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家对青岛发展定位的重大突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家对青岛发展定位的重大突破

新一版批复中,青岛的城市性质被明确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国家层面对青岛的最新定位出炉。

11月13日,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正式发布。

新一版批复中,青岛的城市性质被明确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在核心功能和目标愿景中,青岛承担着发挥“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而在国务院2016年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青岛的城市性质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相比于2016年版,新版青岛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在维持“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基础上,多了两个显著标签:

一个是现代海洋城市,一个是北方对外开放门户。

可以说,无论是城市性质还是核心功能,青岛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都有了非常重要的突破。

同时也再一次说明,海洋和开放是青岛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

对青岛未来的发展来说,要从“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中找到全新的机遇。

1

先来看城市性质的重要性。

城市性质是指一座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甚至更大范围内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国内一所著名高校的规划学教授此前向青记君解释了城市性质的重要性:

虽然很多人,甚至专业人员也觉得城市性质太虚,但是实际上又是个常常每次讨论都要争论的问题。但具体说来,如何确定城市性质又真的很复杂,每次总体规划编制,性质的论证都是重要专题之一。总体上讲,性质的确定,比所谓目标、定位等用语都要严肃的多,这十多年来多由自然特征和区域定位两部分,后者也需要区域规划或城镇体系规划来总体界定。

在青岛新版的城市性质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一定位跟2016年一致。

201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青岛的定位由过去"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

过去几年,包括青岛在内,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在为争夺“国家中心城市”而努力。

但根据国务院新一轮国土空间总规批复,“国家中心城市”的口子仍然没有放开,仍然只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广州。

此前被认为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新一轮批复的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发起冲刺的南京、杭州被定位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在这一背景下,青岛能够维持“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一定位显得尤为不易。

2

再来看新一轮批复新增加的青岛城市性质中最重要的增量,“现代海洋城市”。

在目前所有批复的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城市性质明确为“现代海洋城市”的只有天津、深圳、大连、青岛和宁波。

在现代海洋城市被提出之前,国内海洋城市多把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支持深圳、青岛、宁波等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加快建设一批现代海洋城市。随后,天津、厦门、青岛等城市相继提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发展目标。

这一定位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忽略。

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会长、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师邹兵表示,现代海洋城市是这次《总体规划》对深圳城市发展定位最大的亮点,“这实际上是对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一步的肯定和期待。”

光明日报10月21日刊登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盛朝迅等人的《研究报告 | 现代海洋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蓝色”力量》认为,现代海洋城市应包括港航服务硬核优质、海洋产业高度繁荣、海洋科教保持领先、城市环境生态宜居、海洋文化底蕴深厚五个特征,都跟一座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居住环境等息息相关。

比如,一座现代海洋城市,应具有并充分发挥优越的航运区位优势,打造一批优质的航运骨干企业、现代化的航运服务体系和航运基础设施,其航运服务在全球应具有相对优势,成为区域内乃至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航运枢纽城市。

现代海洋城市应拥有集聚水平更高、产业链更加完整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现现代海洋渔业、海洋能源和矿产、海洋化工、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滨海旅游及其他现代服务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式发展。

3

新批复对青岛的定位还有一项定位,“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这个定位是基于2021年2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并公布了相关城市名单,青岛在列。

原中国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此前有一个解释,交通发展好不好,不能只看基建本身好不好,还要看这张网、这些通道对国家、对经济、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价值有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也就是说,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层面的贡献度。

青岛之所以入选,很重要的原因是,青岛的区位优势和海洋港口优势在面向日韩、一带一路中承担着重要的国家使命。

从区位来看,青岛东边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和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韩国,向西则是又一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并延伸到上合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向北则是在世界秩序中话语权越来越重的京津冀,向南则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两大区域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放大坐标来看,多个重大战略平台叠加、港口优势的青岛毫无疑问就处于东亚的十字路口上。

4

在新批复中,青岛的开放优势再次得到明确。

截止到2024年11月13日,国务院已经批复的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承担打造”对外开放门户“功能的只有深圳和青岛。

深圳是“对外开放门户”,是全国性,青岛是“北方对外开放门户”,是区域性。

这再一次说明,青岛在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而且,青岛的“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是和城市性质中的现代海洋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一脉相承。

比如,港口航运既是海洋经济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同时又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

青岛要想最大化发挥出自身的开放价值,关键仍在于持续放大港口优势、向内不断拓宽沿黄流域城市以及上合组织中亚内陆国家的经济腹地,同时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提供港口航运支持。

再具体一点,以港口航运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是青岛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牛鼻子”。

青岛只有以围绕重点产业集聚打造全球供应链中心、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不断强化物流供应链能力,以此提升青岛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资源配置能力,才能在服务国家大局中不断培育出新的增长点。

可以说,海洋和开放是青岛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

每一座城市都有各自的禀赋,也都有各自的发展路径。

有的城市低调深耕产业,有的城市则担负着国际交流重任。

著名城市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曾描述了长崎、班加罗尔培等专门开展国际交流的新兴城市的成功。

班加罗尔更是借助科技人才优势,成为了印度的硅谷。

对于青岛来说,下一步发展还是充分借助国家定位中的开放和海洋优势,找到了提升先进制造业的突破口,补上短板,才能实现城市能级的进一步提升。

 

来源:青记

原标题:国家对青岛发展定位的重大突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家对青岛发展定位的重大突破

