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车企该做出改变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车企该做出改变了

中国汽车漫漫征途。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投资界PEdaily

广汽怎么了?

一份最新出炉的财报,意外引起了热议。透过财报,可以看到广汽集团已然走到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正在拉开帷幕。

对于一家志在全球的企业而言,探索的征途总会伴随着起起伏伏。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中国汽车产业更是如此。此时此刻,广汽集团无疑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观察样本。

眼下新能源产业正进入大争之世。对于所有玩家而言,欲争世界,必争中国。而广汽见证了中国汽车竞争极度激烈的岁月,也正在亲历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全球的历史一幕。

广汽遭遇“巨人的烦恼”

广汽集团显然最近遇到了一些烦恼。

从财报可以看出,广汽集团在营收方面一如既往地强势增长,前三季度合并口径营业收入740.40 亿元,第三季度合并口径营业收入282.32亿元,环比增长15.41%。但一个看似尴尬的情况也摆在面前——增收不增利。

诚然,亏损问题不容忽视。财报显示,广汽集团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3.96亿元,同比下降190.40%;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97.34%。

一时间,“广汽是走下坡路了吗”等言论甚嚣尘上。身为中国汽车行业风向标之一,广汽集团的一举一动势必都会被放大。

其实背后的答案可以从财报中找出——广汽集团坦承,主要是本报告期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商政投入增加、盈利下降,合营企业优化冗余产能一次性开支,汇率变动引起汇兑损失增加等导致净利润同比减少等综合所致。

这当中,“合资企业优化冗余产能一次性开支”尤为值得关注,相关开支极有可能来自广汽本田关闭产线所产生的费用。今年9月,本田宣布关闭两条中国合资产线,广汽本田第四生产线位列其中,类似规模的燃油车产线关闭,相关支出或将达到 10 几亿元。而作为“一次性开支”,相关费用也在广汽集团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中进行计提。

实际上,纵观整体行业同样存在“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 9个月,国内汽车行业收入73593 亿元,同比增长3%;利润为3360亿元,同比下降 1.2%,为 4.6%。其中9月3.4%的利润率为年内最低。由此可见,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已导致整个汽车行业利润下滑,广汽集团并非个例。

为此,广汽集团已采取积极去库存措施,主动调整优化产品结构,1-9月批发销量 133.5万辆,终端销量 143.3万辆,降低接近 10 万台库存。

需要指出的是,财报也透露出一个积极信号:广汽集团今年第三季度汽车销量约 47.43万辆,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约 4%。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广汽集团已连续两个季度销量环比增长,开始形成逐步上升的态势。

同时,广汽集团按下“出海”加速键,正在开辟一条增长新通道。

众所周知,汽车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因此国内车企必须主动走出去,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实际上,广汽集团早在去年就推出了“1551”国际化战略:即以2030年挑战50万辆的目标为牵引,在海外站稳5大市场,并深耕至少12个万辆级战略市场,构筑海外事业发展共同体。

来到今年,广汽集团在报告期内取得的国际化进展有目共睹。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广汽集团前三季累计出口汽车9.5万辆,同比增长 112.0%,目前已经覆盖 68 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销售网点已达到323个。

在今年的巴黎车展中,广汽集团发布了欧洲市场计划,计划年内推动部分产品初步进入欧洲国家,并于2028年实现全欧洲市场覆盖。在网络服务建设方面,广汽将预计在2025年完成欧洲中转仓建设,提升零部件供应效率;到2028年,逐步建立起覆盖欧洲绝大部分国家的市场保障体系。

不同于部分汽车制造商只将汽车直接销往海外,广汽集团在加速整车的国际市场销售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海外本地化生产、产业生态出海,逐步实现“整车出口+本地化运营”两条腿走路。例如,广汽集团允许广汽埃安以主机厂的身份在海外直接运营;此外,印尼工厂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明年初建成投产。届时,广汽集团将以“泰国+印尼”双工厂为核心,满足东南亚市场需求,并辐射全球其他国家。

毋庸置疑,在当下行业的普遍共识里,出海被视为未来长期的系统性新机会。奔赴全球化市场的星辰大海,是一家优秀的世界级企业该做的事情。

走出舒适区

放眼望去,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先来看一组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191.9万辆,同比增长20.5%,销量占有率63.8%,较上年同期上升9.2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已经超越合资开始占据市场主导。同时,从今年7月开始,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占比已经连续三个月在50%以上,实现新突破。

显而易见,站在新能源革命潮头之上,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是必然趋势。“对广汽集团来说,不管是合资公司还是自主品牌,都要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此前表示。

