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河北牵头27省,四大血管介入耗材“集采杀价”又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河北牵头27省,四大血管介入耗材“集采杀价”又来了

无序杀价又回来了?

文|MedTrend医趋势

12月3日,河北医保局发布《关于发布血管介入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的通知》,针对四类耗材进行带量采购,分别为外周血管介入导引通路、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

姗姗来迟。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规划了7大类省际联盟耗材集采,河北牵头的血管介入类项目早在7月启动,10月发布方案征求稿,终于赶在年底前落定,2025年1月10日开标,也算为今年的集采任务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集采范围方面,虽然不是一个国家级集采项目,但是被重点指导关注,因此原则一定是“应纳尽纳”,全国除北京、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5省市外,其余27个省/区均被纳入其中。

申报材料及报名时间:2024年12月4日-10日;报价及开标时间:2025年1月10日。文件见阅读原文

1、未设置“保底中标价”,无序杀价又回来了?

从2021年的骨科关节耗材国采开始,“保底中标模式”就延续至今,即以复活机制和保底中标规则为价格兜底,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集采方能合理预判降幅;二是避免企业方价格厮杀过于激烈。

本次集采,四类耗材在竞价规则方面都未延续“保底中标模式”,企业只能根据现场报价来决定是否中标。以外周血管介入导引通路耗材为例,中选规则一显示:同产品分类同竞价组内入围企业最高拟中选价格不得超过最低拟中选价格的1.5倍,若高于最低拟中选价格1.5倍,则申报企业为非拟中选企业。

“最低拟中选价格”是一个盲盒,不到最后一刻谁都无法知晓,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企业“蒙着眼睛”给出报价,下限只能看谁更卷。看历史经验,今年2月开标的京津冀“3+N”联盟28种医用耗材集采,同样没有复活机制和保底条款,只有对最高拟中选价格的限制。

在止血夹竞价单元中,某企业报出的中标价甚至比出厂价还低25%左右。谁能防止这样的“孤勇者”再次出现?

本次集采,企业报价难度陡然提升,又是一个难过的大槛儿。

2、血管介入耗材集采之路:“少量多次,一个都不能少”

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等)引导下的经皮穿刺,将穿刺针、特制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体内血管,对疾病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之中十分常见。

其中,一类关键的耗材产品,就是血管介入类耗材,可以分为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与电生理介入四大类。本次集采,纳入了外周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两类产品。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高值医用耗材细分市场中,2019年血管介入耗材规模为461亿元,占比35.74%,是占比最高的细分市场。心脏支架作为血管介入领域的“第一大单品”,是最早纳入耗材国采名单的,紧跟它的脚步,近年来血管介入耗材一个接着一个被纳入集采范围。

根据药智医械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共收集血管介入类耗材带量采购数据101303条。其中2023年最为密集,共有58429条(国家集采1110条,省际联盟13186条,省级采购44133条)。

可见,虽然目前为止,血管介入类耗材只进行过一次国采,但大大小小的地方、联盟集采从未间断过。比如去年4月, 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由全省81家三级公立医院共同参与,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两类医用耗材共计2323个品规最终拿到53.6%的平均降幅,其中神经介入球囊扩张导管由原来的17000元降至5000元。更大层面的全国扩面箭在弦上。

11月29日,第五批耗材国采发布正式公告,除了人工耳蜗类,外周血管支架类又被纳入其中,类别虽然不多,只有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静脉支架三类产品,但需求量惊人,共超过25万个(采购周期3年)。外资企业巴德、波科、戈尔位于需求量前列,本土企业居于下游,且数量不多。

将于本月19日开标。血管介入类耗材技术难度高,大多数产品仍是外资主导,只有部分临床使用十分成熟产品如心脏支架被国产迎头赶上。不过,集采也为一些壁垒相对不高的领域提供了“逆袭”机会。如药智医械数据呈现,截至2023年10月31日,血管介入类耗材带量采购项目中:

  • 湖南埃普特中标数量第一,中标数量位19867条,中标产品为PTCA球囊导管、导引导丝、亲水涂层导引导管、冠脉导引导丝等多个产品;
  • 其次为美敦力,中标数量为5026条,中标产品为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系统、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冠脉导引导管、指引导管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河北牵头27省,四大血管介入耗材“集采杀价”又来了

无序杀价又回来了?

