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在上海,有人若骑着小黄车或者小橙车穿梭于街头的话,许多好奇的人会不禁多看两眼,内心独白往往是:哦,这就是共享单车啊。
一年后的上海,在市区的每一条但凡能行驶自行车的马路都能看见共享单车的身影,按照各个品牌地投放速度,今年上海地区共享单车数量或许就能突破百万。倘若以前物以稀为贵,大家还觉得共享单车是一道城市风景线的话,现在则会颇感厌烦的嘀咕:要西,那能嘎多。但无论如何,任何人都不会否认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上海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不那么喜欢共享单车的人他自己,或者他身边总有认识的人使用过共享单车。那么今天,骑乐网就带着大家通过数据来了解共享单车在上海的一些情况。
注:以下数据不能完全反应实际情况,在有限的样本和调研范围内只做为参考展示给大家。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上海有哪些共享单车品牌。骑乐网的编辑们经过几天的搜寻,目前主要发现摩拜单车、ofo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永安行、优拜单车、百拜单车、共佰单车等八款共享单车。其中摩拜单车与ofo单车分布最为广泛。上海是摩拜单车的起家城市,而ofo走出北京后就主要盯住上海市场,所以两家很早在上海的布局,相应的无论是从郊区还是市区,你看到最多的共享单车就是摩拜单车和ofo。其余六家共享单车主要分布于市区,郊区当中我们偶尔也会看见小鸣单车。根据我们的调查来看,分布最少的是共佰单车,只有浦东一小块区域有见到。
大部分受访者根据logo能迅速辨认摩拜单车和ofo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优拜单车的投放量虽然快速增长,但logo辨识度不高,很难有人能记住。永安行的logo很有特色,不过看不到自行车元素,有人甚至问:“买小家电的?”百拜单车和共佰单车尽管投放量不高,可logo里有品牌名称,所以不少人看到logo后表示现在认识了这两个品牌。
不看logo,单说品牌知名度的话,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永安行的认知度大幅度提高,整体来看上海共享单车市场目前已经出现三个阵营,摩拜单车和ofo毫无疑问处于领先集团,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永安行处于第二集团,其余的是第三集团,其中优拜单车作为上海本土品牌,依靠中路资本(永久自行车)接下来会更加深入挖掘上海市场,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优拜单车会在短时间内进入第二集团。但整个第二集团是否能冲击到ofo和摩拜单车,那就要静观其变。
在特定时间和区域内,我们在上海市区四个地方进行了监测来往使用共享单车的用户。其中摩拜单车使用者最多,达到了46%,ofo紧随其后有42%的用户。其余品牌数量较少,小蓝单车占到7%,小鸣单车和永安行各有若干辆,优拜和百拜单车则没见到使用者。
之后则开始实际采访、调研使用者。
我们首选询问了使用频率,过往的行人当中36%的尚未使用共享单车。每天都使用的占到17%,他们大多是城市白领,有着固定的通勤需求,每天使用还都不止一次。出行距离大多在三公里以内,性别多以男性为主。一周多次的则混杂白领和学生,女生比例逐渐提高,他们也是以通勤需求为主。一个月若干次的占到16%,女性明显偏多。虽然这部分使用者也是当成通勤工具,可通勤目的地主要是商场、娱乐场所等,其中学生数量较多。一年若干次的则目的偏多样性,年龄层也更为丰富,许多人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潮流体验,没有特别强烈的使用需求。
去除掉不适用者,使用者年龄分布占据主导的是18至28岁的年轻人。他们可以轻松应付电子产品,相对应的则是48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只有2%,他们大多数人不善于使用智能手机,很多人甚至不会下载手机APP,而但凡使用共享单车的中老年人已经算得上“潮流领军者。”28岁至38岁年龄段的社会中坚人士使用共享单车的也很多,占到样本总量的四分之一。这部分人使用共享单车的频率没有年轻人高,许多人家里也拥有汽车等机动车工具。
超过一半的使用原因是出行便捷,其次占到18%的主要是年轻白领,一天一两元钱就可以解决十几元的地铁、数十元的出租车成本,同时还能兼任一定的健身作用。还有10%的人认为舒适,但是这里的舒适不是说骑车舒适,因为他们受够了的拥挤的公交系统,相比较而言骑车反而比较享受。
所有共享单车品牌都在想尽一切办法疯狂铺货,这样做还是有数据依据的,因为接受我们调研的用户有67%会考虑在自己身边、找车容易的品牌作为首选产品。其次8%的用户则颇感无奈的认为被捆绑住的押金保证了他们的品牌“忠诚度。”因为共享单车的消费不多,所以我们起初设定的价格问题没有进入用户的核心回答选项(当然还是有部分人会考虑价格),所以我们建议各个品牌有打价格战的资金还不如多生产几辆车,共享单车使用者的价格敏感度较低。当然,这也和我们取样城市有关,可能在其它城市就不一定。
虽然共享单车的骑行体验半斤八两,不过我们还是饶有兴趣地向使用者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因为其它品牌地样本数量较少,我们主要询问了两大主流品牌。三分之二的使用者认为ofo的车子骑行起来更舒服,而摩拜单车较为笨重,距离但凡长一点就会很疲倦。其实摩拜单车最近的一些产品已经逐步开始走向轻量化,不过消费者似乎还没有改变观感。
ofo也不要太开心, 根据调查的数据发现ofo的损毁率要高于摩拜单车。常见的就是涂抹二维码、零件被盗窃、车体变形、车闸遭损坏等现象。做工和成本相对较高的摩拜单车虽然被损坏的问题也很突出,但在一些“致命性”破坏上(比如车闸,车链等问题)还是相对较好。
让我们看一下用户最想吐槽的几个问题,和问题相对严重的品牌。
首当其冲的是找不到车,摩拜单车的这个现象最为突出,紧接着是车辆受损问题,占到29%。尤其近期出现的一些车辆安全问题让消费者也更加关注此项因素,ofo这项表现不佳。押金问题和骑行舒适度问题都属于用户对摩拜单车的重点吐槽,而ofo产品的“小身板”和刚刚提到易受损使得消费者对ofo的产品产生了较高不信任度。
最后两个数据挺有趣。
很多人认为通过共享单车热潮会带起来骑行热,其中许多用户很有可能转化成更为热忱于自行车运动的爱好者。可是就我们调研的数据来看似乎并不乐观。持同样观点的人只有17%,对此否定的共享单车用户达到了支持者的两倍。看来糟糕的骑行体验并不能让更多人发现自行车运动的美。当然数据我们也可以这样看——至少未来可能会增加17%的潜在人群,此外还有38%的用户目前还摇摆不定,而这些人群也会有一部分用户会喜欢上自行车运动。总之,谁知道呢。
最后一个数据。提到自行车,你首先想到品牌是什么?我相信作为骑乐网读者的你,肯定不会想到共享单车品牌。但是对于自行车知识方面的大多数“素人”,他们首先想到的竟然是摩拜单车,ofo的数据也很高。捷安特作为自行车制造业的代表排名第二,上海名牌永久排名第四(当然也和这些用户即使消费过自行车也大多是购买廉价的通勤车的缘故)。上海另一名牌凤凰没有上榜,实际她比飞鸽低一位,有四人提到过。巧合的是这四人都是有一定年纪的上海本地爷叔。看完这项数据,笔者相信无论是谁都会感叹到:无论你喜不喜欢,但谁也不能否认共享单车正在切切实实地影响着中国自行车产业。
图片 骑乐网 数据与图表制造:骑乐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