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 | 聊城的国际生态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 | 聊城的国际生态观

聊城,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谐共生。

文 | 陈明一

回到中学求学的年纪,几乎每一个人都记得这样一句话:“若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一些岛国或沿海低地将会被淹没”,并发出“爱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的教育警示。

10月19日上午,2024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交流会暨携手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对话会在聊城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中太文明交流互鉴 共促绿色低碳发展”。

的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最务实有效的手段之一。

那么,为什么是聊城?

2018年,聊城率先在全省启动了“三线一单”编制工作;2021年,《聊城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正式发布实施;2022年,由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山东省联合建设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户聊城并正式启用,成为一张“国字号”金名片。

这是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成立的第一个多边合作平台,对于聊城而言,这既是一种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可,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正如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在致辞中所言,近年来,聊城以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抢抓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积极与世界多个国家广泛开展交流互访、教育培训、人文互鉴、民生援助等,取得了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古运河穿城而过,芦苇荡漾,候鸟翩跹,古建筑倒映水中,“生态”理念已经深深浸入这座城市的骨子里。聊城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谐共生。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背景下的生态观

时至今日,聊城已与太平洋岛国地区5个地市了缔结友好合作关系,成为我国在该地区拥有友城数量最多的城市。

除了有效开展互访交流活动,聊城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培训班,累计为岛国培训官员和技术人员百余人次,并积极开展对太援助,向岛国捐赠防疫、城市环卫和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物资,夯实了中太民心相通的情感基础。

尤其,2022年1月,汤加王国火山爆发,聊城大学教师支援汤加的故事冲上热搜,感动了全世界。

2019年初,聊城大学四位教师崔艳嫣、齐辉、康建军、张蕾蕾,受汤加王国教育培训部的邀请,远赴南太平洋开展教育援外工作。

太平洋岛国的饮食中普遍缺少蔬菜。面对当地缺乏蔬菜种植技术、土壤干旱、高温多虫等重重困难,教师们自己动手,租借或自费购买种子和农具,用双手开垦荒地,利用天然树荫进行育苗,一棵一棵地人工浇水、捉虫,最终成功种植了中国黄瓜、欧洲黄瓜、南瓜、洋香瓜、豇豆等多种蔬菜。

随着时间的推移,聊城大学的教师们不仅教会了汤加学生蔬菜种植技术,还通过示范田和实践田的方式,将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到了当地社区。中国老师的菜园,变成了汤加学院里的农场,收获的蔬菜不仅丰富了学生和老师的餐桌,还与本地居民分享,定期送到汤加有关部门。

汤加人品尝到中国蔬菜的美味后,纷纷在自家院子里开辟菜园,种上了各种蔬菜,饮食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2020年1月,聊城大学第二批援外教师抵达汤加,他们在继续开展汉语教学和蔬菜种植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易于管理的规模化栽培模式,如玉米-甘蓝间作、向日葵-大白菜间作等,进一步提高了复种指数,防止了杂草生长,并利用农作物作为屏障和诱集带,减轻害虫对蔬菜的危害。

聊城大学的教师们在汤加王国种菜的故事,不仅传递了农业技术,更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背景下的生态实践。

近两年来,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举办了两次国际会议,分别是2023年8月在斐济举办的“第二届小岛屿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12月的携手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对话会,圆满完成两届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培训。

图片来源:摄图网

环评管控前置,产业规划未雨绸缪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聊城重任在肩,也必须做出表率。

自《聊城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实施以来,聊城市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走进聊城经技术开发区,这里聚集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机械电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多个门类,被国家和省赋予鲁西内陆开放实验区、区域合作北部门户、统筹跨越和生态低碳发展高地的重要功能。

2021年以来,开发区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要求四个方面对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开发区坚决把项目与“三线一单”成果的相符性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不符合产业定位、高污染、高风险、高能耗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入。

值得关注的是,开发区以“三线一单”成果促进项目精细化管理,通过分析区位特征和环境质量现状,明确区域的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限,对区域存在的环境风险和主要问题进行甄别——

对于新、改、扩建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含VOCs原辅材料使用的项目,要求企业全部使用符合国家《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标准(GB/T 38597-2020)的低(无)VOCs含量产品;对于新建取水许可建设项目,不得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和区域、流域用水。

为推动“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开发区将管控要求与规划发展、建设管理有机融合,加强成果对生态环境准入的支撑效能,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支撑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可研报告、建设用地选址等涉及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开发区新引进企业全部为高端装备、轴承加工、食品加工、卫生材料等无污染或轻污染企业,企业生产线全部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无一台高污染燃料锅炉,严格落实防控措施,认真抓好工业项目准入,不断推动传统工业产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产业集群式发展:“高大聚”破解环境凌乱散

