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品秋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如果把市场主体比作鱼,那么城市的营商环境就是水。
2024年前三季度,铜陵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6.5%,位居全省第1;1至10月,铜陵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607户;同时,铜陵人才环境活力指数也跃升至长三角中心区27市第2位……
为“让每一个在铜陵的企业家和人才都能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生活舒心”,今年以来,铜陵市上下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着力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铜陵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或许,我们可以从她东北部的一个小镇窥见分毫。
“小镇”孕育大能量
初冬的周末,一场冷雨暂歇,空气中带着丝丝寒意,铜陵市义安区东联镇的会议室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东联镇党委书记黄一伟正向来访各位介绍着铜陵市首个乡镇级“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情况。东联镇对于铜陵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个国家级开发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园区)、1个省级开发区(义安经开区东联集中区),国家能源集团铜陵发电有限公司、铜陵市旋力特殊钢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齐聚,全镇共有规上企业20家,2023年工业产值达205亿元。
逢8必问:把专项会开到企业去
东联镇为什么能?
这得从2022年2月8日铜陵的新春第一会讲起。
“我们能不能先把企服中心建起来,把制度立起来,到企业上门去服务”。会上,铜陵市委书记丁纯提出。
人手从哪来?资金怎么办?场地选在哪?显然,一个企服中心的建立,并不容易。
但先“做起来”,再谈“做好”。
在当天下午,东联镇就召开党委会,讨论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
同月,铜陵市首个乡镇级“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近三年时间的运行,东联镇企服中心总结出一套“逢8必问”制度,变“企业上门求助”为“干部上门服务”,并配套建立了“入企听诉求、联企掌实情、稳企提信心、助企成项目”的“四企服务·赋能发展”机制运行,打造企业服务“全闭环”。

所谓“逢8必问”,即企服中心每月确定一家“主服”企业:
8日,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镇三套班子成员集中到企业驻企办公送政策、听问题、解难题;
企服中心会对企业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对镇本级能够解决的,现场予以解决。针对涉及上级有关单位的问题,企服中心则会在第一时间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
18日,根据企业遇到的难题,邀请相关部门一同入企,共同商议,解决难题;
28日,中心回访企业,听取企业负责人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及评价。
专业人干专业事
有项目才有发展,有企业才有活力,有人才有未来。
一流的营商环境,不仅要让企业进得来,还得让企业留得住,更要让企业办得好。
这就得帮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了。
专业事交给专业人。
东联镇企服中心创新性提出“把产业项目建设期作为产业工人储备期、作为就业人群窗口准备期”,引入了苏州百度劳务集团,同步解决本地就业、返乡就业、企业发展、配套服务等需求。
“企业专心搞发展”就行,黄一伟表示。
那又如何让人才、人口从“应邀而来”到“慕名而来”?配套服务是关键。
以苏州“中新”工业园建设为标杆。东联镇逐步完善并补齐了超市、快餐店、图书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努力从吃住行娱向食住行游购娱升级,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打造新型邻里中心,让产业工人和企业人才工作舒心、住的安心、吃的开心。

数据显示,自2022年2月成立至2023年年底,企服中心开展专项行动8场次,累积为镇域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9个,帮助镇域企业争取上级资金和降低企业成本3890万元,助企招工1550人,提供土地要素保障168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含小开垦、增减挂】491亩。
在营商环境方面,铜陵市在全省拓下多个第一。这里也成为多项营商政策的试验田。
比如,安徽的首家市级营商环境局,正在铜陵。率先试点经营主体身份码“一码集成”改革,实现市场准入15个事项“一网通办”;在全省率先上线“情景化引导”服务,首个完成“一照通办”创新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
铜陵,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完善的配套,努力打造营商新热土,奋力交出铜陵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