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尹梦奇 川观新闻 文露敏
四川省与重庆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引擎,不仅承载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更是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前沿阵地。
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积极开展“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推动国家高新区、高校和企业建立精准对接渠道,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围绕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开展深度合作。
10月25日,四川、重庆联合举办“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川渝专场”活动。走进活动现场,我们又能发现哪些协同创新的动态?
瞄准需求,川渝携手打造“园校企”协同创新生态
高效钙钛矿光伏材料与器件、含油固废处理成套技术及装备、高通用紧凑性类脑芯片······走进“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川渝专场”活动现场,抬头最先看见的是主会场入口两侧数字显示屏上列出的16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名称。
低头再看,参会者人手一本59页厚的项目清单册,册子里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清单、产学研技术攻关需求清单、企业创新人才需求清单,被川渝两地高新区、高校和企业的项目名称、项目来源、应用领域、企业名称、岗位名称等信息填得满满当当。
种种信息提醒我们——这是一场瞄准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等需求的活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和重庆市“园校企”创新合作行动需求清单中包含429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6项产学研技术攻关需求,324项企业创新人才需求。
“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国家高新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生态。为此,本次活动分会场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以交流、转化、合作为目的,开展项目、资金与产业链上下游对接。
记者在活动的电子信息分会场里看到,高新区、高校和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纷纷亮出各自所需,期待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双向奔赴”。
“希望大家能来重庆,给我们提提建议。”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徐奇伟团队说,在高性能电机驱动控制研究领域,团队近3年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随着市场需求增加,他们一直在积极寻求来自产业界和投资界的支持,以更好转化科技成果。
除有待转化的科技成果外,也有企业提出了技术攻关的需求。“我们计划和国内头部足式机器人公司一起打造西南地区的足式机器人生产线,将会产生很多原材料的需求。”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冯振宇说,希望未来能以这条生产线为契机,打通机器人产业的本地供应链。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重庆联合举办“川渝专场”活动,旨在以高新区为主体,搭建对接平台、建立对接机制,促进川渝两地高新区、企业、高校、大学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合作“搭台”,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
随着嘉宾在电子签约台上落笔署名,台下掌声响起。在3轮现场签约中,川渝两地共成功签署6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协议、6项校地企合作协议、6项产学研技术攻关合作协议。
本次活动,线下的“搭台”促成现场签署18项合作协议。未来,川渝两地“园校企”协同创新又如何能将台子搭得更宽、更广?
在电子信息领域,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横跨16个城市,该如何应对集群跨地域分布带来的高效协同难题?
“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打破地域壁垒,为集群成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监事长王林介绍,例如,针对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平台目前已发布22项银行金融服务等内容,试运行期间,促成企业融资金额累计4.27亿。
放眼全局,为全面加强川渝高新区协同联动创新,积极构建川渝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本次活动中,川渝高新区代表们还共同发布了《川渝高新区协同联动创新发展倡议书》,其中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提升产业链效益和竞争力。二是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利于高新区协同联动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发挥四川与重庆自创区在创新改革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协同联动创新机制,常态化开展协同联动创新活动。
“围绕办好‘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系列活动,我们将聚力实施成果转化对接行动,分领域、分地区、多主体组织30场专题对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发挥省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先进制造子基金、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金融资源和政策支持,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书架”到“货架”,努力在高新区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
来源:川观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