对于广汽本田、广汽丰田这类合资车企而言,转型确实慢于中国品牌,这一点不能否认,但似乎也情有可原。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目标是到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海外一向以中国政策作为投资决策风向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崛起这一局面始料未及,但调整策略需要时间,见到成效更需要时间。

事实上,本田、丰田也已开始投入重金。例如本田在中国市场,将通过 e:N 系列和全新品牌“烨”,持续扩大纯电产品阵容,到 2027年前广汽本田将推出6款纯电车型,力争于2035年实现纯电动车销售比例达到 100%的目标。

丰田则已宣布将在2030年前,向纯电业务投入约2430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到 2025年,以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为中心,投入10 款全新纯电车型,年销量达到 150万辆。广汽丰田同样携手华为、腾讯、Momenta等头部科技“朋友圈”,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上深化研发,以期打造更懂中国的“新合资车”。

在这场新竞赛中,中国自主品牌主动走出舒适区。早在 2017年,广汽集团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落实投资 460.3亿元,2018年建成了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唯一的“灯塔工厂”——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因湃电池、锐湃电驱等工厂也陆续落户产业园。

广汽集团也率先使用纯电专属平台,打造出AION(埃安)系列和 Hyptec(昊铂)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其中,广汽埃安自 2017年成立以来,多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 120%,2023年纯电汽车产销量更是达到 48 万辆,并成为纯电车累计产销最快达到100万辆的车企。放眼望去,这一成绩目前为止也鲜有企业能够企及。

另一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年产销最高超50万辆,GS4系列推出3年产销超100万辆。近年来经过三年调整期,正积极向新能源科技企业转型,在 2023年接连推出三款 PHEV 车型。

身处智能化汽车时代,科技创新无疑是车企最深护城河,这恰恰也是广汽集团直面挑战的底气所在。

截止目前,广汽集团累计自主研发投入已超过 500 亿元,累计专利申请已超 1.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 42.1%。在智能化方面,广汽集团已掌握从L2到L4 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其中L2++城市智驾功能已率先搭载昊铂 GT、昊铂 HT 和第二代 AION V等车型上市,实现了城区 NDA 全国开城,意味着广汽集团已具备城市智驾功能批量搭载上车能力。此外,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预计2026年装车搭载。

在新能源三电方面,广汽集团在2021年就推出超级快充技术、超长续航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后续又陆续推出高安全的弹匣电池技术、高效率夸克电驱技术等。

“当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汽车产品形态和产业生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指出。

作为广东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企业,广汽集团发挥产业龙头海量应用场景优势,以自主研发和投资合作双轨并行深度布局智驾产业链,加快推进创新技术与产业融合,抢占汽车智能化核心战略资源。

行至今日,广汽集团已先后孵化出如祺出行、巨湾技研、星河智联等独角兽企业;投资触角则覆盖Robotaxi运营、车载AI芯片研发、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应用等关键核心环节,布局超过50家智驾科技公司,包含地平线、速腾聚创、黑芝麻智能、滴滴自动驾驶、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至此,一幅庞大的生态链版图徐徐展开。

中国汽车漫漫征途

走过近三十年岁月,广汽集团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抹缩影。

从上世纪末的合资时代,到2007年进入自主品牌创新阶段,期间广汽集团在2011年就研发新能源汽车;再到2017年广汽集团将新能源板块独立运营,成立广汽新能源公司,正值中国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

细细梳理下来,广汽集团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正是不断地通过兼并重组创新改制改革,实现广汽集团自身飞跃发展。例如,广汽集团在二级企业全面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并加速创新技术孵化;2022年全面推进广汽埃安的混改,引进战投,实施员工持股,目前已经完成A轮投资,投后估值超 1000亿……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面对滚滚而来的智电浪潮,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完成转型变革成为摆在中国车企面前共同的难题。于广汽集团而言,主动开启新一轮改革,探索新的边界势在必行。

最新里程碑一幕出现——10月底,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对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同步实施相关组织机构改革。同时宣布集团总部于11月2日整体搬迁至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和广汽研究院所处的番禺汽车城。

作为新总部所在地,番禺汽车城共有2家汽车生产制造企业、1家汽车研发创新中心、41家汽车零部件及其他项目,整车产能规模达75万辆/年,是广州市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

显然,广汽此次改革旨在建立更高效、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和组织体系,以此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正如冯兴亚在社媒发文所言,“我们搬过去,就是到听得到‘炮火’的一线去,才能更好地做决策。”

