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从右翼媒体逆袭看美国人的“起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从右翼媒体逆袭看美国人的“起义”

“反抗开始了,最初只是静悄悄的抗议……但然后,静悄悄的声音变成了大声的合唱……最后,合唱变成了地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被总统用作消息源头而引发一场“白宫监听”风云之前,马克·莱温(Mark Levin)在美国自由派世界里还是个相对陌生的名字,尽管他撰写的一本书曾经拿下过《纽约时报》畅销榜单的状元。

现如今,这位保守电台脱口秀(talk radio)主持人已不再仅仅是右翼媒体的新兴风云人物,也开始屡现自由派媒体的报端。

3月4日凌晨,当时上任不到两个月的特朗普突然发布推文,谴责奥巴马在去年11月大选前“窃听”了他,并将此事比喻为水门事件,甚至用了“变态”等字眼。

直至今日,特朗普也没能给出明确的证据,但几乎可以肯定,他受到了右翼媒体Breitbart此前一篇报道的启发,而该报道正是基于莱温的节目整理的。

在电台主持行业,莱温不算是个叱咤风云的先驱人物。直到2003年,他才正式开始他的脱口秀生涯。那时,信守自由市场、鹰派外交政策的保守主义运动(conservative movement),已经主导了美国的脱口秀电台节目。

但莱温成长的速度很快。据《谈话者》(Talkers)杂志估计,每周大约有700万听众听他的节目,在美国所有脱口秀电台秀中排名第四。研究保守媒体的政治学者丹·卡西诺(Dan Cassino)说,莱温的听众“百分百是保守主义者”,而且“忠诚得不同寻常”。

他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投入了大量热情。英国《卫报》称,与亚历克斯·琼斯(Alex Jones)的Inforwars这种“假新闻”泛滥的媒体相比,莱温为他的听众奉上的是真材实料、是实打实的议程,而不是空洞的政治演说。

在加入电台成为脱口秀主持人之前,莱温曾在里根政府工作过,最高做到过时任司法部长密斯的办公室主任。他也从事过法律工作,还写过六本书,在书中阐述了他的宪法原旨主义理念——这让他与温和的保守主义划清了界限,其中不止一本进入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他快速崛起的轨迹可以说是美国保守脱口秀电台乃至右翼媒体崛起的缩影。

尽管像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都有自己杰出的保守脱口秀电台,但只有在美国,保守脱口秀节目才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运动,成了现象级的存在。这种现象也只是最近才出现的。经过近三四十年的暗流汹涌,他们最终在去年大选中成了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1987年,美国废除了广播管制中的公平原则,不再要求广播媒体必须同时陈述各种不同意见和观点。保守脱口秀电台由此出现并很快迎来了他们的辉煌。

1992年,也就是民主党人克林顿当选总统的时候,现在的电台脱口秀明星拉什·林堡(Rush Limbaugh)、肖恩·汉尼提(Sean Hannity)开始了他们的秀场;1996年,亚历克斯·琼斯的Inforwars电台面世;2003年,莱温正式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伴随着保守脱口秀的成长,在去年大选中影响了整个媒体生态格局的重要的保守派媒体也出现了:《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s)与林堡同期出现;在琼斯开创其脱口秀的同年,被誉为特朗普竞选大本营的福克斯新闻网出现;2007年,Breitbart诞生了。

相比之下,《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以及ABC、NBC等受自由派青睐的传统媒体诞生的时间远远早于他们,在2016年前牢牢把控着整个媒体生态。

那些右翼媒体崛起的轨迹令人联想到了特朗普。作为外行人,2015年他刚宣布加入大选时,受到了传统媒体无数“慢待”甚至嘲讽;但几乎没人想到,他带着争议、毫无遮拦的言论,甚至丑闻,竟一路过关战胜了建制派候选人、资深政客希拉里,成功当选总统。

他的当选也成了右翼媒体的巅峰时刻:将Breitbart打造成右翼主流媒体的领导人班农,在特朗普上任后很快被任命为首席战略师,其影响力大到很多人认为他才是“真正的总统”。令特朗普对奥巴马发难的那篇文章就刊登在Breitbart上。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对2015年4月1日到2016年11月8日期间在网上刊发的100多万条新闻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在这段时间里,以Breitbart为核心,包括福克斯新闻网、Inforwars、Daily Caller在内的右翼媒体网络发展成了一个“明显的、绝缘的体系,利用社交媒体作为支柱把超党派的观点传递给了世界。”

他们发现,跟希拉里支持者高度聚集在传统媒体周边不同,特朗普的支持者把绝大多数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最近这些年,尤其是2008年大选年后新出现的右翼媒体上,包括莱温这样的保守电台脱口秀。