文|MedTrend医趋势

12月3日,河北医保局发布《关于发布血管介入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的通知》,针对四类耗材进行带量采购,分别为外周血管介入导引通路、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

姗姗来迟。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规划了7大类省际联盟耗材集采,河北牵头的血管介入类项目早在7月启动,10月发布方案征求稿,终于赶在年底前落定,2025年1月10日开标,也算为今年的集采任务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集采范围方面,虽然不是一个国家级集采项目,但是被重点指导关注,因此原则一定是“应纳尽纳”,全国除北京、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5省市外,其余27个省/区均被纳入其中。

申报材料及报名时间:2024年12月4日-10日;报价及开标时间:2025年1月10日。文件见阅读原文

1、未设置“保底中标价”,无序杀价又回来了?

从2021年的骨科关节耗材国采开始,“保底中标模式”就延续至今,即以复活机制和保底中标规则为价格兜底,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集采方能合理预判降幅;二是避免企业方价格厮杀过于激烈。

本次集采,四类耗材在竞价规则方面都未延续“保底中标模式”,企业只能根据现场报价来决定是否中标。以外周血管介入导引通路耗材为例,中选规则一显示:同产品分类同竞价组内入围企业最高拟中选价格不得超过最低拟中选价格的1.5倍,若高于最低拟中选价格1.5倍,则申报企业为非拟中选企业。

“最低拟中选价格”是一个盲盒,不到最后一刻谁都无法知晓,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企业“蒙着眼睛”给出报价,下限只能看谁更卷。看历史经验,今年2月开标的京津冀“3+N”联盟28种医用耗材集采,同样没有复活机制和保底条款,只有对最高拟中选价格的限制。

在止血夹竞价单元中,某企业报出的中标价甚至比出厂价还低25%左右。谁能防止这样的“孤勇者”再次出现?

本次集采,企业报价难度陡然提升,又是一个难过的大槛儿。

2、血管介入耗材集采之路:“少量多次,一个都不能少”

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等)引导下的经皮穿刺,将穿刺针、特制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体内血管,对疾病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之中十分常见。

其中,一类关键的耗材产品,就是血管介入类耗材,可以分为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与电生理介入四大类。本次集采,纳入了外周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两类产品。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高值医用耗材细分市场中,2019年血管介入耗材规模为461亿元,占比35.74%,是占比最高的细分市场。心脏支架作为血管介入领域的“第一大单品”,是最早纳入耗材国采名单的,紧跟它的脚步,近年来血管介入耗材一个接着一个被纳入集采范围。

根据药智医械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共收集血管介入类耗材带量采购数据101303条。其中2023年最为密集,共有58429条(国家集采1110条,省际联盟13186条,省级采购44133条)。

可见,虽然目前为止,血管介入类耗材只进行过一次国采,但大大小小的地方、联盟集采从未间断过。比如去年4月, 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由全省81家三级公立医院共同参与,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两类医用耗材共计2323个品规最终拿到53.6%的平均降幅,其中神经介入球囊扩张导管由原来的17000元降至5000元。更大层面的全国扩面箭在弦上。

11月29日,第五批耗材国采发布正式公告,除了人工耳蜗类,外周血管支架类又被纳入其中,类别虽然不多,只有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静脉支架三类产品,但需求量惊人,共超过25万个(采购周期3年)。外资企业巴德、波科、戈尔位于需求量前列,本土企业居于下游,且数量不多。

将于本月19日开标。血管介入类耗材技术难度高,大多数产品仍是外资主导,只有部分临床使用十分成熟产品如心脏支架被国产迎头赶上。不过,集采也为一些壁垒相对不高的领域提供了“逆袭”机会。如药智医械数据呈现,截至2023年10月31日,血管介入类耗材带量采购项目中:

  • 湖南埃普特中标数量第一,中标数量位19867条,中标产品为PTCA球囊导管、导引导丝、亲水涂层导引导管、冠脉导引导丝等多个产品;
  • 其次为美敦力,中标数量为5026条,中标产品为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系统、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冠脉导引导管、指引导管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