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了如三舍的朋友们,小学僧又来和大家见面了!
话说最近春暖花开,正是踏青的好时候,小学僧也跟着舍爷一起到了帝都的卢沟桥游玩。逛着逛着舍爷的问题就来了——“小学僧啊,你来的时间也不短了,考你两个小问题,要答对了就给你中午加个鸡腿。”
好啊,放马过来吧。
“第一个问题:这卢沟桥的狮子有多少个啊?”
嘿嘿,本小学僧就知道舍爷来卢沟桥就有这么一出,要是答“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那这鸡腿就甭想了,资料早就查好啦!501个,妥妥的!
“嗯,不错嘛。第二个问题,它们都分别叫什么?”
纳尼?!
好吧,姜还是老的辣……
古代人尊称石狮为瑞兽,寓意威严不可侵犯,所以石狮传统上是用来镇宅辟邪的。不过威猛昂扬的石狮子最近有点被玩坏的节奏,基本是以表情包的形式在出现,比如下面的这几位——
故宫石狮——“捂裆派”的传人
北京香山碧云寺石牌坊上的母狮,
重点是发型,不是披头散发,而是忘打发蜡
泉州古巷中的“萌神”石狮子,
其玲珑可爱与对俗世的不屑,
集高冷与逗逼于一身。
石狮之蓝胖子版
这位是来镇宅还是来卖萌?
狮逢喜事精神爽
再回到舍爷的问题,卢沟桥上那501头狮子也许很快就能弄清谁是谁了——卢沟石狮断代研究近期已经启动,预计今年9月完成,也就是说501头狮子要论资排辈儿,TA们也要像梁山好汉一样排下座次了。
小学僧想起了小学时的课文《卢沟桥的狮子》,不记得了吗?有图为证:
这可是书上的原版照片哦!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金代),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联孔石桥,桥身有281根望柱,柱头上的501头石狮雕刻跨越了金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国,到如今已是六个时代,最年轻的狮子仅20岁,前后跨度800多年……
我的天啦!跨越六个朝代,这咋整?……
由于常年风化腐蚀,加之战争、雷击等等因素,导致金代的狮子所剩无几,目前保存完好的狮子大多是明清及现代所雕刻。
元代的石狮子已经从唐代的神化转变为写实,从以前的威严凶猛变得稍显拘谨腼腆,四肢收束靠拢。到了明代,狮子造型用途广泛,织造印染狮、金属狮、陶瓷工艺玩具狮不胜枚举。
咋样?够居家吧
(不容易,站在望柱上还得带孩子,
这还是生了二胎的节奏……)
了如三舍藏 明黑釉狮型烛台
整体造型为一走狮,昂首、胸微收,神态温和可掬,通体施黑釉,釉质滋润如漆,属典型明代风格。狮子背部上方托以烛座,既美观又实用。
清代的石狮子又从写实趋向世俗化,也从以前的神兽变为宠物,同时雕工更为精致,趋向纤细、玲珑,种类也趋向多样化。
方寸之间也要施展技艺,
猜猜这是雄狮还是雌狮?
但这些都不是卢沟桥的“原版”狮子哦,金代的狮子具备以下特点:“身体瘦小,目光有神,狮嘴中间不掏空,类似于假张的状态。”
没错,卢沟桥上历史最悠久的“老大”级狮子就是下面这种——
“大家好,我就是金代正版!”
看到这儿似乎才明白,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雕刻风格,看最后这位帅哥跟前面的那些明显不一样吧。
说到风格,就不得不谈谈金代女真人的性格了。由于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在很多遗物上都打下了游牧民族的烙印。起初都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特色,总结来说就是豪放、粗犷,而又写意、自然。
我们来对比一组宋金时期石雕像,算是管中窥豹吧。
下图左侧的是金代王公贵族陵园中的石虎,右侧是宋永定陵神道的石虎。从制作工艺上讲还是宋代的更为精致,但少了一分圆浑粗犷。
看左边的这位仁兄还真有些呆萌
再看一组文官像,左侧是金太祖陵园所用,而右侧为北宋时期,两者有明显不同,金代文官像风格粗犷,浑厚大气,北宋的则更为精致和内敛。
小学僧目测,两位至少是省部级官员
武官像就更能说明问题了,下图左侧是金代武官像,粗犷有力,代表着女真人的性格。右侧是宋武士像,雕工精良(瞧这位仁兄低头若思的样子:又要打仗了?可军饷还没有发呢~~~~)
女真人将崇尚自然的精神,充满生机的野性与豪迈,附着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风格尤其体现在了瓷器上。
典型的手法是,将写意的花草剔刻在瓷器的表面,形成颜色反差的美学。
了如三舍藏 金褐釉剔花小罐
此种剔花装饰瓷器,是先将淘洗过的瓷土进行手工拉坯,然后在做好的瓷胎上施一层黑褐色釉,待釉半干后,用竹签(或刻刀)等工具剔出花纹轮廓,然后将轮廓以外的黑釉剔除,露出胎体的本色,最后入窑烧制而成。
还有一种不是刻而是“画”——将豪放、写意的精神风格尽情挥洒在瓷器装饰上。
了如三舍藏 金白釉铁锈花牡丹纹梅瓶
这种瓷器是在拉好的瓷胎上先上一层白色“化妆土”(为了美白而已,女生最好理解),然后用笔点染颜料手绘于瓷胎上,最后罩一层透明瓷釉,再入窑烧制而成。由于颜料中含有氧化铁成分,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铁元素形成结晶斑,瓷器出窑后就形成斑斓的“铁锈花”颜色了。
除了豪放洒脱、崇尚自然,女真人也不忘入乡随俗,在接受了汉人的饮茶之风后,在北方诸多窑场开始仿制建窑鹧鸪斑茶盏,创作出了独具北方特色的“油滴”碗。喜欢喝茶的你是不是也想来一个?(感兴趣的请看本日二条推送)
了如三舍藏辽金榆次窑油滴盏
“油滴”属于结晶釉的一种,以铁元素为呈色剂,在烧制过程中,经过氧化或还原作用,釉中的铁形成结晶体,并聚合成一个个独立的斑点,出窑冷却后釉面就形成像“油滴”一样的装饰效果。
不管是民族性格的诠释还是入乡随俗的效仿,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金代在许多方面深深烙下了民族性格的独特风貌,或粗犷豪放,或写意纯真,同时也在与汉文化的交融中,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审美风格。
-------------------------------------------------------------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