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魏勇猛
编者按:2024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继2023年民企大调研之后,界面新闻和界面智库2024年10月起再次开展年度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调研,以了解民营企业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政策和法律诉求,助力民企渡过难关。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达到491万辆。今年以来,汽车出口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至10月的汽车出口量已接近去年全年,达到485.5万辆。
凭借技术优势和产品力,新能源汽车在出口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平均每出口三辆车就有一辆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已经与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一起被称为外贸“新三样”,合计出口在去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多次强调汽车出口的重要性,表明了扶持汽车出口的决心。
今年初,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共从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健全国际物流体系、加强金融支持、优化贸易促进活动、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六个方面提出18项政策措施。
《意见》中明确提出,优化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出口相关环节程序,压缩办理时间,提高办理效率;引导航运企业合理提升滚装运输船队规模,鼓励充分利用集装箱、纸浆船等创新灵活的运输方式;鼓励航运企业增加新能源汽车滚装船班次和开辟新航线,加快打通新能源汽车多港出海大通道。
运输是汽车出口的关键环节,随着出口量的持续增长,不少汽车制造商选择自建船队来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
在界面新闻组织的本次民营企业调研中,多位来自汽车企业的从业人员均表示,办理汽车出口手续较往年更加便捷,政策对相关环节中存在的堵点及时疏通,组织汽车公司与航运公司直接对接,引导双方签订中长期协议,无论是出海规模还是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目前来看,欧洲、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是重点出海区域。不过,受地缘政治以及贸易保护的影响,包括众多民营企业在内的各大国内汽车制造商,不再局限于整车出口,而是把目光聚焦于进口国当地,通过技术合作、投资建厂、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开辟全球市场。
11月23日,奇瑞汽车与西班牙埃布罗公司位于巴塞罗那的合资工厂投产。该合资企业计划2029年将年产能扩大至15万辆,并为当地创造1200多个就业岗位。此外,比亚迪也已经宣布将在匈牙利塞格德市建设其欧洲首座乘用车工厂。
零跑汽车则是通过与Stellantis集团设立的合资公司——零跑国际来实现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销售,当地消费者可通过Stellantis集团品牌经销商在欧洲订购零跑汽车。零跑借助Stellantis集团遍布全球的渠道网络、售后服务体系等,能够快速实现产品在全球的销售,也开辟了出海新模式。
在对中国新能源车更加友好的东南亚地区,已经有比亚迪、哪吒等7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泰国建立工厂,实现从规划、生产到销售的本地全链条流程。
在南美洲,12月初,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在会见巴西总统卢拉时表示,将在巴西设立中国境外最大、最先进的比亚迪工厂,计划在2025年3月投产,到2026年年产能达到30万辆。此外,长城汽车在巴西的工厂也将在2025年年中启动生产。
与当地企业合作也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出海的重要方式,以半散装件(SKD)或全散装件(CKD)方式从国内进口,然后交给当地企业组装,从而获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也能促进当地就业,加快产业链的形成。
多位来自汽车企业的从业人员表示,在海外建设工厂、销售体系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这方面政策上也鼓励金融机构与汽车企业合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此外,部分沿海地区会对出口汽车给予资助。以深圳市为例,对经深圳港海上运输(含滚装、集装箱等方式)出口的汽车,根据单个企业每年实际承运汽车的数量予以分档资助,2024年每辆车的资助金额为600至1000元。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中国汽车行业实现了弯道超车,开始走向世界。随着影响力的扩大,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是当下面临最大的挑战。
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关税已经开始实行,目前中欧之间仍在就相关问题进行谈判。高关税已经影响了中国新能源车在该地区的销量。欧盟贸易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月,中国电动车对欧出口出现了23%的环比下滑。
稳定的外部环境永远是跨国贸易顺利进行的大前提。对于未来中国汽车的出海前景,受访的从业人员都表示乐观,并愿意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一位受访的从业人员表示,希望政府组织的行业商会等机构可以起到桥梁作用,引导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和金融机构等形成合力共赢,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出海,鼓励与国内外伙伴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参与本地化产业生态的培育。
另一位受访者表示,希望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鼓励零部件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在主机厂出海建厂比较集中的一些国家,产业集群相对国内比较薄弱,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当地现有的供应链体系尚未完善,国内成熟的零部件公司走出去更有利于协同发展。此外,希望可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人才流动和交流,利用国内的人才优势对当地产业进行培育,也有利于增进友谊,对未来在当地长期扎根有帮助;最重要的还是希望政府可以创造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外部环境,争取平等的竞争机会,企业才敢放开了走出去,在出海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