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硅料游戏,不能只比拼谁家电费更便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硅料游戏,不能只比拼谁家电费更便宜

硅料这个牛鼻子没有牵住,光伏行业就不可能真正反弹。

文|赶碳号

​硅料环节的情况,已经严峻到什么程度了?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硅料环节的库存已经高达30多万吨,如果再算上拉晶,有40万吨了。硅料企业们即使停产几个月,下游都够用。有的企业,只要给钱,就可以拉货,基本上都不太过问价格了。这样的企业,甚至都不是小硅料企业,而是某头部企业。

所以,行业已经到了必须自救的时刻!虽然艰难,却并不妨碍硅料企业在上周五和本周一被资本市场爆炒。就是因为,硅料企业们再次坐下来开了个会。所以,当晚卖方的小作文传得铺天盖地,为当天的暴涨找原因,具体细节也虚虚实实。

01  生死时刻,券商们的小作文

赶碳号多方了解,终于知道了一个大概,虽然细节不甚明了。10月28日下午,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下,硅料企业们又专门开了一次内部会议——券商等事后总结命名为“硅料防内卷会议”。

赶碳号在此真的要为协会点赞。在光伏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没有退缩,勇敢地站了出来,顶着压力,甚至个别的误解和非议,推动行业携手自救。

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参会人员多为硅料企业的二把手或相关负责人,虽然没有整整两个星期前——10月14日那场会议上半场的规格那么高,但是几乎也囊括了所有硅料企业。当然,更准确地说,参会企业其实并不包括已经完全停产的四五家硅料企业。

或许,正是因为来开会的不是各家公司的老板,讨论起硅料防内卷这件事来,每位参会者除了严格按照各自老板交待、各家公司的谈判原则发言以外,当然也就不用过于顾忌,留太多余地——因为,不需要他们现场直接拍板作主,只需要回去汇报就行。

好消息是,所有硅料企业的态度都非常明确和一致——反内卷!这既是“政治正确”,也关乎自身甚至行业的兴亡。

坏消息是,在如何限产这件事上,各家态度其实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完全统一起来。

有分歧才是正常的。只要能基于同样的共识,能坐下来开诚布公地谈,就是一件好事。我们要相信中国光伏企业的智慧。

某券商电新团队报告称,晚间关于硅料限停产传闻流传较广,该机构基于传闻整理出目前主流的两种版本:

 1)配额限产:各家硅料企业均降低到一定限额开工率(如50%),控制行业月度产出与需求相匹配;

 2)能耗限产:依据硅料电耗水平排序,关停末尾高能耗的部分产能(20-30%),以期达到中期的供需平衡。

无论何种限产模式,正本清源意图明确。配额与能耗限产两种模式,均直指当前产能过剩最严重、产业链最上游的硅料环节,可以看出监管对于把握产业链源头、问题根源的治理意图明确。

无论何种模式,最终目的均是通过【控制硅料产出,托底硅料价格从而使得行业总产出受限、下游价格企稳回升】。

另外一家券商电新团队对此会议的反应则更为乐观,”硅料减产或已达成共识,板块大周期拐点已至!“当然,这种观点,听听也就行了。

接下来,赶碳号结合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做一些梳理和分析。

02、50%产能利率,是底线?

不知道50%的产能利用率,是谁在这次会议上率先提出来的。总之,据说在这次大会上,大多数企业同意将产能利用率降低至50%以下。

笔者推测,这可能是与会者遵循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吧。

当下的现实是,市场中目前有3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超过了50%,分别是通威、协鑫和晶诺。晶诺停产后刚复产,总产能也很小。

