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基辛格离开后,英特尔的拆分对谁有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基辛格离开后,英特尔的拆分对谁有利?

究竟英特尔将何去何从?

编译|半导体产业纵横

我们没想到今天会写到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从他最热爱的公司“退休”这件事。

英特尔这位曾经浪子回头的首席执行官,是半导体行业中为数不多曾接受过公司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培养的高管之一。不管怎么说,基辛格离开英特尔这件事,对这家他在其自20世纪80年代末退出DRAM内存业务后所面临的最严重危机时回归领导的公司来说,都不是个好兆头。

此次危机可以说更为严峻,这也是基辛格在2021年1月离开威睿(VMware)接手英特尔的原因。

但我们要做的是将其与IBM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自述的“濒死经历”进行类比。当时,大型机市场崩溃,与此同时,RISC/Unix系统在数据中心兴起,客户/服务器计算将大量应用工作从数据中心系统转移到了桌面端。当时,彻头彻尾的大型机专家、IBM内部人士约翰·埃克斯(John Akers)执掌公司,但他对市场形势的判断完全错误。

将IBM和英特尔,或者埃克斯和基辛格进行比较,情况可不太乐观。

回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IBM正处于巅峰时期,公司拥有超过40万名员工,其中一半在美国。那是个令人兴奋的时期,系统中可能有25种不同的芯片架构,大概有40种具有一定市场渗透率的操作系统。但行业整合在所难免,而IBM成了竞争对手眼中最大、最肥的目标。

1991年,IBM裁员约3万人,并计入34亿美元的费用,当年报告亏损28亿美元。1992年,IBM的营收略有下降,亏损近50亿美元,员工人数又减少了近43000人。至此,IBM在全球的员工人数仅剩30多万,两年内员工数量减少了近四分之一。1993年,营收又下降了几个百分点,IBM又裁员45000人,计提了高达89亿美元的重组费用,在627亿美元的销售额基础上亏损81亿美元。埃克斯就此下课,他于当年4月“退休”,美国运通公司的高管路易斯·郭士纳(Louis Gerstner)被董事会请来接替他。在郭士纳上任的第一年(1994年),IBM的营收增长了两个百分点,达到640亿美元,还实现了30亿美元的盈利,但他仍继续裁员;全球员工人数减少了36000人,降至220000人。

在这期间,一直有传言说要把IBM拆分成“小蓝”(Baby Blues),即将其个人电脑、大型机、X86服务器、其他专有服务器(AS/400)、Unix服务器、中间件和数据库软件、打印机以及服务业务拆分成独立的公司,以便它们在市场上能灵活运作。郭士纳决定——我们认为这一决定是正确的——让IBM保持完整,大力转向服务领域,并让其软件在其他系统上运行,这比拆分公司要明智得多。IBM收购了莲花公司(Lotus)以获取其中间件,出售了低端打印机,并通过大规模股票回购来整顿财务状况,这既回报了IBM员工,也取悦了华尔街,因为每股收益有所增长。

我们可以争论这种策略是否奏效。但当时的IBM虽然随后出售了DRAM内存、磁盘驱动器、个人电脑、高端打印机、X86服务器以及各种服务业务,但如今仍保留了不少业务。大型机和Power服务器业务相对健康且盈利,IBM还拥有红帽公司(Red Hat),很快还会拥有HashiCorp。这是IBM可能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英特尔董事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十年或二十年后,我们能否对英特尔说出同样的话呢?

这就又让我们回到了基辛格身上,他和埃克斯一样,对自己所在的公司绝对忠诚。到目前为止,在英特尔的转型过程中,他只削减了15%的员工,而埃克斯尝试的转型过程持续时间与之相近,却导致IBM的员工数量减少了近50%。

如果基辛格是因为健康问题无法履行首席执行官的受托责任,那么英特尔在宣布基辛格“退休”时就应该说明这一点,因为这对公司状况以及基辛格几年前制定的战略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在我们看来,基辛格不像是累了,更不像是退休了,所以我们只能推测,基辛格是被扫地出门了,这意味着英特尔否定了其IDM 2.0战略,该战略旨在重振英特尔举步维艰的晶圆代工业务,同时复兴其依赖于此的芯片设计业务。

也许基辛格无法像埃克斯那样进行深度裁员和做出必要的战略调整,以便让英特尔更快地在财务上恢复健康。他们俩都与自己所经营的公司关系过密,因此不得不亲自承担这种耻辱。经营像IBM和英特尔这样的公司极其困难,经济和市场变化迅速。看看英伟达是如何迅速从一个有趣的高性能计算加速器发展成为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IBM的System/360大型机以来我们所见过的最大、最盈利的系统业务的吧。

