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AI配件,假性繁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I配件,假性繁荣

AI正逐步从手机、PC这类中心设备中“逃逸”,钻入曾被行业忽视的配件领域。

文|光子星球

AI浪潮不断侵袭各行各业的当下,沉寂多年的消费电子领域终于熬来了AI硬件狂欢。

回顾AI硬件发展,过去几年间,手机与PC这两颗太阳高悬于市场中央,吸引了绝大多数的技术火力——AI芯片、架构、软件生态几乎都围绕这两大设备构建。

但,时代变了。当下,AI正逐步从手机、PC这类中心设备中“逃逸”,钻入曾被行业忽视的配件领域,耳机、鼠标、键盘——这些过往的“配角”,不再是手机和PC的附庸,而是逐渐进化为AI的新物种。这一切,正在改写大众对AI硬件的认知。

这一变革并非偶然发生,很大程度上是AI硬件去中心化的结果,一直试图瓜分硬件蛋糕的AI厂商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只是,就目前而言,所谓的AI鼠标、AI键盘表现尚不尽如人意,雷声大雨点小,更多的是概念炒作和噱头。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概念炒作和噱头,或许正在勾勒AI配件的雏形——随着硬件、AI厂商互补短板,AI硬件去中心化时代势必会到来。

AI硬件,去中心化

AI硬件去中心化潮流,一定程度上是AI厂商切入硬件赛道的阳谋。

首先,AI厂商虽在算法、软件服务等方面具备优势,但普遍缺乏硬件基因,相较于直接“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已经高度竞争、巨头林立的PC、手机赛道,从配件领域切入硬件赛道显然更加务实。

毕竟硬件研发是一项高门槛、重资本的赛道,尤其是在PC和手机领域——无论是绕过专利墙,还是供应链、品牌构建、渠道铺设,均需重金投入。

此外,现阶段PC和手机市场已经饱和,行业增长趋缓,直接杀入这些领域,无异于以卵击石,风险极大,且回报周期相当漫长。

基于此,现阶段的AI厂商在PC、手机领域,更倾向于同成熟的厂商展开合作,比如当下讨论度甚高的AI手机,其背后就有着百度、字节、MiniMax等多家AI厂商的影子。只是,手机赛道集中度较高,留给AI厂商竞夺的优质客户数量有限,僧多肉少,议价权有限。

相比硬刚手机、PC赛道,从配件领域切入硬件成本更低且操作性更强——像鼠标、键盘这种配件,迭代速度飞快,入场门槛也没那么高,用户品牌忠诚度亦不像手机和PC那样强。以键盘为例,自2014年CHERRY专利保护期过期以后,机械键盘赛道瞬间迎来大爆发,几乎年年有更卷的新玩家杀入。

低成本切入硬件领域之外,更小的尝鲜成本,是当下AI配件赛道如此热络的另一重原因。

这可以理解为是一场“从边缘渗透中心”的战争——尽管围绕AI硬件展开的讨论,在行业语境里早已司空见惯,但同消费市场仍然有着一道沟壑。实际上,对于尚未参透AI的普通用户来说,想要其一上来就为AI手机或AI PC买单,无异于让人硬着头皮吃一整桌满汉全席。

据光子星球此前调查,尽管第一批AI手机早已推出,但线下手机门店为AI而来的用户寥寥无几,以至于多个品牌店员在推销过程中并不会主动介绍AI。这意味着,在用户尚未建立起成熟的AI消费习惯之前,直接让他们为昂贵的AI手机或AI PC买单,无异于揠苗助长。

对于还没完全习惯AI的用户来说,想要他们一上来就为手机或PC中的AI功能买单,无异于让人硬着头皮吃一整桌满汉全席。

在此之前,培养AI消费习惯几乎只有通过App商城里的AI应用,而尝鲜成本更低的AI配件,则提供了另一个切口——AI配件售价更为亲民,用户决策难度更低,看似从“边缘”绕了一圈,实则是AI厂商的“迂回包抄”。

