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肤如凝脂、美目盼兮,BJD娃娃成动漫爱好者新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肤如凝脂、美目盼兮,BJD娃娃成动漫爱好者新宠

即使在亚文化圈,养娃一族也是属于很小众的一群人,再加上BJD的价格门槛和大众对娃娃的误解,娃圈成了一个很内敛封闭的群体。

作者:西鹤

在国内的许多大城市里,有这样一群神秘的“养娃族”,他们在私密的“娃圈”里交流“养娃”经验,分享私养图,还时不时举行线下的“娃聚”,带着娃娃们拍照聊天。

不要误会,“养娃族”指的不是整天忙于育儿的奶爸奶妈们,这里的娃也不是说自己家里的孩子,而是指的BJD娃娃,一种特殊的可动人偶。

BJD是Ball-jointed Doll 的简称,即球型关节娃娃,其中Doll一词便是娃娃的意思,所以严格来讲BJD娃娃这一说法并不十分妥帖,不过约定俗成,也不做过多计较。

BJD娃娃源自中世纪的欧洲,是一种非常低调而昂贵的玩具,只在贵族之间少量流通。现代意义上BJD的诞生则与德国艺术家汉斯·贝尔默有关。1934年,贝尔莫制作了一具以球形装置为关节的木质人偶,并用它拍摄了许多有情色意味的超现实主义照片。不论是人偶的关节原理或是贝尔默对人偶的态度,都对日后东亚地区的人形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现在市面上流通贩卖的BJD娃娃主要由东亚国家和地区生产,所以又被称为A.BJD娃娃。以1988年日本Volks公司的Super Dollfie系列(SD娃娃)为代表,BJD娃娃开始了它的商业化量产之路。至此之后,韩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相继出现了许多BJD娃娃的制造商,各家的产品线也愈加丰富。

LUTS Model Delf Girl LAZULI

BJD娃娃的尺寸各异,从10cm到80cm左右的都有,多用高品质树脂为材料。因为采用了球型关节,娃娃的可动性很高,可以模仿真人的所有姿态。服饰,躯干,四肢,头发,甚至眼珠都可以自由更换。另外,玩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改娃娃的妆容。可以说,每一个娃爸娃妈手里的人偶都是独一无二的。

养娃成本:人均5000元仅是入门价!

在众多BJD娃娃制造商中,日本Volks公司是绝对的龙头和标杆。由圆句昭浩负责开发的Super Dollfie系列可谓“人偶作品中的最高产品”。也因为SD娃娃名声太旺,很多初入圈的小白常把其它厂商的BJD产品也误称为SD娃娃。

日本的人偶文化古已有之。绳文时代就出现了祭祀用的小型人像,平安时代的巨著《源氏物语》中也有给人偶穿衣的描述,江户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可动小人“端茶偶人”。现代自然是以手办和娃娃最为出名。

日本的动漫产业十分发达,SD娃娃的人物造型实际上也受到了ACG文化的影响。人偶的眼睛往往占了很大面积,鼻子则相对短小,嘴唇也以小巧为主,这些都与动漫中的萌系人设很类似。肤如凝脂、美目盼兮的造型似要打破次元之壁,夺走了每一位娃爸娃妈们的心。

SD娃娃按照尺寸来分有14种,比较常见且容易购买的是1/3的SD系列和1/4的MSD系列,普通版价格从40000日元(约2400RMB)到63000日元(约3800RMB)不等,加上各式配件服装和上妆费用,养SD的话人均5000元可能只是个入门价。

除了日本的Volks之外,中韩等国也出现了许多BJD厂商,如韩国的LUTS、AI,中国的AS、DZ等。价格相对V社自然要亲民一些,也是很多人入坑的首选。

养娃心理:宁愿亏自己,也不能苦了娃

人类对人形玩偶的依恋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不管是小女孩手中的毛绒玩具、芭比娃娃还是男孩玩的变形金刚或者兵人,儿童与人偶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密切。不过像BJD这样用户多为成年人的娃娃其实很少见。BJD娃娃究竟有何魔力,惹得众多爱好者纷纷吃土呢?文创资讯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心理因素:

1.颜值即正义

很多圈内人士表示自己接第一只娃娃的原因只有两个字:“眼缘”。自己在杂志或网络上第一次看到BJD娃娃照片的时候就被其不同寻常的精致外观震撼到了。BJD娃娃虽然比较拟人化,但它追求的并是不是蜡像那样的超级写实主义,而是具有二次元特征的理想人像。面若冠玉、眉目如画这种略带夸张之词形容娃娃的面貌却很贴切。BJD代表的是一种超人的理想化审美情结,把完美的外貌物化为人形,并把人偶定格在最可爱或最青春的年龄段。一切以颜值为中心,用外貌来打动消费者。

DOLLZONE 红隼 Merlin

2.控制欲使然

BJD娃娃是一种个性的、有较高自由度的玩具。头发、眼睛、服饰、妆容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更换,高级一点的还可以定制肤色体型,消费者对娃娃的外貌拥有很强的自主权。另外,BJD纤细的四肢与超高的可动性也从侧面强调了玩家对娃娃的支配力。