其实早在半年报发布时,广汽集团就已经透露出变革的决心。彼时曾庆洪表示,“本集团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调整期、转型期,面临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多重压力,机遇与挑战交织,下半年,我们将主动识变应变、变中寻机、难中求进,全力扭转经营局面。”

众所周知,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合资品牌是国内市场竞争的主流,占有60%甚至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当前这一格局已发生改变,今年8月,国内自主品牌的占有率已达到了66.9%。根据乘联会预测,2024年10月份狭义乘用车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超过60%。自主品牌的发展,对中国车企而言已成为关系未来成败的命脉。

但与之对应的是,广汽集团超过60%的销量来自于两大合资品牌——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而两大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的销量占比仅为约37%。这种较高的合资依赖度,不仅让广汽的业绩和市场表现受到制约,也使得广汽集团经营承压。

由此可见,此次调整既是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

具体来看,广汽集团此次改革,目标正是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全方位加强对自主品牌的经营管控力度提升不同部门、不同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对汽车市场深刻变化的反应速度,推动自主品牌做大做强。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广汽自主品牌每一款车型,从研发阶段就会结合产品定位制定市场销量目标,让产品开发更市场化。新机制让身处后台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打破传统的“工程师思维”,更加贴近一线市场真实需求,从源头提升广汽的产品力。

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按照计划,埃安品牌在广州车展上将发布一款纯电中型轿车;昊铂品牌将发布全新 SUV车型,无图 NDA 高阶智驾将拓展更多城市场景和功能。与此同时,广汽传祺旗舰车型 E9 加入了华为超充联盟,成为全球首款搭载 4C 超充的插混车型;还将持续推进“传祺华为联合创新计划”,明年三款合作车型将重磅上市,广州车展也将亮相一款全新车型。

可以预见,2025 年也将是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产品爆发之年——传祺计划推出全新 PHEV和 REV车型;埃安和昊铂均计划推出全新EV和 REV车型,以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可实现增程、直驱、并联和纯电等多种驾驶模式。

如今,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我们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说到底,这背后仍是一场时代之战,可能远远超出了汽车本身。于中国车企们而言,“路虽远,行则将至”,属于他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广汽集团

7.6k
  • 广汽埃安、广汽能源与泰国地方电力局PE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广汽集团发布飞行汽车GOVY AirJet,未来将搭载自研全固态电池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车企该做出改变了

中国汽车漫漫征途。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投资界PEdaily

广汽怎么了?

一份最新出炉的财报,意外引起了热议。透过财报,可以看到广汽集团已然走到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正在拉开帷幕。

对于一家志在全球的企业而言,探索的征途总会伴随着起起伏伏。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中国汽车产业更是如此。此时此刻,广汽集团无疑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观察样本。

眼下新能源产业正进入大争之世。对于所有玩家而言,欲争世界,必争中国。而广汽见证了中国汽车竞争极度激烈的岁月,也正在亲历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全球的历史一幕。

广汽遭遇“巨人的烦恼”

广汽集团显然最近遇到了一些烦恼。

从财报可以看出,广汽集团在营收方面一如既往地强势增长,前三季度合并口径营业收入740.40 亿元,第三季度合并口径营业收入282.32亿元,环比增长15.41%。但一个看似尴尬的情况也摆在面前——增收不增利。

诚然,亏损问题不容忽视。财报显示,广汽集团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3.96亿元,同比下降190.40%;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97.34%。

一时间,“广汽是走下坡路了吗”等言论甚嚣尘上。身为中国汽车行业风向标之一,广汽集团的一举一动势必都会被放大。

其实背后的答案可以从财报中找出——广汽集团坦承,主要是本报告期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商政投入增加、盈利下降,合营企业优化冗余产能一次性开支,汇率变动引起汇兑损失增加等导致净利润同比减少等综合所致。

这当中,“合资企业优化冗余产能一次性开支”尤为值得关注,相关开支极有可能来自广汽本田关闭产线所产生的费用。今年9月,本田宣布关闭两条中国合资产线,广汽本田第四生产线位列其中,类似规模的燃油车产线关闭,相关支出或将达到 10 几亿元。而作为“一次性开支”,相关费用也在广汽集团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中进行计提。

实际上,纵观整体行业同样存在“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 9个月,国内汽车行业收入73593 亿元,同比增长3%;利润为3360亿元,同比下降 1.2%,为 4.6%。其中9月3.4%的利润率为年内最低。由此可见,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已导致整个汽车行业利润下滑,广汽集团并非个例。