聊城临清烟店镇的轴承产业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拥有注册轴承生产加工企业1400余家,注册个体工商户4400余户,从业10万余人,可生产5000多种型号产品,系中国轴承贸易之都、山东省优质轴承生产和出口基地。

然而,作为工业重镇,聊城将烟店镇列为重点管控单元。

针对缺少整体系统规划,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小散乱污企业反弹等问题,烟店镇政府痛下决心、刀刃向内,聚焦轴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烟店镇北部工业集聚区内全力打造了轴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以高端轴承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以机械加工等相关产业为支撑,集孵化、研发、质检、信息化、商务、物流、环境治理等的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智造工业聚集区,加快推进“三线一单”在示范区落实落地,推动产业向园区化、集聚化、智能化转型。

自2019年开始着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烟店镇始终将“三线一单”任务要求贯穿编制工作始终,最终确定了“北工南居中间特”的产业新城规划格局,并且同步做好产业、物流、市场、商超、教育、医疗、服务等区域规划布局。同时,为统筹企业发展,烟店镇政府以空间管控为手段,编制了《烟店镇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2020-2035)》。

值得关注的是,在规划的编制阶段,烟店镇同步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规划布局、产业定位、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方案等多方面进行论证分析,细化“三线一单”管控要求,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环境合理性,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面对轴承企业规模大但龙头企业少、数量多但分布散乱、门类广但科技含量低的产业发展瓶颈,烟店镇政府首先对辖区存在的企业环境问题进行一一摸排,逐项整改;其次,以打造轴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为抓手,采取倒逼措施,凡是新建项目全部进园区,园区外原有项目,鼓励整体搬迁,扩建改建不予审批,从而使区内企业集聚入园,向“标准厂房型”集约用地模式转变,以产业集聚淘汰落后产能,改变轴承产业“群而不聚、多而不精”的现状;同时,对于小型加工户,积极探索“共享车间”创新模式,通过共享共用厂房、客户与资源,形成规模集约、规范有序的经营模式,有效引导各中小轴承企业从“低小散”向“高大聚”转型发展,实现产业集群由大到强的转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对外,聊城通过加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上的生态合作,不仅增进了国际友谊与共识,探索绿色发展路径,为构建全球生态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对内,聊城积极推动环境保护立法与监督,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后代留下了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 | 聊城的国际生态观

聊城,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谐共生。

文 | 陈明一

回到中学求学的年纪,几乎每一个人都记得这样一句话:“若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一些岛国或沿海低地将会被淹没”,并发出“爱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的教育警示。

10月19日上午,2024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交流会暨携手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对话会在聊城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中太文明交流互鉴 共促绿色低碳发展”。

的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最务实有效的手段之一。

那么,为什么是聊城?

2018年,聊城率先在全省启动了“三线一单”编制工作;2021年,《聊城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正式发布实施;2022年,由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山东省联合建设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户聊城并正式启用,成为一张“国字号”金名片。

这是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成立的第一个多边合作平台,对于聊城而言,这既是一种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可,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正如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在致辞中所言,近年来,聊城以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抢抓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积极与世界多个国家广泛开展交流互访、教育培训、人文互鉴、民生援助等,取得了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古运河穿城而过,芦苇荡漾,候鸟翩跹,古建筑倒映水中,“生态”理念已经深深浸入这座城市的骨子里。聊城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谐共生。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背景下的生态观

时至今日,聊城已与太平洋岛国地区5个地市了缔结友好合作关系,成为我国在该地区拥有友城数量最多的城市。

除了有效开展互访交流活动,聊城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培训班,累计为岛国培训官员和技术人员百余人次,并积极开展对太援助,向岛国捐赠防疫、城市环卫和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物资,夯实了中太民心相通的情感基础。

尤其,2022年1月,汤加王国火山爆发,聊城大学教师支援汤加的故事冲上热搜,感动了全世界。

2019年初,聊城大学四位教师崔艳嫣、齐辉、康建军、张蕾蕾,受汤加王国教育培训部的邀请,远赴南太平洋开展教育援外工作。

太平洋岛国的饮食中普遍缺少蔬菜。面对当地缺乏蔬菜种植技术、土壤干旱、高温多虫等重重困难,教师们自己动手,租借或自费购买种子和农具,用双手开垦荒地,利用天然树荫进行育苗,一棵一棵地人工浇水、捉虫,最终成功种植了中国黄瓜、欧洲黄瓜、南瓜、洋香瓜、豇豆等多种蔬菜。