因此,把产能利用率降低至50%以下,实际上就是针对的通威、协鑫。从某种角度看,这其实也可以视作众多小企业们联合起来“反对”、“抵制”两大硅料龙头了。

但是如果换位思考,可能也是小企业们“请求”两大硅料龙头,高抬贵手,放给大家一条活路走走。

从这次会议讨论的组织原则上看,有人认为这有点像是对硅料龙头们的“围剿”与“重创”。

但是,如果站在市场竞争的角度,甚至站在相关法理上看,通过行业自律的形式,要求所有企业均以低于50%的开工率排产,这对于拥有优势竞争地位的企业来说,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因为,每家企业的产能与业务规划,都是根据自家的战略制定的,现在突然“强制性”的改变,势必会对一些企业的经营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记得有位企业家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有时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其实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场景。比如,让全国人民投票,把我的钱分给大家,那所有人一定会投赞成票。但是,既然行业供需严重失衡,就一定要从硅料这个牛鼻子上动手。关键是,如何限产法。

据说目前有几种方案,赶碳号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可行性和建设性,如何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

第一,按去年各家硅料企业的市占率来分配硅料生产指标。

当听到这一观点的时候,赶碳号都认为有点不靠谱、不科学、不理性、瞎胡闹……

如果这样分配法,那么去年下半年才投产、甚至今年才投产的企业,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去年他们的市占率近乎为零。除了新玩家以外,老玩家可能也会反对——因为他们经过一番扩产,今年的产能比去年提升了不少。按去年的市占率来分配,一定会造成大量闲置产能。

假设一下真要按这个方法来分配,那么接下来的硅片、电池、组件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搞?那么,五大六小是不是也应该按所有光伏制造企业的产能来集采呢?那么,我们的光伏装机,是不是也可以按生产了多少来制定装机计划呢?

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这种历史倒车,肯定不能开。

第二,参照库存情况确定企业排产,控制产能。

也就是说,库存越多的企业,证明产品不适销对路,没有市场竞争力。

赶碳号的直观感受是,这个方案可能有利于颗粒硅,有利于协鑫科技。协鑫科技刚发布3季度的财务数据。3季度的时候,协鑫科技产量为6.20万吨,出货量为8.09万吨。前三季度产量为19.83万吨,出货量为20.73万吨。看起来,今年3季度协鑫科技加快了出货的速度,估计没有什么库存。

但是,这对于棒状硅企业来说可能也有欠公平。保持适度库存,对于头部企业来说,一是有这个资金实力,二是不盲目低价甩货给本已严重内卷的硅料价格造成更大伤害。

其实,也只有头部企业才敢有大量的硅料库存。小企业本身资金实力不够,真不敢囤货,也没有能力囤货。

因此,这个方案对于通威、大全这两家龙头企业来说,估计推行起来有些难度。

第三,按产品品质,确定企业排产,控制产能。

比如说n型比例高的企业,就可以多安排产。估计提出这个方案的,也是大企业。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东方希望,头部老玩家们的产品品质普遍不错。所以,据说东方希望停产后仍在全力以赴地改造为n型,目前进展情况不详。

但是,赶碳号认为这个方案也有欠合理。理论上,拉晶水平高,可以弥补硅料品质的弱点。也就是说,优秀的硅片企业,即使用品质相对差一些、但更便宜的硅料,也能拉出来品质好的硅棒。这其实也是不同硅片企业之间会有成本差异的重要原因。拉棒,是有门槛的。

第四,按“成本”,确定企业排产,限制产能。

说到“成本”,光伏人很快就联想到了10月23日网上流传的一篇小作文。

“光伏传下个月出工信部限制能耗的政策,例如硅料生产的单KG能耗不高于50度电。

协鑫单KG消耗18度电;通威单KG消耗48度电;大全单KG消耗50-55度电;新特单KG消耗50-58度电。”

因此,能耗高的项目,将不被“允许”生产,这将有利于能耗控制优秀的头部企业,以及新近投产的10万吨级的大模块产线。

硅料企业的物料,除了能耗以外,也包括硅粉。

这要求所有的硅料企业,要公开自己的物料成本,证明自己是技术先进的企业,是优势企业,有资格生产硅料。客观说,这个方案较其他方案看上去更科学一些。

这样,拥有工业硅产能的企业可能就有优势了。

03、硅料游戏,不能只比拼谁家电费更便宜

光伏的竞争,越来越极端,已经有点变了味。

举个例子,四川某市给到某硅片企业的电费是0.28元/度,这家企业就有了叫板双龙头的底气。但是,拼政府补贴、拼便宜电费,这不是变相的成了各地政府之间的竞争了吗?

