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主动权益基金不香了?新成立规模惨遭腰斩,逾七成超额收益为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主动权益基金不香了?新成立规模惨遭腰斩,逾七成超额收益为负

主动权益基金遇坎。

文|新经济e线

新经济e线获悉,与被动指数投资热浪滚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募主动权益投资颇有些落寞。随着近两年国内被动化投资趋势不断深化,今年三季度A股被动基金持仓占比更是历史性的首次超越主动偏股型基金,这标志着一个划时代的新时期已经到来。

从投资绩效来看,主动权益基金也面临重大考验。近两年来主动权益产品的超额收益表现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而引发市场密切关注。据公募基金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主动权益滚动一年的超额收益(相较中证800指数)平均为-6.24%,超额收益大于0的比例仅为23.20%,两项指标处于2014年以来后10.8%和后5%分位数,远低于中枢水平的5.17%和58.59%。不仅如此,这两项指标也是连续两年处于较低水平,而这种长时间表现较弱的情形在历史上较为罕见。

据新经济e线了解,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今年来低成本、高效率的指数产品正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构成降维打击,同样指数基金亦成为头部公募转型升级、摆脱明星基金经理依赖的核心抓手。就明星基金经理而言,单只基金的规模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或会成为基金业绩的绊脚石。究其原因,基金规模放量后,基金经理选股难度、获取市场超额收益的难度也在大幅度增加,反过来又会影响这类基金产品的持基体验。

与此同时,由于战胜指数的难度正在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关注高效率的指数产品。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增强,投资者追捧明星基金经理的趋势正在逐步改变。投资者情绪变化也表明,明星基金经理火速出圈的现象不再,基民追捧明星基金经理产品的热情已大为降低,投资者甚至开始普遍担心主动权益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从而导致新产品发行遇冷。

年内新成立规模腰斩

新经济e线调查发现,今年来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在内,以下同)发行同样不容乐观。Wind统计显示,按成立日期计算,截至2024年12月16日,年内主动权益基金募集额从去年同期的1321.09亿元大幅减少至仅659.22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已惨遭腰斩,这也是最近三年来主动权益基金发行规模首次跌破千亿元大关。

基金市场概况

来源:Wind

Wind统计表明,今年来新成立基金数量共计1062只,累计发行规模约11018.27亿元。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新成立数量为256只,其数量占比约24.11%。不过,从募集规模来看,其发行占比断崖下降至尚不到一成,仅录得5.98%。

若按募集规模从高到低排序的话,今年来募集规模超过十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仅有四只,分别为兴证全球红利(A/C)、天弘红利智选(A/C)、中欧景气精选(A/C)、浦银安盛红利量化(A/C),合并募集规模分别为13.98亿元、11.28亿元、11.10亿元、10.19亿元。其中,前三只基金均成立于今年上半年,仅浦银安盛红利量化(A/C)刚于11月29日成立。

而以上基金成立后的规模变化情况表明,发行居首的兴证全球红利(A/C)规模已大幅缩水。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兴证全球红利A和兴证全球红利C各被赎回9535.01万份和44950.35万份,合并共计净赎回54134.29万份,基金资产净值大幅下降至约8.85亿元。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里,基金规模较成立之初缩水近四成,达36.70%。

同样,天弘红利智选(A/C)和中欧景气精选(A/C)自成立以来也遭遇净赎回。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这两只基金合并资产净值分别下降至8.01亿元和6.7亿元,规模分别缩水28.99%和39.64%。

与此同时,在今年以来新成立的主动权益基金中,有不少产品属于“踩线”成立。其中,募集规模介于2亿元至3亿元之间的主动权益基金共计有75只,占比达29.30%。不仅如此,还有多达94只主动权益基金不得不以发起式基金的方式成立,占比近四成,达36.72%。

来源:基金公告

如2024年9月6日成立的兴银数字经济智选A,该基金以发起式基金成立,募集规模1000万元。其中,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仅有一户,也就是作为基金管理人的兴银基金自身,其发起份额占基金总份额比例达100%,并自合同生效之日起持有不少于3年时间。同样,兴银基金旗下于今年5月15日和6月17日成立的兴银先进制造智选A和兴银聚优智选A也是如此。此外,银河ESG主题(A/C)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也仅有一户,即作为发起人的银河基金。

此外,细分四大类主动权益基金的话,其市场占比也进一步下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从去年年末的6232.71亿元、24701.76亿元、11507.18亿元、378.6亿元缩水至5573.92亿元、22105.68亿元、9751.28亿元、343.72亿元,全部主动权益基金市场占比从去年年末的15.55%下降至今年三度末的11.96%,降幅显现。

