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心血管巨头76亿出售盈利业务?热衷并购的泰利福又出手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心血管巨头76亿出售盈利业务?热衷并购的泰利福又出手了

面对千亿市场,血管介入器械是近年来热门赛道,那么为何心血管巨头会选择出售这一核心业务?泰利福接手的背后有何战略计划?

文|MedTrend医趋势

近日,彭博社消息,Teleflex Inc.(泰利福)正在商谈收购德国心血管巨头Biotronik SE& Co.(百多力)的血管介入业务。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交易金额计划为5亿欧元(约合38.41亿元人民币)至10亿欧元(约合76.82亿元人民币)。

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协议最早可能在本月达成。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数据,全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美元(约合1887.81亿元人民币)。

面对千亿市场,血管介入器械是近年来热门赛道,那么为何心血管巨头会选择出售这一核心业务?泰利福接手的背后有何战略计划?

其实,早在今年1月,就有媒体报道称,百多力正在考虑出售冠脉支架和球囊导管业务,潜在交易标的预计达10亿欧元。据此前的报道,百多力拟出售此项业务旨在减轻其近年来在扩张中产生的部分债务。

百多力待售的业务部门产品包括了用于治疗血管阻塞的支架和球囊导管。与之相对应的,并购的另外一个传闻主角——泰利福则是在血管介入领域遭遇了麻烦。

2024年,泰利福被迫召回了部分球囊导管产品。美国FDA对召回表示,其制造缺陷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这也是泰利福会寻求另辟路径的原因。

01、并购后遗:不得已的出售意向

据公开资料显示,百多力成立于1963年,是全球最早入局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企业之一,业务起源于可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产品。经过20多年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全球心血管医疗设备和临床解决方案的领军者,在100多个国家安装了超过2000万台医疗设备。百多力的产品主要聚焦于四大领域:

  • 在心脏节律管理领域,百多力的产品包括心脏起搏器、生理性起搏、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远程监测解决方案和植入型心电监测仪。
  • 电生理学领域,百多力提供3D成像、消融术、诊断和经中隔解决方案。
  • 血管介入领域,百多力的产品包括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球囊和可吸收支架等前沿产品。
  • 神经调节领域,百多力提供高效止痛方案,涵盖脊髓刺激、远程管理和主动护理等。

其中,百多力的血管介入部门成立于1995年,虽入局较晚,但凭借着强大的产研实力,如今已经搭建了用于治疗心脏或下肢血管疾病的全面的支架、球囊导管和导丝产品组合,并凭借着可吸收的镁支架Magmaris、混合药物洗脱支架Orsiro等多个全球首创产品在该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据Handelsblatt数据,百多力的血管介入业务每年营收约为30.7亿元人民币,最高获利约6.14亿元人民币。在可观的效益面前,百多力为何还要出售其该业务?一方面,由于近些年的快速扩张,百多力正面临着债务负担,此前就有媒体称,百多力拟出售此项业务旨在减轻部分债务。根据公司登记册,2023 年该公司与一家银行财团达成了一项价值8.6亿欧元的融资方案,到期日为2026年。

  • 百多力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处
  • 2023年底,百多力宣布其新的亚太制造和研究中心在新加坡开业。这一占地2万平方米的场所,将作为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中心枢纽,拥有数百名员工,从事制造、质量、研发、销售和市场工作。

另一方面,抛售血管介入业务或许能使百多力简化运营,以更加聚焦心脏节律管理业务。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2021年百多力在心律管理市场营收约16.37亿美元,占全球15.4%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美敦力、雅培、波士顿科学;从自主研发方面看,根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百多力80%以上研发成果涉及心脏节律管理。

  • 2023年4月,百多力Prospera脊髓刺激(SCS)系统获FDA批准,系统结合日常远程监控和远程监控,开创了在心脏节律管理中远程监测患者的先河。
  • 2023年5月,百多力Amvia起搏器系列获CE认证。
  • 2024年4月,百多力可插入式心脏监测器ICM-Biomonitor IV 获得CE认证,是欧洲首个获批的植入产品。

