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智能驾驶,“吓坏”老司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智能驾驶,“吓坏”老司机

无故打方向、差点撞锥桶,你还愿意用智能驾驶吗?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定焦One 郑浩钧 王璐 苏琦 艾乐伊

编辑 | 郑浩钧

最近,网传一则“湖北江西商会会员群”的微信群聊天截图显示,湖北省江西商会罗姓副会长和弟弟、弟媳一行10月9日驾驶问界M9时与大货车相撞,造成罗姓副会长受伤,其弟遇难,并提醒群内人员谨慎使用自驾(指智驾)功能。据多家媒体报道,网传截图信息属实。

10月14日下午,赛力斯汽车通过“赛力斯用户服务”公众号发布声明,指出该起事故发生前,问界M9已退出智驾。

尽管事故原因尚待交管部门认定,但此事再次引发公众对于“智能驾驶”的讨论。

现在,智能驾驶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竞争重点,除了“蔚小理”等新势力,长城汽车、比亚迪等传统车企也开始大力推广智能驾驶。在车企的营销之下,有大批消费者正在接受甚至依赖智能驾驶功能。

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车企所宣传的“智能驾驶”,其实都是L2级别的自动辅助驾驶。这个区间的智能驾驶技术不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是始终需要人类主导的驾驶辅助系统。面对复杂的路况,自动辅助驾驶的识别无法做到100%精准。

「定焦One」和四位使用过智能驾驶功能的车主聊了聊,他们都曾受到过惊吓,有的是在高速上遇到车辆猛打方向,有的因为系统误判差点撞上锥桶,还有的多次遇到急刹,险些酿成事故。经历这些以后,有的人直接放弃智能驾驶再也不用,也有人选择继续给智能驾驶机会,但是会选择适合的路段。

如果是你,愿意在受惊吓后再给智能驾驶一次机会吗?你又是否了解,“智能驾驶”可能存在的风险?

前车急刹,我的车加速向右并线冲出去了

石进 | 35+岁 北京 文化传媒行业

我今年9月买了理想L7,价格在28万多元。国庆我们全家开车出去玩,在高速上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受到了惊吓。

当时是晚上8点,天已经黑了,我用着智能驾驶,速度在120km/h。突然,前车急刹车停下了,我的车迅速提速从右前方的隔壁车道开了过去。我当时猛地一惊,吓了一大跳,反应过来的时候车已经开出一段距离了,我赶快接管了方向盘继续往前开。

当时可能是前面发生了事故,前车急刹,我的车没有跟着急刹停下,而是启动了紧急避险,提速然后右转,躲过前车从右车道过去了。当时右边车道也有车,还好没有撞到,我一阵后怕。

后来我算了算距离,感觉我踩急刹车也能停住,不过这个车感应到前车突然刹停的时候,不是急刹,而是缓慢降速,所以来不及刹停,于是启动了紧急避让。

这种情况如果是疲劳驾驶,智能驾驶的这种反应是好事。不过在我的逻辑上来判断,一脚踩死应该是可以刹住的,如果抢道冲出去,很有可能被另一条车道上的后车追尾。我感觉智能驾驶的这个策略还是比较激进,风险挺大的。

第二天,理想官方给我打电话来解释这个逻辑,跟我说了他们的智能驾驶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触动紧急避险而不是让我接管。至于这种情况该紧急刹车还是紧急避让,有点说不清,只要没造成事故,倒也还没什么。

在高速行驶时,理想的智驾系统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速度是从120km/h到110km/h再到100km/h逐渐往下降,而不是像我们自己一脚踩死急刹,我觉得这样有好有坏,急刹有可能对乘客造成伤害,但在紧急情况下,逐渐降速很可能来不及。

从那以后我走高速晚上就不再用智能驾驶了,在城市里就在环路上用,用的时候也非常谨慎。

智能驾驶功能有其优点,减少了一些开车压力,它比较好的功能是堵车的时候,只要把它打开,它会自动停自动起,还可以设置跟车的距离,设置稍微近一点,别人想插队也插不进来。

但目前的智能驾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市区有时候行驶策略比较保守,提速的时候,它会跟前车拉开距离,前车走了以后它会慢一两秒。还有在市区左拐时,有时候会有两条左拐线,它就坚持它自己那一条,可能旁边车道的车已经过去了,它也不变到另外一条道,走得就比较慢,后车也会催。目前来说,在城市里使用时功能有点不太成熟。