此外,在中心设备中,AI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容易被稀释和忽视。但在配件赛道,AI则能成为赋予产品新的价值主张的绝对主角,抑或是提供新的交互体验,尤其是当AI功能被厂商包装成“不可替代”的卖点时。

据光子星球观察,某品牌AI鼠标的淘宝旗舰店评论区,有大量对AI撰写文案、PPT生成感到新奇的“小白用户”。尽管其背后所搭载的大模型并非业界第一梯队,但对“小白用户”而言,或许该鼠标正是其同AI办公的初次接触。因此,AI配件不失为推广AI硬件、验证市场需求的一大途径。

殊途同归

其实,早在大模型带火AI硬件之前,一些AI配件便已悄然迭代。

以智能语音赛道起家的科大讯飞为例,其2020年前后所推出的语音鼠标与语音键盘,可以说是PC配件“智能化”的早期尝试——虽说对着鼠标键盘说话录入,颇有星爷电影《国产凌凌漆》里“吹风机型剃须刀”的既视感,但两款主打语音输入与翻译功能的产品,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收编那些“一阳指”、“二指禅”式的慢打字办公用户。

而随着AI浪潮汹涌而至,厂商们的硬件野心迅速膨胀。作为最早一批吃到AI硬件螃蟹的玩家,科大讯飞在推出一系列AI学习机产品的同时,亦试图给老旧的语音鼠标、键盘强行“打鸡血”,注入AI基因,趁着这波风口再造一轮声势。

以AI鼠标AM50为例,除却既往的语音打字、语音翻译功能,其在讯飞星火大模型的加持下,已将智能对话、智能写作、PPT生成、AI绘图等当下常见AI功能一一打包,塞入鼠标、键盘的驱动中,花式撬开用户钱包。

此番打法,主要面向“小白用户”,毕竟对重度AI用户而言,无论是AI绘图还是智能写作,都有着更为成熟的上位替代,并不需要一个杂糅的“AI应用合集”。因此,科大讯飞AI配件的核心,是通过硬件带动软件,实现面向“小白用户”的市场教化,让硬件反过来推动AI生态的发展。

相比之下, 字节的AI耳机,走的则是“软件带硬件”的路数。

字节曾瞄准过XR这一潜在的中心设备,重金从腾讯手中抢下Pico,奈何XR市场尚未得到广泛验证,Pico最终亦因进展缓慢遭到裁撤。

或许是吸取了Pico的教训,重回硬件的字节,在今年上半年收购耳机厂商Oladance,选择了耳机这一早已得到市场验证的赛道发力,推出了AI耳机OlaFriend。

据悉,字节AI耳机的核心玩法,是同豆包的打通、解放双手的交互。豆包作为现阶段国内AI应用的第一梯队玩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重度用户,而字节AI耳机与豆包的高度协同,或许会吸引豆包的拥趸买单——通过成熟、高普及度的AI应用,带动配套的AI硬件销量。

而据光子星球观察,淘宝倍思旗舰店的一款鼠标,电池容量和可调DPI这些硬件参数完全相同,但标准版售价169元,带AI语音功能的版本却飙到了359元——价格直接翻倍,相当于买两个标准版。

究其所因,赛道本身已卷无可卷,AI自然成为了唯一的附加值。

现阶段的鼠标、键盘等外设配件,在多年的优化与改进后,基本完成了核心功能的演化——就像几千年不变的筷子,鼠标作为一款人机交互设备,性能层面,鼠标回报率、延迟、DPI等早已超过了人体的操作、感知极限,除却营销噱头外,几乎已无向上升级的必要。

一旦技术创新无力突破,越“卷”,利润率反而越低——仅剩的鼠标大厂依托成熟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可以继续维持高利润,而小厂商则往往会陷入内卷的泥潭,利润空间极其有限,“大厂躺平,小厂试水”成为常态。

即便是掀起减重潮流的Finalmouse,也是通过潮牌路线,才能支撑至今;键盘厂商想要逃避低价内卷,大多需要扎根客制化键盘,通过一对一定制提高溢价。AI鼠标与之类似,作为厂商们推高价格的“低成本”手段,AI相当于变相收了一笔“智商税”。

