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央行数研所穆长春:数字人民币试点累计交易超7万亿,将建立健全市场激励机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央行数研所穆长春:数字人民币试点累计交易超7万亿,将建立健全市场激励机制

穆长春表示,将对跨境支付货币桥项目进行系统提升。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苗艺伟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近日,北京Sibos2024年会举办期间,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等分享了我国数字人民币在境内支付试点以及跨境支付项目方面的最新进展。

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市场激励机制

穆长春透露,在境内支付试点方面,截至2024年7月末,数字人民币App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7.3万亿元。此外,在创新产品方面,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可支持合同自动和强制执行,实现资金定向拨付和监测,并已在预付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财政补贴等场景应用。截至2024年9月,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在预付资金管理领域的产品——“元管家”已发生34.69万笔交易,交易金额逾5700万元。

穆长春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将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监管、运营、自律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制度规则体系建设,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更有效地发挥法定货币职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和服务能力。

穆长春还表示,还要完善数字人民币的双层运营架构,按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强与市场机构的合作,在保障和平衡市场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市场化方向,提高社会整体福利。穆长春强调,数字人民币致力于让市场参与者降本增效,也将加强与所有参与者的协同合作。

将对货币桥项目进行系统提升

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方面,早在2021年2月,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泰国央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2024年6月6日,该项目进入最小可行性产品(MVP)阶段。

Sibos2024年会期间,穆长春公开表示,当前,货币桥技术架构的核心是通过专用区块链——货币桥链(mBridge Ledger)实现桥上跨境支付原子化交易和外汇同步交收(PvP)。货币桥不存在中心化系统,各方负责运营各自的区块链节点,管理各自的数据库,保管各自的密钥对,并对各自系统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在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阶段(MVP)时,仍面临一定挑战。比如由于货币桥的中央银行节点部署在各自司法管辖区的数据中心,跨境网络可能出现抖动,因此对网络不稳定条件下的稳定共识机制提出了较高要求。

穆长春表示,后续数字货币研究所将在三方面对货币桥技术进行系统提升:

一是隐私保护机制。未来将研发基于零知识证明的隐私保护技术,计划于2025年上线。零知识证明的设计,可以在不披露账户余额、交易时间戳等细节的前提下,证明交易双方的合规性和资金的充足性。这种技术将有效解决隐私和安全的双重需求,同时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是系统的开发运维体系。货币桥系统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部署,各方独立运维。货币桥系统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跨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需要一套高效的开发运维机制来保障系统的业务连续性。

三是货币桥平台的开放和透明度。为加强参与者之间的信任,目前货币桥的源代码对所有参与中央银行完全透明。下一步,数字货币研究所计划利用开发运维体系推进共同开发、代码交付、代码审查和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同时,数字货币研究所将与国际清算银行合作,聘请服务供应商进行第三方代码审查和开源评估准备,以实现完全开源。

货币桥加强各国本币跨境使用

对于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货币桥项目,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指出,当前,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投资和供应链合作发展迅速,商务与旅游在内的人员往来、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跨国支付的需求愈发增长,也暴露出现行支付系统的一些不足。传统上,人们多使用美元或其他强势货币进行这些跨境支付,无法充分满足亚洲内部贸易、旅行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此外,还需要避免因美元流动性不足、因美国货币政策和亚洲经济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不一致所带来的困扰,以及需要应对维护货币主权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方面的挑战。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货币桥项目以及其他促进亚洲的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周小川表示,目前,国际上的货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强势货币,具有自由可兑换、足够的流动性支撑、有效且深度的外汇市场、币值稳定等特征这类强势货币主要是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人民币也在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里,但仍有一些差距。第二类是准强势货币,这类货币也可用于跨境支付,但与第一类货币相比还有某些弱点,需要新的系统予以支持。他指出,当前货币桥发展的成员货币,包括人民币、港元、泰铢和阿联酋迪拉姆等货币可以归入这一类。第三类货币相对较弱,汇率及外汇市场不够有效,可能面临一定的国际收支问题,货币可自由兑换程度不足,还需要外汇管制等。

周小川指出,货币桥项目发展需要区分三种不同货币类型第一类货币间的跨境支付已经比较便利,尽管还有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空间,但提升空间不太大。第二类货币间在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很大改善空间,以满足这些经济体互联互通的快速发展的需求。在货币桥上,可以使用强势货币、准强势货币以及某些第三类货币,但主要发展方向是加强各国本币的跨境使用使用本币进行跨境支付对于实施独立货币政策、维护货币主权非常重要。

周小川还表示,货币桥的作用主要是填补空白,货币桥与美元的使用并不互斥,而是取决于效率、成本、安全和用户选择而美元能否继续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政府自身如果美国把美元作为制裁武器使用,就会降低其他国家使用美元的便利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央行数研所穆长春:数字人民币试点累计交易超7万亿,将建立健全市场激励机制