硅料单位能耗比硅片大,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谁家能拿到便宜的电,谁就有成本优势。电费成本,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政府产业招商,只是其中一个极端的因素而已。

赶碳号认为,当我们讨论硅料企业的技术优劣、成本优劣之时,应该放在一个更为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中进行讨论。而不是一边要用市场化的指标——成本作为红线,而另一边又要用非市场化的手段,用便宜电费搞不公平竞争。

有的优势,还是要鼓励的,比如当地的电费就是便宜,而不是给这家硅料企业特殊的优待。有的企业自备电厂就是有优势,就像有的企业自建工业硅、硅芯产能一样。

(1)“我家有矿”,自建电厂,靠火电来卷硅料。

9月5日,特变电工在投资者交流中提到:“当前整个多晶硅市场的平均售价已跌破所有生产企业的现金成本,公司采取保现金流、减少亏损的经营策略。目前公司仅有甘泉堡基地在生产,因为其拥有自备电厂,用电成本相对较低;内蒙与准东基地已处于全面检修状态,公司多晶硅整体开工率为25%-30%。”

其中,特变电工就提到了自备电厂、较低的用电成本,直接降低了硅料的成本。这样条件下生产的硅料也有市场竞争力。

但别忘了,特变电工的自备电厂是火电厂,不是光伏电站。那么用于硅料这种高耗能项目,是否合适呢?

拥有自备电厂的可不止特变电工一家,东方希望在宁夏同样有自备电厂,实现了电铝一体化。同样的例子,还有其亚硅业。

用新疆、宁夏的煤电优势,来卷硅料,而不是用清洁能源,这至少需要进一步讨论吧。

(2)靠地方政府电价补贴,来卷硅料。

自备电厂,带来的是便宜的电力资源。这本质上也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之一。可是,还有一些硅料企业、硅料项目,他们也拥有便宜的电价,但是依靠的确实是与“地方政府的议价能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向地方政府要了“便宜的电价”。

说白了,就是政府给一些硅料企业补贴电费;再往深处说,就是地方政府给硅料企业钱,支持硅料企业去卷市场。

光伏限产,硅料限产,其目的应该是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让优秀的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而不是拯救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最后,导致硅料洗牌的过程变得漫长而又痛苦,所有的硅料企业都没有好日子过。

硅料这个牛鼻子没有牵住,光伏行业就不可能真正反弹。

光伏限产,硅料限产,是一次行业自律。但是这次行业自律,也是有政府指导的行业自律行动。

一些地方不能在光伏大扩产时听知任之,纵容之,没有把好大门;在限制产能的时候,除了口头指导外,首先应当立即限制新建硅料项目。

关键是,就在最近几个月,仍然有硅料项目通过环评,在抢跑,抢着往坑里跳。这不值得警醒和反思吗?为什么置若罔闻?

其次,应当还市场以公平、公平,让市场自由的竞争,最起码就应当取消所有的硅料行业电价补贴,让某些靠电价补贴的项目直接退市场。在统一的电价标准下,让企业用技术实力证明自己的优势,让市场来选出来最有竞争力的企业。

一家硅料企业负责人,在谈到此次硅料限产时表示:“这个会议能把把行业从ICU中拉出来,但是没有办法解决慢性病。硅料洗牌,不是通过一次会议就能解决的。希望政府少些行政干预。所有政策、手段,都应该是奖励好学生!”