切勿本末倒置

大行其道的AI配件,长版突出,短板同样明显——现阶段,许多厂商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过度追求AI卖点,却忽视了基本硬件素质。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科大讯飞曾发布的一款语音鼠标,硬件方案同传统鼠标相比,几乎只多了一个麦克风采集电路。且功能按键都是传统的机械按键,并没有采用当下大厂鼠标主流的微动开关。

此外,据用户反馈,该鼠标左键偶尔还会失灵,“语音鼠标,首先它得是个合格的鼠标,起码得满足鼠标的基本功能。”

时至今日,尽管科大讯飞鼠标产品已从语音鼠标迭代到AI鼠标,但在淘宝旗舰店评论区,仍有用户吐槽鼠标控制不灵敏、光学感应失效,在光滑表面上必须垫纸才能正常使用;而在共享空间中,同事的声音也常常被误收录——麦克风指向性似乎尚不够好。

而翻看其他类似的AI配件,大体也都存在着“轻硬件、重软件”的问题。以某款AI耳机为例,虽然详情页将AI功能吹得天花乱坠,但其核心的发声单元平平无奇,音质体验远逊于同价位的专业耳机。

另一方面,外设厂商虽有着成熟的技术沉淀与硬件调教,但却普遍缺乏AI能力。

以外设巨头罗技为例,其近期推出了内置AI功能的键盘ALTO KEYS K98M,用户可一键调出AI应用。据悉,该键盘在海外版本能调出ChatGPT,国内版则是文心一言。这意味着,AI配件赛道已然开始协同进化,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转变为AI厂商与硬件厂商一同完成最后的拼图。

归根结底,AI作为硬件附加值,不能成为掩盖低硬件素质幌子,本末倒置的AI配件,只会在市场迭代中覆灭。而这场从中心设备到边缘配件的AI革命,眼下看似浩浩荡荡,但仍缺乏真正的落地生根。AI配件的故事想要讲得足够精彩,或许还需两路人马的“亲密关系”更进一步,而非单纯堆砌概念。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I配件,假性繁荣

AI正逐步从手机、PC这类中心设备中“逃逸”,钻入曾被行业忽视的配件领域。

文|光子星球

AI浪潮不断侵袭各行各业的当下,沉寂多年的消费电子领域终于熬来了AI硬件狂欢。

回顾AI硬件发展,过去几年间,手机与PC这两颗太阳高悬于市场中央,吸引了绝大多数的技术火力——AI芯片、架构、软件生态几乎都围绕这两大设备构建。

但,时代变了。当下,AI正逐步从手机、PC这类中心设备中“逃逸”,钻入曾被行业忽视的配件领域,耳机、鼠标、键盘——这些过往的“配角”,不再是手机和PC的附庸,而是逐渐进化为AI的新物种。这一切,正在改写大众对AI硬件的认知。

这一变革并非偶然发生,很大程度上是AI硬件去中心化的结果,一直试图瓜分硬件蛋糕的AI厂商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只是,就目前而言,所谓的AI鼠标、AI键盘表现尚不尽如人意,雷声大雨点小,更多的是概念炒作和噱头。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概念炒作和噱头,或许正在勾勒AI配件的雏形——随着硬件、AI厂商互补短板,AI硬件去中心化时代势必会到来。

AI硬件,去中心化

AI硬件去中心化潮流,一定程度上是AI厂商切入硬件赛道的阳谋。

首先,AI厂商虽在算法、软件服务等方面具备优势,但普遍缺乏硬件基因,相较于直接“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已经高度竞争、巨头林立的PC、手机赛道,从配件领域切入硬件赛道显然更加务实。

毕竟硬件研发是一项高门槛、重资本的赛道,尤其是在PC和手机领域——无论是绕过专利墙,还是供应链、品牌构建、渠道铺设,均需重金投入。

此外,现阶段PC和手机市场已经饱和,行业增长趋缓,直接杀入这些领域,无异于以卵击石,风险极大,且回报周期相当漫长。

基于此,现阶段的AI厂商在PC、手机领域,更倾向于同成熟的厂商展开合作,比如当下讨论度甚高的AI手机,其背后就有着百度、字节、MiniMax等多家AI厂商的影子。只是,手机赛道集中度较高,留给AI厂商竞夺的优质客户数量有限,僧多肉少,议价权有限。

