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财域
在华为三折叠刷屏网络,爆火全国之时,曾经的折叠屏王者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柔宇科技)却在法院的公告下结束了自己“遥遥领先”的故事。
巅峰开局换得如今落寞下场,只能说,懂技术的不一定懂市场,企业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莫贪大,莫求全。
01 “折叠屏”先驱者破产清算
曾经的明星“独角兽” 企业柔宇科技的故事,被深圳中院一纸公告画上了句号。
11月19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依据管理人对柔宇显示现有资产及负债的调查结果,可以认定柔宇显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11月18日裁定宣告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破产。
该公告是该法院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的结局。同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还披露了柔宇科技的两家全资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破产裁定公告。
而这一系列公告的发布,也意味着柔宇科技这个曾经在国内柔性显示领域的宠儿,彻底走向了破产。
说起柔宇科技,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是说起来折叠屏手机,那就绕不过这家公司曾经的辉煌。
2012年,斯坦福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的刘自鸿与两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魏鹏、樊俊超,在深圳共同创立了柔宇科技。
作为核心创始人,刘自鸿自带学霸光环:17岁以抚州高考状元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后赴美深造,仅26岁就获得博士学位,据说是该校历史上拿到博士学位用时最短的华人。
这样的“学霸基因”,也烙刻在了柔宇科技身上。
02 出道即巅峰
2014年,这个仅成立两年的公司,官宣创造了打破世界记录的新型超薄彩色柔性屏幕。厚度0.01毫米,卷曲半径1毫米的数据,彼时被人称为“黑科技”,也确立了柔宇科技在柔性显示领域的重大突破。
2015年,柔宇科技再次放出大招:宣布投资百亿元,在深圳建设全球首条全柔性屏生产线,计划以自主研发的技术,挑战三星、LG等公司市场地位。2018年,柔宇科技宣布量产全柔性屏,并由刘自鸿亲自发布了搭载自产柔性屏的折叠屏手机柔派1代,成为国内首款折叠屏手机。
相信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了解到折叠屏手机。要知道,三星的GalaxyFold,也是在柔派1发布4个月后才正式推出。从这个角度来看,柔派不仅是国内首款,甚至也是手机行业内折叠屏的先驱者。
这样的成绩,自然吸引到了资本的关注。IDG资本、深创投、松禾资本等知名机构纷纷为柔宇科技大掏腰包。
据柔宇科技自己披露,从2012年5月创立到2021年9月近十年时间,柔宇科技共进行了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超过60亿元。2020年,柔宇科技冲刺创业板,彼时柔宇科技估值已到577亿元,刘自鸿当年也以145亿元的身价,荣登《胡润百富榜》第376位。
03 跌下神坛
不过柔宇的高光时刻,也就到此为止。
在业界赞誉,资本喜爱的背景下,柔宇科技却走上了一条下行之路。
2019年起,柔宇科技资金链出现问题,多家供应商对其提起诉讼。另据柔宇科技招股说明书披露,在2017到2019年间,该公司累计净亏损达到了31.95亿元。
随着资本的投入,柔宇科技的资金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2021年,网上开始出现柔宇科技员工“讨薪”话题。部分自称内部员工的网友表示,欠薪时间已超过1年。到了2024年3月,部分柔宇离职员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审查时,就提出要对拖欠工资及期权问题进行清算,涉及金额总计超过1亿元。
虽然柔宇对于自己的资金问题一直持否定态度,但是从招股说明书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在招股说明书中,柔宇科技拟募资144.34亿元用于柔性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等,其中仅补充流动资金需求方面,就达到72亿元,可见压力之大。
然而上市的计划最终因为未通过审核而搁浅,此后柔宇科技还考虑赴美上市,结果依旧不理想。由于缺乏“造血”能力,柔宇科技的屏幕,也开始慢慢碎裂。
04 柔宇科技到底哪里走错了?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好奇:一个行业的先驱者,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型企业,资本的宠儿,怎么会走到如今这个地步?
说起来的话,跟实控人刘自鸿,有着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刘自鸿是一个懂技术、懂市场需求也懂应用的人,但是唯独没有懂什么叫做商业化。套用某些人的说法:企业技术强是一回事,能把产品卖出去,则是另外一回事。
技术出身的刘自鸿,显然陷入了技术路线的执着之中。事实上,柔性屏的研发分为两条路:一种是固定曲面屏,一种是全柔性屏幕。前者发展已经多年,三星等主要屏幕生产企业都在广泛使用,属于经过考验的稳定技术,也获得市场认可。
而柔宇科技则走的是技术更新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柔性显示屏,这种技术好归好,但是良率不高。按照柔宇科技公开的良率,全柔性屏投片生产线的投片良率达81.6%,在业内并不算高。良率低意味着生产成本上升,意味着商业应用价值不大,意味着没有销售,也意味着没有回血能力。
数据显示,2019年,柔宇科技的全柔性屏幕的出货量,仅5.2万片,为柔宇科技产能的六分之一。彼时几乎没有大厂批量采购柔宇的屏幕,全柔性屏幕的销量始终低迷。
市场的认可毕竟需要时间,良率和产量也有信心解决。但是对于柔宇科技这样的独角兽企业,在初步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就快速上马了投资额100亿的生产线显然有些操之过急。要知道柔宇科技十几年来融资还没融来这么多,把钱都砸在生产线的建设上,哪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做技术迭代及产品优化呢?
或许在刘自鸿看来,用硬技术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再用大投资生产线去压低成本获得竞争能力,这是很多科技公司惯用的路线。对于柔宇科技来说,有资本的助力,这样做并不是问题。既然手机大厂不采购我的屏,那我就自己生产手机,完成闭环形成造血能力。
然而可能正是这一步,彻底让柔宇科技失去了竞争的能力。
2018年,柔派1上市,除了折叠屏外,惊艳众人的还有价格:8999到12999元。
这个价格就算放到现在,也是高端旗舰的节奏,本身受众群体就小,更何况是折叠屏,如今也非手机主流。同时柔宇科技资金都放生产线上了,没有钱做线下铺设,没有钱做线上推广,被“友商”的线上线下联动所埋没,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手机早进入生态竞争。只靠一个屏幕就想出爆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硬件的配合、生态的配合一概没有,如何去跟其他品牌做竞争?出货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产能起不来,资金的泥潭只会越来越深。
从后续发展来看,柔宇科技本身也想自救。据媒体报道,自2021年底柔宇科技陷入危机后,刘自鸿一直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尽管部分投资人和管理专家曾建议其退出管理层,专注于技术研发,但刘自鸿始终未作妥协。
曾担任柔宇科技独立董事的刘姝威也曾表示,深圳市国资委曾引入一家产业资本,该上市公司要求刘自鸿必须离开管理层。
但是,刘自鸿也并未同意这一要求,直到如今破产的局面。
看到柔宇科技的刘自鸿,让人不由想起了乐视的贾跃亭。
同样的出道就是巅峰,同样想主打技术开疆,同样因小看了科技创新而败。
有意思的是,如今刘自鸿也已在美国,跟贾老板一样。
也许他也期望能有个孙宏斌般的英雄,来救助一下自己悉心培养的独角兽。
不过一切都已经晚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