为此,广汽集团已采取积极去库存措施,主动调整优化产品结构,1-9月批发销量 133.5万辆,终端销量 143.3万辆,降低接近 10 万台库存。

需要指出的是,财报也透露出一个积极信号:广汽集团今年第三季度汽车销量约 47.43万辆,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约 4%。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广汽集团已连续两个季度销量环比增长,开始形成逐步上升的态势。

同时,广汽集团按下“出海”加速键,正在开辟一条增长新通道。

众所周知,汽车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因此国内车企必须主动走出去,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实际上,广汽集团早在去年就推出了“1551”国际化战略:即以2030年挑战50万辆的目标为牵引,在海外站稳5大市场,并深耕至少12个万辆级战略市场,构筑海外事业发展共同体。

来到今年,广汽集团在报告期内取得的国际化进展有目共睹。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广汽集团前三季累计出口汽车9.5万辆,同比增长 112.0%,目前已经覆盖 68 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销售网点已达到323个。

在今年的巴黎车展中,广汽集团发布了欧洲市场计划,计划年内推动部分产品初步进入欧洲国家,并于2028年实现全欧洲市场覆盖。在网络服务建设方面,广汽将预计在2025年完成欧洲中转仓建设,提升零部件供应效率;到2028年,逐步建立起覆盖欧洲绝大部分国家的市场保障体系。

不同于部分汽车制造商只将汽车直接销往海外,广汽集团在加速整车的国际市场销售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海外本地化生产、产业生态出海,逐步实现“整车出口+本地化运营”两条腿走路。例如,广汽集团允许广汽埃安以主机厂的身份在海外直接运营;此外,印尼工厂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明年初建成投产。届时,广汽集团将以“泰国+印尼”双工厂为核心,满足东南亚市场需求,并辐射全球其他国家。

毋庸置疑,在当下行业的普遍共识里,出海被视为未来长期的系统性新机会。奔赴全球化市场的星辰大海,是一家优秀的世界级企业该做的事情。

走出舒适区

放眼望去,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先来看一组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191.9万辆,同比增长20.5%,销量占有率63.8%,较上年同期上升9.2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已经超越合资开始占据市场主导。同时,从今年7月开始,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占比已经连续三个月在50%以上,实现新突破。

显而易见,站在新能源革命潮头之上,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是必然趋势。“对广汽集团来说,不管是合资公司还是自主品牌,都要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此前表示。

对于广汽本田、广汽丰田这类合资车企而言,转型确实慢于中国品牌,这一点不能否认,但似乎也情有可原。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目标是到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海外一向以中国政策作为投资决策风向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崛起这一局面始料未及,但调整策略需要时间,见到成效更需要时间。

事实上,本田、丰田也已开始投入重金。例如本田在中国市场,将通过 e:N 系列和全新品牌“烨”,持续扩大纯电产品阵容,到 2027年前广汽本田将推出6款纯电车型,力争于2035年实现纯电动车销售比例达到 100%的目标。

丰田则已宣布将在2030年前,向纯电业务投入约2430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到 2025年,以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为中心,投入10 款全新纯电车型,年销量达到 150万辆。广汽丰田同样携手华为、腾讯、Momenta等头部科技“朋友圈”,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上深化研发,以期打造更懂中国的“新合资车”。

在这场新竞赛中,中国自主品牌主动走出舒适区。早在 2017年,广汽集团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落实投资 460.3亿元,2018年建成了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唯一的“灯塔工厂”——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因湃电池、锐湃电驱等工厂也陆续落户产业园。

广汽集团也率先使用纯电专属平台,打造出AION(埃安)系列和 Hyptec(昊铂)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其中,广汽埃安自 2017年成立以来,多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 120%,2023年纯电汽车产销量更是达到 48 万辆,并成为纯电车累计产销最快达到100万辆的车企。放眼望去,这一成绩目前为止也鲜有企业能够企及。

另一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年产销最高超50万辆,GS4系列推出3年产销超100万辆。近年来经过三年调整期,正积极向新能源科技企业转型,在 2023年接连推出三款 PHEV 车型。

身处智能化汽车时代,科技创新无疑是车企最深护城河,这恰恰也是广汽集团直面挑战的底气所在。

截止目前,广汽集团累计自主研发投入已超过 500 亿元,累计专利申请已超 1.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 42.1%。在智能化方面,广汽集团已掌握从L2到L4 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其中L2++城市智驾功能已率先搭载昊铂 GT、昊铂 HT 和第二代 AION V等车型上市,实现了城区 NDA 全国开城,意味着广汽集团已具备城市智驾功能批量搭载上车能力。此外,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预计2026年装车搭载。

