互联网+的助力,在“滴滴已死”、“摩拜和ofo的补贴大战”等竞争角逐战中,一种新的租车模式——共享汽车也迎来了第二春。

在限行、限购的大背景下,民众买车、养车的成本高,城市停车难等问题,激发了民众尤其是拥有驾照但却没有车的民众对“共享汽车”的需求。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眼下的道路和相关基础设施对汽车保有的最大容量仅为3亿辆,而十年后中国驾照持有人会达到10亿人,“有本无车”一族将达到7亿!

一度用车创始人、CEO王杨说:“大中城市的限行政策,以及买车、养车成本越来越高、城市停车位饱和等问题,激发了公众对共享汽车的需求。”

对于一些大学生、年轻人来说,可以自己开车,不用等。同时也节约了买车的资金和保养维修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以北京来说2015年底的汽车数量达535万,按4米的轿车平均车辆长度来算的话要绕五环摆满217圈,即使你有钱买车,一直中不到签能怨谁呢?共享汽车的应运而生给摇不到号一族带来了福音!

使用起来也和共享单车一样便捷:下载相应的APP,注册时需要上传本人驾照和身份证照片,交一定数量的押金,等驾驶证审核通过,消费者就可以租车使用了。多数“共享汽车”公司需要缴纳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的押金,但也有少数公司不需缴纳押金,车型则以新能源为主流。

在同样的时间和距离下,“共享汽车”的花费比专车、出租车还低。“共享”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家都希望资源得到最好的利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甚至最近逐渐投入的共享电动车,无不在强化这一概念。

虽然不少案例证实了它存在的价值,也不少人认可它为当下出行所带来的便利。但是,共享汽车需要解决的痛点很多。

在众多投资机构眼中,新一轮共享汽车是高门槛的投资,对资金、技术及资源的要求极高。目前国内的共享汽车公司有:首汽的Gofun、乐视旗下的零派乐享、北京途歌科技公司的TOGO、戴姆勒旗下的Car2go、Car2Share,力帆旗下的盼达用车,上海国际汽车城新能源旗下的EVCARD,还有苏打出行等等。

而车企针对汽车共享领域的动作不断。先有宝马再次扩大其汽车共享业务规模,又有丰田宣布将构筑汽车共享平台MSPF,以及日产推出了一项数字优先共享汽车所有权服务。面对汽车共享风口的到来,正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和汽车共享经济融合。那么是什么促使这些大型汽车集团竞相涌入共享汽车领域?

麦肯锡在《2030汽车革命的八大趋势》报告中指出:“受共享出行、互联服务和性能升级的推动,汽车行业的收入将因新的商业模式提高30%,即增加1.5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每销售的10辆汽车中,就有一辆用于共享出行。”

较早投资摩拜单车的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表示,普通创业者很难在共享汽车领域实现逆袭,VC参与的机会也较小。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汽车要形成规模效应,离不开扩大车辆运营规模、铺设租还车网点,随之而来的将是巨额投资。“与自行车相比,汽车的系统工程复杂度高、周期也更长。如果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获得资金,那么高昂的成本无法支撑整个商业模型。”

其实,共享汽车不同于共享单车,其各种特性注定使普通创业者难以进入到这一领域。目前各地共享汽车的运营平台主要由汽车制造企业和与汽车制造企业或相关资本深度合作的互联网企业组成。受成本、指标、政策限制,共享汽车不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随处可见,做到让用户就近取车、到达目的地或目的地周边就近还车,这就需要铺一张巨大的共享汽车服务网,但在目前的城市状态下很难实现。

搜索“共享汽车”评价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吐槽:按照app的定位指示根本却找不到车、计费系统出错、客服电话永远打不通,“没地儿停车是个麻烦”……

由于汽车运营指标有限,“共享汽车”规模和网点扩张会受限;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虽然说可以享受不限行的便利,但充电桩的铺设也是一大难题,同时车辆价格、停车位、电费、修车救援人工费等运营成本也比较高。交通违规难处理更是共享汽车发展的最大“拦路虎”。

由于目前法律责任如何认定共享单车的事故后责任尚是模糊的概念,共享单车随取随用随还的特性,使得对车辆出现事故的责任判定比较困难,满足用户需求与运营成本控制已经让运营者左右为难,再加上事故责任更让人头大。

另外,越来越多的“共享汽车”会不会加剧城市的交通拥堵也成为不少人担心的问题。

总之,共享汽车如果想要真正的运行下去,不仅需要高度适应城市管理政策和出行限制的模式,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才能生存。

2017年是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关键年,有消息称,北京将推进分时租赁汽车网点布局,年底前分时租赁汽车预计达到2000辆,资本也会在今年出现入局投资高峰。

最后一句:对于即将像共享单车一样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汽车,你会使用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痒点、痛点并行,2017年或将决定共享单车存亡!?

