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时评 | “五连跳”,聆听青岛科创蓬勃生长的声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时评 | “五连跳”,聆听青岛科创蓬勃生长的声音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市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青岛更形成了整体的“145”科技创新工作思路。

文 | 董柳

百舸争流,激流勇进。

在城市的激烈角逐、时局加速更迭的当下,青岛的科技创新实力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

11月8日,青岛市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据悉,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榜单上,青岛实现“五连跳”,由2019年全球第80位跃升至2024年全球第20位、全国第8位,是近五年国内位次跃升最快城市。

可以发现,在世界舞台上,青岛以科创进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表现都是令人瞩目的。如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市?这座城市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打造科技强市,掷地有声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市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青岛更形成了整体的“145”科技创新工作思路。

青岛提到,要重点向“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引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海洋科技创新为特色、以科技研发投入为保障”四个方向发力。

其中,青岛更是针对成果转化、海洋科技、研发投入、科技金融等分门别类形成出来了专项政策,强调每年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保持不低于10%的增长幅度,形成了一套推进科技创新的“组合拳”。

值得关注的是,海洋科技一直是这座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谋求产业转型、质变升级的重点内容,围绕海洋科技,青岛的创新性平台建设亦更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具体来看,发挥好崂山实验室在国家海洋领域科技创新“总平台、总链长”功能,青岛加强深海开发、海洋观探测等领域科技攻关;此外,青岛还建设了“科学号”海洋科考船、“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2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而不仅仅聚焦海洋科技,整体上青岛已经集聚全国重点实验室12家、省重点实验室71家、市重点实验室279家,形成更加完善的实验室体系,更入选6家全球“灯塔工厂”和1家可持续“灯塔工厂”,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高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如果把平台看作青岛培育科创资源的梧桐树之一,那么青岛正以诚意引得凤凰来。

近年来,为吸引、培养和留住这些关键人才,青岛采取了一些列因地制宜的政策,如《青岛市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关于支持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专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以及“人才强青”计划等,强调要依托各类创新平台、高校院所、企业,集聚国内外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些政策明确了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为科技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外专局发布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上,青岛连续13次位列全国前十。

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不仅仅反映在排名上,更体现在青岛政策和平台的创新之中。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青岛建设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2 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22 家,全市人才总量突破 280 万人,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行动计划、工信领域促进“四链”融合发展年度行动方案等文件的出台,也为人才的引育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

打造科技强市,有备而来

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榜单上,青岛连续四年位列非直辖类城市全国十强。

项目的不断落地和企业的蓬勃生长,是青岛科技创新技术成长的温床,更是青岛打造科技强市的底气。

据了解,青岛聚焦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每年布局科技攻关项目百余项,实施了一系列科技示范工程,如“国芯万屏”“虚拟现实”“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星海互联”等,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的突破。

而在这些项目的推动下,青岛成功交付了全球首艘10万吨大型养殖工船,推出了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电视产品,发布了全球首列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

同时,青岛还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如京津冀国创中心青岛研究中心、北航青岛研究院、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培育了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了6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拥有6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此外,注重激活企业创新潜力,青岛还有意识开展了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行动,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扶持企业更需要真金白银的付出。对此,青岛实行了更大力度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争取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提升至70%以上。

数据显示,青岛在全国首创了“云端研发”模式,全市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93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8000家,培育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9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7家、独角兽企业17家,构建形成了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梯队。

需看到,这些企业的成长和壮大,为青岛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青岛的科技创新事业正展现出无限生机与活力,为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青岛智慧和青岛力量。我们相信,青岛将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谱写青岛新篇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时评 | “五连跳”,聆听青岛科创蓬勃生长的声音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市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青岛更形成了整体的“145”科技创新工作思路。

文 | 董柳

百舸争流,激流勇进。

在城市的激烈角逐、时局加速更迭的当下,青岛的科技创新实力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

11月8日,青岛市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据悉,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榜单上,青岛实现“五连跳”,由2019年全球第80位跃升至2024年全球第20位、全国第8位,是近五年国内位次跃升最快城市。

可以发现,在世界舞台上,青岛以科创进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表现都是令人瞩目的。如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市?这座城市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打造科技强市,掷地有声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市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青岛更形成了整体的“145”科技创新工作思路。

青岛提到,要重点向“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引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海洋科技创新为特色、以科技研发投入为保障”四个方向发力。

其中,青岛更是针对成果转化、海洋科技、研发投入、科技金融等分门别类形成出来了专项政策,强调每年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保持不低于10%的增长幅度,形成了一套推进科技创新的“组合拳”。

值得关注的是,海洋科技一直是这座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谋求产业转型、质变升级的重点内容,围绕海洋科技,青岛的创新性平台建设亦更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具体来看,发挥好崂山实验室在国家海洋领域科技创新“总平台、总链长”功能,青岛加强深海开发、海洋观探测等领域科技攻关;此外,青岛还建设了“科学号”海洋科考船、“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2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而不仅仅聚焦海洋科技,整体上青岛已经集聚全国重点实验室12家、省重点实验室71家、市重点实验室279家,形成更加完善的实验室体系,更入选6家全球“灯塔工厂”和1家可持续“灯塔工厂”,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高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如果把平台看作青岛培育科创资源的梧桐树之一,那么青岛正以诚意引得凤凰来。

近年来,为吸引、培养和留住这些关键人才,青岛采取了一些列因地制宜的政策,如《青岛市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关于支持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专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以及“人才强青”计划等,强调要依托各类创新平台、高校院所、企业,集聚国内外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些政策明确了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为科技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外专局发布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上,青岛连续13次位列全国前十。

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不仅仅反映在排名上,更体现在青岛政策和平台的创新之中。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青岛建设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2 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22 家,全市人才总量突破 280 万人,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行动计划、工信领域促进“四链”融合发展年度行动方案等文件的出台,也为人才的引育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

打造科技强市,有备而来

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榜单上,青岛连续四年位列非直辖类城市全国十强。

项目的不断落地和企业的蓬勃生长,是青岛科技创新技术成长的温床,更是青岛打造科技强市的底气。

据了解,青岛聚焦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每年布局科技攻关项目百余项,实施了一系列科技示范工程,如“国芯万屏”“虚拟现实”“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星海互联”等,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的突破。

而在这些项目的推动下,青岛成功交付了全球首艘10万吨大型养殖工船,推出了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电视产品,发布了全球首列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

同时,青岛还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如京津冀国创中心青岛研究中心、北航青岛研究院、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培育了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了6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拥有6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此外,注重激活企业创新潜力,青岛还有意识开展了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行动,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扶持企业更需要真金白银的付出。对此,青岛实行了更大力度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争取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提升至70%以上。

数据显示,青岛在全国首创了“云端研发”模式,全市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93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8000家,培育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9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7家、独角兽企业17家,构建形成了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梯队。

需看到,这些企业的成长和壮大,为青岛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青岛的科技创新事业正展现出无限生机与活力,为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青岛智慧和青岛力量。我们相信,青岛将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谱写青岛新篇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