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首发四款垂直大模型,聚焦AI与基础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首发四款垂直大模型,聚焦AI与基础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

大模型涵盖气候科学、药物研发、基因组研究、生命流体力学等领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授予了人工智能相关研究,AI与基础科学的融合及研究方向随即引发热议。

科学智能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致力于融合AI与领域科学。一方面将AI技术应用于具体领域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另一方面是将领域学科知识用于AI算法和架构的理解和改进(Science for AI)。

随着大量数据的快速积累和文献的爆炸式增长,人类科学家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达到极限。如何将AI运用于垂直的科学领域研究,加速科学发现,扩展科研边界,是AI for Science的核心主题?

11月11日,在2024科学智能创新论坛现场,复旦大学、上智院等联合发布了系列突破性的垂直领域科学大模型,涵盖气候科学、药物研发、基因组研究、生命流体力学等领域。

其中,Planet Intelligence @ Climate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气候科学大语言模型,专注于解决专业气候问题,将为气候研究人员、国际气候谈判和政策制定提供智能支持,助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

女娲”系列生命科学大模型由复旦大学与上智院共同研发。其中,生物结构大模型支持蛋白质与抗体药物开发,能为癌症免疫治疗和重大疾病治疗提供助力。其核心功能将逐步开放,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支持、搭建合作生态。

基因导航大模型,结合图神经网络和调控关系知识图谱,提升了基因调控预测的精度,将为精准医疗和疾病基因研究提供重要支持。据悉,该大模型将首先开放基因调控关系图谱和预测接口,然后逐步完善功能。

生命流体大模型则以全球最大器官流体力学数据库为基础,大幅提升流体模拟效率,助力脑动脉血液流动等疾病机制研究。据悉,该大模型未来将开放模型功能,推动对如动脉硬化、血栓和肿瘤微环境变化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

论坛现场还发布了“科学智能前沿观察”,该项观察总结了科学智能领域十大前沿方向。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下称“上智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漆远表示,“科学智能前沿观察”涵盖AI for ScienceScience for AI和科学智能基础设施三个维度。

十大前沿方向包括垂直领域科学大模型、融入先验知识的AI模型、基于LLM模型的科学研究、从提出假设到自动验证的AI科学家、复杂世界的多智能体建模、物理世界的第一性原理、科学启发的可解释AI新架构、合成数据、新型智能计算以及面向可信可解释的科学世界模型。

记者制图

漆远指出,未来,AI在科学研究中逐步走向核心地位,将极大加速和扩展科学研究的效率和能力边界;另一方面,科学启发的AI也将成为实现AGI的重要支撑,下一个AI领域的里程碑很可能来自Science的启发。

在人工智能产业及大模型领域的布局,上海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3800亿元,拥有规上企业348家,产业人才25万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88款大模型完成备案,上海共34款。

人工智能大模型取决于三大要素:算力、算法、语料。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表示,算力方面,上海已建成一批大规模算力集群。语料方面,上海创建上海市语料平台公司,已经实现原始数据约100Pb、语料成品输出27Pb的初步成果。大模型方面,上海打造了包括伏羲、女娲、白玉兰等多款大模型。

张宏韬透露,上海将完善AI for Science全产业布局。持续布局专用算力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市级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同时联合相关高校成立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科学智能公司;支持各高校、各单位继续强化基础科研能力,加快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基础科学和产业应用上形成重大突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山煤国际

932
  • 煤炭股震荡走低,安泰集团跌超6%
  • 减持速报 | 德生科技(002908.SZ)实控人虢晓彬减持近3%,康泰医学(300869.SZ)高管批量减持完成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首发四款垂直大模型,聚焦AI与基础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

大模型涵盖气候科学、药物研发、基因组研究、生命流体力学等领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授予了人工智能相关研究,AI与基础科学的融合及研究方向随即引发热议。

科学智能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致力于融合AI与领域科学。一方面将AI技术应用于具体领域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另一方面是将领域学科知识用于AI算法和架构的理解和改进(Science for AI)。

随着大量数据的快速积累和文献的爆炸式增长,人类科学家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达到极限。如何将AI运用于垂直的科学领域研究,加速科学发现,扩展科研边界,是AI for Science的核心主题?

11月11日,在2024科学智能创新论坛现场,复旦大学、上智院等联合发布了系列突破性的垂直领域科学大模型,涵盖气候科学、药物研发、基因组研究、生命流体力学等领域。

其中,Planet Intelligence @ Climate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气候科学大语言模型,专注于解决专业气候问题,将为气候研究人员、国际气候谈判和政策制定提供智能支持,助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

女娲”系列生命科学大模型由复旦大学与上智院共同研发。其中,生物结构大模型支持蛋白质与抗体药物开发,能为癌症免疫治疗和重大疾病治疗提供助力。其核心功能将逐步开放,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支持、搭建合作生态。

基因导航大模型,结合图神经网络和调控关系知识图谱,提升了基因调控预测的精度,将为精准医疗和疾病基因研究提供重要支持。据悉,该大模型将首先开放基因调控关系图谱和预测接口,然后逐步完善功能。

生命流体大模型则以全球最大器官流体力学数据库为基础,大幅提升流体模拟效率,助力脑动脉血液流动等疾病机制研究。据悉,该大模型未来将开放模型功能,推动对如动脉硬化、血栓和肿瘤微环境变化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

论坛现场还发布了“科学智能前沿观察”,该项观察总结了科学智能领域十大前沿方向。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下称“上智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漆远表示,“科学智能前沿观察”涵盖AI for ScienceScience for AI和科学智能基础设施三个维度。

十大前沿方向包括垂直领域科学大模型、融入先验知识的AI模型、基于LLM模型的科学研究、从提出假设到自动验证的AI科学家、复杂世界的多智能体建模、物理世界的第一性原理、科学启发的可解释AI新架构、合成数据、新型智能计算以及面向可信可解释的科学世界模型。

记者制图

漆远指出,未来,AI在科学研究中逐步走向核心地位,将极大加速和扩展科学研究的效率和能力边界;另一方面,科学启发的AI也将成为实现AGI的重要支撑,下一个AI领域的里程碑很可能来自Science的启发。

在人工智能产业及大模型领域的布局,上海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3800亿元,拥有规上企业348家,产业人才25万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88款大模型完成备案,上海共34款。

人工智能大模型取决于三大要素:算力、算法、语料。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表示,算力方面,上海已建成一批大规模算力集群。语料方面,上海创建上海市语料平台公司,已经实现原始数据约100Pb、语料成品输出27Pb的初步成果。大模型方面,上海打造了包括伏羲、女娲、白玉兰等多款大模型。

张宏韬透露,上海将完善AI for Science全产业布局。持续布局专用算力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市级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同时联合相关高校成立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科学智能公司;支持各高校、各单位继续强化基础科研能力,加快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基础科学和产业应用上形成重大突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