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英国石油公司(下称BP)在北京发布了《BP世界能源展望(2017年版)》报告,主要对能源市场在未来20年的发展作出预测。
“液化天然气(LNG)将在未来四年增长1/3,最终可能导致以美国气价为基准的全球一体化天然气市场的形成。”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在发布会上说道,数据由当前开发的一系列项目推算而来。此外他表示其庞大的增量有助于天然气在2035年超越煤炭成为第二大燃料来源,主要增长来自中国、中东和美国三大地区。
报告认为,相较于石油和煤炭,天然气是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年均增长1.6%。未来20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耗量增长超过国内产量,截止2035年中国进口天然气占总消耗量的比重将从2015年的30%上升至近40%,而2035年,天然气在中国能源需求中的份额将达到11%。欧洲的比例相对更高,截止2035年其天然气进口份额将从2015年的约50%上升至80%以上。
从全球范围来看,报告认为到2035年全球的LNG供应将占到天然气交易量的一半以上,供应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美国、澳大利亚和非洲三大地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煤炭,从全球范围来看,煤炭消费在2025年达到峰值,亚太经合组织的煤炭消费量将下降40%,中国仍是最大市场,截止2035年依然占全球消费量的一半。而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等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7.1%。其在未来20年将增加两倍。
此外,戴思攀指出尽管在展望期内石油需求预期将逐渐减缓,但仍将以年均0.7%的速度增长,交通将保持石油消费最大占比的状态,2035年其全球需求份额接近2/3,但他也表示,大概在2030年之后,石油的非燃料用途,尤其石化产品的生产将成为石油增量的主要来源。
“即使中国的电动汽车在未来20年快速发展,都不会对石油需求有太大影响。”戴思攀表示,相比电动汽车,能效得到提高和出行革命将会石油需求造成更大影响,虽然电动汽车的数量从2015年的120万辆增至2035年的约1亿辆,约占全球汽车总量的5.9%,但增加1亿辆电动汽车,只减少石油需求增长120万桶/日,而汽车对石油的需求量为每天增加约400万桶。
从整个能源增量的应用来看,报告表示这将有近2/3用于电力行业,截止2035年其需求比例将达到47%。
其中核电在中国的应用将十分显著,报告预测,未来20年,中国核电将以年均增速11%,每小时增加1100太瓦的速度快速增长,占全球新增核电发电量的3/4,即每3个月就有一个新的反应堆启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