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单烁
在绿色低碳理念与数智技术飞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青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入智能网联的新时代。
12月17日,青岛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开启。
此次盛会,不仅对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果的全面展现,更是一次对整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专业探究。

从规模、技术到产业链,青岛优势鲜明
目前,青岛已经跃升为我国北方举足轻重的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作为青岛经济版图中的重要一环,正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与巨大的增长潜力。
据统计,截至2024年,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已突破1800亿元大关,拥有8家整车生产企业,形成了涵盖燃油、LNG清洁能源、纯电动、混动及氢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多元化生产体系。
这一生产体系不仅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更为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轿车、SUV、皮卡、交叉乘用车到轻中重卡、客车、特种车等,全领域的覆盖也充分展现了青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面布局与深厚底蕴。
而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青岛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力与执行力。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前广场上,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最新成果和应用集中展出——
Pix moving无人驾驶小巴、九识无人驾驶快递车等一系列智能网联汽车前沿产品的亮相,不仅彰显了青岛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更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提升了青岛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更为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与卓越的创新能力,是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
一方面,青岛在产业架构上,形成了以即墨汽车产业新城、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和西海岸汽车生产基地为“三极支撑”,以汽车电子、检验检测、零部件配套等特色产业园区为“多点突破”,形成了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一立体的架构布局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促进了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为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青岛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与成果同样令人瞩目——
无论是2024年正式揭牌成立的青岛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还是魏桥新能源汽车研发总院、潍柴动力全球未来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的投入使用,都在从市场到科研全方位提升青岛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为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锚定两大“增长点”,青岛新能源汽车蓝图划定
重要的是,17日这场大会的召开,又以一份《青岛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发布,为青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划定了令人振奋的发展蓝图。
据该计划,青岛将致力于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应用高地、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和出口牵引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到2027年,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力争超过3000亿元,整车产量超过13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40%。
具体来看,对于未来的发展路径,青岛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方式,锚定在智能网联和国际市场两大核心增长点:
其中,在智能网联方面,青岛将深化非载人场景示范应用,探索拓展载人示范场景应用,同时加快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分批次推进交通信号、交通监控系统、道路感知系统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而在出口方面,青岛将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出口便利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集港、查验、装箱、出运“一站式”集中作业,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效率。同时,创新KD(散件组装)出口模式,扩大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为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点。
从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到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可以看到,青岛正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尝试抓住所有可能抓住的机会、汇聚起每一方值得团结的力量。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汹涌的浪潮中,青岛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开放的姿态,加速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广阔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