可能也确实是我们的路况太复杂了,还不太具备自动驾驶的物理条件,所以使用智能驾驶功能必须要时刻盯着。

对智能驾驶半信半疑,使用两次后彻底放弃

小千 | 30岁 北京 新媒体行业

我去年8月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Y,花了29.6万,自带基础的智能驾驶功能(Aut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决定买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摇号摇到了新能源车牌,二是身边有朋友也买的是特斯拉,给出的评价是“整体硬件好过其他品牌”,所以我下单了。

至于其宣传的智能驾驶功能,算是我考虑购买这辆车的一个点,但并不是最主要的。

对于智能驾驶,我其实一直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而且对我来说,开车本身属于一件有乐趣的事,不太存在通过智能驾驶解放自己。

但拗不过身边朋友一直安利智能驾驶的好,表妹说想借我的车,还询问了智能驾驶怎么用。出于好奇和对表妹的安全考虑,我在买车一年后终于尝试了智能驾驶,结果被吓得不轻。

我在高速路上打开了智能驾驶功能,最开始是感到不适应,开了这一功能完全没有让身为司机的我解放双手双脚和脑子,反而更不自在。

它要求我手不能离开方向盘,需要轻搭在方向盘上,脚也不能踩到刹车上,只能全程漂在上面,这让我觉得整个人好累。

更痛苦的是速度。刚开始车辆会按照你设定的时速匀速前进,但它很受前面车的速度限制,前车速度慢了,它就跟着自动减速,基础的智能驾驶功能想超车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最恐怖的是它的紧急刹车。

我记得当时好不容易花十几分钟适应了智能驾驶,它突然在没有前车的情况下紧急刹车,我被吓了一跳。这样的急刹车很容易造成侧翻,还好我速度不快没有酿成事故,但也能明显感觉到车微有侧倾。

由于没有造成任何损失,我便没有找厂家理论,不过,我在网上刷到很多车主都有类似情况发生,甚至造成了生命危险。

从那之后我只用过一次智能驾驶,在高速上开了七八分钟。想再一次尝试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第一次开智能驾驶是白天,我想看看晚上和白天有什么区别,但更主要的是,下班开车回家路上我太困了,身边又没有其他人陪我说话聊天,便想通过智能驾驶给自己醒醒脑子。

毕竟用智能驾驶比我自己开车危险多了,车和司机是分离的状态,需要我全程盯着前后方往来车辆,保持精神高度紧张。

如果某天智能驾驶能够和高铁、地铁一样,有固定的轨道,我才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它,像现在这种有四轮、两轮,还有行人的大马路,我是肯定不敢用的。

差点撞上锥桶后,我还是会用智能驾驶

阿林 | 40+岁 北京 咨询行业

我的理想L9 MAX是在2022年6月理想L9上市发布会上第一时间下定的,提车是在9月,选配了颜色和踏板,在叠加定金优惠后,裸车价47万多,智驾功能不用再另外花钱开通。

之所以选择更贵的MAX版,主要是理想L9刚上市时只有MAX版可选,我的老车又已经开了挺久,迫切需要换车,加上自己确实对智能驾驶有需求,比如堵车的时候让系统自动跟车。另外,我自己也研究过智能驾驶,感觉带有激光雷达的MAX车型后续智能驾驶功能升级的空间更大,所以最后选了MAX版。

一开始,我对智能驾驶的期望不高,只是希望在高速、高架上可以自动跟车、变道、下匝道就行。提车之后,我马上就开始用智能驾驶功能,主要是在高速高架上,比如周末去郊区玩、放假去自驾游的时候,还有上下班时也会在城区的环路上使用,感觉确实可以节省很多精力,让自己开车没那么累。

不过,在使用智能驾驶的过程中,我也受到过一些惊吓。一次是在去年十一假期时,我去内蒙古自驾游,在高速上开启了NOA(导航辅助驾驶)。突然遇到一段路上摆了一排锥桶,路直接变窄了,道路线也被打乱,这时车没有及时变道,差点就撞到了锥桶。