尽管英特尔在过去十年中有过失误,但它在芯片封装和晶体管设计方面仍然是创新者,而且只要有不错的制造工艺,我们仍然认为英特尔能够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打造出极具竞争力的X86处理器。

需要记住的是,英特尔仍然占据着X86服务器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困扰英特尔和超微半导体(AMD)的X86服务器市场衰退——我们认为部分原因是人工智能系统支出重点的转移——大体上已经结束。

但问题是,除了作为Windows Server应用程序的遗留平台外,X86服务器在数据中心的重要性越来越低,而Windows Server本身是全球最后一个靠规模经济驱动的专有操作系统。在过去十年中,随着Linux的兴起以及能够运行它的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CPU平台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X86服务器市场一直在缓慢萎缩。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云服务提供商以及世界上许多高性能计算中心都有自己的Arm处理器。英伟达有,我们认为在某个时候,AMD可能也需要重新启用其自己的Arm服务器芯片研发工作。综合来看,这些机构构成了一个不断增长的服务器CPU采购群体,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我们可以想象有一天,AMD、英特尔和Arm阵营在服务器CPU市场上都能拥有较大且相对均等的份额。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英特尔无法像20世纪10年代那样从X86 CPU中获取巨额利润,当时它在数据中心计算领域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就像如今英伟达在数据中心GPU加速器计算领域的情况一样,并且从中获益匪浅。)

正如我们四年前所说,英特尔必须决定是要成为一家晶圆代工厂还是一名fabless。它可能无法两者兼顾,同时还保持英特尔的本色。也许与其让这两项业务捆绑在一起,不如真的将它们分开,让它们各走各的路,生死由命。

我们认为英特尔产品部门转向台积电作为代工厂会比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在台积电这个芯片主要来源地占据一席之地要容易得多。对英特尔和台积电的预测表明了这一点——我们在四月份做过计算,结果显示不久之后台积电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业务规模将超过英特尔整个晶圆代工业务。

也许答案是台积电收购英特尔的晶圆代工业务,以便在美国建立业务据点——一个实实在在的据点(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几周后特朗普政府上台,预计矛盾会升级,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快发生)的情况下能够继续运营。在这种末日情景下,台积电会保留英特尔现有的工艺,为英特尔员工提供工作,并为英特尔产品部门(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们就称其为英特尔)提供未来的代工厂,同时台积电在美国扩充产能。

这就是IBM在2006年所做的尝试,当时它付钱给格芯(GlobalFoundries),让其接手IBM微电子部门,该部门负责蚀刻其Power和z大型机芯片等业务。(结果并不理想,三年前IBM起诉了格芯,并转而与三星合作作为其代工伙伴,但别被这个吓到。)

英特尔的个人电脑客户端业务相对健康,每年营收约300亿美元,营业利润约100亿美元,这也是为什么米歇尔·约翰斯顿·霍尔索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一位来自个人电脑业务的销售高管,在2017年被提升为营销和传播业务总经理,并在2017年被基辛格亲自任命为客户计算集团总经理,如今成为英特尔产品部门首席执行官,并与首席财务官戴夫·津斯纳(Dave Zinsner)共同担任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原因之一。弗兰克·耶里(Frank Yeary),原本是英特尔董事会的独立主席,现在是执行主席,而今年7月被任命为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总经理的纳加·钱德拉塞卡兰(Naga Chandrasekaran),仍然担任该职务。

英特尔发布的声明并未表明其战略有变化,只是领导层有变,而且声明说基辛格退休了,但我们都认为他是被要求离开的,因为公司的转型进展不够快。

耶里表示,英特尔将简化其产品组合并提升其代工能力。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要出售代工业务。而且据我们所知,基辛格曾想拆分英特尔,而现任董事会不想——就像埃克斯曾有过这样的想法,而郭士纳否决了这个想法一样。

我们不知道。

我们也不知道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如何利用行政命令和国家安全来迫使美国的科技巨头使用美国本土的晶圆代工厂——无论是由英特尔、台积电、任何私募股权公司集群,甚至可能是美国政府自己拥有的代工厂。美国政府可以出于自身目的将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国有化,而不会影响美国财政部的资产负债表。毫无疑问,半导体业务和国家安全正处于危险之中,因为英特尔在十年前在先进制造工艺方面掉了链子。

看看英特尔会请谁来担任首席执行官,何时请,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这将会非常有趣。

编译自thenextplatfor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英特尔

5.8k
  • 英特尔据悉为Altera业务筛选出下一轮竞购者名单,包括银湖和莱迪思半导体等
  • EQTY Lab、英特尔和英伟达推出“可验证计算”人工智能框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基辛格离开后,英特尔的拆分对谁有利?