在新能源三电方面,广汽集团在2021年就推出超级快充技术、超长续航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后续又陆续推出高安全的弹匣电池技术、高效率夸克电驱技术等。

“当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汽车产品形态和产业生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指出。

作为广东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企业,广汽集团发挥产业龙头海量应用场景优势,以自主研发和投资合作双轨并行深度布局智驾产业链,加快推进创新技术与产业融合,抢占汽车智能化核心战略资源。

行至今日,广汽集团已先后孵化出如祺出行、巨湾技研、星河智联等独角兽企业;投资触角则覆盖Robotaxi运营、车载AI芯片研发、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应用等关键核心环节,布局超过50家智驾科技公司,包含地平线、速腾聚创、黑芝麻智能、滴滴自动驾驶、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至此,一幅庞大的生态链版图徐徐展开。

中国汽车漫漫征途

走过近三十年岁月,广汽集团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抹缩影。

从上世纪末的合资时代,到2007年进入自主品牌创新阶段,期间广汽集团在2011年就研发新能源汽车;再到2017年广汽集团将新能源板块独立运营,成立广汽新能源公司,正值中国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

细细梳理下来,广汽集团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正是不断地通过兼并重组创新改制改革,实现广汽集团自身飞跃发展。例如,广汽集团在二级企业全面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并加速创新技术孵化;2022年全面推进广汽埃安的混改,引进战投,实施员工持股,目前已经完成A轮投资,投后估值超 1000亿……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面对滚滚而来的智电浪潮,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完成转型变革成为摆在中国车企面前共同的难题。于广汽集团而言,主动开启新一轮改革,探索新的边界势在必行。

最新里程碑一幕出现——10月底,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对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同步实施相关组织机构改革。同时宣布集团总部于11月2日整体搬迁至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和广汽研究院所处的番禺汽车城。

作为新总部所在地,番禺汽车城共有2家汽车生产制造企业、1家汽车研发创新中心、41家汽车零部件及其他项目,整车产能规模达75万辆/年,是广州市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

显然,广汽此次改革旨在建立更高效、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和组织体系,以此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正如冯兴亚在社媒发文所言,“我们搬过去,就是到听得到‘炮火’的一线去,才能更好地做决策。”

其实早在半年报发布时,广汽集团就已经透露出变革的决心。彼时曾庆洪表示,“本集团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调整期、转型期,面临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多重压力,机遇与挑战交织,下半年,我们将主动识变应变、变中寻机、难中求进,全力扭转经营局面。”

众所周知,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合资品牌是国内市场竞争的主流,占有60%甚至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当前这一格局已发生改变,今年8月,国内自主品牌的占有率已达到了66.9%。根据乘联会预测,2024年10月份狭义乘用车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超过60%。自主品牌的发展,对中国车企而言已成为关系未来成败的命脉。

但与之对应的是,广汽集团超过60%的销量来自于两大合资品牌——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而两大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的销量占比仅为约37%。这种较高的合资依赖度,不仅让广汽的业绩和市场表现受到制约,也使得广汽集团经营承压。

由此可见,此次调整既是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

具体来看,广汽集团此次改革,目标正是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全方位加强对自主品牌的经营管控力度提升不同部门、不同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对汽车市场深刻变化的反应速度,推动自主品牌做大做强。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广汽自主品牌每一款车型,从研发阶段就会结合产品定位制定市场销量目标,让产品开发更市场化。新机制让身处后台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打破传统的“工程师思维”,更加贴近一线市场真实需求,从源头提升广汽的产品力。

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按照计划,埃安品牌在广州车展上将发布一款纯电中型轿车;昊铂品牌将发布全新 SUV车型,无图 NDA 高阶智驾将拓展更多城市场景和功能。与此同时,广汽传祺旗舰车型 E9 加入了华为超充联盟,成为全球首款搭载 4C 超充的插混车型;还将持续推进“传祺华为联合创新计划”,明年三款合作车型将重磅上市,广州车展也将亮相一款全新车型。

可以预见,2025 年也将是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产品爆发之年——传祺计划推出全新 PHEV和 REV车型;埃安和昊铂均计划推出全新EV和 REV车型,以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可实现增程、直驱、并联和纯电等多种驾驶模式。

如今,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我们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说到底,这背后仍是一场时代之战,可能远远超出了汽车本身。于中国车企们而言,“路虽远,行则将至”,属于他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