还有一次是今年年初,我在晚高峰的北京东四环使用智能驾驶,在车道拥挤的情况下,我的车突然急速向右打方向盘想要变道,我被吓了一跳,赶紧掰回方向盘退出了智能驾驶。

我后续在理想车主群里反映过遇到的问题,群里的理想汽车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复,但是后续的OTA升级中,优化了超车变道策略。

我也在网上看到很多出现类似情况的视频,涉及到的品牌不仅有理想,还有小鹏等。这个行驶场景不是什么高难度的特殊场景,而是普通车主可能每天都会遇到的情况,在这么简单的情况下也会出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各个厂家当时的智能驾驶技术都不太成熟。

虽然受过惊吓,但我还是愿意继续使用智能驾驶。目前,我在高速上基本都会开启高速NOA,偶尔也会在城市环路上开启,比如车少、堵车的情况。但在出环路后的小路上,以及郊区的国道上基本都不用智能驾驶,因为开车效率和安全性都还达不到我的要求。

急刹、追尾、错误识别,我对智驾保持极端谨慎

阿伦 | 35+岁 北京 科技行业

我是一个10年驾龄的老司机,很少违章,也没有发生过任何一起事故。以前我一直开油车,出于对特斯拉AP(Aut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好奇和性价比的考虑,我在2021年花约30万买了特斯拉的Model Y,改开电车。

刚开始使用特斯拉的AP功能时体验感还不错,尤其是在高速上“长途车少”的情况下,它能车道保持和自动跟车,在某种程度上解放我的双手和双脚,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给方向盘一些回应就行,防止系统判定你睡着而发出警报。

但是随着使用的深入,一些极端场景出现了,加上我看到的一些类似事故的报道,让我意识到智驾功能并没有宣传中那般“完美”。

我总结发现,智驾功能导致的很多事故都是类似的,其中一类常见的事故就是追尾,我也几次差点“遇险”。

一次是在高速上,我在最左边的车道,右边车道的一辆车向左边压线,我判断他应该不是要变道,因为司机没有打灯,但是系统识别成司机要变道,当时我正准备超这辆车,没想到我的车来了一脚急刹,几乎要刹停,剧烈的速度变化让我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还有一次也是在高速上,我车道前方的一辆车应该是走错了路,想要变道下高速,正常情况下前面车变道到右边,你就会变道到左边,结果我的车在这辆车后方直接刹停,还好我后面没有车,否则司机根本没有反应时间,就追尾了。

另一类则是智驾系统错误识别造成的事故。

有一次我遇到一段路刚刚进行过修整,铺上了沥青但还没来得及划车道线,处于AP模式下的车因为识别不到路线,方向盘开始乱晃,同步开始发出警报。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北京堵车时遭遇车辆加塞,AP功能也用不了;再比如遇到有工作人员在绿化带里面进行植物修剪,车子也可能会因为错误识别直接刹停。

更极端的情况是,有些电车甚至识别不了清障车或洒水车,直接撞上去。一个工程师朋友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智驾功能需要识别很多东西,为了更加专注在对它重要的信息上,很多车不会识别静止的东西,而是默认这是背景环境的一部分。

可以看到,特斯拉之前的智驾功能背后是一套机械化的识别系统,有时候还会错误识别或者判断失误,识别之后又会采取最保守的措施——减速甚至刹停,它不像人类司机那么敏捷,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体验半年之后,我基本上就不用智驾功能了。不过,如果特斯拉的FSD能入华的话,我还是会第一时间体验的,毕竟我看FSD最近在美国的表现还是挺好的。

我觉得很多新手电车司机需要走出一个误区,不能因为智驾功能在理想条件下的表现,而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完善的功能,从而放心地把驾驶工作完全交给智驾。这里面可能也有部分车企过度宣传的助推,但实际上不管发生任何事故,不管开没开智驾,都是驾驶员的责任。

汽车是一个容错率很低的工具,电车的容错率更低。因为相比油车,它加速非常快,一旦错误操作或者出现问题,电池碰撞又会引起爆炸。

作为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我虽然喜欢尝试新事物,但我在汽车的智驾功能上是极端保守的,我永远不会过分依赖它。我觉得开电车的人都应该保守一点,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周围人的生命。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石进、小千、阿林、阿伦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特斯拉

