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嬉皮年代,The Big Five嬉皮士迷幻海报风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嬉皮年代,The Big Five嬉皮士迷幻海报风格

寓意着死亡的骷髅和象征美好的玫瑰与嬉皮主题的完美结合成为了史上经典之作。

上个世纪60年代,是45万嬉皮士共建乌托邦的纯真年代。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艺术达到顶峰,二战结束后,社会大转折,大家开始关注自身,愿意创新,有人叛逆,不入主流.除了Bob Dylan、约翰列侬,很多伟大的艺术流派都在那个时候诞生,嬉皮士迷幻视觉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自成一派。

融合了荒诞、抽象,波普,超现实,从伍德斯托克的音乐海报到电影海报,构成了迷幻而独特的视觉冲击。

说到嬉皮士的视觉潮流的形成,就不得不提这5个人,摇滚海报之父Wes Wilson,Victor Moscoso,Rick Griffin,Alton Kelley和Stanley Mouse,又称“The Big Five”

摇滚海报之父Wes Wilson的海报设计广泛吸收了“新艺术运动”、表现主义、维也纳分离派等流派的艺术特点,结合Alfred Roller的字体。他的海报设计风格以流动扭曲的字体设计、铺满画面的元素和大胆的色彩闻名。这后来成为了嬉皮士海报设计的标准。

耶鲁艺术设计出身的Moscoso则擅长应用欧普艺术对光效应和色彩研究,并在后期尝试摄影拼贴和3D技术。

60年代,恰巧欧普艺术在美国流行开来,欧普二字来源于视觉效应(Optical)的缩写,运用波纹和几何图像的规律排列,让人的视觉产生变形,作品从而有了波动的感觉,带观众进入变幻莫测的奇异世界。

欧普艺术家门创造的这种艺术形式,让人有了大白天嗑了药的视觉效果

相较而言,设计师组合Mouse和Kelley在嬉皮士设计中的风格更为独特,吸收了英国传统插画的技巧。其为迷幻摇滚乐队Grateful Dead制作的海报成为经典中的经典,玫瑰与骷髅的搭配后来成为Grateful Dead的标志。

寓意着死亡的骷髅和象征美好的玫瑰与嬉皮主题的完美结合成为了史上经典之作。

60年代美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是诱导嬉皮士文化产生的原因之一,国家大力发展航天却不管人民的死活,嬉皮士们对现在的迷茫和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让海报中又产生了神秘的主旋律。

而Rick Griffin则深受神秘主义影响,开创了一种与Wes Wilson完全不同的设计风格。一开始是一名漫画家,六十年代受西海岸嬉皮文化影响才辗转来到旧金山。

The Big Five的设计风格基本奠定了60年代嬉皮士年代海报设计风格的基础,浓烈的色彩,流动的线条,光电3D的效果,神秘怪诞的图形。当然在嬉皮士海报风格上,还有一些其他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设计师,比如Lee Conklin,也多以怪诞神秘为主,而David Singer则善于超现实主义法和拼贴技术,并喜欢从古典雕塑中寻找灵感。

嬉皮服装

随着绚烂的60年代成为历史,几乎所有的海报设计者都不再进行创作,嬉皮士海报也就慢慢消失在了艺术舞台上。

但迷幻的海报大大激发了嬉皮士们的想象力和热情,响彻的口号“我们自己缝自己的衣服”最大的体现莫过于永远不可能雷同的扎染T恤,而他们通过各种叛逆的文化衫、口号文化衫来表达自己的主张。

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兴趣的嬉皮士们,恰逢吉普赛文化在美洲大陆上流行开来。强调人的艺术气质、叛逆和自由还带着浪漫色彩的波西米亚风情自然被摄取融入到了思想共通的嬉皮风中。

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贵贱的牛仔服装或许最能象征嬉皮士们心中追求的“平等”。破洞和毛边又恰恰和嬉皮士的叛逆所符合。在我眼中,嬉皮士正是最能穿出牛仔灵魂的那群人。

牛仔和嬉皮元素的结合

Hippie Bus

许多嬉皮士将有小型巴士改造成了移动的家,把旅行作为追寻自由的途径。在嬉皮海报宣扬了粗线条和大胆配色的美之后,嬉皮士们也纷纷把自己的车涂画成了艺术品—Hippie Bus。

而这种涂鸦风格一直流传至今,运气够好的好,在旧金山的街上或许还能看到现在的Hippie Bus,而Lady Gaga演唱会的宣传巴士也曾采用了这种嬉皮风格。

嬉皮士们不愿被世界上的设计原则束缚,摒弃了功能性、商业性和反嬉皮士人群口中所谓的“理性”,代之以新奇、迷幻、随性的创作方式,从各种艺术流派中取用所需的元素,使嬉皮风格成为了他们视觉上的LSD。

嬉皮年代一去不复返,但从嬉皮海报中开始流传的迷幻风格,到嬉皮服装和嬉皮巴士的风格,不仅催生了后现代主义,更让它们拼凑起的嬉皮视觉成为了艺术上那最独特的一篇。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嬉皮年代,The Big Five嬉皮士迷幻海报风格