02、进击的原因:陷入召回危机

拟收购方泰利福是一家致力于为血管通路、介入治疗、外科手术、麻醉、心脏护理、泌尿、急症医学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跨国医械巨头。据2023年最新百强械企排行,泰利福位列第40;而在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赛道“心血管”赛道械企中,泰利福位列第八。

实际上,跨国医械巨头泰利福在创立之初,是一家以工程为主业的营业公司,它的第一批产品是多股螺旋形的电缆以及与其配套的齿轮。而其进军医疗行业的关键节点是:1981年,泰利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成立了应用聚合物工厂(Applied Polymer Plant)。

在确定全面转型到医疗器械行业后,泰利福采取了密集收购的方式来获取行业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在2011到2022年的十二年时间里,泰利福累计完成了超80项并购交易,成交金额达到48亿美元。

与此同时,该公司也对医疗器械不相关业务进行了“瘦身”。2011年3月,泰利福将其海事业务线以1.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投资公司H.I.G. Capital LLC,标志着其完成了从一个综合型工程产品公司到医疗器械公司的转身。而泰利福能够在心血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是,其在2007年以20亿美元收购了当时被认为是血管通路和心脏介入产品领域的领先企业的Arrow。之后,Arrow开发了多种用于危重和心脏护理的导管装置。

然而,今年Arrow生产的多个产品使泰利福陷入了召回危机,其中就包括了球囊导管产品。6月14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将泰利福主动脉内球囊(IAB)导管套件的召回归类为 I 级召回,即最严重的召回。此次召回产品包括Arrow FiberOptix 主动脉内球囊导管套件和Arrow UltraFlex主动脉内球囊导管套件,共计16959个。

此外,今年4月,泰利福发布通告称,其子公司Arrow 在收到导丝手柄和腔室在使用过程中阻力增加的10起受伤和1起死亡事件有关的问题报告后,召回近335,000个 ARROW QuickFlash 桡动脉和桡动脉/动脉导管插入套件。 收购百多力的血管介入部门对于泰利福而言,一方面可以巩固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地位,一方面或许能够缓解召回危机所带来的压力。

10月31日,泰利福公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及 2024 年全年展望。据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泰利福营收为7.644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 。泰利福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Liam Kelly 表示:“第三季度,我们的利润率同比增长,调整后营业收入继续增长。

我们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优势显而易见,介入和血管通路业务的强劲表现帮助抵消了OEM收入的意外疲软。在净杠杆率为 1.7 倍的情况下,我们继续拥有相当大的资产负债表灵活性来执行我们的并购战略。” 

03、血管介入进入鏖战

伴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增强,全球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生命健康需求不断拓展,医疗支出逐年递增,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达到6160亿美元,同比增长7.11%。血管介入器械作为全球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近年来也迎来了迅速发展。

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数据,全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美元(约合1887.81亿元人民币)。

2022年,北美市场占据全球市场的36%,而亚太地区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3%,成为未来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面对千亿市场,加码布局这一赛道不止泰利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强生斥资上百亿美元的两起重大收购案都指向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今年4月,强生斥资131亿美元收购心脏设备公司Shockwave。

两年前,强生还斥资166亿美元收购介入人工心脏设备公司Abiomed。聚焦到中国市场,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3年)》,中国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48亿元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4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06%。

而随着集采的落地,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心脉医疗等本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大布局血管介入器械领域,逐渐掌握部分产品的核心生产技术,促使获批上市的国产血管介入产品逐渐增多,在中低端市场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在今年,血管介入领域更是迎来了强有力的集采动作。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开展耗材全国联采,国家医保局把血管介入集采列为重点指导项目。在二十余个省份共同参与下,中国血管介入市场即将迎来变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心血管巨头76亿出售盈利业务?热衷并购的泰利福又出手了

面对千亿市场,血管介入器械是近年来热门赛道,那么为何心血管巨头会选择出售这一核心业务?泰利福接手的背后有何战略计划?

