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斑马消费 任建新
如祺出行、嘀嗒出行(02559.HK)港股上市,曹操出行继续港交所IPO排队。如今,又一家网约车概念股活力集团,试图冲击港交所主板上市。
活力集团旗下的伙力专车,并非网约车市场的头部玩家。不过,当你在高德和滴滴等头部平台叫车时,应该经常能看到伙力专车的选项。
中国网约车市场,有着明确的代际差异。中国第一家网约车平台,应该是2010年成立的易到用车。之后,行业迎来三股主流势力:
第一代,易到、滴滴、快的、Uber中国等,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开创了移动出行市场的宏大局面。
2015年-2019年期间,神州专车、曹操出行、首汽约车、如祺出行、T3出行相继创立。它们多由汽车产业巨头们主导:神州专车背后是曾经的神州系;曹操出行由吉利控股;首汽约车算是首汽集团旗下产品;如祺出行(09680.HK)由广汽集团发起成立;T3出行背后,则站着东风汽车、一汽集团、长安汽车等一众巨头。
近年,高德、美团等基于定位开展本地生活服务的超级APP,以聚合形式,先后进入网约车市场。
活力集团2015年推出网约车业务伙力专车,用第一代的模式赶上了第二代的时间。彼时,滴滴合并了快的,即将在下一年收购Uber中国,网约车市场正在从资本热潮期切换至产业深耕阶段。起的也不早,没赶上晚集,伙力专车并未在早期的网约车市场竞争中出圈。
近几年网约车聚合模式大行其道,伙力出行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给网约车聚合平台们打工。
这样的定位,注定很难获得高业务价值和增长空间。
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伙力出行的收入分别为1134.01万元、392.16万元、802.60万元、309.56万元。
收入确实少得可怜,但这于活力集团而言,并不重要。
活力集团创始人王江,1996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先后在任职于多家TMT公司,包括品味网、华友世纪通讯、岩浆数码、西门子移动通信(后称诺基亚通信)等,担任董事、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
2009年,王江牵头创立移动应用程序航班管家,当时主要为旅客提供实时航班信息。之后陆续丰富业务模式:2011年上线住宿预订服务;次年增加机票预订功能,并推出高铁管家APP,提供列车动态资讯和订票服务;2015年伙力出行上线,移动出行生态初步成型。
那个时期,互联网创业如火如荼,所以行业都值得被互联网重做一次。于是,航班管家+高铁管家+伙力出行的结合体,得到了资本的认可,庭瑞集团、陕西投资基金、民银资本、华兴资本、华盖资本、经纬创投等各路资本先后投资入股。
在资本的加持下,中国互联网熟悉的烧钱模式登场。2015年,活力集团旗下APP的用户规模破千万,2019年即突破1个亿;截至2024年6月底,注册用户累计超过1.74亿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公司2023年GMV为308亿元,在中国一站式综合出行平台中排名第二;按2023年线上机票和火车票预订总交易额计算,在第三方平台的序列中,公司是第五大机票预订平台、第三大火车票预订平台。
当下的移动出行市场,存量背景下形成了相对垄断的竞争格局。对此,活力集团的目标相对明确。
首先,借助飞轮效应,保持用户规模的稳定;其次,出海,并试图借助资本杠杆开展并购,扩大业务范围——此前,公司不仅在新三板挂牌,还曾试图登陆A股;另外,公司也在积极利用AI等技术,借助公司十余年的积累,不断深化服务。截至目前,业务覆盖了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个机场,超3000个国内火车站和40多万家酒店。
然而,对于活力集团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航班管家和高铁管家这些工具类的APP,有明确的功能但缺乏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很难在互联网巨头的业务合围中撕开裂缝。
活力集团旗下APP能够提供的服务,携程基本全部具备。可能在部分细节上,航班管家和高铁管家更完善,但是,这些功能只是锦上添花、并非绝对的刚需。近年携程发力内容,增强用户粘性,可能会继续提高在航旅市场的渗透率。
无独有偶,近年滴滴也在出行市场开展场景化的业务拓展。在这个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上,不仅可以叫车、加油、充电,还能订机票、火车票、定制旅行线路。用户的消费惯性,拿什么扭转?
作为本土生活市场龙头,美团的主要业务,本来就包括了机票火车票、酒店、网约车。谁敢跟美团打不对称的价格战?
机票、火车票预订,网约车,酒店预订,这些都只是携程、滴滴、美团的一两个频道,但却是活力集团的全部。这就是妥妥的降维打击,互联网的错维竞争,就是这么残酷。
活力集团已经渐渐感受到了运营的压力。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平均月活,已经进入增长停滞的区间。
2021年-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44亿元、2.80亿元、5.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8亿元、-75.8万元、5930.9万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2.57%,净利润3171.2万元,比去年同期少赚了30.7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以来,公司财务报表中列支的雇员福利开支大幅下降,即便剔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其规模及占比都出现大幅下降,成为公司近年业绩优化的主要原因。到底发生了什么?活力集团扭亏为盈的“代价”,恐怕内部人最清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