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TCL科技并购成军,光伏亏损下的面板雄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TCL科技并购成军,光伏亏损下的面板雄心

在LCD主导与OLED兴起的市场中,TCL科技虽突破日韩壁垒,但仍难敌京东方,市值仅为其半。

文|新熵 萧维

编辑丨蕨影

TCL科技再落一子。

上个月,TCL科技官宣,TCL华星完成对LG Display(下称LGD)在广州的LCD工厂的股权竞买,这笔交易的总对价估计约为111亿人民币,包括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70%的股权和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由此,TCL科技的面板疆土再度拓展,自2020年后,面板行业的周期性体现得越发明显:TCL收购佳茂、三星的2020年,行业正处于上升周期,但仅隔1年多后,行业全面下行,而在2023年,面板价格再次上扬,大起大落之下,TCL科技选择加码产能,意欲顺势扩大市场份额的雄心可见一斑。

但是,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同样是TCL科技旗下,光伏并购已经处于大幅亏损的困境下,而TCL科技入局之时,也曾恰好是行业兴盛的时段。

斥巨资,博未来,TCL科技显然渴望穿越周期,但这条路并不好走。

逆周期猛攻

面板的周期规律,TCL科技正在参透。

有机构研究,2007年-2022年的15年中,面板行业已经经历了四轮周期,平均三到四年一次。而TCL科技本次收购,也正处于最新一轮的面板上涨周期当中。

从2020年下半年起,受疫情、海外补贴等影响,以显示终端为代表的面板产品开启上行模式,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居家娱乐等场景需求加速释放,面板价格一路走高。但上升行情持续时间并不长,2021年下半年,LCD 产能集中释放,但需求端骤减,面板行业开启下行通道。

一升一降之下,可以看出面板行业的周期特点:产能与需求错峰释放。

“从去年年底的时候,日子就好过了起来,不知道哪来的订单,反正产能就上来,不像过去要控制产能了。”据行业资深人士向「新熵」透露,2023年是行业上行拐点,事实上,始于2022年的下行周期,已经于2023年结束,在去年10月面板价格终于上涨,而在今年三月,各尺寸面板迎来全面大涨后,本轮上升周期的持续时间已经被机构评估为超过一年半。

TCL科技正是面板上涨的受益者,根据公告,2023年全年TCL科技公司盈利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5亿元,同比上升幅度高达747.60%。而TCL2024上半年业绩更为炸裂,报告显示, TCL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于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8.77亿元,同比增长40.39%,净利润26.96亿元,同比改善61.45亿元。

显然,TCL科技的面板业务正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而市调机构DISS预计,未来几年按面积计算的液晶显示(LCD)面板需求将超过产能,未来四年左右的时间全球LCD面板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供给短缺。2025和2026两年面板厂商的盈利能力,仍将提升。因此,抓住时机扩大产能,占据市场份额,是TCL科技当下最重要的措施。

但是, 2023年-2025年,全球仅有两条LCD面板产线投产,TCL科技新增产线不能满足面板出货需求,寻找成熟产线自然成为其弥补产品的重要手段,LGD广州8.5代LCD面板厂则是TCL最好的目标。据悉,该厂主要产品为电视及商显大尺寸液晶面板产品,设计月产能为180千片大板;LGDGZ为模组工厂,主要产品为液晶显示模组,设计月产能为230万台。

“能拿下这条产线,还是韩国厂商在中国干不动LCD面板了。人家要调整业务,不挣钱自然就想撤。”资深人士透露。正是因为LG业务架构正由 LCD液晶显示器转型至以OLED为主,所以对液晶显示器资产有剥离的需要。

快马加鞭,收购LCD面板产线,TCL科技显然想在本轮超长上升周期中大赚一笔。

并购双刃剑

本次TCL科技的并购时机,来得刚刚好。

据TCL科技公告显示,其控股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华星”)收购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GDCA”)80%股权、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GDGZ”)100%股权,以及LGDCA、LGDGZ运营所需相关技术和支持服务,基础购买价格为108亿元。

而LGDCA和LGDGZ的业绩,由于母公司的业务方向改变,最近一年已经出现显著下滑。2023年,LGDCA营业收入为63.34亿元,同比下滑36.84%;净利润为6.02亿元,同比下滑14.73%。LGDGZ营业收入为118.6亿元,同比下滑58.28%;净利润为5.36亿元,同比下滑11.55%。

有行业观察人士向「新熵」分析:“韩国是面板大国,但是这次业绩的下滑,其实标志了国产面板的崛起和权利交棒。”