其实现在人们对大行其道的“小鲜肉”的追捧与一部分养娃人的心理是相同的,正如上文所述都是对“颜值”的追求。不同的是,迷妹对偶像的影响力很小而娃妈对人偶的控制力很高。与追星族的“追求”属性不同,BJD更加强调对美的“拥有”。

3.情感的寄托

娃圈有这样不成文的规定。买娃娃不叫买,叫“接”。接回家了也不叫玩,叫“养”,买家自称娃爸或者娃妈,还在“娃聚”中热衷于人偶间的联姻,把它们看作有生命的个体,这些都是消费者移情的表现。

移情作用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将感情移置于对象之中,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感情、意志和活动,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消费者在对娃娃一次次的装扮与摄影中,也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了娃娃身上。

正如某BJD厂商曾在广告中这样说:“如另一个自己,隐藏着的真实的自己,伴随你一起成长”。

as-doll 女夏洛特洋装套装/蔷蘼

养娃误区:什么?你居然在家养小鬼!

在百度指数的需求图谱中,文创资讯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个玩具娃娃居然会和养小鬼或者变态这种负面性词汇扯上关系。一方面是因为养娃族数量很少,圈子封闭,人们对娃娃了解不多,另一方面BJD对于许多人来说,确实有阴森之感。

从早期的《鬼娃系列》到近几年的《人形师》,人偶常作为一种恐怖元素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关于人们对娃娃的恐惧心理,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有过这样一个假设:由于机器人(或其它拟人物)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但当拟人物品与人类的相似度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对其的反应会变得极为负面,哪怕与人类只有一点点差别,都会让拟人物显得非常僵硬恐怖。我们看到BJD娃娃时不自觉的恶寒的源头可能就是这种心理因素。

另外,许多玩家会为BJD娃娃配上高端的树脂眼或玻璃眼,这种材质的眼球很有通透感,有一定的“追人”效果,通俗来讲就是感觉娃娃的眼睛会追着你的视线来走。对于有些人来说,过于真实的眼睛也会让人感觉恐怖。

GEM贵族娃娃 墨提斯

即使在亚文化圈,养娃一族也是属于很小众的一群人,再加上BJD的价格门槛和大众对娃娃的误解,娃圈成了一个很内敛封闭的群体。一些圈内人士觉得过多的宣传反而会带动盗版娃娃的贩卖,也有人认为若到处推广可能会引来一些没有经济基础的学生党入坑。不过文创资讯认为理解是建立在了解之上,小众文化无需成为主流,也不必筑起高墙,顺其自然发展最后总会互相理解的。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肤如凝脂、美目盼兮,BJD娃娃成动漫爱好者新宠

即使在亚文化圈,养娃一族也是属于很小众的一群人,再加上BJD的价格门槛和大众对娃娃的误解,娃圈成了一个很内敛封闭的群体。

作者:西鹤

在国内的许多大城市里,有这样一群神秘的“养娃族”,他们在私密的“娃圈”里交流“养娃”经验,分享私养图,还时不时举行线下的“娃聚”,带着娃娃们拍照聊天。

不要误会,“养娃族”指的不是整天忙于育儿的奶爸奶妈们,这里的娃也不是说自己家里的孩子,而是指的BJD娃娃,一种特殊的可动人偶。

BJD是Ball-jointed Doll 的简称,即球型关节娃娃,其中Doll一词便是娃娃的意思,所以严格来讲BJD娃娃这一说法并不十分妥帖,不过约定俗成,也不做过多计较。

BJD娃娃源自中世纪的欧洲,是一种非常低调而昂贵的玩具,只在贵族之间少量流通。现代意义上BJD的诞生则与德国艺术家汉斯·贝尔默有关。1934年,贝尔莫制作了一具以球形装置为关节的木质人偶,并用它拍摄了许多有情色意味的超现实主义照片。不论是人偶的关节原理或是贝尔默对人偶的态度,都对日后东亚地区的人形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现在市面上流通贩卖的BJD娃娃主要由东亚国家和地区生产,所以又被称为A.BJD娃娃。以1988年日本Volks公司的Super Dollfie系列(SD娃娃)为代表,BJD娃娃开始了它的商业化量产之路。至此之后,韩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相继出现了许多BJD娃娃的制造商,各家的产品线也愈加丰富。

LUTS Model Delf Girl LAZULI

BJD娃娃的尺寸各异,从10cm到80cm左右的都有,多用高品质树脂为材料。因为采用了球型关节,娃娃的可动性很高,可以模仿真人的所有姿态。服饰,躯干,四肢,头发,甚至眼珠都可以自由更换。另外,玩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改娃娃的妆容。可以说,每一个娃爸娃妈手里的人偶都是独一无二的。

养娃成本:人均5000元仅是入门价!

