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立案调查,百余款问题化妆品被通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立案调查,百余款问题化妆品被通报

多数护肤品违规添加药品,染发类产品多检出致癌物苯。

文 | 仪美尚

近日,“国货之光”百雀羚疑似被“职业打假人”举报,称其产品中含有禁用原料。虽然百雀羚及上海市监局迅速澄清,终止了这一“乌龙事件”的持续发酵,但其在行业内外引发的极大关注度,足以说明消费者对化妆品中添加禁用原料这一行为避之不及。

然而,添加禁用原料始终是化妆品行业内违法违规的“重灾区”。

日前,先是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一则公告,称其抽检的33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均含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的禁用原料。紧接着,国家药监局发布的“50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信息”通告中,也有35个不符合规定项目涉及添加禁用原料,违规率高达70%。

国家药监局、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

监管层面对于违规添加禁用原料一直是零容忍的态度,基于此,国家药监局、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均在公告中敦促属地监管部门对上述不符合规定化妆品涉及的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依法展开立案调查。

01 多数护肤品违规添加药品,染发类产品多检出致癌物苯

仪美尚梳理了今年以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检出禁用原料”化妆品,对其中比较典型的51个单品进行梳理,从中得出以下信息:

护肤类检出禁用原料的批次,超过染洗类产品。根据上表,被通告的产品中,主要包含护肤、彩妆、染发、面膜、洗护发、指甲油六大类目,其中,检出禁用原料的面部护肤品(护肤+面膜)最多,共计29款;其次是19款染发膏、洗发水等发用产品。上述产品在总违规产品中的占比高达94%,而彩妆和指甲油合计仅3款。

多数不合规护肤品中,被检出药品。在护肤品中,特比萘芬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违禁原料,好脸面祛痘维肤膏、爱无可及婴儿草本益肤霜、诺必行婴宝护肤霜等6款产品中都检出了这一原料。公开信息显示,特比萘芬是一种抗真菌成分,常常用于各种治疗皮肤病的药品中,但在化妆品领域属于违禁成分,可能会导致代谢紊乱、过敏等不良后果。

此外,虞美嫩净颜祛痘霜、水澜之迷沁肌衡润战痘霜等祛痘类产品,还使用了甲硝唑、克林霉素、夫西地酸这三类原料,这些均属于抗生素类。其用于化妆品中,可以起到增强功效的作用,但人体长期接触含有抗生素的产品,容易引起皮炎、过敏等症状,还会产生耐药性。

染发类产品中,多被检出致癌物“苯”。在上述表格中,有13批次染发类产品中被检出禁用原料苯。公开信息显示,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苯在201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1类致癌物清单”。

在化妆品行业,苯已被严令禁止,《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规定,“若技术上无法避免苯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其限值不超过2mg/kg”。而上表中的违规产品中,苯含量均超过这一安全指标,其中Brimles泡泡染发剂这一单品苯含量最高,被检出33.0mg/kg,超标16.5倍。

事实上,在染洗类产品中,还经常出现防腐剂超标。以“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与氯化镁及硝酸镁的混合物”为例,俗称“卡松”,其经常被在洗护类产品中作为防腐剂使用,也是极易违规的成分。

比如,卓洛诗香氛至臻顺滑护发精华乳就因卡松超标被监管部门通报,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明确规定,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与氯化镁及硝酸镁的混合物(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为3:1),在化妆品中使用时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015%,适用范围为淋洗类产品,且不能和甲基异噻唑啉酮同时使用。而上述产品中检出的该成分含量为0.0018%,显然不符合规定。

02 “顶风作案”? 部分违规产品仍在正常销售

对于上述不合格产品,国家药监局也作出明确指示: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相关化妆品经营者立即停止经营上述化妆品,依法调查其进货查验记录等情况,对违法产品进行追根溯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线上渠道抽检的不合格产品大多已做下架处理。比如,从抖音恒*润企业店抽检的为妳年轻YOUNGFORU凝脂清润锁妆气垫霜、从天猫魔香旗舰店抽检的MCHOIX清梦舒爽洗发水,以及来自抖音关心美妆护肤店铺内的Lastre 美白祛斑精华液、gzdili迪丽瓷肌玉颜祛斑霜,都已不见踪迹。

不过,仍有一些产品在“顶风作案”。如国家药监局通报的维珍妮自然黑染发膏(注册号:国妆特字20220658),在拼多多平台上的“佳*美发”店铺内,依然在出售,且已售出5万单。

监管部门从阿里巴巴平台上一家名为“广州威*雅化妆品有限公司”店铺抽检的威妮雅焗油染发霜(自然黑)(注册号:国妆特字G20210080)也还未下架,商品主页显示已售出5800+盒。

图片截自1688网站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上述被通报的不合格产品,大多还来自各地的线下化妆品店、母婴用品店,由于渠道分割,从线下抽检出的不合格产品,部分仍在线上渠道销售。

“药监局抽检出问题的是产品而非渠道,这也就是说,无论线上线下,违规产品都不能继续销售。”某业内人士告诉仪美尚,“不过,也不排除被抽检门店进货渠道出现问题,以致买进假货的情况。”

上述监管部门已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要求各地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不符合规定化妆品涉及的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等依法立案调查,责令相关企业立即依法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开展自查整改。”这也就意味着,仍在售不合规产品的店铺需及时自纠自查,以免引火上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立案调查,百余款问题化妆品被通报