但是,TCL华星本次收购也面临压力。据悉交易基础购买价款为合计108亿元,拟以现金方式支付,资金来源为TCL华星的自有或自筹资金。但截至2024年6月末,TCL华星的资产负债率已达63%,财务压力可谓巨大,如果没有注资输血,TCL华星完成本次收购后的资产负债势必进一步提高。

不过,在行业机遇出现在自己面前时,TCL科技冒着风险也需要入局,而回顾TCL科技面板业务的发展脉络,并购这一手段,堪称其市场拓展的杀手锏。

2020年5月,TCL科技公司拟向武汉产投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武汉华星39.95%股权,交易作价42.17亿元,全面布局面板设备、材料、电子等领域;6月,TCL科技下属子公司TCL华星与日本JOLED签订投资协议,剑指JOLED掌握全球领先的OLED材料印刷成膜等技术;12月,TCL科技收购茂佳国际,TCL华星完成对下游客户“面板+整机”一体化交付需求;2021年TCL华星先后完成对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和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股权交割,全面拥有8.5代TFT-LCD生产线,月产能为120K大板。

并购带来的市场份额提升效果显著,以面板行业下游的电视为例,根据国际权威监测机构Omdia的数据,2023年TCL电视销量全球市占率达到了12.5%,稳居全球第二的宝座;2023年Mini LED电视冠军中国全渠道零售量及零售额排名第一,零售量市场份额达50.5%;TCL98英吋电视成功登顶全球销量排行榜TCL电视2024年Q1销量全球第二、中国品牌第一。如果统计口径扩大到代工,全球每5台电视,就有1台来自TCL。

但是,并购这一杀手锏,用不好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电视、显示终端周期下滑时,多元发展成了TCL科技的战略路线,而光伏产业就是其大举进军的目标。2020年,TCL科技以12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中环集团100%的股权,目标直指中环集团旗下中环股份的光伏、半导体业务。

而在收购伊始,TCL中环表现也确实争气,TCL中环公布了2022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670.10亿元,同比增长63.02%,归母净利润68.19亿元,同比增长69.21%,总资产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091.34亿元,同比增长39.95%。需要注意的是,TCL中环2022年营业收入远超2020年、2021年全年营收之和;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更是创造了远超2018年至2021年全年之和的行业纪录。

而此时,TCL华星光电累计实现营收562.56亿元,营业利润爆亏97.47亿元,而在2021年TCL华星的净利润还维持在106.5亿元。

两相对比之下,TCL科技的两大业务载体可谓天地之别,可谁也没想到,短短不到两年,形势再次逆转。

“实在是太卷了,光伏产能过剩,玩家太多,之前国外还能卖,但现在美国欧盟都在找中国的麻烦,很难做了。”光伏产业人士如此形容当下的局面。

由于硅片竞价、电池组件竞争力、参股公司表现等原因,2024年上半年,TCL 中环营业收入162.13亿元,同比下降53.54%;净利润-30.64亿元,同比下降167.53%。反观同期TCL华星面板业务,由于价格上涨、需求旺盛,其显示业务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上涨,第二季度更实现盈利21.57亿元,环比增长300.19%。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于TCL科技来说,谁是小甜甜,谁是牛夫人,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答案。

难敌京东方

从格局看,LCD面板话语权正在全面交棒。

九十年代,日本面板称霸,但随着三星、LG发起的价格战,日本厂商失去市场地位,而在2010年后,国产面板加速崛起,韩国厂商也在经历日本的命运。

特别是在2021年后,韩企加速败退,三星显示器于2022年退出了LCD业务, LG显示器也在同年终止了韩国国内LCD电视面板生产线,并开始着手出售其位于中国广州的LCD工厂。

但是,败退不等于退出,放弃LCD后,日韩企业转向OLED,开启未来战场。从技术上看,韩国在过去 10 年(2013-2022 年)的申请数量和申请增长率均排名第一,从市场份额看,以手机显示屏为例,根据Magirror Research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柔性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厂商出货量排名,三星占比超过30%。

不过,国产厂商追赶的步伐同样很快,目前TCL华星整体市占率已经达到22.30%,同比增速高达174%,TCL科技发力OLED势不可挡。

但是,就算如此迅猛的势头下,TCL科技在OLED业务也需要低人一头,根据麦吉洛咨询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柔性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排名top5,TCL华星位列全球前三,而身前,正是老对手京东方。

