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齐“新”鲁力 |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双驱动”,枣庄奋进图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齐“新”鲁力 |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双驱动”,枣庄奋进图新

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的枣庄,正不断展现出“新面貌”。

文 | 牛星钧

在当前全球经济深刻调整与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

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枣庄市面临着从传统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强市的深刻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是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更是枣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于枣庄而言,想要转型成功,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自身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路径。

正如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所说,新质生产力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孕育新产业、重塑新动能,是老工业基地求变图强的必然选择。

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的枣庄,正不断展现出“新面貌”。

科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所在。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枣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企业创新培育机制,加大各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实现“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其中,2个项目入选山东好成果专报,其中鲁南化工全球首个“醋酸甲醛缩合法制备丙烯酸新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打破国内外单一石油化工路线生产丙烯酸的束缚;2个项目入选2024年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山东联润新材料公司牵头研发的《直径及捻度大幅度变化的纱线和产品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科技创新正成为枣庄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

据统计,枣庄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02家(其中国家级7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849家。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不仅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也为枣庄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据显示,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8.08%、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1-6月份,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增加值增速和营业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指导企业争取国家、省级科技无偿资金约1.2亿元,实现项目数量和资金总额近三年新突破。

这背后离不开枣庄积极营造的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在今年五月的“坚持科技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枣庄将大力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五链协同”统筹抓好平台打造、企业培育、人才集聚、成果转化等各项工作,组织实施110项左右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枣庄聚焦“6+3”产业领域加快科研攻关,着力攻克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枣庄,不断塑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优势。

另一方面,枣庄深刻意识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劳动者、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充分配置。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生效,将促进枣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实基石

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根基,亦是载体。

进一步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息息相关,是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新领域新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枣庄正立足自身产业优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而新能源产业是枣庄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之一。

作为全国知名的能源基地和北方锂电之都,枣庄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条、完备的资源要素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枣庄市抢抓新能源电池技术、产品迭代机遇,超前布局快充电池、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行业新赛道。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新能源项目和企业,枣庄市在锂电新能源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欣旺达、吉利欣旺达、联泓新科、精工电子、创普斯、中材锂膜、丰元锂能……一大批行业领军者的崛起成为推动“枣庄锂电”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进一步构建起从锂矿开采加工到电芯、终端应用和拆解回收的完整产业链,从而塑造出强大的行业竞争优势。

到2026年,枣庄定下锂电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通过优化存量、拓展增量、激活变量,加速向着“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积极布局与创新实践,仅仅是枣庄拥抱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2024年上半年,“枣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枣庄器械装备产业集群”2个集群突围而出,成功进入省“头雁领航”支柱型雁阵集群,树立起“枣庄智造”新标杆,标志着枣庄智能制造产业竞争优势日益凸显,也预示着枣庄在以上领域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枣庄大地,生机勃勃,气象崭“新”。其未来如何书写?且让我们共同翘首以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齐“新”鲁力 |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双驱动”,枣庄奋进图新

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的枣庄,正不断展现出“新面貌”。

文 | 牛星钧

在当前全球经济深刻调整与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

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枣庄市面临着从传统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强市的深刻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是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更是枣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于枣庄而言,想要转型成功,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自身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路径。

正如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所说,新质生产力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孕育新产业、重塑新动能,是老工业基地求变图强的必然选择。

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的枣庄,正不断展现出“新面貌”。

科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所在。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枣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企业创新培育机制,加大各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实现“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其中,2个项目入选山东好成果专报,其中鲁南化工全球首个“醋酸甲醛缩合法制备丙烯酸新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打破国内外单一石油化工路线生产丙烯酸的束缚;2个项目入选2024年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山东联润新材料公司牵头研发的《直径及捻度大幅度变化的纱线和产品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科技创新正成为枣庄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

据统计,枣庄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02家(其中国家级7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849家。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不仅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也为枣庄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据显示,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8.08%、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1-6月份,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增加值增速和营业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指导企业争取国家、省级科技无偿资金约1.2亿元,实现项目数量和资金总额近三年新突破。

这背后离不开枣庄积极营造的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在今年五月的“坚持科技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枣庄将大力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五链协同”统筹抓好平台打造、企业培育、人才集聚、成果转化等各项工作,组织实施110项左右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枣庄聚焦“6+3”产业领域加快科研攻关,着力攻克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枣庄,不断塑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优势。

另一方面,枣庄深刻意识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劳动者、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充分配置。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生效,将促进枣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实基石

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根基,亦是载体。

进一步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息息相关,是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新领域新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枣庄正立足自身产业优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而新能源产业是枣庄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之一。

作为全国知名的能源基地和北方锂电之都,枣庄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条、完备的资源要素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枣庄市抢抓新能源电池技术、产品迭代机遇,超前布局快充电池、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行业新赛道。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新能源项目和企业,枣庄市在锂电新能源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欣旺达、吉利欣旺达、联泓新科、精工电子、创普斯、中材锂膜、丰元锂能……一大批行业领军者的崛起成为推动“枣庄锂电”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进一步构建起从锂矿开采加工到电芯、终端应用和拆解回收的完整产业链,从而塑造出强大的行业竞争优势。

到2026年,枣庄定下锂电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通过优化存量、拓展增量、激活变量,加速向着“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积极布局与创新实践,仅仅是枣庄拥抱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2024年上半年,“枣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枣庄器械装备产业集群”2个集群突围而出,成功进入省“头雁领航”支柱型雁阵集群,树立起“枣庄智造”新标杆,标志着枣庄智能制造产业竞争优势日益凸显,也预示着枣庄在以上领域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枣庄大地,生机勃勃,气象崭“新”。其未来如何书写?且让我们共同翘首以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