多数护肤品违规添加药品,染发类产品多检出致癌物苯。

文 | 仪美尚

近日,“国货之光”百雀羚疑似被“职业打假人”举报,称其产品中含有禁用原料。虽然百雀羚及上海市监局迅速澄清,终止了这一“乌龙事件”的持续发酵,但其在行业内外引发的极大关注度,足以说明消费者对化妆品中添加禁用原料这一行为避之不及。

然而,添加禁用原料始终是化妆品行业内违法违规的“重灾区”。

日前,先是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一则公告,称其抽检的33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均含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的禁用原料。紧接着,国家药监局发布的“50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信息”通告中,也有35个不符合规定项目涉及添加禁用原料,违规率高达70%。

国家药监局、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

监管层面对于违规添加禁用原料一直是零容忍的态度,基于此,国家药监局、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均在公告中敦促属地监管部门对上述不符合规定化妆品涉及的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依法展开立案调查。

01 多数护肤品违规添加药品,染发类产品多检出致癌物苯

仪美尚梳理了今年以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检出禁用原料”化妆品,对其中比较典型的51个单品进行梳理,从中得出以下信息:

护肤类检出禁用原料的批次,超过染洗类产品。根据上表,被通告的产品中,主要包含护肤、彩妆、染发、面膜、洗护发、指甲油六大类目,其中,检出禁用原料的面部护肤品(护肤+面膜)最多,共计29款;其次是19款染发膏、洗发水等发用产品。上述产品在总违规产品中的占比高达94%,而彩妆和指甲油合计仅3款。

多数不合规护肤品中,被检出药品。在护肤品中,特比萘芬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违禁原料,好脸面祛痘维肤膏、爱无可及婴儿草本益肤霜、诺必行婴宝护肤霜等6款产品中都检出了这一原料。公开信息显示,特比萘芬是一种抗真菌成分,常常用于各种治疗皮肤病的药品中,但在化妆品领域属于违禁成分,可能会导致代谢紊乱、过敏等不良后果。

此外,虞美嫩净颜祛痘霜、水澜之迷沁肌衡润战痘霜等祛痘类产品,还使用了甲硝唑、克林霉素、夫西地酸这三类原料,这些均属于抗生素类。其用于化妆品中,可以起到增强功效的作用,但人体长期接触含有抗生素的产品,容易引起皮炎、过敏等症状,还会产生耐药性。

染发类产品中,多被检出致癌物“苯”。在上述表格中,有13批次染发类产品中被检出禁用原料苯。公开信息显示,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苯在201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1类致癌物清单”。

在化妆品行业,苯已被严令禁止,《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规定,“若技术上无法避免苯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其限值不超过2mg/kg”。而上表中的违规产品中,苯含量均超过这一安全指标,其中Brimles泡泡染发剂这一单品苯含量最高,被检出33.0mg/kg,超标16.5倍。

事实上,在染洗类产品中,还经常出现防腐剂超标。以“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与氯化镁及硝酸镁的混合物”为例,俗称“卡松”,其经常被在洗护类产品中作为防腐剂使用,也是极易违规的成分。

比如,卓洛诗香氛至臻顺滑护发精华乳就因卡松超标被监管部门通报,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明确规定,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与氯化镁及硝酸镁的混合物(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为3:1),在化妆品中使用时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015%,适用范围为淋洗类产品,且不能和甲基异噻唑啉酮同时使用。而上述产品中检出的该成分含量为0.0018%,显然不符合规定。

02 “顶风作案”? 部分违规产品仍在正常销售

对于上述不合格产品,国家药监局也作出明确指示: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相关化妆品经营者立即停止经营上述化妆品,依法调查其进货查验记录等情况,对违法产品进行追根溯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线上渠道抽检的不合格产品大多已做下架处理。比如,从抖音恒*润企业店抽检的为妳年轻YOUNGFORU凝脂清润锁妆气垫霜、从天猫魔香旗舰店抽检的MCHOIX清梦舒爽洗发水,以及来自抖音关心美妆护肤店铺内的Lastre 美白祛斑精华液、gzdili迪丽瓷肌玉颜祛斑霜,都已不见踪迹。

不过,仍有一些产品在“顶风作案”。如国家药监局通报的维珍妮自然黑染发膏(注册号:国妆特字20220658),在拼多多平台上的“佳*美发”店铺内,依然在出售,且已售出5万单。

监管部门从阿里巴巴平台上一家名为“广州威*雅化妆品有限公司”店铺抽检的威妮雅焗油染发霜(自然黑)(注册号:国妆特字G20210080)也还未下架,商品主页显示已售出5800+盒。

图片截自1688网站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上述被通报的不合格产品,大多还来自各地的线下化妆品店、母婴用品店,由于渠道分割,从线下抽检出的不合格产品,部分仍在线上渠道销售。

“药监局抽检出问题的是产品而非渠道,这也就是说,无论线上线下,违规产品都不能继续销售。”某业内人士告诉仪美尚,“不过,也不排除被抽检门店进货渠道出现问题,以致买进假货的情况。”

上述监管部门已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要求各地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不符合规定化妆品涉及的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等依法立案调查,责令相关企业立即依法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开展自查整改。”这也就意味着,仍在售不合规产品的店铺需及时自纠自查,以免引火上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