文|MedTrend医趋势

近日,彭博社消息,Teleflex Inc.(泰利福)正在商谈收购德国心血管巨头Biotronik SE& Co.(百多力)的血管介入业务。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交易金额计划为5亿欧元(约合38.41亿元人民币)至10亿欧元(约合76.82亿元人民币)。

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协议最早可能在本月达成。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数据,全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美元(约合1887.81亿元人民币)。

面对千亿市场,血管介入器械是近年来热门赛道,那么为何心血管巨头会选择出售这一核心业务?泰利福接手的背后有何战略计划?

其实,早在今年1月,就有媒体报道称,百多力正在考虑出售冠脉支架和球囊导管业务,潜在交易标的预计达10亿欧元。据此前的报道,百多力拟出售此项业务旨在减轻其近年来在扩张中产生的部分债务。

百多力待售的业务部门产品包括了用于治疗血管阻塞的支架和球囊导管。与之相对应的,并购的另外一个传闻主角——泰利福则是在血管介入领域遭遇了麻烦。

2024年,泰利福被迫召回了部分球囊导管产品。美国FDA对召回表示,其制造缺陷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这也是泰利福会寻求另辟路径的原因。

01、并购后遗:不得已的出售意向

据公开资料显示,百多力成立于1963年,是全球最早入局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企业之一,业务起源于可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产品。经过20多年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全球心血管医疗设备和临床解决方案的领军者,在100多个国家安装了超过2000万台医疗设备。百多力的产品主要聚焦于四大领域:

  • 在心脏节律管理领域,百多力的产品包括心脏起搏器、生理性起搏、植入式除颤器、电极导线、远程监测解决方案和植入型心电监测仪。
  • 电生理学领域,百多力提供3D成像、消融术、诊断和经中隔解决方案。
  • 血管介入领域,百多力的产品包括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球囊和可吸收支架等前沿产品。
  • 神经调节领域,百多力提供高效止痛方案,涵盖脊髓刺激、远程管理和主动护理等。

其中,百多力的血管介入部门成立于1995年,虽入局较晚,但凭借着强大的产研实力,如今已经搭建了用于治疗心脏或下肢血管疾病的全面的支架、球囊导管和导丝产品组合,并凭借着可吸收的镁支架Magmaris、混合药物洗脱支架Orsiro等多个全球首创产品在该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据Handelsblatt数据,百多力的血管介入业务每年营收约为30.7亿元人民币,最高获利约6.14亿元人民币。在可观的效益面前,百多力为何还要出售其该业务?一方面,由于近些年的快速扩张,百多力正面临着债务负担,此前就有媒体称,百多力拟出售此项业务旨在减轻部分债务。根据公司登记册,2023 年该公司与一家银行财团达成了一项价值8.6亿欧元的融资方案,到期日为2026年。

  • 百多力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处
  • 2023年底,百多力宣布其新的亚太制造和研究中心在新加坡开业。这一占地2万平方米的场所,将作为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中心枢纽,拥有数百名员工,从事制造、质量、研发、销售和市场工作。

另一方面,抛售血管介入业务或许能使百多力简化运营,以更加聚焦心脏节律管理业务。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2021年百多力在心律管理市场营收约16.37亿美元,占全球15.4%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美敦力、雅培、波士顿科学;从自主研发方面看,根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百多力80%以上研发成果涉及心脏节律管理。

  • 2023年4月,百多力Prospera脊髓刺激(SCS)系统获FDA批准,系统结合日常远程监控和远程监控,开创了在心脏节律管理中远程监测患者的先河。
  • 2023年5月,百多力Amvia起搏器系列获CE认证。
  • 2024年4月,百多力可插入式心脏监测器ICM-Biomonitor IV 获得CE认证,是欧洲首个获批的植入产品。

