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揭秘洛克菲勒:他和他的石油帝国(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揭秘洛克菲勒:他和他的石油帝国(上)

老洛克菲勒白手起家的故事可谓人尽皆知。

前几天,有个101岁老人在纽约家中过世的消息刷屏了大家的朋友圈。这位老人刚刚在本月初的《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中还被评为最年长的十亿美金富豪,这位呢就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大卫·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财富的代名词

在很多人心目,“洛克菲勒家族”就是财富的代名词,《福布斯》最新评出的美国资产达10亿美元以上的185个家族中,洛克菲勒家族总资产达到100亿美元。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比如标准石油公司、大通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在“9 11”中倒塌的世贸大楼……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一起来八一八这个家族,如何从白手起家,最后成为叱咤全球的石油寡头。

故事要从大卫洛克菲勒的祖父约翰·洛克菲勒,也就是这个家族财富的开启者说起。说起这个人,比尔·盖茨都是老洛克菲勒的迷弟,曾经公开说过:“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那就是约翰·洛克菲勒”。据说呢,1937年老洛克菲勒去世时,财富已经达到14亿美元,当年美国的GDP是920亿美元,他的财富占GDP的1.5%,如此吸金能力,让现在大多企业都望尘莫及啊。

石油帝国的缔造史

老洛克菲勒白手起家的故事可谓人尽皆知。

1、敏锐的市场嗅觉

在南北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的石油,吸引着成千上万冒险家涌入,一时间,宾夕法尼亚采油区井架林立。1861-1862两年间,宾州的油井数量几乎翻了一倍。面对繁忙的开采现场,洛克菲勒却按兵不动,原因很简单:石油应用还没有普及,原油需求有限,盲目开采必然导致油价下跌。不出所料,由于疯狂地钻油,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许多钻油业主血本无归。

趁着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果断出手。不过,他发现原油在精炼成煤油后,每加仑就可卖到30美分左右,其利润远远超过原油开采,因此决定成立公司从炼油入手,果然,不到一年,炼油业务成为公司最赢利的行当。凭着赚来的第一桶金,公司发展很快,洛克菲勒干脆把公司更名为“标准石油”后,发展迅速,控制美国石油业1/10的市场。

2、“合纵连横”的之术

如果说对市场的敏锐是洛克菲勒取得成功的第一步,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他真正厉害的地方。100多年前的洛克菲勒,用了一种和中国兵法中“合纵连横”很相似的手法,也就是说一方面不断打压竞争对手,把竞争者挤出市场,另一方面整合上下游,不断完善自己的产量冶炼。

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他是怎么走出红海竞争的。当时普法战争的爆发创造了一个契机:原油价格每桶由4美元一下降至3.25美元。雪上加霜的是,宾州等地的采油者自发组织起来,停止开采3个月,使得市场上石油很紧缺。瞅准这个时期,洛克菲勒用公司股票买通克利夫兰各大银行的总裁,让他们停止对中小炼油厂提供贷款。就这样小炼油厂即缺原油又却现金,要么倒闭,要么被标准石油公司吃掉。所以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克利夫兰26家炼油厂中的21家。

有了更多钱之后,在宾州等石油原产区,洛克菲勒设置了一个更大的陷阱。他宣布以每桶4.75美元的反常超高价格收购石油,并且以现金交易。这一举措导致新油井不断增加,也击垮了很多小炼油公司。两个星期后,石油供过于求的状况打破历史最高纪录。随即,标准石油公司突然宣布下调收购价格,改为2.5美元一桶。这时候大多小型采油公司已经没有还击能力了,不得不被洛克菲勒借机以低廉的价格买下了。

3、开启美国经济的“垄断时代”

完成这一步后,石油帝国崛起很快,因本身庞大而难以驾驭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洛克菲勒清醒地看到这一弊病。正在这时,洛克菲勒在一本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现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他感到这与自己的垄断思想不谋而合,于是高额聘请文章的作者多德为法律顾问。正是多德,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托拉斯呢?所谓“托拉斯”,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不再各自为政,而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洛克菲勒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1家企业,也开启了美国经济的“垄断时代”。巅峰时期,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美国有史以来,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说到这里,这就对我们现在的企业家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的启示:一直以来,能够获得持续超额利润的最佳途径就是成为行业寡头,只有在寡头市场中,企业才能脱离红海竞争,不战而胜。

如今的市场经过整顿我们已经不适合像100多年前一样随意操纵市场,当前的情况下,企业股权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一方面我们对内股权激励,筑起人才高地,整个团队爆发出超出预期的潜力从而带来公司的飞跃,另一方面我们对外可以利用市值优势并购整合,并吞同行,同时整合行业上下游,打造适合自己企业的寡头生态圈,巩固这些年的寡头成果,才能在这场战争中胜出,成为下一个巨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揭秘洛克菲勒:他和他的石油帝国(上)