实际上,双雄角逐面板江湖,TCL华星处于紧紧追赶的态势,在传统LCD领域,TCL华星极力缩小着与京东方的差距。LCD面板,华星光电2024年上半年的出货量为2440万片,市场份额为20.6%,京东方的市场份额为23.8%,相差3.2个百分点,在收购LGD中国业务后,依靠火热的市场需求,TCL科技的LCD面板出货量赶超京东方并不是遥不可及。

而在OLED领域,京东方的产线布局也略压TCL科技一头,2024年9月25日,京东方在成都高新区举行了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的全面封顶仪式,该产线采用了低温多晶硅氧化物(LTPO)背板技术和叠层发光器件制备工艺,在OLED屏幕功耗更低、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工程总投资高达630亿元,设计产能达到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将专注于生产高端触控OLED显示屏,服务于笔记本电脑和 tablet 等智能终端市场。而TCL科技方面,2024年5月,其公告表示目前TCL科技无新建8代或8.6代OLED产线的投资计划,也不存在通过定增募集资金新建显示产线的计划。相比之下,谁先谁后,一目了然。

这一幕仿佛让人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情景,当时如日中天的还是TCL科技的前身TCL集团,当时TCL集体营收283亿元、京东方为49亿元。而在2004年2月17日,TCL集团首发日,总市值为237.94亿元,大幅领先京东方A160亿的市值,市场对待两者的期望相当明显。但是,变化发生在同时,当时中国半导体显示厂商们面临技术路径的选择,CRT行将没落,谁是下一个增长极?TCL出手等离子方向的汤姆逊,而京东方跟进液晶方向的韩国现代显示,后来的事实证明,等离子完败液晶,京东方借此一役,彻底反超TCL科技。

2023年,京东方营收1745亿元,TCL科技营收1744亿元,难分伯仲,而在利润上,京东方净利润25.47亿相比TCL科技净利润47.81亿元看似处于下风,但需要注意的是,TCL科技另一核心主业新能源光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1.46亿元,净利润38.99亿元,如果刨除这部分收入,TCL科技的面板业务在与京东方的对决中显然处于下风。

市值不会说谎,京东方当前市值1543亿,是TCL科技771亿元的整整两倍,在LCD一统天下、国产加码OLED的面板江湖中,TCL科技翻过日韩厂商的围堵后,依然面临京东方这座大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TCL

4.7k
  • LM Ventures完成首轮5000万美元募资
  • TCL智家:拟4.9亿元在东南亚投资新建生产基地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TCL科技并购成军,光伏亏损下的面板雄心

在LCD主导与OLED兴起的市场中,TCL科技虽突破日韩壁垒,但仍难敌京东方,市值仅为其半。

文|新熵 萧维

编辑丨蕨影

TCL科技再落一子。

上个月,TCL科技官宣,TCL华星完成对LG Display(下称LGD)在广州的LCD工厂的股权竞买,这笔交易的总对价估计约为111亿人民币,包括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70%的股权和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由此,TCL科技的面板疆土再度拓展,自2020年后,面板行业的周期性体现得越发明显:TCL收购佳茂、三星的2020年,行业正处于上升周期,但仅隔1年多后,行业全面下行,而在2023年,面板价格再次上扬,大起大落之下,TCL科技选择加码产能,意欲顺势扩大市场份额的雄心可见一斑。

但是,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同样是TCL科技旗下,光伏并购已经处于大幅亏损的困境下,而TCL科技入局之时,也曾恰好是行业兴盛的时段。

斥巨资,博未来,TCL科技显然渴望穿越周期,但这条路并不好走。

逆周期猛攻

面板的周期规律,TCL科技正在参透。

有机构研究,2007年-2022年的15年中,面板行业已经经历了四轮周期,平均三到四年一次。而TCL科技本次收购,也正处于最新一轮的面板上涨周期当中。

从2020年下半年起,受疫情、海外补贴等影响,以显示终端为代表的面板产品开启上行模式,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居家娱乐等场景需求加速释放,面板价格一路走高。但上升行情持续时间并不长,2021年下半年,LCD 产能集中释放,但需求端骤减,面板行业开启下行通道。

一升一降之下,可以看出面板行业的周期特点:产能与需求错峰释放。

“从去年年底的时候,日子就好过了起来,不知道哪来的订单,反正产能就上来,不像过去要控制产能了。”据行业资深人士向「新熵」透露,2023年是行业上行拐点,事实上,始于2022年的下行周期,已经于2023年结束,在去年10月面板价格终于上涨,而在今年三月,各尺寸面板迎来全面大涨后,本轮上升周期的持续时间已经被机构评估为超过一年半。