回顾2023年同期,当年主动权益基金成立数量和募集规模同比也双双出现滑坡。2023年年内新成立基金数量从2022年的1466只下降至1205只,同比减少261只,对应的募集规模也从14663.21亿元减少至10692.3亿元,减少了3970.91亿元,两项指标降幅分别为17.8%和27.08%,特别是募集规模占比降幅更为显著。

其中,新成立主动权益基金数量从2022年的435只减少至2023年的321只,减少了114只,募集规模也从2022年 2242.57亿元下降至1321.09亿元,下降了921.48亿元,对应的数量占比和募集规模占比也分别从29.67%和15.29%、降低至26.64%和12.36%,同样也在逐年走低。

逾七成超额收益为负

新经济e线注意到,整体来看,近两年来主动权益产品超额收益欠佳是不争的事实。Wind统计表明,截至2024年12月13日,在7359只主动权益基金(A/C分列,以下同)中,多达5487只产品年内超额收益为负值,均跑输了基金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占比超过七成,高达74.56%。

如金元顺安基金旗下就有4只主动权益产品超额收益位列同类产品倒数前十。其中,金元顺安优质精选C、金元顺安优质精选A和金元顺安产业臻选C、金元顺安产业臻选A较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分别低至-47.12%、-47.06%和-41.65%、-41.45%。截至2024年12月13日,以上四只基金份额年内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4.71%、-34.65%,-28.25%、-28.05%。

相比之下,金元顺安优质精选C、金元顺安优质精选A对应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700指数收益率*8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20%,后者收益率为12.41%,而金元顺安产业臻选C、金元顺安产业臻选A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后者年内实现回报率达13.40%。

其中,金元顺安优质精选C、金元顺安优质精选A由周博洋一人单独管理,而金元顺安产业臻选C、金元顺安产业臻选A则由闵杭、周博洋两人共同管理。从任职期限来看,周博洋自2018年1月26日起即出任金元顺安优质精选(A/C)的基金经理,至今已长达近七年。不过,周博洋任职总回报迄今仍为负值,任职年化回报为-0.16%。其共同管理的金元顺安产业臻选(A/C)任职回报更是低至-28.21%,回报排名4087/4090。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已不足亿元,仅约7800万元,沦为一只不折不扣的迷你基金。

公开资料表明,周博洋曾任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助理分析师,上海证券项目经理。2014年8月加入金元顺安基金。其历任管理基金数量有7只,现在管基金仍有6只,除了以上2只主动权益基金外,另外4只固收产品,其合计管理规模约49.22亿元。

在今年来超额收益位列倒数前二十的主动权益基金中,华商基金以7只产品位列各家基金公司榜首。截至2024年12月13日,华商智能生活C、华商智能生活A、华商卓越成长一年持有C、华商新兴活力、华商卓越成长一年持有A、华商核心成长一年持有C、华商核心成长一年持有A年内分别实现超额收益低至-40.99%、-40.64%、-40.17%、-39.93%、-39.74%、-38.85%、-38.50%。特别是华商核心成长一年持有C、华商核心成长一年持有A自2022年12月26日成立以来,连续两年业绩大幅落后。

此外,一同上榜的还有富荣价值精选C、富荣价值精选A、恒生前海兴享A、恒生前海兴享C、大成动态量化C、大成动态量化A、鑫元行业轮动C、信澳产业优选一年持有C、鑫元行业轮动A,对应的超额收益分别落后至-45.35%、-45.17%、-40.94%、-40.78%、-40.51%、-40.25%、-38.69%、-37.76%、-38.40%。

业内分析认为,今年来主动权益产品整体超额收益欠佳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仓位因素。当指数表现显著较强时,主动权益基金当月的平均超额基本大多为负。尤其面对市场长期下行之后的反弹时,主动权益基金出于之前避险的原因,可能通过降低仓位来进行防御,在反弹时由于仓位不高跑不过指数。二是Beta因素。以往主动权益长期超配电子、医药、电力设备等行业,显著低配非银金融与银行。在主动权益大部分跑输指数的时间区间内,其低配的行业往往是表现相对占优的。三是Alpha因素,即主动权益基金的选股能力。特别是部分行业基金在2021 年之后超额出现下滑,这些产品也正是此前在2019~2020 年牛市中发展最快的产品类型,基金管理人积极布局了此类赛道,在回撤时拖累了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表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主动权益基金不香了?新成立规模惨遭腰斩,逾七成超额收益为负