随着时间的推移,聊城大学的教师们不仅教会了汤加学生蔬菜种植技术,还通过示范田和实践田的方式,将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到了当地社区。中国老师的菜园,变成了汤加学院里的农场,收获的蔬菜不仅丰富了学生和老师的餐桌,还与本地居民分享,定期送到汤加有关部门。

汤加人品尝到中国蔬菜的美味后,纷纷在自家院子里开辟菜园,种上了各种蔬菜,饮食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2020年1月,聊城大学第二批援外教师抵达汤加,他们在继续开展汉语教学和蔬菜种植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易于管理的规模化栽培模式,如玉米-甘蓝间作、向日葵-大白菜间作等,进一步提高了复种指数,防止了杂草生长,并利用农作物作为屏障和诱集带,减轻害虫对蔬菜的危害。

聊城大学的教师们在汤加王国种菜的故事,不仅传递了农业技术,更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背景下的生态实践。

近两年来,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举办了两次国际会议,分别是2023年8月在斐济举办的“第二届小岛屿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12月的携手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对话会,圆满完成两届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培训。

图片来源:摄图网

环评管控前置,产业规划未雨绸缪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聊城重任在肩,也必须做出表率。

自《聊城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实施以来,聊城市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走进聊城经技术开发区,这里聚集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机械电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多个门类,被国家和省赋予鲁西内陆开放实验区、区域合作北部门户、统筹跨越和生态低碳发展高地的重要功能。

2021年以来,开发区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要求四个方面对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开发区坚决把项目与“三线一单”成果的相符性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不符合产业定位、高污染、高风险、高能耗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入。

值得关注的是,开发区以“三线一单”成果促进项目精细化管理,通过分析区位特征和环境质量现状,明确区域的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限,对区域存在的环境风险和主要问题进行甄别——

对于新、改、扩建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含VOCs原辅材料使用的项目,要求企业全部使用符合国家《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标准(GB/T 38597-2020)的低(无)VOCs含量产品;对于新建取水许可建设项目,不得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和区域、流域用水。

为推动“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开发区将管控要求与规划发展、建设管理有机融合,加强成果对生态环境准入的支撑效能,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支撑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可研报告、建设用地选址等涉及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开发区新引进企业全部为高端装备、轴承加工、食品加工、卫生材料等无污染或轻污染企业,企业生产线全部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无一台高污染燃料锅炉,严格落实防控措施,认真抓好工业项目准入,不断推动传统工业产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产业集群式发展:“高大聚”破解环境凌乱散

聊城临清烟店镇的轴承产业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拥有注册轴承生产加工企业1400余家,注册个体工商户4400余户,从业10万余人,可生产5000多种型号产品,系中国轴承贸易之都、山东省优质轴承生产和出口基地。

然而,作为工业重镇,聊城将烟店镇列为重点管控单元。

针对缺少整体系统规划,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小散乱污企业反弹等问题,烟店镇政府痛下决心、刀刃向内,聚焦轴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烟店镇北部工业集聚区内全力打造了轴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以高端轴承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以机械加工等相关产业为支撑,集孵化、研发、质检、信息化、商务、物流、环境治理等的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智造工业聚集区,加快推进“三线一单”在示范区落实落地,推动产业向园区化、集聚化、智能化转型。

自2019年开始着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烟店镇始终将“三线一单”任务要求贯穿编制工作始终,最终确定了“北工南居中间特”的产业新城规划格局,并且同步做好产业、物流、市场、商超、教育、医疗、服务等区域规划布局。同时,为统筹企业发展,烟店镇政府以空间管控为手段,编制了《烟店镇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2020-2035)》。

值得关注的是,在规划的编制阶段,烟店镇同步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规划布局、产业定位、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方案等多方面进行论证分析,细化“三线一单”管控要求,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环境合理性,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面对轴承企业规模大但龙头企业少、数量多但分布散乱、门类广但科技含量低的产业发展瓶颈,烟店镇政府首先对辖区存在的企业环境问题进行一一摸排,逐项整改;其次,以打造轴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为抓手,采取倒逼措施,凡是新建项目全部进园区,园区外原有项目,鼓励整体搬迁,扩建改建不予审批,从而使区内企业集聚入园,向“标准厂房型”集约用地模式转变,以产业集聚淘汰落后产能,改变轴承产业“群而不聚、多而不精”的现状;同时,对于小型加工户,积极探索“共享车间”创新模式,通过共享共用厂房、客户与资源,形成规模集约、规范有序的经营模式,有效引导各中小轴承企业从“低小散”向“高大聚”转型发展,实现产业集群由大到强的转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对外,聊城通过加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上的生态合作,不仅增进了国际友谊与共识,探索绿色发展路径,为构建全球生态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对内,聊城积极推动环境保护立法与监督,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后代留下了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