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无闻
宝沃最近在汽车圈里炒得很热,不过对于这个品牌的评价,更多是一些贬义和讽刺。原因很简单,宝沃一上来就明确站队,标榜自己是“德系四强”,抛弃了国内传祺、长安、哈弗这些同胞,主动去蹭奔驰宝马奥迪的大腿,说咱们是一伙的,跟那些国产货不是同一路,不跟他们玩。
这多少有些哗众取宠的味道,才导致其被不少媒体以及吃瓜群众吐槽不要脸。我们且放下抵触心理,冷静看看宝沃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宝沃式的套路营销
首先是厂家的宣传策略:无论是宝沃概念车的发布会还是媒体试驾会,都选择了在海外,就连车展请的模特都是清一色洋人,据说就连擦车工都是老外。
再来看旗下两款车型的定价——BX7售16.98-30.28万,BX5售14.98-21.68万,看来北汽福田是铁了心地坚持要把宝沃打造成一个中高端的“德国豪华”品牌?!
不过,也不得不佩服宝沃的营销套路玩得深,从BX7上市到现在月销量基本稳定在5000辆上下。
既然选择高调示人,就肯定是为了引起关注,这也是宝沃目前正在努力做的事情。因为就算被媒体、消费者吐槽又如何?只要能引起反响,让消费者印象足够深刻就足矣,后面的形象能慢慢扶正嘛。
在中国消费者被德系培养多年的背景下,宝沃蹭“德系”的路子也没有错。像大众因为“打补丁”、DSG抖动、烧机油等问题被喷得裤衩都掉了,但销量还不是一如既往。再来看看众泰,逆向抄袭各种主流品牌,同样被骂得死去活来,但是一样有市场,还过得挺滋润。如果问你众泰跟绅宝哪个品牌让你印象更深刻,无疑是众泰,起码你会用“保时泰”来形容它。
从这一两年的市场来看,一些不被看好的品牌,最终都用了销量啪啪地打脸,当然不是说要鼓励纵容这种行为,只是很多时候厂家所针对的潜在客户,都不是网络上那些频频发声的键盘侠。
宝沃能称得上“德系4强”吗?
无可否认,Borgward确实是一个德国品牌,1919年诞生于德国,曾经生产过一些经典车型,也涉足过勒芒、卡雷拉等国际知名赛事,一度成为德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制造商。这些都是北汽福田乐于给大家讲的故事。
不过这个品牌在1963就已经因财务危机而破产告终。后来Borgward的继承人为了复兴这个品牌,在全球各地寻找金主,最终漂洋过海找到了中国的北汽福田。
2014年,Borgward被北汽福田以500万欧元的价格买断,并改了个中文名叫宝沃。至于现在宝沃的技术与生产线,已经与当时的Borgward没有多大联系。接下来这个品牌怎么运营,完全由北汽福田做主,只要乐意,没准还可以把商标贴在自家的皮卡上呢。
其实,从宝沃这个品牌来说,扯上德系也并没有太多毛病。比起一些新兴品牌,宝沃至少是有故事可讲的。一个品牌在建立之初总该为自己找些卖点,科技可好,情怀也罢。只不过,真正值得消费者去关注的,并不是一个品牌有多久历史、经历多少曲折。如果抛开这些营销上的是与非,单纯去看宝沃推出的两款新车,它们的表现又怎么样?
产品整体比较均衡
以刚上市的宝沃BX5为例,外观上躲不开借鉴其他品牌的痕迹,比如车头开眼角的大灯造型能看到有奥迪Q3的影子,中网采用与BX7统一的直瀑式大嘴进气格栅,整体风格符合目前流行的年轻化设计。车身尺寸4490/1877/1675mm,轴距2685mm,与同为紧凑级SUV的途观比较接近。
内饰不算十分惊喜,在这个级别采用大量软塑料饰件是固定套路,不过拼接与造工都比BX7要有进步,设计感也更强一些。就比如空调风口旁控制出风量的旋钮,BX7的推动起来十分生涩,但BX5上的就明显很顺滑了。
当然,比起其他自主品牌对手,宝沃凭借“德系”背景,整体还是营造出一种精致有质感的氛围,座椅的包裹性不错,皮料也比BX7的要好,可以说,内部风格确实做到了德味。
至于动力方面,BX5全系搭载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40kW,最大扭矩280Nm,匹配手动变速器和爱信6档手自一体变速箱。对于宝沃的发动机,网络上则存在不少争议,此前有媒体分析,宝沃的发动机更像是逆向研发大众第二代EA888发动机,甚至有人说是采用了自家福田萨瓦纳或三菱的发动机。不过抛除这些非议,从数据上看宝沃的发动机对比竞品还是有不少优势。
大概是因为来自“德系”的自信,BX5的定价比自主品牌同级车型要高。显然,这款车要瞄准的是合资对手,做法是提供丰富配置,像自动驻车、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上坡辅助、刹车辅助等安全配置都全系标配,而全景天窗、自动空调、后座出风口、温度分区控制、全景影像、电调后视镜、定速巡航等功能也覆盖了多数车型。
不过,跟同样主打配置的自主品牌相比,宝沃的竞争力实际上并没有拉开差距,消费者花的钱更多是贵在品牌溢价之上,至于“宝沃”这个品牌,是否具有溢价能力,这就要看消费者是否买账了。
雅斯顿小结
宝沃采用了海外设计,全球采购,国内组装的生产模式,整车质量有与合资品牌看齐的实力,但现在哪个自主品牌不是这样呢?宝沃要对标合资车型可以,但要标榜德系四强,还是有点言过其实。对于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宝沃这种讲故事,打德系血统的噱头营销还能坚持多久,就留给市场来验证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