这些媒体不仅重塑了保守媒体议程,甚至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强烈影响——大选期间希拉里的“邮件门”等丑闻主导了公众领域议题,这些主要在右翼媒体上生产、被大量扩散到社交网络上的或真或假的信息,为特朗普当选发挥了重要作用。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称,“脱离语境的真相、不断重复的谎言和逻辑的跳跃”,最终创造了“充满误导性的世界观”,右翼媒体生产的这些内容,强化了其受众的已有认知,而忠实的受众反过来又助长了这些媒体。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特朗普作为总统能够“捏造”出瑞典发生了恐袭,他的助手能够发明出“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的说辞,而推文里的一个引号能成为白宫为缺乏事实根据的指控进行辩解的神器。

该研究还特意指出,诸如为用户推送其青睐内容的算法这类技术,并不是导致这种极化现象的原因。相比之下,政治和文化因素发挥的作用更大,比如“有组织的(政治)运动”和“去中心化行为的凸显特性”。

莱温脱口秀引发的“白宫监听”风波以及后续的反应再次证明了上述发现。

他在那日的脱口秀中将包括《纽约时报》等传统媒体以及HeatStreet等右翼媒体的多家报道资料整合到一起,得出奥巴马政府动用“集权”,“对特朗普的竞选以及他的新政府进行破坏”的结论。《卫报》称,这是他对这些资料挑挑拣拣进行“缝补”后的效果,而那些传统媒体引述的消息源也不遗余力地驳斥他混淆视听。

但这些在传统媒体看来缺乏依据甚至荒谬的论调,却通过Breitbart最终传到了总统的案头。就在自由派人士对总统的反应表示惊诧、感觉无法理喻的时候,右翼媒体的受众却坚定地站在了总统一边。

忠诚——这也是保守电台乃至右翼媒体一个普遍特征。他们的受众群体很稳定,特征鲜明:白人、有宗教信仰、男性、年龄较大——他们也是大选期间为特朗普投票的主流人群。

是什么,让真相盖不住半真半假的事实或者谎言?

是什么,让总统更信任一个电台脱口秀主持人,而不是情报机构的官员(FBI局长科米等否认了“奥巴马监控”一说,但这显然没有被特朗普认同)?

是什么,让坚守了上百年的传统媒体阵地遭遇侵蚀?

又是什么,让一个几乎从各个方面挑战了现行政治体制和规则的外行总统成功上位?

对此,特朗普在上任一个月后的首次国会重大演讲中有过解释。

在强调美国中产阶级坠落、全球化下美国民众命运堪忧之后,他说,“到2016年,我们脚底的土地开始松动。反抗开始了,最初只是静悄悄的抗议……但然后,静悄悄的声音变成了大声的合唱……最后,合唱变成了地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从右翼媒体逆袭看美国人的“起义”

“反抗开始了,最初只是静悄悄的抗议……但然后,静悄悄的声音变成了大声的合唱……最后,合唱变成了地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被总统用作消息源头而引发一场“白宫监听”风云之前,马克·莱温(Mark Levin)在美国自由派世界里还是个相对陌生的名字,尽管他撰写的一本书曾经拿下过《纽约时报》畅销榜单的状元。

现如今,这位保守电台脱口秀(talk radio)主持人已不再仅仅是右翼媒体的新兴风云人物,也开始屡现自由派媒体的报端。

3月4日凌晨,当时上任不到两个月的特朗普突然发布推文,谴责奥巴马在去年11月大选前“窃听”了他,并将此事比喻为水门事件,甚至用了“变态”等字眼。

直至今日,特朗普也没能给出明确的证据,但几乎可以肯定,他受到了右翼媒体Breitbart此前一篇报道的启发,而该报道正是基于莱温的节目整理的。

在电台主持行业,莱温不算是个叱咤风云的先驱人物。直到2003年,他才正式开始他的脱口秀生涯。那时,信守自由市场、鹰派外交政策的保守主义运动(conservative movement),已经主导了美国的脱口秀电台节目。

但莱温成长的速度很快。据《谈话者》(Talkers)杂志估计,每周大约有700万听众听他的节目,在美国所有脱口秀电台秀中排名第四。研究保守媒体的政治学者丹·卡西诺(Dan Cassino)说,莱温的听众“百分百是保守主义者”,而且“忠诚得不同寻常”。

他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投入了大量热情。英国《卫报》称,与亚历克斯·琼斯(Alex Jones)的Inforwars这种“假新闻”泛滥的媒体相比,莱温为他的听众奉上的是真材实料、是实打实的议程,而不是空洞的政治演说。

在加入电台成为脱口秀主持人之前,莱温曾在里根政府工作过,最高做到过时任司法部长密斯的办公室主任。他也从事过法律工作,还写过六本书,在书中阐述了他的宪法原旨主义理念——这让他与温和的保守主义划清了界限,其中不止一本进入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他快速崛起的轨迹可以说是美国保守脱口秀电台乃至右翼媒体崛起的缩影。