8.9k
  • 特斯拉2024年全球销量史上首次超过奥迪
  • 美股科技股盘前下跌,英伟达、特斯拉跌超2%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智能驾驶,“吓坏”老司机

无故打方向、差点撞锥桶,你还愿意用智能驾驶吗?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定焦One 郑浩钧 王璐 苏琦 艾乐伊

编辑 | 郑浩钧

最近,网传一则“湖北江西商会会员群”的微信群聊天截图显示,湖北省江西商会罗姓副会长和弟弟、弟媳一行10月9日驾驶问界M9时与大货车相撞,造成罗姓副会长受伤,其弟遇难,并提醒群内人员谨慎使用自驾(指智驾)功能。据多家媒体报道,网传截图信息属实。

10月14日下午,赛力斯汽车通过“赛力斯用户服务”公众号发布声明,指出该起事故发生前,问界M9已退出智驾。

尽管事故原因尚待交管部门认定,但此事再次引发公众对于“智能驾驶”的讨论。

现在,智能驾驶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竞争重点,除了“蔚小理”等新势力,长城汽车、比亚迪等传统车企也开始大力推广智能驾驶。在车企的营销之下,有大批消费者正在接受甚至依赖智能驾驶功能。

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车企所宣传的“智能驾驶”,其实都是L2级别的自动辅助驾驶。这个区间的智能驾驶技术不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是始终需要人类主导的驾驶辅助系统。面对复杂的路况,自动辅助驾驶的识别无法做到100%精准。

「定焦One」和四位使用过智能驾驶功能的车主聊了聊,他们都曾受到过惊吓,有的是在高速上遇到车辆猛打方向,有的因为系统误判差点撞上锥桶,还有的多次遇到急刹,险些酿成事故。经历这些以后,有的人直接放弃智能驾驶再也不用,也有人选择继续给智能驾驶机会,但是会选择适合的路段。

如果是你,愿意在受惊吓后再给智能驾驶一次机会吗?你又是否了解,“智能驾驶”可能存在的风险?

前车急刹,我的车加速向右并线冲出去了

石进 | 35+岁 北京 文化传媒行业

我今年9月买了理想L7,价格在28万多元。国庆我们全家开车出去玩,在高速上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受到了惊吓。

当时是晚上8点,天已经黑了,我用着智能驾驶,速度在120km/h。突然,前车急刹车停下了,我的车迅速提速从右前方的隔壁车道开了过去。我当时猛地一惊,吓了一大跳,反应过来的时候车已经开出一段距离了,我赶快接管了方向盘继续往前开。

当时可能是前面发生了事故,前车急刹,我的车没有跟着急刹停下,而是启动了紧急避险,提速然后右转,躲过前车从右车道过去了。当时右边车道也有车,还好没有撞到,我一阵后怕。

后来我算了算距离,感觉我踩急刹车也能停住,不过这个车感应到前车突然刹停的时候,不是急刹,而是缓慢降速,所以来不及刹停,于是启动了紧急避让。

这种情况如果是疲劳驾驶,智能驾驶的这种反应是好事。不过在我的逻辑上来判断,一脚踩死应该是可以刹住的,如果抢道冲出去,很有可能被另一条车道上的后车追尾。我感觉智能驾驶的这个策略还是比较激进,风险挺大的。

第二天,理想官方给我打电话来解释这个逻辑,跟我说了他们的智能驾驶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触动紧急避险而不是让我接管。至于这种情况该紧急刹车还是紧急避让,有点说不清,只要没造成事故,倒也还没什么。

在高速行驶时,理想的智驾系统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速度是从120km/h到110km/h再到100km/h逐渐往下降,而不是像我们自己一脚踩死急刹,我觉得这样有好有坏,急刹有可能对乘客造成伤害,但在紧急情况下,逐渐降速很可能来不及。

从那以后我走高速晚上就不再用智能驾驶了,在城市里就在环路上用,用的时候也非常谨慎。

智能驾驶功能有其优点,减少了一些开车压力,它比较好的功能是堵车的时候,只要把它打开,它会自动停自动起,还可以设置跟车的距离,设置稍微近一点,别人想插队也插不进来。