02、进击的原因:陷入召回危机

拟收购方泰利福是一家致力于为血管通路、介入治疗、外科手术、麻醉、心脏护理、泌尿、急症医学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跨国医械巨头。据2023年最新百强械企排行,泰利福位列第40;而在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赛道“心血管”赛道械企中,泰利福位列第八。

实际上,跨国医械巨头泰利福在创立之初,是一家以工程为主业的营业公司,它的第一批产品是多股螺旋形的电缆以及与其配套的齿轮。而其进军医疗行业的关键节点是:1981年,泰利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成立了应用聚合物工厂(Applied Polymer Plant)。

在确定全面转型到医疗器械行业后,泰利福采取了密集收购的方式来获取行业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在2011到2022年的十二年时间里,泰利福累计完成了超80项并购交易,成交金额达到48亿美元。

与此同时,该公司也对医疗器械不相关业务进行了“瘦身”。2011年3月,泰利福将其海事业务线以1.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投资公司H.I.G. Capital LLC,标志着其完成了从一个综合型工程产品公司到医疗器械公司的转身。而泰利福能够在心血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是,其在2007年以20亿美元收购了当时被认为是血管通路和心脏介入产品领域的领先企业的Arrow。之后,Arrow开发了多种用于危重和心脏护理的导管装置。

然而,今年Arrow生产的多个产品使泰利福陷入了召回危机,其中就包括了球囊导管产品。6月14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将泰利福主动脉内球囊(IAB)导管套件的召回归类为 I 级召回,即最严重的召回。此次召回产品包括Arrow FiberOptix 主动脉内球囊导管套件和Arrow UltraFlex主动脉内球囊导管套件,共计16959个。

此外,今年4月,泰利福发布通告称,其子公司Arrow 在收到导丝手柄和腔室在使用过程中阻力增加的10起受伤和1起死亡事件有关的问题报告后,召回近335,000个 ARROW QuickFlash 桡动脉和桡动脉/动脉导管插入套件。 收购百多力的血管介入部门对于泰利福而言,一方面可以巩固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地位,一方面或许能够缓解召回危机所带来的压力。

10月31日,泰利福公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及 2024 年全年展望。据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泰利福营收为7.644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 。泰利福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Liam Kelly 表示:“第三季度,我们的利润率同比增长,调整后营业收入继续增长。

我们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优势显而易见,介入和血管通路业务的强劲表现帮助抵消了OEM收入的意外疲软。在净杠杆率为 1.7 倍的情况下,我们继续拥有相当大的资产负债表灵活性来执行我们的并购战略。” 

03、血管介入进入鏖战

伴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增强,全球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生命健康需求不断拓展,医疗支出逐年递增,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达到6160亿美元,同比增长7.11%。血管介入器械作为全球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近年来也迎来了迅速发展。

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数据,全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美元(约合1887.81亿元人民币)。

2022年,北美市场占据全球市场的36%,而亚太地区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3%,成为未来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面对千亿市场,加码布局这一赛道不止泰利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强生斥资上百亿美元的两起重大收购案都指向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今年4月,强生斥资131亿美元收购心脏设备公司Shockwave。

两年前,强生还斥资166亿美元收购介入人工心脏设备公司Abiomed。聚焦到中国市场,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3年)》,中国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48亿元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4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06%。

而随着集采的落地,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心脉医疗等本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大布局血管介入器械领域,逐渐掌握部分产品的核心生产技术,促使获批上市的国产血管介入产品逐渐增多,在中低端市场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在今年,血管介入领域更是迎来了强有力的集采动作。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开展耗材全国联采,国家医保局把血管介入集采列为重点指导项目。在二十余个省份共同参与下,中国血管介入市场即将迎来变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