寓意着死亡的骷髅和象征美好的玫瑰与嬉皮主题的完美结合成为了史上经典之作。

上个世纪60年代,是45万嬉皮士共建乌托邦的纯真年代。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艺术达到顶峰,二战结束后,社会大转折,大家开始关注自身,愿意创新,有人叛逆,不入主流.除了Bob Dylan、约翰列侬,很多伟大的艺术流派都在那个时候诞生,嬉皮士迷幻视觉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自成一派。

融合了荒诞、抽象,波普,超现实,从伍德斯托克的音乐海报到电影海报,构成了迷幻而独特的视觉冲击。

说到嬉皮士的视觉潮流的形成,就不得不提这5个人,摇滚海报之父Wes Wilson,Victor Moscoso,Rick Griffin,Alton Kelley和Stanley Mouse,又称“The Big Five”

摇滚海报之父Wes Wilson的海报设计广泛吸收了“新艺术运动”、表现主义、维也纳分离派等流派的艺术特点,结合Alfred Roller的字体。他的海报设计风格以流动扭曲的字体设计、铺满画面的元素和大胆的色彩闻名。这后来成为了嬉皮士海报设计的标准。

耶鲁艺术设计出身的Moscoso则擅长应用欧普艺术对光效应和色彩研究,并在后期尝试摄影拼贴和3D技术。

60年代,恰巧欧普艺术在美国流行开来,欧普二字来源于视觉效应(Optical)的缩写,运用波纹和几何图像的规律排列,让人的视觉产生变形,作品从而有了波动的感觉,带观众进入变幻莫测的奇异世界。

欧普艺术家门创造的这种艺术形式,让人有了大白天嗑了药的视觉效果

相较而言,设计师组合Mouse和Kelley在嬉皮士设计中的风格更为独特,吸收了英国传统插画的技巧。其为迷幻摇滚乐队Grateful Dead制作的海报成为经典中的经典,玫瑰与骷髅的搭配后来成为Grateful Dead的标志。

寓意着死亡的骷髅和象征美好的玫瑰与嬉皮主题的完美结合成为了史上经典之作。

60年代美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是诱导嬉皮士文化产生的原因之一,国家大力发展航天却不管人民的死活,嬉皮士们对现在的迷茫和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让海报中又产生了神秘的主旋律。

而Rick Griffin则深受神秘主义影响,开创了一种与Wes Wilson完全不同的设计风格。一开始是一名漫画家,六十年代受西海岸嬉皮文化影响才辗转来到旧金山。

The Big Five的设计风格基本奠定了60年代嬉皮士年代海报设计风格的基础,浓烈的色彩,流动的线条,光电3D的效果,神秘怪诞的图形。当然在嬉皮士海报风格上,还有一些其他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设计师,比如Lee Conklin,也多以怪诞神秘为主,而David Singer则善于超现实主义法和拼贴技术,并喜欢从古典雕塑中寻找灵感。

嬉皮服装

随着绚烂的60年代成为历史,几乎所有的海报设计者都不再进行创作,嬉皮士海报也就慢慢消失在了艺术舞台上。

但迷幻的海报大大激发了嬉皮士们的想象力和热情,响彻的口号“我们自己缝自己的衣服”最大的体现莫过于永远不可能雷同的扎染T恤,而他们通过各种叛逆的文化衫、口号文化衫来表达自己的主张。

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兴趣的嬉皮士们,恰逢吉普赛文化在美洲大陆上流行开来。强调人的艺术气质、叛逆和自由还带着浪漫色彩的波西米亚风情自然被摄取融入到了思想共通的嬉皮风中。

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贵贱的牛仔服装或许最能象征嬉皮士们心中追求的“平等”。破洞和毛边又恰恰和嬉皮士的叛逆所符合。在我眼中,嬉皮士正是最能穿出牛仔灵魂的那群人。

牛仔和嬉皮元素的结合

Hippie Bus

许多嬉皮士将有小型巴士改造成了移动的家,把旅行作为追寻自由的途径。在嬉皮海报宣扬了粗线条和大胆配色的美之后,嬉皮士们也纷纷把自己的车涂画成了艺术品—Hippie Bus。

而这种涂鸦风格一直流传至今,运气够好的好,在旧金山的街上或许还能看到现在的Hippie Bus,而Lady Gaga演唱会的宣传巴士也曾采用了这种嬉皮风格。

嬉皮士们不愿被世界上的设计原则束缚,摒弃了功能性、商业性和反嬉皮士人群口中所谓的“理性”,代之以新奇、迷幻、随性的创作方式,从各种艺术流派中取用所需的元素,使嬉皮风格成为了他们视觉上的LSD。

嬉皮年代一去不复返,但从嬉皮海报中开始流传的迷幻风格,到嬉皮服装和嬉皮巴士的风格,不仅催生了后现代主义,更让它们拼凑起的嬉皮视觉成为了艺术上那最独特的一篇。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