相比硬刚手机、PC赛道,从配件领域切入硬件成本更低且操作性更强——像鼠标、键盘这种配件,迭代速度飞快,入场门槛也没那么高,用户品牌忠诚度亦不像手机和PC那样强。以键盘为例,自2014年CHERRY专利保护期过期以后,机械键盘赛道瞬间迎来大爆发,几乎年年有更卷的新玩家杀入。

低成本切入硬件领域之外,更小的尝鲜成本,是当下AI配件赛道如此热络的另一重原因。

这可以理解为是一场“从边缘渗透中心”的战争——尽管围绕AI硬件展开的讨论,在行业语境里早已司空见惯,但同消费市场仍然有着一道沟壑。实际上,对于尚未参透AI的普通用户来说,想要其一上来就为AI手机或AI PC买单,无异于让人硬着头皮吃一整桌满汉全席。

据光子星球此前调查,尽管第一批AI手机早已推出,但线下手机门店为AI而来的用户寥寥无几,以至于多个品牌店员在推销过程中并不会主动介绍AI。这意味着,在用户尚未建立起成熟的AI消费习惯之前,直接让他们为昂贵的AI手机或AI PC买单,无异于揠苗助长。

对于还没完全习惯AI的用户来说,想要他们一上来就为手机或PC中的AI功能买单,无异于让人硬着头皮吃一整桌满汉全席。

在此之前,培养AI消费习惯几乎只有通过App商城里的AI应用,而尝鲜成本更低的AI配件,则提供了另一个切口——AI配件售价更为亲民,用户决策难度更低,看似从“边缘”绕了一圈,实则是AI厂商的“迂回包抄”。

此外,在中心设备中,AI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容易被稀释和忽视。但在配件赛道,AI则能成为赋予产品新的价值主张的绝对主角,抑或是提供新的交互体验,尤其是当AI功能被厂商包装成“不可替代”的卖点时。

据光子星球观察,某品牌AI鼠标的淘宝旗舰店评论区,有大量对AI撰写文案、PPT生成感到新奇的“小白用户”。尽管其背后所搭载的大模型并非业界第一梯队,但对“小白用户”而言,或许该鼠标正是其同AI办公的初次接触。因此,AI配件不失为推广AI硬件、验证市场需求的一大途径。

殊途同归

其实,早在大模型带火AI硬件之前,一些AI配件便已悄然迭代。

以智能语音赛道起家的科大讯飞为例,其2020年前后所推出的语音鼠标与语音键盘,可以说是PC配件“智能化”的早期尝试——虽说对着鼠标键盘说话录入,颇有星爷电影《国产凌凌漆》里“吹风机型剃须刀”的既视感,但两款主打语音输入与翻译功能的产品,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收编那些“一阳指”、“二指禅”式的慢打字办公用户。

而随着AI浪潮汹涌而至,厂商们的硬件野心迅速膨胀。作为最早一批吃到AI硬件螃蟹的玩家,科大讯飞在推出一系列AI学习机产品的同时,亦试图给老旧的语音鼠标、键盘强行“打鸡血”,注入AI基因,趁着这波风口再造一轮声势。

以AI鼠标AM50为例,除却既往的语音打字、语音翻译功能,其在讯飞星火大模型的加持下,已将智能对话、智能写作、PPT生成、AI绘图等当下常见AI功能一一打包,塞入鼠标、键盘的驱动中,花式撬开用户钱包。

此番打法,主要面向“小白用户”,毕竟对重度AI用户而言,无论是AI绘图还是智能写作,都有着更为成熟的上位替代,并不需要一个杂糅的“AI应用合集”。因此,科大讯飞AI配件的核心,是通过硬件带动软件,实现面向“小白用户”的市场教化,让硬件反过来推动AI生态的发展。