在众多BJD娃娃制造商中,日本Volks公司是绝对的龙头和标杆。由圆句昭浩负责开发的Super Dollfie系列可谓“人偶作品中的最高产品”。也因为SD娃娃名声太旺,很多初入圈的小白常把其它厂商的BJD产品也误称为SD娃娃。

日本的人偶文化古已有之。绳文时代就出现了祭祀用的小型人像,平安时代的巨著《源氏物语》中也有给人偶穿衣的描述,江户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可动小人“端茶偶人”。现代自然是以手办和娃娃最为出名。

日本的动漫产业十分发达,SD娃娃的人物造型实际上也受到了ACG文化的影响。人偶的眼睛往往占了很大面积,鼻子则相对短小,嘴唇也以小巧为主,这些都与动漫中的萌系人设很类似。肤如凝脂、美目盼兮的造型似要打破次元之壁,夺走了每一位娃爸娃妈们的心。

SD娃娃按照尺寸来分有14种,比较常见且容易购买的是1/3的SD系列和1/4的MSD系列,普通版价格从40000日元(约2400RMB)到63000日元(约3800RMB)不等,加上各式配件服装和上妆费用,养SD的话人均5000元可能只是个入门价。

除了日本的Volks之外,中韩等国也出现了许多BJD厂商,如韩国的LUTS、AI,中国的AS、DZ等。价格相对V社自然要亲民一些,也是很多人入坑的首选。

养娃心理:宁愿亏自己,也不能苦了娃

人类对人形玩偶的依恋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不管是小女孩手中的毛绒玩具、芭比娃娃还是男孩玩的变形金刚或者兵人,儿童与人偶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密切。不过像BJD这样用户多为成年人的娃娃其实很少见。BJD娃娃究竟有何魔力,惹得众多爱好者纷纷吃土呢?文创资讯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心理因素:

1.颜值即正义

很多圈内人士表示自己接第一只娃娃的原因只有两个字:“眼缘”。自己在杂志或网络上第一次看到BJD娃娃照片的时候就被其不同寻常的精致外观震撼到了。BJD娃娃虽然比较拟人化,但它追求的并是不是蜡像那样的超级写实主义,而是具有二次元特征的理想人像。面若冠玉、眉目如画这种略带夸张之词形容娃娃的面貌却很贴切。BJD代表的是一种超人的理想化审美情结,把完美的外貌物化为人形,并把人偶定格在最可爱或最青春的年龄段。一切以颜值为中心,用外貌来打动消费者。

DOLLZONE 红隼 Merlin

2.控制欲使然

BJD娃娃是一种个性的、有较高自由度的玩具。头发、眼睛、服饰、妆容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更换,高级一点的还可以定制肤色体型,消费者对娃娃的外貌拥有很强的自主权。另外,BJD纤细的四肢与超高的可动性也从侧面强调了玩家对娃娃的支配力。

其实现在人们对大行其道的“小鲜肉”的追捧与一部分养娃人的心理是相同的,正如上文所述都是对“颜值”的追求。不同的是,迷妹对偶像的影响力很小而娃妈对人偶的控制力很高。与追星族的“追求”属性不同,BJD更加强调对美的“拥有”。

3.情感的寄托

娃圈有这样不成文的规定。买娃娃不叫买,叫“接”。接回家了也不叫玩,叫“养”,买家自称娃爸或者娃妈,还在“娃聚”中热衷于人偶间的联姻,把它们看作有生命的个体,这些都是消费者移情的表现。

移情作用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将感情移置于对象之中,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感情、意志和活动,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消费者在对娃娃一次次的装扮与摄影中,也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了娃娃身上。

正如某BJD厂商曾在广告中这样说:“如另一个自己,隐藏着的真实的自己,伴随你一起成长”。

as-doll 女夏洛特洋装套装/蔷蘼

养娃误区:什么?你居然在家养小鬼!

在百度指数的需求图谱中,文创资讯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个玩具娃娃居然会和养小鬼或者变态这种负面性词汇扯上关系。一方面是因为养娃族数量很少,圈子封闭,人们对娃娃了解不多,另一方面BJD对于许多人来说,确实有阴森之感。

从早期的《鬼娃系列》到近几年的《人形师》,人偶常作为一种恐怖元素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关于人们对娃娃的恐惧心理,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有过这样一个假设:由于机器人(或其它拟人物)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但当拟人物品与人类的相似度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对其的反应会变得极为负面,哪怕与人类只有一点点差别,都会让拟人物显得非常僵硬恐怖。我们看到BJD娃娃时不自觉的恶寒的源头可能就是这种心理因素。

另外,许多玩家会为BJD娃娃配上高端的树脂眼或玻璃眼,这种材质的眼球很有通透感,有一定的“追人”效果,通俗来讲就是感觉娃娃的眼睛会追着你的视线来走。对于有些人来说,过于真实的眼睛也会让人感觉恐怖。

GEM贵族娃娃 墨提斯

即使在亚文化圈,养娃一族也是属于很小众的一群人,再加上BJD的价格门槛和大众对娃娃的误解,娃圈成了一个很内敛封闭的群体。一些圈内人士觉得过多的宣传反而会带动盗版娃娃的贩卖,也有人认为若到处推广可能会引来一些没有经济基础的学生党入坑。不过文创资讯认为理解是建立在了解之上,小众文化无需成为主流,也不必筑起高墙,顺其自然发展最后总会互相理解的。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