究竟英特尔将何去何从?

编译|半导体产业纵横

我们没想到今天会写到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从他最热爱的公司“退休”这件事。

英特尔这位曾经浪子回头的首席执行官,是半导体行业中为数不多曾接受过公司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培养的高管之一。不管怎么说,基辛格离开英特尔这件事,对这家他在其自20世纪80年代末退出DRAM内存业务后所面临的最严重危机时回归领导的公司来说,都不是个好兆头。

此次危机可以说更为严峻,这也是基辛格在2021年1月离开威睿(VMware)接手英特尔的原因。

但我们要做的是将其与IBM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自述的“濒死经历”进行类比。当时,大型机市场崩溃,与此同时,RISC/Unix系统在数据中心兴起,客户/服务器计算将大量应用工作从数据中心系统转移到了桌面端。当时,彻头彻尾的大型机专家、IBM内部人士约翰·埃克斯(John Akers)执掌公司,但他对市场形势的判断完全错误。

将IBM和英特尔,或者埃克斯和基辛格进行比较,情况可不太乐观。

回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IBM正处于巅峰时期,公司拥有超过40万名员工,其中一半在美国。那是个令人兴奋的时期,系统中可能有25种不同的芯片架构,大概有40种具有一定市场渗透率的操作系统。但行业整合在所难免,而IBM成了竞争对手眼中最大、最肥的目标。

1991年,IBM裁员约3万人,并计入34亿美元的费用,当年报告亏损28亿美元。1992年,IBM的营收略有下降,亏损近50亿美元,员工人数又减少了近43000人。至此,IBM在全球的员工人数仅剩30多万,两年内员工数量减少了近四分之一。1993年,营收又下降了几个百分点,IBM又裁员45000人,计提了高达89亿美元的重组费用,在627亿美元的销售额基础上亏损81亿美元。埃克斯就此下课,他于当年4月“退休”,美国运通公司的高管路易斯·郭士纳(Louis Gerstner)被董事会请来接替他。在郭士纳上任的第一年(1994年),IBM的营收增长了两个百分点,达到640亿美元,还实现了30亿美元的盈利,但他仍继续裁员;全球员工人数减少了36000人,降至220000人。

在这期间,一直有传言说要把IBM拆分成“小蓝”(Baby Blues),即将其个人电脑、大型机、X86服务器、其他专有服务器(AS/400)、Unix服务器、中间件和数据库软件、打印机以及服务业务拆分成独立的公司,以便它们在市场上能灵活运作。郭士纳决定——我们认为这一决定是正确的——让IBM保持完整,大力转向服务领域,并让其软件在其他系统上运行,这比拆分公司要明智得多。IBM收购了莲花公司(Lotus)以获取其中间件,出售了低端打印机,并通过大规模股票回购来整顿财务状况,这既回报了IBM员工,也取悦了华尔街,因为每股收益有所增长。

我们可以争论这种策略是否奏效。但当时的IBM虽然随后出售了DRAM内存、磁盘驱动器、个人电脑、高端打印机、X86服务器以及各种服务业务,但如今仍保留了不少业务。大型机和Power服务器业务相对健康且盈利,IBM还拥有红帽公司(Red Hat),很快还会拥有HashiCorp。这是IBM可能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英特尔董事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十年或二十年后,我们能否对英特尔说出同样的话呢?

这就又让我们回到了基辛格身上,他和埃克斯一样,对自己所在的公司绝对忠诚。到目前为止,在英特尔的转型过程中,他只削减了15%的员工,而埃克斯尝试的转型过程持续时间与之相近,却导致IBM的员工数量减少了近50%。

如果基辛格是因为健康问题无法履行首席执行官的受托责任,那么英特尔在宣布基辛格“退休”时就应该说明这一点,因为这对公司状况以及基辛格几年前制定的战略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在我们看来,基辛格不像是累了,更不像是退休了,所以我们只能推测,基辛格是被扫地出门了,这意味着英特尔否定了其IDM 2.0战略,该战略旨在重振英特尔举步维艰的晶圆代工业务,同时复兴其依赖于此的芯片设计业务。

也许基辛格无法像埃克斯那样进行深度裁员和做出必要的战略调整,以便让英特尔更快地在财务上恢复健康。他们俩都与自己所经营的公司关系过密,因此不得不亲自承担这种耻辱。经营像IBM和英特尔这样的公司极其困难,经济和市场变化迅速。看看英伟达是如何迅速从一个有趣的高性能计算加速器发展成为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IBM的System/360大型机以来我们所见过的最大、最盈利的系统业务的吧。