主动权益基金遇坎。

文|新经济e线

新经济e线获悉,与被动指数投资热浪滚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募主动权益投资颇有些落寞。随着近两年国内被动化投资趋势不断深化,今年三季度A股被动基金持仓占比更是历史性的首次超越主动偏股型基金,这标志着一个划时代的新时期已经到来。

从投资绩效来看,主动权益基金也面临重大考验。近两年来主动权益产品的超额收益表现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而引发市场密切关注。据公募基金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主动权益滚动一年的超额收益(相较中证800指数)平均为-6.24%,超额收益大于0的比例仅为23.20%,两项指标处于2014年以来后10.8%和后5%分位数,远低于中枢水平的5.17%和58.59%。不仅如此,这两项指标也是连续两年处于较低水平,而这种长时间表现较弱的情形在历史上较为罕见。

据新经济e线了解,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今年来低成本、高效率的指数产品正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构成降维打击,同样指数基金亦成为头部公募转型升级、摆脱明星基金经理依赖的核心抓手。就明星基金经理而言,单只基金的规模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或会成为基金业绩的绊脚石。究其原因,基金规模放量后,基金经理选股难度、获取市场超额收益的难度也在大幅度增加,反过来又会影响这类基金产品的持基体验。

与此同时,由于战胜指数的难度正在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关注高效率的指数产品。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增强,投资者追捧明星基金经理的趋势正在逐步改变。投资者情绪变化也表明,明星基金经理火速出圈的现象不再,基民追捧明星基金经理产品的热情已大为降低,投资者甚至开始普遍担心主动权益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从而导致新产品发行遇冷。

年内新成立规模腰斩

新经济e线调查发现,今年来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在内,以下同)发行同样不容乐观。Wind统计显示,按成立日期计算,截至2024年12月16日,年内主动权益基金募集额从去年同期的1321.09亿元大幅减少至仅659.22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已惨遭腰斩,这也是最近三年来主动权益基金发行规模首次跌破千亿元大关。

基金市场概况

来源:Wind

Wind统计表明,今年来新成立基金数量共计1062只,累计发行规模约11018.27亿元。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新成立数量为256只,其数量占比约24.11%。不过,从募集规模来看,其发行占比断崖下降至尚不到一成,仅录得5.98%。

若按募集规模从高到低排序的话,今年来募集规模超过十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仅有四只,分别为兴证全球红利(A/C)、天弘红利智选(A/C)、中欧景气精选(A/C)、浦银安盛红利量化(A/C),合并募集规模分别为13.98亿元、11.28亿元、11.10亿元、10.19亿元。其中,前三只基金均成立于今年上半年,仅浦银安盛红利量化(A/C)刚于11月29日成立。

而以上基金成立后的规模变化情况表明,发行居首的兴证全球红利(A/C)规模已大幅缩水。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兴证全球红利A和兴证全球红利C各被赎回9535.01万份和44950.35万份,合并共计净赎回54134.29万份,基金资产净值大幅下降至约8.85亿元。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里,基金规模较成立之初缩水近四成,达36.70%。

同样,天弘红利智选(A/C)和中欧景气精选(A/C)自成立以来也遭遇净赎回。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这两只基金合并资产净值分别下降至8.01亿元和6.7亿元,规模分别缩水28.99%和39.64%。

与此同时,在今年以来新成立的主动权益基金中,有不少产品属于“踩线”成立。其中,募集规模介于2亿元至3亿元之间的主动权益基金共计有75只,占比达29.30%。不仅如此,还有多达94只主动权益基金不得不以发起式基金的方式成立,占比近四成,达36.72%。

来源:基金公告

如2024年9月6日成立的兴银数字经济智选A,该基金以发起式基金成立,募集规模1000万元。其中,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仅有一户,也就是作为基金管理人的兴银基金自身,其发起份额占基金总份额比例达100%,并自合同生效之日起持有不少于3年时间。同样,兴银基金旗下于今年5月15日和6月17日成立的兴银先进制造智选A和兴银聚优智选A也是如此。此外,银河ESG主题(A/C)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也仅有一户,即作为发起人的银河基金。

此外,细分四大类主动权益基金的话,其市场占比也进一步下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从去年年末的6232.71亿元、24701.76亿元、11507.18亿元、378.6亿元缩水至5573.92亿元、22105.68亿元、9751.28亿元、343.72亿元,全部主动权益基金市场占比从去年年末的15.55%下降至今年三度末的11.96%,降幅显现。