但目前的智能驾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市区有时候行驶策略比较保守,提速的时候,它会跟前车拉开距离,前车走了以后它会慢一两秒。还有在市区左拐时,有时候会有两条左拐线,它就坚持它自己那一条,可能旁边车道的车已经过去了,它也不变到另外一条道,走得就比较慢,后车也会催。目前来说,在城市里使用时功能有点不太成熟。

可能也确实是我们的路况太复杂了,还不太具备自动驾驶的物理条件,所以使用智能驾驶功能必须要时刻盯着。

对智能驾驶半信半疑,使用两次后彻底放弃

小千 | 30岁 北京 新媒体行业

我去年8月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Y,花了29.6万,自带基础的智能驾驶功能(Aut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决定买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摇号摇到了新能源车牌,二是身边有朋友也买的是特斯拉,给出的评价是“整体硬件好过其他品牌”,所以我下单了。

至于其宣传的智能驾驶功能,算是我考虑购买这辆车的一个点,但并不是最主要的。

对于智能驾驶,我其实一直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而且对我来说,开车本身属于一件有乐趣的事,不太存在通过智能驾驶解放自己。

但拗不过身边朋友一直安利智能驾驶的好,表妹说想借我的车,还询问了智能驾驶怎么用。出于好奇和对表妹的安全考虑,我在买车一年后终于尝试了智能驾驶,结果被吓得不轻。

我在高速路上打开了智能驾驶功能,最开始是感到不适应,开了这一功能完全没有让身为司机的我解放双手双脚和脑子,反而更不自在。

它要求我手不能离开方向盘,需要轻搭在方向盘上,脚也不能踩到刹车上,只能全程漂在上面,这让我觉得整个人好累。

更痛苦的是速度。刚开始车辆会按照你设定的时速匀速前进,但它很受前面车的速度限制,前车速度慢了,它就跟着自动减速,基础的智能驾驶功能想超车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最恐怖的是它的紧急刹车。

我记得当时好不容易花十几分钟适应了智能驾驶,它突然在没有前车的情况下紧急刹车,我被吓了一跳。这样的急刹车很容易造成侧翻,还好我速度不快没有酿成事故,但也能明显感觉到车微有侧倾。

由于没有造成任何损失,我便没有找厂家理论,不过,我在网上刷到很多车主都有类似情况发生,甚至造成了生命危险。

从那之后我只用过一次智能驾驶,在高速上开了七八分钟。想再一次尝试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第一次开智能驾驶是白天,我想看看晚上和白天有什么区别,但更主要的是,下班开车回家路上我太困了,身边又没有其他人陪我说话聊天,便想通过智能驾驶给自己醒醒脑子。

毕竟用智能驾驶比我自己开车危险多了,车和司机是分离的状态,需要我全程盯着前后方往来车辆,保持精神高度紧张。

如果某天智能驾驶能够和高铁、地铁一样,有固定的轨道,我才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它,像现在这种有四轮、两轮,还有行人的大马路,我是肯定不敢用的。

差点撞上锥桶后,我还是会用智能驾驶

阿林 | 40+岁 北京 咨询行业

我的理想L9 MAX是在2022年6月理想L9上市发布会上第一时间下定的,提车是在9月,选配了颜色和踏板,在叠加定金优惠后,裸车价47万多,智驾功能不用再另外花钱开通。

之所以选择更贵的MAX版,主要是理想L9刚上市时只有MAX版可选,我的老车又已经开了挺久,迫切需要换车,加上自己确实对智能驾驶有需求,比如堵车的时候让系统自动跟车。另外,我自己也研究过智能驾驶,感觉带有激光雷达的MAX车型后续智能驾驶功能升级的空间更大,所以最后选了MAX版。

一开始,我对智能驾驶的期望不高,只是希望在高速、高架上可以自动跟车、变道、下匝道就行。提车之后,我马上就开始用智能驾驶功能,主要是在高速高架上,比如周末去郊区玩、放假去自驾游的时候,还有上下班时也会在城区的环路上使用,感觉确实可以节省很多精力,让自己开车没那么累。

不过,在使用智能驾驶的过程中,我也受到过一些惊吓。一次是在去年十一假期时,我去内蒙古自驾游,在高速上开启了NOA(导航辅助驾驶)。突然遇到一段路上摆了一排锥桶,路直接变窄了,道路线也被打乱,这时车没有及时变道,差点就撞到了锥桶。