尽管英特尔在过去十年中有过失误,但它在芯片封装和晶体管设计方面仍然是创新者,而且只要有不错的制造工艺,我们仍然认为英特尔能够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打造出极具竞争力的X86处理器。

需要记住的是,英特尔仍然占据着X86服务器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困扰英特尔和超微半导体(AMD)的X86服务器市场衰退——我们认为部分原因是人工智能系统支出重点的转移——大体上已经结束。

但问题是,除了作为Windows Server应用程序的遗留平台外,X86服务器在数据中心的重要性越来越低,而Windows Server本身是全球最后一个靠规模经济驱动的专有操作系统。在过去十年中,随着Linux的兴起以及能够运行它的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CPU平台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X86服务器市场一直在缓慢萎缩。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云服务提供商以及世界上许多高性能计算中心都有自己的Arm处理器。英伟达有,我们认为在某个时候,AMD可能也需要重新启用其自己的Arm服务器芯片研发工作。综合来看,这些机构构成了一个不断增长的服务器CPU采购群体,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我们可以想象有一天,AMD、英特尔和Arm阵营在服务器CPU市场上都能拥有较大且相对均等的份额。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英特尔无法像20世纪10年代那样从X86 CPU中获取巨额利润,当时它在数据中心计算领域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就像如今英伟达在数据中心GPU加速器计算领域的情况一样,并且从中获益匪浅。)

正如我们四年前所说,英特尔必须决定是要成为一家晶圆代工厂还是一名fabless。它可能无法两者兼顾,同时还保持英特尔的本色。也许与其让这两项业务捆绑在一起,不如真的将它们分开,让它们各走各的路,生死由命。

我们认为英特尔产品部门转向台积电作为代工厂会比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在台积电这个芯片主要来源地占据一席之地要容易得多。对英特尔和台积电的预测表明了这一点——我们在四月份做过计算,结果显示不久之后台积电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业务规模将超过英特尔整个晶圆代工业务。

也许答案是台积电收购英特尔的晶圆代工业务,以便在美国建立业务据点——一个实实在在的据点(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几周后特朗普政府上台,预计矛盾会升级,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快发生)的情况下能够继续运营。在这种末日情景下,台积电会保留英特尔现有的工艺,为英特尔员工提供工作,并为英特尔产品部门(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们就称其为英特尔)提供未来的代工厂,同时台积电在美国扩充产能。

这就是IBM在2006年所做的尝试,当时它付钱给格芯(GlobalFoundries),让其接手IBM微电子部门,该部门负责蚀刻其Power和z大型机芯片等业务。(结果并不理想,三年前IBM起诉了格芯,并转而与三星合作作为其代工伙伴,但别被这个吓到。)

英特尔的个人电脑客户端业务相对健康,每年营收约300亿美元,营业利润约100亿美元,这也是为什么米歇尔·约翰斯顿·霍尔索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一位来自个人电脑业务的销售高管,在2017年被提升为营销和传播业务总经理,并在2017年被基辛格亲自任命为客户计算集团总经理,如今成为英特尔产品部门首席执行官,并与首席财务官戴夫·津斯纳(Dave Zinsner)共同担任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原因之一。弗兰克·耶里(Frank Yeary),原本是英特尔董事会的独立主席,现在是执行主席,而今年7月被任命为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总经理的纳加·钱德拉塞卡兰(Naga Chandrasekaran),仍然担任该职务。

英特尔发布的声明并未表明其战略有变化,只是领导层有变,而且声明说基辛格退休了,但我们都认为他是被要求离开的,因为公司的转型进展不够快。

耶里表示,英特尔将简化其产品组合并提升其代工能力。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要出售代工业务。而且据我们所知,基辛格曾想拆分英特尔,而现任董事会不想——就像埃克斯曾有过这样的想法,而郭士纳否决了这个想法一样。

我们不知道。

我们也不知道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如何利用行政命令和国家安全来迫使美国的科技巨头使用美国本土的晶圆代工厂——无论是由英特尔、台积电、任何私募股权公司集群,甚至可能是美国政府自己拥有的代工厂。美国政府可以出于自身目的将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国有化,而不会影响美国财政部的资产负债表。毫无疑问,半导体业务和国家安全正处于危险之中,因为英特尔在十年前在先进制造工艺方面掉了链子。

看看英特尔会请谁来担任首席执行官,何时请,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这将会非常有趣。

编译自thenextplatfor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