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小岛
山东全力追逐的新风口,青岛明显发力了。
11月12日,青岛市与中国能建签署《合作备忘录》。备忘录的细节没有公布,只是透露,中国能建海洋能源研究院联合中国海洋大学成立绿色智能海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联手打造推动海洋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研究平台。
中国能建,是一家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等行业提供系统性、一体化、全周期、一揽子发展方案和服务的综合性特大型集团公司,2023年营收超4000亿。
此前,该公司在青岛投资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工程,涵盖能源电力、城市更新、综合交通、水利环保等领域。
本次合作的重点,是青岛正在全力突破的领域:能源。中国能建负责人表示,推进双方在新能源、新型储能、一体化氢能、海上风电、城市更新、海洋经济、低空经济、国际项目等领域的合作。
在牵手中国能建前,青岛还与三峡集团、中国电建合作,两个投资巨大的新能源项目正在推进。
能源产业,是不折不扣的风口产业。在“双碳”背景下,成长性非常可期。
从青岛的视角看,该产业不单单是引入和建设几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它关乎青岛能否破解经济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所以,与多个央企合作,快速发展能源产业可以看作是城市的战略布局。
作为全国的经济强市,青岛的数据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需要提升的部分,能耗问题便是很重要的一个。
虽然各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均已不对外公布,但根据以往数据,青岛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不低。
可以做一个对比。以2023年为例,广州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34.30万吨标准煤,青岛的这一数据为1948.9万吨标准煤。
青岛的能耗高于广州,而后者的GDP高出青岛一倍。这样的数据,是城市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包袱与压力。
怎么解决?一方面,要提升技术水平和效率,通过更先进的技术降低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对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培育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改变产业结构。对此,青岛已经做了大量努力,争取入围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培育虚拟现实、集成电路等附加值高的新型产业集群,便是例子。
还有一个,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从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费,这算一条降耗的捷径。正因为如此,青岛提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统筹推进陆上和海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今年以来,青岛发展新能源有了很大突破。
位于即墨区鳌山湾附近的中电建海上光伏发电项目,陆上工程已经完成。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预计于2025年6月全部建成。年均可提供约19.2亿度发电量,年均产值约7.2亿元。
今年6月,三峡集团与青岛牵手,签署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此前的5月,三峡集团发布了山东青岛深远海4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相关招标公告。
根据三峡集团在漳浦的4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为16亿千瓦时,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约49.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59.5万吨。
以此测算,三峡集团青岛深远海项目,年发电量应该也在16亿千瓦时左右。
根据青岛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2023年,新能源电力全年发电量仅为82.2亿千瓦时。因此,仅上述两个项目建成后,青岛清洁能源的保供能力可提高50%以上。
刚刚跟青岛加深合作的中国能建,是否在青岛布局新的能源项目,也很值得期待。
青岛加快布局新能源的另一个背景,包括胶东半岛在内,山东的能源产业已经快速成势,青岛的步伐相对慢了。
截至今年6月,山东省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光伏、生物质、风电装机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第五位。
青岛近邻烟台正在迈向核电、风电、海上光伏、LNG“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有望成为半岛乃至山东重要的新能源输出者。
无论是装机量,还是投资额,烟台均在省内领先。以风电为例,正在建设的项目总投资900亿元、装机容量620万千瓦。
去年,烟台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378亿度,占到全社会电力消费量的60%。
再说威海,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23.9万千瓦,占全市发电装机规模的63.1%。
两座城市的狂奔不可能不对青岛带来压力,即使青岛有自身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路径。
山东也意识到了青岛的短板所在,并开始助力青岛,方向是风电。以现在胶东半岛的能源布局,青岛聚焦一个领域发力,做大做强做精,是比较符合实际和可行的。
按照山东省能源部门统一部署,青岛新筛选5个海上风电场址,可装机规模1300万千瓦,三峡、华电、华能、大唐、中船等5家企业已启动选址或项目招标。
这些项目的布局,会提升青岛的能源安全,也将有利于青岛培育相关产业。
作为未来产业,能源产业是一条成长超快的产业链。核电、风电、光伏,每一个新能源细分领域都是一片蓝海。
得益于海上风电的发展,烟台蓬莱、威海乳山等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规模均已突破百亿。
蓬莱港海工产业园,构建起风电全产业链,70多家相关配套企业相继入驻,包括以上海电气为代表的主机、以东方电气为代表的叶片、以大金重工为代表的塔筒桩基和以起帆电缆为代表的海缆等海上风电四大核心部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在目前山东的规划中,青岛在能源产业领域的存在感不高。
今年山东省政府印发的新能源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中提到,塑优一批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烟台市新能源、泰安市新能源等雁阵形集群,培优塑强淄博氢能、威海核能等未来产业集群,加快东营海上风电装备、海阳核电装备、泰安“泰山锂谷”等园区建设。
提及的产业集群里,没有青岛的身影。
不过,如果规划中的大项目能落地,青岛的能源产业链,应该会有一波成长。青岛也不应缺席。
来源:青小岛
原标题:牵手“巨无霸”央企,青岛开始反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