另外一家头部硅料企业总裁向赶碳号表示:”我认为最终会落地,利大于弊“。

 

来源:赶碳号

原标题:最近硅料企业们又开了一场秘密会议,他们为什么吵翻了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硅料游戏,不能只比拼谁家电费更便宜

硅料这个牛鼻子没有牵住,光伏行业就不可能真正反弹。

文|赶碳号

​硅料环节的情况,已经严峻到什么程度了?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硅料环节的库存已经高达30多万吨,如果再算上拉晶,有40万吨了。硅料企业们即使停产几个月,下游都够用。有的企业,只要给钱,就可以拉货,基本上都不太过问价格了。这样的企业,甚至都不是小硅料企业,而是某头部企业。

所以,行业已经到了必须自救的时刻!虽然艰难,却并不妨碍硅料企业在上周五和本周一被资本市场爆炒。就是因为,硅料企业们再次坐下来开了个会。所以,当晚卖方的小作文传得铺天盖地,为当天的暴涨找原因,具体细节也虚虚实实。

01  生死时刻,券商们的小作文

赶碳号多方了解,终于知道了一个大概,虽然细节不甚明了。10月28日下午,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下,硅料企业们又专门开了一次内部会议——券商等事后总结命名为“硅料防内卷会议”。

赶碳号在此真的要为协会点赞。在光伏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没有退缩,勇敢地站了出来,顶着压力,甚至个别的误解和非议,推动行业携手自救。

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参会人员多为硅料企业的二把手或相关负责人,虽然没有整整两个星期前——10月14日那场会议上半场的规格那么高,但是几乎也囊括了所有硅料企业。当然,更准确地说,参会企业其实并不包括已经完全停产的四五家硅料企业。

或许,正是因为来开会的不是各家公司的老板,讨论起硅料防内卷这件事来,每位参会者除了严格按照各自老板交待、各家公司的谈判原则发言以外,当然也就不用过于顾忌,留太多余地——因为,不需要他们现场直接拍板作主,只需要回去汇报就行。

好消息是,所有硅料企业的态度都非常明确和一致——反内卷!这既是“政治正确”,也关乎自身甚至行业的兴亡。

坏消息是,在如何限产这件事上,各家态度其实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完全统一起来。

有分歧才是正常的。只要能基于同样的共识,能坐下来开诚布公地谈,就是一件好事。我们要相信中国光伏企业的智慧。

某券商电新团队报告称,晚间关于硅料限停产传闻流传较广,该机构基于传闻整理出目前主流的两种版本:

 1)配额限产:各家硅料企业均降低到一定限额开工率(如50%),控制行业月度产出与需求相匹配;

 2)能耗限产:依据硅料电耗水平排序,关停末尾高能耗的部分产能(20-30%),以期达到中期的供需平衡。

无论何种限产模式,正本清源意图明确。配额与能耗限产两种模式,均直指当前产能过剩最严重、产业链最上游的硅料环节,可以看出监管对于把握产业链源头、问题根源的治理意图明确。

无论何种模式,最终目的均是通过【控制硅料产出,托底硅料价格从而使得行业总产出受限、下游价格企稳回升】。

另外一家券商电新团队对此会议的反应则更为乐观,”硅料减产或已达成共识,板块大周期拐点已至!“当然,这种观点,听听也就行了。

接下来,赶碳号结合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做一些梳理和分析。

02、50%产能利率,是底线?

不知道50%的产能利用率,是谁在这次会议上率先提出来的。总之,据说在这次大会上,大多数企业同意将产能利用率降低至50%以下。

笔者推测,这可能是与会者遵循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吧。

当下的现实是,市场中目前有3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超过了50%,分别是通威、协鑫和晶诺。晶诺停产后刚复产,总产能也很小。