TCL科技正是面板上涨的受益者,根据公告,2023年全年TCL科技公司盈利录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5亿元,同比上升幅度高达747.60%。而TCL2024上半年业绩更为炸裂,报告显示, TCL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于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8.77亿元,同比增长40.39%,净利润26.96亿元,同比改善61.45亿元。

显然,TCL科技的面板业务正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而市调机构DISS预计,未来几年按面积计算的液晶显示(LCD)面板需求将超过产能,未来四年左右的时间全球LCD面板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供给短缺。2025和2026两年面板厂商的盈利能力,仍将提升。因此,抓住时机扩大产能,占据市场份额,是TCL科技当下最重要的措施。

但是, 2023年-2025年,全球仅有两条LCD面板产线投产,TCL科技新增产线不能满足面板出货需求,寻找成熟产线自然成为其弥补产品的重要手段,LGD广州8.5代LCD面板厂则是TCL最好的目标。据悉,该厂主要产品为电视及商显大尺寸液晶面板产品,设计月产能为180千片大板;LGDGZ为模组工厂,主要产品为液晶显示模组,设计月产能为230万台。

“能拿下这条产线,还是韩国厂商在中国干不动LCD面板了。人家要调整业务,不挣钱自然就想撤。”资深人士透露。正是因为LG业务架构正由 LCD液晶显示器转型至以OLED为主,所以对液晶显示器资产有剥离的需要。

快马加鞭,收购LCD面板产线,TCL科技显然想在本轮超长上升周期中大赚一笔。

并购双刃剑

本次TCL科技的并购时机,来得刚刚好。

据TCL科技公告显示,其控股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华星”)收购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GDCA”)80%股权、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GDGZ”)100%股权,以及LGDCA、LGDGZ运营所需相关技术和支持服务,基础购买价格为108亿元。

而LGDCA和LGDGZ的业绩,由于母公司的业务方向改变,最近一年已经出现显著下滑。2023年,LGDCA营业收入为63.34亿元,同比下滑36.84%;净利润为6.02亿元,同比下滑14.73%。LGDGZ营业收入为118.6亿元,同比下滑58.28%;净利润为5.36亿元,同比下滑11.55%。

有行业观察人士向「新熵」分析:“韩国是面板大国,但是这次业绩的下滑,其实标志了国产面板的崛起和权利交棒。”

但是,TCL华星本次收购也面临压力。据悉交易基础购买价款为合计108亿元,拟以现金方式支付,资金来源为TCL华星的自有或自筹资金。但截至2024年6月末,TCL华星的资产负债率已达63%,财务压力可谓巨大,如果没有注资输血,TCL华星完成本次收购后的资产负债势必进一步提高。

不过,在行业机遇出现在自己面前时,TCL科技冒着风险也需要入局,而回顾TCL科技面板业务的发展脉络,并购这一手段,堪称其市场拓展的杀手锏。

2020年5月,TCL科技公司拟向武汉产投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武汉华星39.95%股权,交易作价42.17亿元,全面布局面板设备、材料、电子等领域;6月,TCL科技下属子公司TCL华星与日本JOLED签订投资协议,剑指JOLED掌握全球领先的OLED材料印刷成膜等技术;12月,TCL科技收购茂佳国际,TCL华星完成对下游客户“面板+整机”一体化交付需求;2021年TCL华星先后完成对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和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股权交割,全面拥有8.5代TFT-LCD生产线,月产能为120K大板。

并购带来的市场份额提升效果显著,以面板行业下游的电视为例,根据国际权威监测机构Omdia的数据,2023年TCL电视销量全球市占率达到了12.5%,稳居全球第二的宝座;2023年Mini LED电视冠军中国全渠道零售量及零售额排名第一,零售量市场份额达50.5%;TCL98英吋电视成功登顶全球销量排行榜TCL电视2024年Q1销量全球第二、中国品牌第一。如果统计口径扩大到代工,全球每5台电视,就有1台来自TCL。

但是,并购这一杀手锏,用不好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电视、显示终端周期下滑时,多元发展成了TCL科技的战略路线,而光伏产业就是其大举进军的目标。2020年,TCL科技以12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中环集团100%的股权,目标直指中环集团旗下中环股份的光伏、半导体业务。

而在收购伊始,TCL中环表现也确实争气,TCL中环公布了2022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670.10亿元,同比增长63.02%,归母净利润68.19亿元,同比增长69.21%,总资产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091.34亿元,同比增长39.95%。需要注意的是,TCL中环2022年营业收入远超2020年、2021年全年营收之和;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更是创造了远超2018年至2021年全年之和的行业纪录。

