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内首个公共机构建筑碳信用产品在沪发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内首个公共机构建筑碳信用产品在沪发布

建筑碳信用是一项机制创新,通过第三方核证机构对公共建筑领域节能改造、能源管理等自愿减排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将相应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在绿交所登记、交易。

界面新闻记者 | 范易成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目前,中国建筑行业的全流程碳排放仅次于电力部门,是国内第二大碳排放源。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昨天,来自长三角、大湾区及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建筑碳信用项目——上海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节能改造项目、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北塔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及天津联合信用大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上海宝山首发,产品名称分别为“吴医降碳”、“PAFC”、“联合智碳”。

活动现场  摄影:范易成

据介绍,建筑碳信用是一项机制创新,通过第三方核证机构对公共建筑领域节能改造、能源管理等自愿减排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将相应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在绿交所登记、交易,从而促进建筑碳减排,有效补充现有碳市场机制。

12月19日,建筑碳信用产品上市仪式在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宝地启园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中冶检测认证(上海)有限公司、绿地金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协办。

今年以来,宝山区发挥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优势,以建筑领域降碳为突破口,创新打造“绿色建筑+碳信用+绿色金融”转型发展的模式,营造建筑碳信用合作生态,成为了绿色低碳相关标准首发地、建筑碳信用产品首发地。

当天,除了集中发布的建筑碳信用产品,现场还发布了《建筑碳中和声明标准》和《宝山区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导则》,为多家绿色低碳服务平台进行了揭牌和授牌,并围绕建筑碳信用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合作签约。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率先从发电行业入手,于2021年7 月启动上线交易,现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而在“十四五”期间,八大高耗能行业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今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又一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工具。强制碳市场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自愿碳市场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两个碳市场独立运行,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二者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界面新闻了解到,本次发布的上海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节能改造项目是国内首个公共机构建筑碳信用产品。项目位于宝山区同泰北路101号,医院总建筑面积为63472平米,对原先的高能耗、低能效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冷却塔系统等进行改造,使用磁悬浮节能空调、节能灯具,投入高效输配系统并提升冷却塔能效。之后,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医院的减排行为被量化核算后,以“吴医降碳”产品名在“绿交所”挂牌交易。

绿色建筑的新增长在哪?宝山发改委副主任俞佳璐告诉界面新闻,建筑碳信用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把节能减排中无形的“碳”变成有形的资产进行交易。这不仅可以成为其收入来源的一部分,这部分收入也会成为其未来继续继续节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这可以鼓励整个建筑行业进行节能降碳。”

俞佳璐认为,在建筑碳信用的引领下,更多的企业会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对于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材料等行业来说带来需求的增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当天,绿交所与中国银行上海市宝山支行、联合赤道签署了建筑碳信用消纳协议。中国银行上海市环上大科技园支行购买了本次上市的三个建筑碳信用产品,用以抵消2024年度的碳排放量,成为上海市首个碳中和的银行网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内首个公共机构建筑碳信用产品在沪发布

建筑碳信用是一项机制创新,通过第三方核证机构对公共建筑领域节能改造、能源管理等自愿减排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将相应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在绿交所登记、交易。

界面新闻记者 | 范易成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目前,中国建筑行业的全流程碳排放仅次于电力部门,是国内第二大碳排放源。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昨天,来自长三角、大湾区及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建筑碳信用项目——上海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节能改造项目、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北塔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及天津联合信用大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上海宝山首发,产品名称分别为“吴医降碳”、“PAFC”、“联合智碳”。

活动现场  摄影:范易成

据介绍,建筑碳信用是一项机制创新,通过第三方核证机构对公共建筑领域节能改造、能源管理等自愿减排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将相应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在绿交所登记、交易,从而促进建筑碳减排,有效补充现有碳市场机制。

12月19日,建筑碳信用产品上市仪式在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宝地启园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中冶检测认证(上海)有限公司、绿地金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协办。

今年以来,宝山区发挥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优势,以建筑领域降碳为突破口,创新打造“绿色建筑+碳信用+绿色金融”转型发展的模式,营造建筑碳信用合作生态,成为了绿色低碳相关标准首发地、建筑碳信用产品首发地。

当天,除了集中发布的建筑碳信用产品,现场还发布了《建筑碳中和声明标准》和《宝山区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导则》,为多家绿色低碳服务平台进行了揭牌和授牌,并围绕建筑碳信用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合作签约。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率先从发电行业入手,于2021年7 月启动上线交易,现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而在“十四五”期间,八大高耗能行业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今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又一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工具。强制碳市场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自愿碳市场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两个碳市场独立运行,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二者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界面新闻了解到,本次发布的上海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节能改造项目是国内首个公共机构建筑碳信用产品。项目位于宝山区同泰北路101号,医院总建筑面积为63472平米,对原先的高能耗、低能效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冷却塔系统等进行改造,使用磁悬浮节能空调、节能灯具,投入高效输配系统并提升冷却塔能效。之后,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医院的减排行为被量化核算后,以“吴医降碳”产品名在“绿交所”挂牌交易。

绿色建筑的新增长在哪?宝山发改委副主任俞佳璐告诉界面新闻,建筑碳信用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把节能减排中无形的“碳”变成有形的资产进行交易。这不仅可以成为其收入来源的一部分,这部分收入也会成为其未来继续继续节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这可以鼓励整个建筑行业进行节能降碳。”

俞佳璐认为,在建筑碳信用的引领下,更多的企业会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对于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材料等行业来说带来需求的增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当天,绿交所与中国银行上海市宝山支行、联合赤道签署了建筑碳信用消纳协议。中国银行上海市环上大科技园支行购买了本次上市的三个建筑碳信用产品,用以抵消2024年度的碳排放量,成为上海市首个碳中和的银行网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