因此,把产能利用率降低至50%以下,实际上就是针对的通威、协鑫。从某种角度看,这其实也可以视作众多小企业们联合起来“反对”、“抵制”两大硅料龙头了。

但是如果换位思考,可能也是小企业们“请求”两大硅料龙头,高抬贵手,放给大家一条活路走走。

从这次会议讨论的组织原则上看,有人认为这有点像是对硅料龙头们的“围剿”与“重创”。

但是,如果站在市场竞争的角度,甚至站在相关法理上看,通过行业自律的形式,要求所有企业均以低于50%的开工率排产,这对于拥有优势竞争地位的企业来说,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因为,每家企业的产能与业务规划,都是根据自家的战略制定的,现在突然“强制性”的改变,势必会对一些企业的经营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记得有位企业家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有时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其实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场景。比如,让全国人民投票,把我的钱分给大家,那所有人一定会投赞成票。但是,既然行业供需严重失衡,就一定要从硅料这个牛鼻子上动手。关键是,如何限产法。

据说目前有几种方案,赶碳号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可行性和建设性,如何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

第一,按去年各家硅料企业的市占率来分配硅料生产指标。

当听到这一观点的时候,赶碳号都认为有点不靠谱、不科学、不理性、瞎胡闹……

如果这样分配法,那么去年下半年才投产、甚至今年才投产的企业,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去年他们的市占率近乎为零。除了新玩家以外,老玩家可能也会反对——因为他们经过一番扩产,今年的产能比去年提升了不少。按去年的市占率来分配,一定会造成大量闲置产能。

假设一下真要按这个方法来分配,那么接下来的硅片、电池、组件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搞?那么,五大六小是不是也应该按所有光伏制造企业的产能来集采呢?那么,我们的光伏装机,是不是也可以按生产了多少来制定装机计划呢?

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这种历史倒车,肯定不能开。

第二,参照库存情况确定企业排产,控制产能。

也就是说,库存越多的企业,证明产品不适销对路,没有市场竞争力。

赶碳号的直观感受是,这个方案可能有利于颗粒硅,有利于协鑫科技。协鑫科技刚发布3季度的财务数据。3季度的时候,协鑫科技产量为6.20万吨,出货量为8.09万吨。前三季度产量为19.83万吨,出货量为20.73万吨。看起来,今年3季度协鑫科技加快了出货的速度,估计没有什么库存。

但是,这对于棒状硅企业来说可能也有欠公平。保持适度库存,对于头部企业来说,一是有这个资金实力,二是不盲目低价甩货给本已严重内卷的硅料价格造成更大伤害。

其实,也只有头部企业才敢有大量的硅料库存。小企业本身资金实力不够,真不敢囤货,也没有能力囤货。

因此,这个方案对于通威、大全这两家龙头企业来说,估计推行起来有些难度。

第三,按产品品质,确定企业排产,控制产能。

比如说n型比例高的企业,就可以多安排产。估计提出这个方案的,也是大企业。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东方希望,头部老玩家们的产品品质普遍不错。所以,据说东方希望停产后仍在全力以赴地改造为n型,目前进展情况不详。

但是,赶碳号认为这个方案也有欠合理。理论上,拉晶水平高,可以弥补硅料品质的弱点。也就是说,优秀的硅片企业,即使用品质相对差一些、但更便宜的硅料,也能拉出来品质好的硅棒。这其实也是不同硅片企业之间会有成本差异的重要原因。拉棒,是有门槛的。

第四,按“成本”,确定企业排产,限制产能。

说到“成本”,光伏人很快就联想到了10月23日网上流传的一篇小作文。

“光伏传下个月出工信部限制能耗的政策,例如硅料生产的单KG能耗不高于50度电。

协鑫单KG消耗18度电;通威单KG消耗48度电;大全单KG消耗50-55度电;新特单KG消耗50-58度电。”

因此,能耗高的项目,将不被“允许”生产,这将有利于能耗控制优秀的头部企业,以及新近投产的10万吨级的大模块产线。

硅料企业的物料,除了能耗以外,也包括硅粉。

这要求所有的硅料企业,要公开自己的物料成本,证明自己是技术先进的企业,是优势企业,有资格生产硅料。客观说,这个方案较其他方案看上去更科学一些。

这样,拥有工业硅产能的企业可能就有优势了。

03、硅料游戏,不能只比拼谁家电费更便宜

光伏的竞争,越来越极端,已经有点变了味。

举个例子,四川某市给到某硅片企业的电费是0.28元/度,这家企业就有了叫板双龙头的底气。但是,拼政府补贴、拼便宜电费,这不是变相的成了各地政府之间的竞争了吗?

