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泉眼·视界丨锚定新型工业化,济阳加速蝶变起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泉眼·视界丨锚定新型工业化,济阳加速蝶变起势

循着黄河北岸举目远望,处处涌动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热潮。

文丨孟宝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山东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济南更是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视野向北,黄河之滨、泉城之畔,济阳瞄准新型工业化精准发力,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速蝶变起势,不仅为区域发展打开了新格局,也为县域经济崛起树立了典范。

济阳打造“产强城优人和景美”的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

产业焕新,高质量发展起势

何为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指不断适应时代变革和科技进步,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它强调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人性化生产等要素,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近年来,随着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创新推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新型工业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已是大势所趋。

走进济阳的企业,随处可见数字化、智能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在山东矗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全自动剪叉式升降平台、自行走履带式升降平台、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各式高空作业设备琳琅满目。

作为我国第一台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的“出生地”,近些年济阳液压升降平台产业始终保持国内领先优势。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液压升降设备制造基地,拥有500余家液压升降平台制造企业,70余家配套企业、600余家电商企业,从业人员万余人,产品过千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液压升降平台之乡”。

叫响“中国液压升降平台之乡”金字招牌

在传统产业不断焕发新活力之时,济阳区因地制宜激活“新业态”、布局“新产业”、释放“新动能”。

在方盛智仓“东方一号”,自动入库、自动扫码、自动贴标、自动出库、智能盘点,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场景一一呈现。据了解,相比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仓储行业,智能仓通过数字化管控平台进行无人化作业,不仅节省了60%的人力,还解决了传统人工操作中易出现的数据漏采、录单失误等问题,实现了商品全链路溯源管理,仓储存量也达到了普通仓的3到5倍。

在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6.65万平方米的复方黄柏液中药制剂产业园项目,目前已试生产。此次扩建项目,引进了智控提取罐、浓缩器、灌装机、包装机等数字化自动化生产线,完全达产后,预计每年将有1亿瓶复方黄柏液中药制剂产出,年产值可达30亿到50亿元。

走进位于济阳区的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济南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扩建的年产8000吨特殊醋酸纤维项目,6月份建成投产。该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醋酸纤维长丝技术知识产权的生产厂家,也是台资企业进驻济阳的优秀代表,在推进技术创新引领市场风向的同时,也将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入。

从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已在济阳各产业链“多点开花”能够看到,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提升突破,已成为济阳工业经济不断进取、永葆活力的核心密码。

汉方制药等医药企业蓬勃发展

聚力攻坚,按下产业发展快进键

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是当前济阳奋力争先的缩影。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济阳作为济南“北起”战略的主要承载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特别是今年来,济阳将“新型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与未来产业布局,力争新培育过10亿元企业1-2家、过亿元企业10家以上。

目标方向明确,关键在于落实。为此,济阳制定出了详细的施工图、任务书——

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济阳大力实施工业技改计划,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全年实施技改项目70个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新增市级绿色工厂5家、市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

围绕新兴产业培育,济阳做大做强特殊食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新培育市级以上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型中小企业30家,新增上云企业50家。

围绕未来产业布局,济阳依托山东数字传媒产业园、达沃智慧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资源,发展壮大5G通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积极培育5G全连接工厂、“双千兆”应用创新及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项目,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找准主导产业着力点,围绕新型工业化布局产业链,济阳正从实际出发,全力构建更高效创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座现代化城区的精彩蝶变,已然上演。循着黄河北岸举目远望,处处涌动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热潮。

如今,济阳已形成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集聚了旺旺、大自然、金麒麟、汉方制药等数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拥有“中国液压升降平台之乡”“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特殊食品产业集群示范基地”等称号。

四大主导产业撑起济阳发展的“四梁八柱”

数据显示,2023年,济阳地区生产总值268.5亿元,增长7.2%,居全市前列。在2023年济南市对区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荣获“一等”等次,并获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工业强市)两个“单项奖”。

今年上半年,济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增幅持续走在全市前列,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26个工业项目顺利开工,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4%;新签约凯华模具、六福高中等项目40个,总投资152.17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3个、过亿元项目32个。

清晰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在济阳这片沃土上,经济发展持续汇聚的澎湃活力,这也是其推动经济发展乘风破浪,完成更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厚植创新沃土,释放经济活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创新”二字至关重要。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密不可分,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济阳对于推动科技创新格外重视。

在“十四五”期间,济阳一直把科技创新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科技强区”战略的指引下,深入实施研发投入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集聚、科技项目突破等“六个工程”,目标就是通过五年努力,全区科技创新发展实现“五个翻一番、一个全覆盖”。

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向新发力

着眼未来,济阳推动科技创新的目标十分明确——将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生态一流、创新动能强劲的创新城区。

具体而言,济阳将做大科创载体“主阵地”,更深层次融入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强高能级科技研发平台建设,2025年基本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力争达到80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均实现翻番。

做强科创企业“主引擎”,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量质并举壮大科创企业梯队,2025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60家,数量均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做优科创人才“主力军”,持续打响“人才济济·向阳而行”工作品牌,全面推进头雁领航、群雁筑基、雏雁展翅计划,大力引育一批具有前沿引领力、资源集聚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确保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实现翻番。

透过一系列连贯的政策体系,不难看出济阳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紧迫感、责任感,以及支持科创平台与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努力与决心。

相信随着平台、企业的不断壮大,资金、技术与人才的加快汇聚,济阳这片集聚了各项发展机遇、政策红利的热土,必将搭建起更为完善的科创生态,持续掀起自主创新浪潮,为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发展的车轮永不停歇,济阳奋斗的脚步永远向前。站上新型工业化的时代风口,济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区必将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泉眼·视界丨锚定新型工业化,济阳加速蝶变起势

