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夏能源网
强制配储之风已逐渐蔓延至乡村风电领域。
而在今年7月,该省公布的关于“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原文是,原则上不再增配新型储能。
追溯到更早的2019年的文件,湖北省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开展2019年分散式风电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中,提及“探索分散式风电与分布式光伏、分布式燃机、储能等其他形式能源相结合,开发多能互补、微电网项目”,并没有提及配置储能的要求。
从“探索”到“原则上”再到“必须”,湖北省相关“驭风行动”政策对配储的态度逐步明朗。迄今,在出台“驭风行动”推进政策的省区中,已有多个省区明确提出了配储要求,另有多个省区的政策中隐含了配储需求。
在国内新能源开发历程中,作为与“驭风行动”并列的“沐光行动”,也曾一度因推出配储要求而备受争议。如今“驭风行动”重提配储,逻辑是什么?在当前严峻的消纳形势及新型储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乡村风电配储有必要吗?
乡村风电配储已成普遍性要求
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随后又在8月,发布关于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编制大纲》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要求。
此后,各省区纷纷推出“驭风行动”总体方案,拉开了乡村风电大发展的序幕。
华夏储能注意到,截至目前,已有12个省区响应国家“驭风行动”并印发相关文件,包括安徽、甘肃、山西、内蒙古、宁夏、云南、陕西、河北、江西、湖北、河南11省区已发布正式工作通知或实施方案,广东则为“征求意见”。
其中,甘肃、河北、广东、湖北明确提出了配储要求:
湖北要求,按20%、2小时配储;甘肃要求,河西地区按照15%、4小时配置储能设施,河东地区按照10%、2小时配置储能设施;河北要求,按保障性并网项目比例要求配置储能或参加储能容量租赁交易获得储能容量;
广东则按照省内相关政策有关要求配置储能。该省关于驭风行动的最新政策发布于今年7月,其中提出,2025年及以后首次并网(指通过电网公司批复的正式接入系统方案并网)的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和装机容量大于3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按照不低于发电装机容量的10%、时长2小时配置新型储能。
上述各省提出的配储要求皆为硬性条件,另有一些省市则是隐性地提出了配储要求,比如河南。
河南下发的文件中提到,支持试点村统筹区域内可利用的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模式实施。而此前,河南安阳县“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项目竞争性磋商结果公示显示,优先支持开展整村开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行政村纳入“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换句话说,配置了储能的“一体化”项目方能获得优先支持。
在一些还未推出“驭风行动”总体方案的省区,其下属县级单位在推进“驭风行动”时,也对风电开发配储有明显的倾斜。
比如,今年10月,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发布“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投资主体竞争性比选,其中提出鼓励采用租赁等形式配置一定比例储能设施;配建储能的,储能应与风电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未按承诺建成储能设施的,风电原则上不予并网。
从集中式到分布式,配储成为“双刃剑”
据可查资料,青海是国内首个提出风电项目配储要求的省区,其也是集中式项目较为集中的西部大省。
关于配储的细则和要求也历经过了多次调整。
早在2017年,青海就在该省2017年度风电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列入方案内的风电项目须配套10%的储电装置并网。
2022年,青海省又在2022年新能源开发建设方案中对分散式风电项目提出了方案——“35千伏以内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可不配置储能设施、其余新能源项目需配置15%、2小时储能设施。”
到了2024年9月,青海电力市场管委会在《青海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新建新能源项目应配建储能容量原则上不低于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的15%,充放电时长不低于2小时。
该方案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在并网环节设置了“惩罚系数”:未按期、足额配储的新能源项目自并网之日起,对其辅助服务费用分摊设置3倍惩罚系数,同时在存在弃风弃光情况时“优先承担发电受限影响”。
由必须到惩罚,新能源配储政策愈发严格的趋势也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青海最早出台配储相关政策的时候,一度遭到了新能源项目方的强烈反对,但随着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其他各省区的跟进,到了今天,强配储能已经是集中式新能源并网的前置条件。
有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全国就有20多个省区在各自风光电开发的相关文件中,对新建风光项目的配储比例及时长做出了相关规定,自此之后,围绕存量或增量大型风光项目开展储能招标的信息也越来越多。
华夏储能注意到,彼时,强制配储主要是对集中式新能源项目,对乡村风电等分散式新能源项目并没有硬性要求。但是如今,强制配储却愈演愈烈,大有从集中式向分布式扩张的势头。
国家能源局在规划“驭风行动”之时,还规划有发展分布式光伏的“沐光行动”。只不过因乡村风电项目涉及到的开发要素较多且复杂,所以“沐光行动”在各地落地较快,但也抢先挨了强制配储政策“当头一棒”。
最初,各省区本着分布式光伏自愿配储、鼓励配储能的原则,但后来慢慢演变成强制要求,同时,对光伏配储的比例也逐步上升。
然而,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量越来越多,配储政策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对储能释放了市场需求和空间;另一方面,电网对储能的调用严重不足,导致了大量储能设备处于闲置。
那么,配储遗留问题,会在分布式风电领域重演吗?
配储的意义何在
鼓励分散式风电发展,是新能源开发的大趋势。问题是,给项目约束配储要求,到底有无意义呢?
以甘肃为例,今年6月,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发布了“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试点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其中作出了如下规定:“本次竞争项目为保障性并网项目,项目新增储能不低于项目规模的10%,储能设施要求连续储能时长不低于2小时。”
同时,文件强调,储能比例达不到最低要求的,不得参与本次竞争。
华夏储能了解到,新能源开发出台配储方案,目的就是为了提前布局未来可能面临的消纳问题。那么,上述地区的消纳情况如何呢?
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在10月31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9月份,甘肃的弃风率已经达到了6.8%。
今年9月,定西市发布的《关于征求<定西市电力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指出,“十四五”后期至“十五五”期间,定西市负荷和用电量增长较慢,新增负荷、用电量增速远远低于风电、光伏装机增长速度,按照该方案进行测算时,定西市2025年新能源利用率仅为67.91%,2030年新能源利用率仅为54.90%。
因此该文件要求,为了落实新能源项目与之发电量匹配的新增消纳负荷,引导企业按照“源网荷储”“多能互补”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努力做到项目建成后电力消纳有保障。
无疑,配储还是被当成了解决消纳问题的方案之一。但需要提醒的是,配储解决方案的两方面问题仍然是存在的:
一方面,目前配储大多采用的是电化学储能。业内人士曾提出,电化学储能在解决消纳问题上的作用有局限。
此前,刘吉臻院士曾指出,“新型储能在大规模新能源消纳过程中基本没有发挥显著作用,只相当于用几个矿泉水桶来储存长江水。”通过目前各省区“驭风行动”规划来看,其规模远远比不上集中式风电项目,也无法和大基地项目相比,更不要说细分到每个村子里的那不足20MW的规模。即便全部按20%的比列配储,按刘吉臻院士所言,又能对新能源消纳起到多少作用?
另一方面,大比例配储之后,增加了项目开发的成本,势必会对分散式发电项目的整体收益带来影响,对分散式开发的投资意愿,也会造成影响。
此外,现实的情况是,配储仍存在建设多、利用率低,甚至建而不用等现象。中电联在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电源侧仍是储能建设的主要场景之一,累计储能装机中新能源配储装机占比为41.05%。但是,上半年新能源配储平均利用率指数仅为31%。
行业普遍认为,利用率低下的源头在于强制配储带来的负效应。因此,在“驭风行动”中的配储政策如何设计的更科学、合理,值得产业各界思考。
来源:华夏能源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