硅料单位能耗比硅片大,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谁家能拿到便宜的电,谁就有成本优势。电费成本,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政府产业招商,只是其中一个极端的因素而已。

赶碳号认为,当我们讨论硅料企业的技术优劣、成本优劣之时,应该放在一个更为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中进行讨论。而不是一边要用市场化的指标——成本作为红线,而另一边又要用非市场化的手段,用便宜电费搞不公平竞争。

有的优势,还是要鼓励的,比如当地的电费就是便宜,而不是给这家硅料企业特殊的优待。有的企业自备电厂就是有优势,就像有的企业自建工业硅、硅芯产能一样。

(1)“我家有矿”,自建电厂,靠火电来卷硅料。

9月5日,特变电工在投资者交流中提到:“当前整个多晶硅市场的平均售价已跌破所有生产企业的现金成本,公司采取保现金流、减少亏损的经营策略。目前公司仅有甘泉堡基地在生产,因为其拥有自备电厂,用电成本相对较低;内蒙与准东基地已处于全面检修状态,公司多晶硅整体开工率为25%-30%。”

其中,特变电工就提到了自备电厂、较低的用电成本,直接降低了硅料的成本。这样条件下生产的硅料也有市场竞争力。

但别忘了,特变电工的自备电厂是火电厂,不是光伏电站。那么用于硅料这种高耗能项目,是否合适呢?

拥有自备电厂的可不止特变电工一家,东方希望在宁夏同样有自备电厂,实现了电铝一体化。同样的例子,还有其亚硅业。

用新疆、宁夏的煤电优势,来卷硅料,而不是用清洁能源,这至少需要进一步讨论吧。

(2)靠地方政府电价补贴,来卷硅料。

自备电厂,带来的是便宜的电力资源。这本质上也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之一。可是,还有一些硅料企业、硅料项目,他们也拥有便宜的电价,但是依靠的确实是与“地方政府的议价能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向地方政府要了“便宜的电价”。

说白了,就是政府给一些硅料企业补贴电费;再往深处说,就是地方政府给硅料企业钱,支持硅料企业去卷市场。

光伏限产,硅料限产,其目的应该是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让优秀的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而不是拯救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最后,导致硅料洗牌的过程变得漫长而又痛苦,所有的硅料企业都没有好日子过。

硅料这个牛鼻子没有牵住,光伏行业就不可能真正反弹。

光伏限产,硅料限产,是一次行业自律。但是这次行业自律,也是有政府指导的行业自律行动。

一些地方不能在光伏大扩产时听知任之,纵容之,没有把好大门;在限制产能的时候,除了口头指导外,首先应当立即限制新建硅料项目。

关键是,就在最近几个月,仍然有硅料项目通过环评,在抢跑,抢着往坑里跳。这不值得警醒和反思吗?为什么置若罔闻?

其次,应当还市场以公平、公平,让市场自由的竞争,最起码就应当取消所有的硅料行业电价补贴,让某些靠电价补贴的项目直接退市场。在统一的电价标准下,让企业用技术实力证明自己的优势,让市场来选出来最有竞争力的企业。

一家硅料企业负责人,在谈到此次硅料限产时表示:“这个会议能把把行业从ICU中拉出来,但是没有办法解决慢性病。硅料洗牌,不是通过一次会议就能解决的。希望政府少些行政干预。所有政策、手段,都应该是奖励好学生!”

另外一家头部硅料企业总裁向赶碳号表示:”我认为最终会落地,利大于弊“。

 

来源:赶碳号

原标题:最近硅料企业们又开了一场秘密会议,他们为什么吵翻了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