尽管像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都有自己杰出的保守脱口秀电台,但只有在美国,保守脱口秀节目才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运动,成了现象级的存在。这种现象也只是最近才出现的。经过近三四十年的暗流汹涌,他们最终在去年大选中成了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1987年,美国废除了广播管制中的公平原则,不再要求广播媒体必须同时陈述各种不同意见和观点。保守脱口秀电台由此出现并很快迎来了他们的辉煌。

1992年,也就是民主党人克林顿当选总统的时候,现在的电台脱口秀明星拉什·林堡(Rush Limbaugh)、肖恩·汉尼提(Sean Hannity)开始了他们的秀场;1996年,亚历克斯·琼斯的Inforwars电台面世;2003年,莱温正式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伴随着保守脱口秀的成长,在去年大选中影响了整个媒体生态格局的重要的保守派媒体也出现了:《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s)与林堡同期出现;在琼斯开创其脱口秀的同年,被誉为特朗普竞选大本营的福克斯新闻网出现;2007年,Breitbart诞生了。

相比之下,《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以及ABC、NBC等受自由派青睐的传统媒体诞生的时间远远早于他们,在2016年前牢牢把控着整个媒体生态。

那些右翼媒体崛起的轨迹令人联想到了特朗普。作为外行人,2015年他刚宣布加入大选时,受到了传统媒体无数“慢待”甚至嘲讽;但几乎没人想到,他带着争议、毫无遮拦的言论,甚至丑闻,竟一路过关战胜了建制派候选人、资深政客希拉里,成功当选总统。

他的当选也成了右翼媒体的巅峰时刻:将Breitbart打造成右翼主流媒体的领导人班农,在特朗普上任后很快被任命为首席战略师,其影响力大到很多人认为他才是“真正的总统”。令特朗普对奥巴马发难的那篇文章就刊登在Breitbart上。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对2015年4月1日到2016年11月8日期间在网上刊发的100多万条新闻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在这段时间里,以Breitbart为核心,包括福克斯新闻网、Inforwars、Daily Caller在内的右翼媒体网络发展成了一个“明显的、绝缘的体系,利用社交媒体作为支柱把超党派的观点传递给了世界。”

他们发现,跟希拉里支持者高度聚集在传统媒体周边不同,特朗普的支持者把绝大多数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最近这些年,尤其是2008年大选年后新出现的右翼媒体上,包括莱温这样的保守电台脱口秀。

这些媒体不仅重塑了保守媒体议程,甚至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强烈影响——大选期间希拉里的“邮件门”等丑闻主导了公众领域议题,这些主要在右翼媒体上生产、被大量扩散到社交网络上的或真或假的信息,为特朗普当选发挥了重要作用。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称,“脱离语境的真相、不断重复的谎言和逻辑的跳跃”,最终创造了“充满误导性的世界观”,右翼媒体生产的这些内容,强化了其受众的已有认知,而忠实的受众反过来又助长了这些媒体。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特朗普作为总统能够“捏造”出瑞典发生了恐袭,他的助手能够发明出“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的说辞,而推文里的一个引号能成为白宫为缺乏事实根据的指控进行辩解的神器。

该研究还特意指出,诸如为用户推送其青睐内容的算法这类技术,并不是导致这种极化现象的原因。相比之下,政治和文化因素发挥的作用更大,比如“有组织的(政治)运动”和“去中心化行为的凸显特性”。

莱温脱口秀引发的“白宫监听”风波以及后续的反应再次证明了上述发现。

他在那日的脱口秀中将包括《纽约时报》等传统媒体以及HeatStreet等右翼媒体的多家报道资料整合到一起,得出奥巴马政府动用“集权”,“对特朗普的竞选以及他的新政府进行破坏”的结论。《卫报》称,这是他对这些资料挑挑拣拣进行“缝补”后的效果,而那些传统媒体引述的消息源也不遗余力地驳斥他混淆视听。

但这些在传统媒体看来缺乏依据甚至荒谬的论调,却通过Breitbart最终传到了总统的案头。就在自由派人士对总统的反应表示惊诧、感觉无法理喻的时候,右翼媒体的受众却坚定地站在了总统一边。

忠诚——这也是保守电台乃至右翼媒体一个普遍特征。他们的受众群体很稳定,特征鲜明:白人、有宗教信仰、男性、年龄较大——他们也是大选期间为特朗普投票的主流人群。

是什么,让真相盖不住半真半假的事实或者谎言?

是什么,让总统更信任一个电台脱口秀主持人,而不是情报机构的官员(FBI局长科米等否认了“奥巴马监控”一说,但这显然没有被特朗普认同)?

是什么,让坚守了上百年的传统媒体阵地遭遇侵蚀?

又是什么,让一个几乎从各个方面挑战了现行政治体制和规则的外行总统成功上位?

对此,特朗普在上任一个月后的首次国会重大演讲中有过解释。

在强调美国中产阶级坠落、全球化下美国民众命运堪忧之后,他说,“到2016年,我们脚底的土地开始松动。反抗开始了,最初只是静悄悄的抗议……但然后,静悄悄的声音变成了大声的合唱……最后,合唱变成了地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