新一版批复中,青岛的城市性质被明确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国家层面对青岛的最新定位出炉。

11月13日,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正式发布。

新一版批复中,青岛的城市性质被明确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在核心功能和目标愿景中,青岛承担着发挥“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而在国务院2016年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青岛的城市性质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相比于2016年版,新版青岛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在维持“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基础上,多了两个显著标签:

一个是现代海洋城市,一个是北方对外开放门户。

可以说,无论是城市性质还是核心功能,青岛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都有了非常重要的突破。

同时也再一次说明,海洋和开放是青岛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

对青岛未来的发展来说,要从“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中找到全新的机遇。

1

先来看城市性质的重要性。

城市性质是指一座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甚至更大范围内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国内一所著名高校的规划学教授此前向青记君解释了城市性质的重要性:

虽然很多人,甚至专业人员也觉得城市性质太虚,但是实际上又是个常常每次讨论都要争论的问题。但具体说来,如何确定城市性质又真的很复杂,每次总体规划编制,性质的论证都是重要专题之一。总体上讲,性质的确定,比所谓目标、定位等用语都要严肃的多,这十多年来多由自然特征和区域定位两部分,后者也需要区域规划或城镇体系规划来总体界定。

在青岛新版的城市性质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一定位跟2016年一致。

201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青岛的定位由过去"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

过去几年,包括青岛在内,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在为争夺“国家中心城市”而努力。

但根据国务院新一轮国土空间总规批复,“国家中心城市”的口子仍然没有放开,仍然只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广州。

此前被认为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新一轮批复的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发起冲刺的南京、杭州被定位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在这一背景下,青岛能够维持“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一定位显得尤为不易。

2

再来看新一轮批复新增加的青岛城市性质中最重要的增量,“现代海洋城市”。

在目前所有批复的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城市性质明确为“现代海洋城市”的只有天津、深圳、大连、青岛和宁波。

在现代海洋城市被提出之前,国内海洋城市多把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支持深圳、青岛、宁波等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加快建设一批现代海洋城市。随后,天津、厦门、青岛等城市相继提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发展目标。

这一定位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忽略。

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会长、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师邹兵表示,现代海洋城市是这次《总体规划》对深圳城市发展定位最大的亮点,“这实际上是对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一步的肯定和期待。”

光明日报10月21日刊登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盛朝迅等人的《研究报告 | 现代海洋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蓝色”力量》认为,现代海洋城市应包括港航服务硬核优质、海洋产业高度繁荣、海洋科教保持领先、城市环境生态宜居、海洋文化底蕴深厚五个特征,都跟一座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居住环境等息息相关。

比如,一座现代海洋城市,应具有并充分发挥优越的航运区位优势,打造一批优质的航运骨干企业、现代化的航运服务体系和航运基础设施,其航运服务在全球应具有相对优势,成为区域内乃至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航运枢纽城市。

现代海洋城市应拥有集聚水平更高、产业链更加完整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现现代海洋渔业、海洋能源和矿产、海洋化工、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滨海旅游及其他现代服务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式发展。

3

新批复对青岛的定位还有一项定位,“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这个定位是基于2021年2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并公布了相关城市名单,青岛在列。

原中国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此前有一个解释,交通发展好不好,不能只看基建本身好不好,还要看这张网、这些通道对国家、对经济、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价值有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也就是说,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层面的贡献度。

青岛之所以入选,很重要的原因是,青岛的区位优势和海洋港口优势在面向日韩、一带一路中承担着重要的国家使命。

从区位来看,青岛东边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和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韩国,向西则是又一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并延伸到上合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向北则是在世界秩序中话语权越来越重的京津冀,向南则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两大区域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放大坐标来看,多个重大战略平台叠加、港口优势的青岛毫无疑问就处于东亚的十字路口上。

4

在新批复中,青岛的开放优势再次得到明确。

截止到2024年11月13日,国务院已经批复的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承担打造”对外开放门户“功能的只有深圳和青岛。

深圳是“对外开放门户”,是全国性,青岛是“北方对外开放门户”,是区域性。

这再一次说明,青岛在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而且,青岛的“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是和城市性质中的现代海洋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一脉相承。

比如,港口航运既是海洋经济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同时又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

青岛要想最大化发挥出自身的开放价值,关键仍在于持续放大港口优势、向内不断拓宽沿黄流域城市以及上合组织中亚内陆国家的经济腹地,同时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提供港口航运支持。

再具体一点,以港口航运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是青岛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牛鼻子”。

青岛只有以围绕重点产业集聚打造全球供应链中心、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不断强化物流供应链能力,以此提升青岛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资源配置能力,才能在服务国家大局中不断培育出新的增长点。

可以说,海洋和开放是青岛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最大的发展优势。

每一座城市都有各自的禀赋,也都有各自的发展路径。

有的城市低调深耕产业,有的城市则担负着国际交流重任。

著名城市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曾描述了长崎、班加罗尔培等专门开展国际交流的新兴城市的成功。

班加罗尔更是借助科技人才优势,成为了印度的硅谷。

对于青岛来说,下一步发展还是充分借助国家定位中的开放和海洋优势,找到了提升先进制造业的突破口,补上短板,才能实现城市能级的进一步提升。

 

来源:青记

原标题:国家对青岛发展定位的重大突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