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涛
8月29日,青岛市城阳区流亭机场顺利起飞一架中型无人机,这是流亭机场关停三年后的第一次“重新起飞”。
如今,城阳正在全力整合激活机场积累下来的各类优势资源要素,将流亭机场打造成飞向全国“低空经济”产业高地。而这只是城阳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侧面。
低空经济,城阳高飞
毫无疑问,“低空经济”是今年的经济热词。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确定为战略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并与生物制造、航空航天一起作为新增长引擎。
放眼全国,各地纷纷发力,抢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而青岛也不甘居于身后。5月15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的《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根据方案,山东将构建形成济南、青岛两核引领,烟台、东营、日照、滨州四点支撑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格局。此后,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6年,青岛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作为胶州湾北岸崛起的关键,低空经济是城阳打开先进制造业的钥匙,城阳也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次重要的新的发展机遇,将空天和低空产业纳入城阳区产业发展布局。城阳发展低空经济的突破口是流亭机场,流亭机场虽被关停,但机场内各类设施保存完善,如能发挥流亭机场的优势,可以将城阳建设成辐射胶东半岛的低空试飞试验场,进而吸引各类企业入驻。
从1982年8月5日开航,流亭机场已运营了近40年,关闭三年来,流亭机场的航站楼、停机坪、起降跑道等基础设施保存完整,周边的仓储、物流等功能配套依然完备,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原生态保留下来的机场。
目前,城阳正依托原流亭机场及周边完备的载体配套资源,为低空航空器适航技术研究、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等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以试验试飞适航测试为切入点,实现与其他区市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中的错位竞争、良性合作。
另外,现有产业基础也为城阳发展低空经济提高助力。城阳坐拥多家轨道交通头部企业,以位于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的头部企业——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生产了占全国55%市场份额的高铁、20%的城轨地铁车辆,近40年来,中车四方孵化了1000余家配套工业企业、100余家检验检测机构。高铁与低空航空器在多个环节的研发制造工艺、检验检测技术具有高度相通相似性,城阳可借助现有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转型。
城阳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决。公开报道显示,今年以来,城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顶格推进,全力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特别是近期,城阳政府各部门密集拜访了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交通部科技创新司、运输服务司,民航局适航审定司、空管办,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等政府机构。其中,城阳已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
目前,城阳已经布局了低空经济产业园,与民航总局航科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中大型、多任务载荷无人机惯性导航技术验证首飞。
先进制造,城阳全力以赴
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处于深刻重塑的浪潮之中,唯有以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方可拔得头筹。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宏大架构中,发展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区域竞相发力的关键赛道。作为驱动整个体系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劲引擎,先进制造业正在成为全球产业版图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密码。
城阳将形成了轨道交通、集成电路、储能以及空天和低空“3+1”产业体系。
目前全国55%的高铁、20%的地铁由城阳制造,今年,城阳又与中车集团开启了新一轮合作,中车时代电动汽车等7个项目落地,首个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城阳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省支柱型雁阵集群。
集成电路领域城阳也是喜报连连。物元半导体在城阳总投资110亿,建设了国内第一条3D晶圆堆叠技术路线的生产线,突破了12项核心技术。目前,该试验线已经量产,明年上半年生产线也将正式投产。
城阳储能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作为青岛市储能领域首个百亿级项目,鹏辉能源投资项目预计年底实现量产,满产后产值可达40亿。
城阳已连续多年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区,区内制造业明星企业云集。城阳制造业的发展底气在哪里?答案在生产一线,在研发实验室,在亮眼的发展数据里。数据显示,城阳全区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山东省“瞪羚”企业79家、青岛市“雏鹰”企业36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41家、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企业122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28家,多项数据位居山东省前列。
城阳先进制造业的崛起之路,正映照出创新驱动未来的无限可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