穆长春表示,将对跨境支付货币桥项目进行系统提升。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苗艺伟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近日,北京Sibos2024年会举办期间,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等分享了我国数字人民币在境内支付试点以及跨境支付项目方面的最新进展。

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市场激励机制

穆长春透露,在境内支付试点方面,截至2024年7月末,数字人民币App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7.3万亿元。此外,在创新产品方面,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可支持合同自动和强制执行,实现资金定向拨付和监测,并已在预付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财政补贴等场景应用。截至2024年9月,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在预付资金管理领域的产品——“元管家”已发生34.69万笔交易,交易金额逾5700万元。

穆长春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将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监管、运营、自律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制度规则体系建设,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更有效地发挥法定货币职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和服务能力。

穆长春还表示,还要完善数字人民币的双层运营架构,按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强与市场机构的合作,在保障和平衡市场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市场化方向,提高社会整体福利。穆长春强调,数字人民币致力于让市场参与者降本增效,也将加强与所有参与者的协同合作。

将对货币桥项目进行系统提升

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方面,早在2021年2月,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泰国央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2024年6月6日,该项目进入最小可行性产品(MVP)阶段。

Sibos2024年会期间,穆长春公开表示,当前,货币桥技术架构的核心是通过专用区块链——货币桥链(mBridge Ledger)实现桥上跨境支付原子化交易和外汇同步交收(PvP)。货币桥不存在中心化系统,各方负责运营各自的区块链节点,管理各自的数据库,保管各自的密钥对,并对各自系统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在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阶段(MVP)时,仍面临一定挑战。比如由于货币桥的中央银行节点部署在各自司法管辖区的数据中心,跨境网络可能出现抖动,因此对网络不稳定条件下的稳定共识机制提出了较高要求。

穆长春表示,后续数字货币研究所将在三方面对货币桥技术进行系统提升:

一是隐私保护机制。未来将研发基于零知识证明的隐私保护技术,计划于2025年上线。零知识证明的设计,可以在不披露账户余额、交易时间戳等细节的前提下,证明交易双方的合规性和资金的充足性。这种技术将有效解决隐私和安全的双重需求,同时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是系统的开发运维体系。货币桥系统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部署,各方独立运维。货币桥系统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跨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需要一套高效的开发运维机制来保障系统的业务连续性。

三是货币桥平台的开放和透明度。为加强参与者之间的信任,目前货币桥的源代码对所有参与中央银行完全透明。下一步,数字货币研究所计划利用开发运维体系推进共同开发、代码交付、代码审查和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同时,数字货币研究所将与国际清算银行合作,聘请服务供应商进行第三方代码审查和开源评估准备,以实现完全开源。

货币桥加强各国本币跨境使用

对于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货币桥项目,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指出,当前,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投资和供应链合作发展迅速,商务与旅游在内的人员往来、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跨国支付的需求愈发增长,也暴露出现行支付系统的一些不足。传统上,人们多使用美元或其他强势货币进行这些跨境支付,无法充分满足亚洲内部贸易、旅行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此外,还需要避免因美元流动性不足、因美国货币政策和亚洲经济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不一致所带来的困扰,以及需要应对维护货币主权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方面的挑战。正是出于上述原因,货币桥项目以及其他促进亚洲的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周小川表示,目前,国际上的货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强势货币,具有自由可兑换、足够的流动性支撑、有效且深度的外汇市场、币值稳定等特征这类强势货币主要是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人民币也在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里,但仍有一些差距。第二类是准强势货币,这类货币也可用于跨境支付,但与第一类货币相比还有某些弱点,需要新的系统予以支持。他指出,当前货币桥发展的成员货币,包括人民币、港元、泰铢和阿联酋迪拉姆等货币可以归入这一类。第三类货币相对较弱,汇率及外汇市场不够有效,可能面临一定的国际收支问题,货币可自由兑换程度不足,还需要外汇管制等。

周小川指出,货币桥项目发展需要区分三种不同货币类型第一类货币间的跨境支付已经比较便利,尽管还有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空间,但提升空间不太大。第二类货币间在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很大改善空间,以满足这些经济体互联互通的快速发展的需求。在货币桥上,可以使用强势货币、准强势货币以及某些第三类货币,但主要发展方向是加强各国本币的跨境使用使用本币进行跨境支付对于实施独立货币政策、维护货币主权非常重要。

周小川还表示,货币桥的作用主要是填补空白,货币桥与美元的使用并不互斥,而是取决于效率、成本、安全和用户选择而美元能否继续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政府自身如果美国把美元作为制裁武器使用,就会降低其他国家使用美元的便利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