共享汽车如果想要真正的运行下去,不仅需要高度适应城市管理政策和出行限制的模式,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才能生存。

作者:徐影

“汽车共享”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的瑞士,他们在全国组织了“自驾车合作社”,一个人用完车后,便将车钥匙交给下一个人,在瑞士这样的山地国家非常实用,后来德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各国陆续风靡起来,虽都未形成规模但已经逐渐成为城市交通客运体系的工具之一。

从去年开始,“共享经济”成为社会热词,打车软件、共享单车应运而生。随着互联网+的助力,在“滴滴已死”、“摩拜和ofo的补贴大战”等竞争角逐战中,一种新的租车模式——共享汽车也迎来了第二春。

在限行、限购的大背景下,民众买车、养车的成本高,城市停车难等问题,激发了民众尤其是拥有驾照但却没有车的民众对“共享汽车”的需求。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眼下的道路和相关基础设施对汽车保有的最大容量仅为3亿辆,而十年后中国驾照持有人会达到10亿人,“有本无车”一族将达到7亿!

一度用车创始人、CEO王杨说:“大中城市的限行政策,以及买车、养车成本越来越高、城市停车位饱和等问题,激发了公众对共享汽车的需求。”

对于一些大学生、年轻人来说,可以自己开车,不用等。同时也节约了买车的资金和保养维修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以北京来说2015年底的汽车数量达535万,按4米的轿车平均车辆长度来算的话要绕五环摆满217圈,即使你有钱买车,一直中不到签能怨谁呢?共享汽车的应运而生给摇不到号一族带来了福音!

使用起来也和共享单车一样便捷:下载相应的APP,注册时需要上传本人驾照和身份证照片,交一定数量的押金,等驾驶证审核通过,消费者就可以租车使用了。多数“共享汽车”公司需要缴纳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的押金,但也有少数公司不需缴纳押金,车型则以新能源为主流。

在同样的时间和距离下,“共享汽车”的花费比专车、出租车还低。“共享”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家都希望资源得到最好的利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甚至最近逐渐投入的共享电动车,无不在强化这一概念。

虽然不少案例证实了它存在的价值,也不少人认可它为当下出行所带来的便利。但是,共享汽车需要解决的痛点很多。

在众多投资机构眼中,新一轮共享汽车是高门槛的投资,对资金、技术及资源的要求极高。目前国内的共享汽车公司有:首汽的Gofun、乐视旗下的零派乐享、北京途歌科技公司的TOGO、戴姆勒旗下的Car2go、Car2Share,力帆旗下的盼达用车,上海国际汽车城新能源旗下的EVCARD,还有苏打出行等等。

而车企针对汽车共享领域的动作不断。先有宝马再次扩大其汽车共享业务规模,又有丰田宣布将构筑汽车共享平台MSPF,以及日产推出了一项数字优先共享汽车所有权服务。面对汽车共享风口的到来,正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和汽车共享经济融合。那么是什么促使这些大型汽车集团竞相涌入共享汽车领域?

麦肯锡在《2030汽车革命的八大趋势》报告中指出:“受共享出行、互联服务和性能升级的推动,汽车行业的收入将因新的商业模式提高30%,即增加1.5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每销售的10辆汽车中,就有一辆用于共享出行。”

较早投资摩拜单车的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表示,普通创业者很难在共享汽车领域实现逆袭,VC参与的机会也较小。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汽车要形成规模效应,离不开扩大车辆运营规模、铺设租还车网点,随之而来的将是巨额投资。“与自行车相比,汽车的系统工程复杂度高、周期也更长。如果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获得资金,那么高昂的成本无法支撑整个商业模型。”

其实,共享汽车不同于共享单车,其各种特性注定使普通创业者难以进入到这一领域。目前各地共享汽车的运营平台主要由汽车制造企业和与汽车制造企业或相关资本深度合作的互联网企业组成。受成本、指标、政策限制,共享汽车不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随处可见,做到让用户就近取车、到达目的地或目的地周边就近还车,这就需要铺一张巨大的共享汽车服务网,但在目前的城市状态下很难实现。

搜索“共享汽车”评价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吐槽:按照app的定位指示根本却找不到车、计费系统出错、客服电话永远打不通,“没地儿停车是个麻烦”……

由于汽车运营指标有限,“共享汽车”规模和网点扩张会受限;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虽然说可以享受不限行的便利,但充电桩的铺设也是一大难题,同时车辆价格、停车位、电费、修车救援人工费等运营成本也比较高。交通违规难处理更是共享汽车发展的最大“拦路虎”。

由于目前法律责任如何认定共享单车的事故后责任尚是模糊的概念,共享单车随取随用随还的特性,使得对车辆出现事故的责任判定比较困难,满足用户需求与运营成本控制已经让运营者左右为难,再加上事故责任更让人头大。

另外,越来越多的“共享汽车”会不会加剧城市的交通拥堵也成为不少人担心的问题。

总之,共享汽车如果想要真正的运行下去,不仅需要高度适应城市管理政策和出行限制的模式,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才能生存。

2017年是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关键年,有消息称,北京将推进分时租赁汽车网点布局,年底前分时租赁汽车预计达到2000辆,资本也会在今年出现入局投资高峰。

最后一句:对于即将像共享单车一样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汽车,你会使用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