老洛克菲勒白手起家的故事可谓人尽皆知。

前几天,有个101岁老人在纽约家中过世的消息刷屏了大家的朋友圈。这位老人刚刚在本月初的《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中还被评为最年长的十亿美金富豪,这位呢就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大卫·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财富的代名词

在很多人心目,“洛克菲勒家族”就是财富的代名词,《福布斯》最新评出的美国资产达10亿美元以上的185个家族中,洛克菲勒家族总资产达到100亿美元。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比如标准石油公司、大通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在“9 11”中倒塌的世贸大楼……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一起来八一八这个家族,如何从白手起家,最后成为叱咤全球的石油寡头。

故事要从大卫洛克菲勒的祖父约翰·洛克菲勒,也就是这个家族财富的开启者说起。说起这个人,比尔·盖茨都是老洛克菲勒的迷弟,曾经公开说过:“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那就是约翰·洛克菲勒”。据说呢,1937年老洛克菲勒去世时,财富已经达到14亿美元,当年美国的GDP是920亿美元,他的财富占GDP的1.5%,如此吸金能力,让现在大多企业都望尘莫及啊。

石油帝国的缔造史

老洛克菲勒白手起家的故事可谓人尽皆知。

1、敏锐的市场嗅觉

在南北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的石油,吸引着成千上万冒险家涌入,一时间,宾夕法尼亚采油区井架林立。1861-1862两年间,宾州的油井数量几乎翻了一倍。面对繁忙的开采现场,洛克菲勒却按兵不动,原因很简单:石油应用还没有普及,原油需求有限,盲目开采必然导致油价下跌。不出所料,由于疯狂地钻油,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许多钻油业主血本无归。

趁着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果断出手。不过,他发现原油在精炼成煤油后,每加仑就可卖到30美分左右,其利润远远超过原油开采,因此决定成立公司从炼油入手,果然,不到一年,炼油业务成为公司最赢利的行当。凭着赚来的第一桶金,公司发展很快,洛克菲勒干脆把公司更名为“标准石油”后,发展迅速,控制美国石油业1/10的市场。

2、“合纵连横”的之术

如果说对市场的敏锐是洛克菲勒取得成功的第一步,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他真正厉害的地方。100多年前的洛克菲勒,用了一种和中国兵法中“合纵连横”很相似的手法,也就是说一方面不断打压竞争对手,把竞争者挤出市场,另一方面整合上下游,不断完善自己的产量冶炼。

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他是怎么走出红海竞争的。当时普法战争的爆发创造了一个契机:原油价格每桶由4美元一下降至3.25美元。雪上加霜的是,宾州等地的采油者自发组织起来,停止开采3个月,使得市场上石油很紧缺。瞅准这个时期,洛克菲勒用公司股票买通克利夫兰各大银行的总裁,让他们停止对中小炼油厂提供贷款。就这样小炼油厂即缺原油又却现金,要么倒闭,要么被标准石油公司吃掉。所以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克利夫兰26家炼油厂中的21家。

有了更多钱之后,在宾州等石油原产区,洛克菲勒设置了一个更大的陷阱。他宣布以每桶4.75美元的反常超高价格收购石油,并且以现金交易。这一举措导致新油井不断增加,也击垮了很多小炼油公司。两个星期后,石油供过于求的状况打破历史最高纪录。随即,标准石油公司突然宣布下调收购价格,改为2.5美元一桶。这时候大多小型采油公司已经没有还击能力了,不得不被洛克菲勒借机以低廉的价格买下了。

3、开启美国经济的“垄断时代”

完成这一步后,石油帝国崛起很快,因本身庞大而难以驾驭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洛克菲勒清醒地看到这一弊病。正在这时,洛克菲勒在一本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现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他感到这与自己的垄断思想不谋而合,于是高额聘请文章的作者多德为法律顾问。正是多德,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托拉斯呢?所谓“托拉斯”,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不再各自为政,而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洛克菲勒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1家企业,也开启了美国经济的“垄断时代”。巅峰时期,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美国有史以来,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说到这里,这就对我们现在的企业家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的启示:一直以来,能够获得持续超额利润的最佳途径就是成为行业寡头,只有在寡头市场中,企业才能脱离红海竞争,不战而胜。

如今的市场经过整顿我们已经不适合像100多年前一样随意操纵市场,当前的情况下,企业股权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一方面我们对内股权激励,筑起人才高地,整个团队爆发出超出预期的潜力从而带来公司的飞跃,另一方面我们对外可以利用市值优势并购整合,并吞同行,同时整合行业上下游,打造适合自己企业的寡头生态圈,巩固这些年的寡头成果,才能在这场战争中胜出,成为下一个巨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