而此时,TCL华星光电累计实现营收562.56亿元,营业利润爆亏97.47亿元,而在2021年TCL华星的净利润还维持在106.5亿元。

两相对比之下,TCL科技的两大业务载体可谓天地之别,可谁也没想到,短短不到两年,形势再次逆转。

“实在是太卷了,光伏产能过剩,玩家太多,之前国外还能卖,但现在美国欧盟都在找中国的麻烦,很难做了。”光伏产业人士如此形容当下的局面。

由于硅片竞价、电池组件竞争力、参股公司表现等原因,2024年上半年,TCL 中环营业收入162.13亿元,同比下降53.54%;净利润-30.64亿元,同比下降167.53%。反观同期TCL华星面板业务,由于价格上涨、需求旺盛,其显示业务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上涨,第二季度更实现盈利21.57亿元,环比增长300.19%。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于TCL科技来说,谁是小甜甜,谁是牛夫人,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答案。

难敌京东方

从格局看,LCD面板话语权正在全面交棒。

九十年代,日本面板称霸,但随着三星、LG发起的价格战,日本厂商失去市场地位,而在2010年后,国产面板加速崛起,韩国厂商也在经历日本的命运。

特别是在2021年后,韩企加速败退,三星显示器于2022年退出了LCD业务, LG显示器也在同年终止了韩国国内LCD电视面板生产线,并开始着手出售其位于中国广州的LCD工厂。

但是,败退不等于退出,放弃LCD后,日韩企业转向OLED,开启未来战场。从技术上看,韩国在过去 10 年(2013-2022 年)的申请数量和申请增长率均排名第一,从市场份额看,以手机显示屏为例,根据Magirror Research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柔性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厂商出货量排名,三星占比超过30%。

不过,国产厂商追赶的步伐同样很快,目前TCL华星整体市占率已经达到22.30%,同比增速高达174%,TCL科技发力OLED势不可挡。

但是,就算如此迅猛的势头下,TCL科技在OLED业务也需要低人一头,根据麦吉洛咨询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柔性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排名top5,TCL华星位列全球前三,而身前,正是老对手京东方。

实际上,双雄角逐面板江湖,TCL华星处于紧紧追赶的态势,在传统LCD领域,TCL华星极力缩小着与京东方的差距。LCD面板,华星光电2024年上半年的出货量为2440万片,市场份额为20.6%,京东方的市场份额为23.8%,相差3.2个百分点,在收购LGD中国业务后,依靠火热的市场需求,TCL科技的LCD面板出货量赶超京东方并不是遥不可及。

而在OLED领域,京东方的产线布局也略压TCL科技一头,2024年9月25日,京东方在成都高新区举行了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的全面封顶仪式,该产线采用了低温多晶硅氧化物(LTPO)背板技术和叠层发光器件制备工艺,在OLED屏幕功耗更低、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工程总投资高达630亿元,设计产能达到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将专注于生产高端触控OLED显示屏,服务于笔记本电脑和 tablet 等智能终端市场。而TCL科技方面,2024年5月,其公告表示目前TCL科技无新建8代或8.6代OLED产线的投资计划,也不存在通过定增募集资金新建显示产线的计划。相比之下,谁先谁后,一目了然。

这一幕仿佛让人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情景,当时如日中天的还是TCL科技的前身TCL集团,当时TCL集体营收283亿元、京东方为49亿元。而在2004年2月17日,TCL集团首发日,总市值为237.94亿元,大幅领先京东方A160亿的市值,市场对待两者的期望相当明显。但是,变化发生在同时,当时中国半导体显示厂商们面临技术路径的选择,CRT行将没落,谁是下一个增长极?TCL出手等离子方向的汤姆逊,而京东方跟进液晶方向的韩国现代显示,后来的事实证明,等离子完败液晶,京东方借此一役,彻底反超TCL科技。

2023年,京东方营收1745亿元,TCL科技营收1744亿元,难分伯仲,而在利润上,京东方净利润25.47亿相比TCL科技净利润47.81亿元看似处于下风,但需要注意的是,TCL科技另一核心主业新能源光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1.46亿元,净利润38.99亿元,如果刨除这部分收入,TCL科技的面板业务在与京东方的对决中显然处于下风。

市值不会说谎,京东方当前市值1543亿,是TCL科技771亿元的整整两倍,在LCD一统天下、国产加码OLED的面板江湖中,TCL科技翻过日韩厂商的围堵后,依然面临京东方这座大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