还有一次是今年年初,我在晚高峰的北京东四环使用智能驾驶,在车道拥挤的情况下,我的车突然急速向右打方向盘想要变道,我被吓了一跳,赶紧掰回方向盘退出了智能驾驶。

我后续在理想车主群里反映过遇到的问题,群里的理想汽车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复,但是后续的OTA升级中,优化了超车变道策略。

我也在网上看到很多出现类似情况的视频,涉及到的品牌不仅有理想,还有小鹏等。这个行驶场景不是什么高难度的特殊场景,而是普通车主可能每天都会遇到的情况,在这么简单的情况下也会出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各个厂家当时的智能驾驶技术都不太成熟。

虽然受过惊吓,但我还是愿意继续使用智能驾驶。目前,我在高速上基本都会开启高速NOA,偶尔也会在城市环路上开启,比如车少、堵车的情况。但在出环路后的小路上,以及郊区的国道上基本都不用智能驾驶,因为开车效率和安全性都还达不到我的要求。

急刹、追尾、错误识别,我对智驾保持极端谨慎

阿伦 | 35+岁 北京 科技行业

我是一个10年驾龄的老司机,很少违章,也没有发生过任何一起事故。以前我一直开油车,出于对特斯拉AP(Aut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好奇和性价比的考虑,我在2021年花约30万买了特斯拉的Model Y,改开电车。

刚开始使用特斯拉的AP功能时体验感还不错,尤其是在高速上“长途车少”的情况下,它能车道保持和自动跟车,在某种程度上解放我的双手和双脚,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给方向盘一些回应就行,防止系统判定你睡着而发出警报。

但是随着使用的深入,一些极端场景出现了,加上我看到的一些类似事故的报道,让我意识到智驾功能并没有宣传中那般“完美”。

我总结发现,智驾功能导致的很多事故都是类似的,其中一类常见的事故就是追尾,我也几次差点“遇险”。

一次是在高速上,我在最左边的车道,右边车道的一辆车向左边压线,我判断他应该不是要变道,因为司机没有打灯,但是系统识别成司机要变道,当时我正准备超这辆车,没想到我的车来了一脚急刹,几乎要刹停,剧烈的速度变化让我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还有一次也是在高速上,我车道前方的一辆车应该是走错了路,想要变道下高速,正常情况下前面车变道到右边,你就会变道到左边,结果我的车在这辆车后方直接刹停,还好我后面没有车,否则司机根本没有反应时间,就追尾了。

另一类则是智驾系统错误识别造成的事故。

有一次我遇到一段路刚刚进行过修整,铺上了沥青但还没来得及划车道线,处于AP模式下的车因为识别不到路线,方向盘开始乱晃,同步开始发出警报。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北京堵车时遭遇车辆加塞,AP功能也用不了;再比如遇到有工作人员在绿化带里面进行植物修剪,车子也可能会因为错误识别直接刹停。

更极端的情况是,有些电车甚至识别不了清障车或洒水车,直接撞上去。一个工程师朋友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智驾功能需要识别很多东西,为了更加专注在对它重要的信息上,很多车不会识别静止的东西,而是默认这是背景环境的一部分。

可以看到,特斯拉之前的智驾功能背后是一套机械化的识别系统,有时候还会错误识别或者判断失误,识别之后又会采取最保守的措施——减速甚至刹停,它不像人类司机那么敏捷,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体验半年之后,我基本上就不用智驾功能了。不过,如果特斯拉的FSD能入华的话,我还是会第一时间体验的,毕竟我看FSD最近在美国的表现还是挺好的。

我觉得很多新手电车司机需要走出一个误区,不能因为智驾功能在理想条件下的表现,而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完善的功能,从而放心地把驾驶工作完全交给智驾。这里面可能也有部分车企过度宣传的助推,但实际上不管发生任何事故,不管开没开智驾,都是驾驶员的责任。

汽车是一个容错率很低的工具,电车的容错率更低。因为相比油车,它加速非常快,一旦错误操作或者出现问题,电池碰撞又会引起爆炸。

作为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我虽然喜欢尝试新事物,但我在汽车的智驾功能上是极端保守的,我永远不会过分依赖它。我觉得开电车的人都应该保守一点,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周围人的生命。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石进、小千、阿林、阿伦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