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周五指出,目前的国企改革力度远远不够,对于僵尸企业不能搞债转股,简单的债转股会产生不好的后果,甚至会拖累银行。
他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分论坛讨论时说,这一轮的债转股中央已经提出三年多。按照中国证监会新任主席“两会”期间的宣布,要通过市场化办法解决银行系统5000亿元的债转股,不过大家对这次的债转股印象非常淡薄。
李剑阁说,1990年代的债转股为国有企业带来三年脱困扭亏为盈,也大大减轻了银行的积压债务问题,但是这一轮债转股动作过于“温柔”。
“这次债转股所面临的现实是,国企改革的力度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国企业改革不伤筋动骨的话,简单的债转股会有不好的后果,甚至会拖累银行。”
他还说:“对于僵尸企业不能搞债转股,该断奶的要断奶、该断贷的断贷、坚决拔掉他们的呼吸机和输液管。”
李剑阁指出,债转股在一般人的认识中是一个很愉快的事情,因为原来欠了债到期就得还,如果债变成股以后很愉快,因为股东一般不参与管理、也不干预企业的经营,似乎企业把债务变成股权的话,就解放了。
但其实不然,债转股要能够取得成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债权人变成股权持有人以后,要积极地参与公司治理和内部整顿,包括财务、产品、业务各方面,要进行深度的参与才能使得债转股取得成功。
“债转股过程中可能过于温柔,对企业没有触动。因为企业将债转股当成一种很愉快的事情。我们一再强调债转股应该是一个能够治病的苦药,而不是补药,现在还是有很多企业把它当成补药在吃。”李剑阁说。
他指出,1990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是,当时国有企业亏损面超过70%,由于经营状况不好,同时拖累了银行,银行不良债务最高达到50%。因此那一轮债转股既是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也是解决国有银行的问题。
19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果是,中国国有企业的总数减少了三分之一,国有企业有2000万左右的职工下岗或是转岗。不过,当时也有一些遗留问题。
“当时还是怕社会震动太大,有些问题企业没有关停并转,结果进行债转股以后又不断的进行输血,若干年后这些企业又倒闭了。”李剑阁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