回顾2023年同期,当年主动权益基金成立数量和募集规模同比也双双出现滑坡。2023年年内新成立基金数量从2022年的1466只下降至1205只,同比减少261只,对应的募集规模也从14663.21亿元减少至10692.3亿元,减少了3970.91亿元,两项指标降幅分别为17.8%和27.08%,特别是募集规模占比降幅更为显著。

其中,新成立主动权益基金数量从2022年的435只减少至2023年的321只,减少了114只,募集规模也从2022年 2242.57亿元下降至1321.09亿元,下降了921.48亿元,对应的数量占比和募集规模占比也分别从29.67%和15.29%、降低至26.64%和12.36%,同样也在逐年走低。

逾七成超额收益为负

新经济e线注意到,整体来看,近两年来主动权益产品超额收益欠佳是不争的事实。Wind统计表明,截至2024年12月13日,在7359只主动权益基金(A/C分列,以下同)中,多达5487只产品年内超额收益为负值,均跑输了基金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占比超过七成,高达74.56%。

如金元顺安基金旗下就有4只主动权益产品超额收益位列同类产品倒数前十。其中,金元顺安优质精选C、金元顺安优质精选A和金元顺安产业臻选C、金元顺安产业臻选A较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分别低至-47.12%、-47.06%和-41.65%、-41.45%。截至2024年12月13日,以上四只基金份额年内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4.71%、-34.65%,-28.25%、-28.05%。

相比之下,金元顺安优质精选C、金元顺安优质精选A对应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700指数收益率*8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20%,后者收益率为12.41%,而金元顺安产业臻选C、金元顺安产业臻选A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后者年内实现回报率达13.40%。

其中,金元顺安优质精选C、金元顺安优质精选A由周博洋一人单独管理,而金元顺安产业臻选C、金元顺安产业臻选A则由闵杭、周博洋两人共同管理。从任职期限来看,周博洋自2018年1月26日起即出任金元顺安优质精选(A/C)的基金经理,至今已长达近七年。不过,周博洋任职总回报迄今仍为负值,任职年化回报为-0.16%。其共同管理的金元顺安产业臻选(A/C)任职回报更是低至-28.21%,回报排名4087/4090。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已不足亿元,仅约7800万元,沦为一只不折不扣的迷你基金。

公开资料表明,周博洋曾任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助理分析师,上海证券项目经理。2014年8月加入金元顺安基金。其历任管理基金数量有7只,现在管基金仍有6只,除了以上2只主动权益基金外,另外4只固收产品,其合计管理规模约49.22亿元。

在今年来超额收益位列倒数前二十的主动权益基金中,华商基金以7只产品位列各家基金公司榜首。截至2024年12月13日,华商智能生活C、华商智能生活A、华商卓越成长一年持有C、华商新兴活力、华商卓越成长一年持有A、华商核心成长一年持有C、华商核心成长一年持有A年内分别实现超额收益低至-40.99%、-40.64%、-40.17%、-39.93%、-39.74%、-38.85%、-38.50%。特别是华商核心成长一年持有C、华商核心成长一年持有A自2022年12月26日成立以来,连续两年业绩大幅落后。

此外,一同上榜的还有富荣价值精选C、富荣价值精选A、恒生前海兴享A、恒生前海兴享C、大成动态量化C、大成动态量化A、鑫元行业轮动C、信澳产业优选一年持有C、鑫元行业轮动A,对应的超额收益分别落后至-45.35%、-45.17%、-40.94%、-40.78%、-40.51%、-40.25%、-38.69%、-37.76%、-38.40%。

业内分析认为,今年来主动权益产品整体超额收益欠佳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仓位因素。当指数表现显著较强时,主动权益基金当月的平均超额基本大多为负。尤其面对市场长期下行之后的反弹时,主动权益基金出于之前避险的原因,可能通过降低仓位来进行防御,在反弹时由于仓位不高跑不过指数。二是Beta因素。以往主动权益长期超配电子、医药、电力设备等行业,显著低配非银金融与银行。在主动权益大部分跑输指数的时间区间内,其低配的行业往往是表现相对占优的。三是Alpha因素,即主动权益基金的选股能力。特别是部分行业基金在2021 年之后超额出现下滑,这些产品也正是此前在2019~2020 年牛市中发展最快的产品类型,基金管理人积极布局了此类赛道,在回撤时拖累了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表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