相比之下, 字节的AI耳机,走的则是“软件带硬件”的路数。

字节曾瞄准过XR这一潜在的中心设备,重金从腾讯手中抢下Pico,奈何XR市场尚未得到广泛验证,Pico最终亦因进展缓慢遭到裁撤。

或许是吸取了Pico的教训,重回硬件的字节,在今年上半年收购耳机厂商Oladance,选择了耳机这一早已得到市场验证的赛道发力,推出了AI耳机OlaFriend。

据悉,字节AI耳机的核心玩法,是同豆包的打通、解放双手的交互。豆包作为现阶段国内AI应用的第一梯队玩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重度用户,而字节AI耳机与豆包的高度协同,或许会吸引豆包的拥趸买单——通过成熟、高普及度的AI应用,带动配套的AI硬件销量。

而据光子星球观察,淘宝倍思旗舰店的一款鼠标,电池容量和可调DPI这些硬件参数完全相同,但标准版售价169元,带AI语音功能的版本却飙到了359元——价格直接翻倍,相当于买两个标准版。

究其所因,赛道本身已卷无可卷,AI自然成为了唯一的附加值。

现阶段的鼠标、键盘等外设配件,在多年的优化与改进后,基本完成了核心功能的演化——就像几千年不变的筷子,鼠标作为一款人机交互设备,性能层面,鼠标回报率、延迟、DPI等早已超过了人体的操作、感知极限,除却营销噱头外,几乎已无向上升级的必要。

一旦技术创新无力突破,越“卷”,利润率反而越低——仅剩的鼠标大厂依托成熟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可以继续维持高利润,而小厂商则往往会陷入内卷的泥潭,利润空间极其有限,“大厂躺平,小厂试水”成为常态。

即便是掀起减重潮流的Finalmouse,也是通过潮牌路线,才能支撑至今;键盘厂商想要逃避低价内卷,大多需要扎根客制化键盘,通过一对一定制提高溢价。AI鼠标与之类似,作为厂商们推高价格的“低成本”手段,AI相当于变相收了一笔“智商税”。

切勿本末倒置

大行其道的AI配件,长版突出,短板同样明显——现阶段,许多厂商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过度追求AI卖点,却忽视了基本硬件素质。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科大讯飞曾发布的一款语音鼠标,硬件方案同传统鼠标相比,几乎只多了一个麦克风采集电路。且功能按键都是传统的机械按键,并没有采用当下大厂鼠标主流的微动开关。

此外,据用户反馈,该鼠标左键偶尔还会失灵,“语音鼠标,首先它得是个合格的鼠标,起码得满足鼠标的基本功能。”

时至今日,尽管科大讯飞鼠标产品已从语音鼠标迭代到AI鼠标,但在淘宝旗舰店评论区,仍有用户吐槽鼠标控制不灵敏、光学感应失效,在光滑表面上必须垫纸才能正常使用;而在共享空间中,同事的声音也常常被误收录——麦克风指向性似乎尚不够好。

而翻看其他类似的AI配件,大体也都存在着“轻硬件、重软件”的问题。以某款AI耳机为例,虽然详情页将AI功能吹得天花乱坠,但其核心的发声单元平平无奇,音质体验远逊于同价位的专业耳机。

另一方面,外设厂商虽有着成熟的技术沉淀与硬件调教,但却普遍缺乏AI能力。

以外设巨头罗技为例,其近期推出了内置AI功能的键盘ALTO KEYS K98M,用户可一键调出AI应用。据悉,该键盘在海外版本能调出ChatGPT,国内版则是文心一言。这意味着,AI配件赛道已然开始协同进化,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转变为AI厂商与硬件厂商一同完成最后的拼图。

归根结底,AI作为硬件附加值,不能成为掩盖低硬件素质幌子,本末倒置的AI配件,只会在市场迭代中覆灭。而这场从中心设备到边缘配件的AI革命,眼下看似浩浩荡荡,但仍缺乏真正的落地生根。AI配件的故事想要讲得足够精彩,或许还需两路人马的“亲密关系”更进一步,而非单纯堆砌概念。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