循着黄河北岸举目远望,处处涌动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热潮。

文丨孟宝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山东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济南更是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视野向北,黄河之滨、泉城之畔,济阳瞄准新型工业化精准发力,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速蝶变起势,不仅为区域发展打开了新格局,也为县域经济崛起树立了典范。

济阳打造“产强城优人和景美”的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

产业焕新,高质量发展起势

何为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指不断适应时代变革和科技进步,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它强调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人性化生产等要素,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近年来,随着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创新推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新型工业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已是大势所趋。

走进济阳的企业,随处可见数字化、智能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在山东矗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全自动剪叉式升降平台、自行走履带式升降平台、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各式高空作业设备琳琅满目。

作为我国第一台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的“出生地”,近些年济阳液压升降平台产业始终保持国内领先优势。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液压升降设备制造基地,拥有500余家液压升降平台制造企业,70余家配套企业、600余家电商企业,从业人员万余人,产品过千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液压升降平台之乡”。

叫响“中国液压升降平台之乡”金字招牌

在传统产业不断焕发新活力之时,济阳区因地制宜激活“新业态”、布局“新产业”、释放“新动能”。

在方盛智仓“东方一号”,自动入库、自动扫码、自动贴标、自动出库、智能盘点,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场景一一呈现。据了解,相比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仓储行业,智能仓通过数字化管控平台进行无人化作业,不仅节省了60%的人力,还解决了传统人工操作中易出现的数据漏采、录单失误等问题,实现了商品全链路溯源管理,仓储存量也达到了普通仓的3到5倍。

在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6.65万平方米的复方黄柏液中药制剂产业园项目,目前已试生产。此次扩建项目,引进了智控提取罐、浓缩器、灌装机、包装机等数字化自动化生产线,完全达产后,预计每年将有1亿瓶复方黄柏液中药制剂产出,年产值可达30亿到50亿元。

走进位于济阳区的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济南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扩建的年产8000吨特殊醋酸纤维项目,6月份建成投产。该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醋酸纤维长丝技术知识产权的生产厂家,也是台资企业进驻济阳的优秀代表,在推进技术创新引领市场风向的同时,也将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入。

从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已在济阳各产业链“多点开花”能够看到,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提升突破,已成为济阳工业经济不断进取、永葆活力的核心密码。

汉方制药等医药企业蓬勃发展

聚力攻坚,按下产业发展快进键

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是当前济阳奋力争先的缩影。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济阳作为济南“北起”战略的主要承载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特别是今年来,济阳将“新型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与未来产业布局,力争新培育过10亿元企业1-2家、过亿元企业10家以上。

目标方向明确,关键在于落实。为此,济阳制定出了详细的施工图、任务书——

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济阳大力实施工业技改计划,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全年实施技改项目70个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新增市级绿色工厂5家、市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

围绕新兴产业培育,济阳做大做强特殊食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新培育市级以上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型中小企业30家,新增上云企业50家。

围绕未来产业布局,济阳依托山东数字传媒产业园、达沃智慧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资源,发展壮大5G通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积极培育5G全连接工厂、“双千兆”应用创新及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项目,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找准主导产业着力点,围绕新型工业化布局产业链,济阳正从实际出发,全力构建更高效创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座现代化城区的精彩蝶变,已然上演。循着黄河北岸举目远望,处处涌动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热潮。

如今,济阳已形成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集聚了旺旺、大自然、金麒麟、汉方制药等数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拥有“中国液压升降平台之乡”“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特殊食品产业集群示范基地”等称号。

四大主导产业撑起济阳发展的“四梁八柱”

数据显示,2023年,济阳地区生产总值268.5亿元,增长7.2%,居全市前列。在2023年济南市对区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荣获“一等”等次,并获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工业强市)两个“单项奖”。

今年上半年,济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增幅持续走在全市前列,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26个工业项目顺利开工,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4%;新签约凯华模具、六福高中等项目40个,总投资152.17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3个、过亿元项目32个。

清晰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在济阳这片沃土上,经济发展持续汇聚的澎湃活力,这也是其推动经济发展乘风破浪,完成更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厚植创新沃土,释放经济活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创新”二字至关重要。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密不可分,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济阳对于推动科技创新格外重视。

在“十四五”期间,济阳一直把科技创新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科技强区”战略的指引下,深入实施研发投入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集聚、科技项目突破等“六个工程”,目标就是通过五年努力,全区科技创新发展实现“五个翻一番、一个全覆盖”。

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向新发力

着眼未来,济阳推动科技创新的目标十分明确——将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生态一流、创新动能强劲的创新城区。

具体而言,济阳将做大科创载体“主阵地”,更深层次融入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强高能级科技研发平台建设,2025年基本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力争达到80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均实现翻番。

做强科创企业“主引擎”,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量质并举壮大科创企业梯队,2025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60家,数量均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做优科创人才“主力军”,持续打响“人才济济·向阳而行”工作品牌,全面推进头雁领航、群雁筑基、雏雁展翅计划,大力引育一批具有前沿引领力、资源集聚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确保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实现翻番。

透过一系列连贯的政策体系,不难看出济阳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紧迫感、责任感,以及支持科创平台与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努力与决心。

相信随着平台、企业的不断壮大,资金、技术与人才的加快汇聚,济阳这片集聚了各项发展机遇、政策红利的热土,必将搭建起更为完善的科创生态,持续掀起自主创新浪潮,为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发展的车轮永不停歇,济阳奋斗的脚步永远向前。站上新型工业化的时代风口,济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区必将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