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全球绿色航运大会在海南省儋州市海花岛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迈向零碳未来:创新与合作推动绿色航运”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金融机构代表以及技术专家。
航运业作为全球贸易的动脉,其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的比重不容小觑。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统计,全球航运每年消耗的化石燃料相当于约2亿吨石油当量,占全球石油需求的5%;每年大约排放约10亿吨二氧化碳(CO2)、甲烷等温室气体,占运输业排放量的13%。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50年,全球船舶碳排放量将显著增加,占全球人为碳排放的比重可能从2020年的约3%增至18%。
西门子能源和马士基本次联合举办的全球绿色航运大会旨在构建全球航运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分享绿色航运和绿色燃料的最新成果和最佳实践,共同探讨全价值链协同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路径,推动全球航运业向更加绿色、环保、低碳的方向发展。
“蓝色动脉”脱碳浪潮正涌
当前,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航运业的脱碳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业界正在积极采取行动,纷纷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致力于推动海运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国际海事组织(IMO)作为全球航运业的重要监管机构,在推动航运业脱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023年,IMO通过了《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明确到2030年,国际航运单次运输任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8年平均减少40%及以上,到2050年前后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相比2018年通过的初步战略,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节点提前了半个世纪。
欧盟在航运业脱碳政策方面走在前列。欧盟目前已将船舶碳排放纳入其碳市场体系,从2024年1月1日起,所有总吨位超过5000吨、进出欧洲经济区(EEA)范围港口的船舶,其二氧化碳排放均纳入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TS)的报告边界。
此外,欧盟海运燃料条例(FuelEU Maritime)对欧盟区域内国际海运燃料中可再生和低碳燃料的比例提出了严格要求,以2020年船队的平均全流程温室气体强度为计算基准,逐步提高可再生和低碳燃料的使用比例,到2050年实现80%的减少目标。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航运业的绿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航运业脱碳。去年12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初步构建和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建成。
其中,明确了船用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国际同步,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绿色船舶国际市场份额保持世界领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绿色示范企业,全面建成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全球航运业的脱碳充满挑战。中国在这一转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西门子能源股份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Juha Pankakoski在本次大会致辞中表示。
他认为,作为替代燃料生产的领导者、清洁技术的主要投资者以及国际航运的战略枢纽,中国完全有能力推动全球航运脱碳进程。“凭借正确的政策、激励措施和技术进步,我们可以实现一个可持续且有韧性的航运业。”
绿色燃料与技术创新双擎驱动 助力航运脱碳
在西门子能源全球副总裁、亚太及大中华区(深圳)创新中心负责人赵作智看来,航运业减碳应聚焦于提升现有船舶的能效和探索燃料替代方案,这两个方向对于实现短期和长期的减排目标都至关重要。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21年对替代燃料进行定义:指在能源供应方面至少部分替代传统使用的化石燃料的燃料,并且有可能促进脱碳。
赵作智指出,全球现有船舶数量庞大,因此,提升现有船舶的能效是航运业当前减排可选择的关键路径之一。
目前全球在运营的船舶总吨位中,有92.6%仍是传统燃料,如船用柴油、汽油和重燃油等。他进一步指出,通过技术革新和运营优化,航运公司可以有效减少现有船舶的燃料消耗和碳排放。预计到2030年,通过提高能效,全球在运营的船舶可以节省16%的传统燃料。
另一方面,燃料替代是航运业实现长期减碳目标的关键策略之一,具有更大的减排潜力。为了达到IMO设定的2040年减排目标,至少占全球三分之一吨位的船舶需要使用可替代燃料。
事实上,绿色燃料作为替代燃料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正成为引领能源领域未来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今年8月,国家能源局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明确,绿色液体燃料是以生物柴油、可持续航煤、生物燃料乙醇、可再生甲醇、可再生氨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这也标志着绿氨和绿色甲醇被正式列入“绿色液体燃料”行列,受到国家能源相关部门的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绿氢和船用绿色甲醇的发展密不可分。绿色氢气是一种多用途的能源载体,可以应用于多个行业的脱碳。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通过其衍生物,如电制甲醇(e-methanol)、电制氨或电制合成燃料(e-fuel),来替代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西门子能源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技术公司之一,在绿氢技术的研发与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海外经验。
例如,2022年12月,全球首个综合性碳中和合成燃料工厂Haru Oni在智利南部蓬塔阿雷纳斯市附近正式投产。该工厂利用当地的风能和水资源,结合捕获的二氧化碳,通过电制甲醇的方式生产碳中和的电制合成燃料(e-Fuel)。西门子能源作为该项目的联合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扮演了关键角色,提供了电解槽以制取氢气,西门子歌美飒则提供了风力发电机组。
与化石燃料相比,e-Fuel将减少约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能够与现有的液态燃料基础设施兼容。该工厂于2022年完成第一阶段试点,年产约13万升,并将在未来几年实现5.5亿升的年产量目标。
与此同时,西门子能源也在积极助力中国的航运脱碳事业。通过其先进的能源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为中国航运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贡献力量。
今年,一艘由江南造船厂为中国上汽安吉物流量身打造的全球现役装载量最大的清洁能源滚装船——“上汽安吉申诚号”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已正式投入运营。西门子能源凭借其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专长,通过旗下常州工厂为这艘船提供了抱轴式助力推进和轴带发电机系统(PTI/PTO)。
这是该系统在国内的首次整合应用,不仅集成了侧推变频器,实现了PTI、PTO与船艏侧推三种模式的高效运行,还显著降低了燃油消耗与碳排放,减轻了设备负载和船体重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船舶的运营灵活性与维护效率。
不可忽视的是,船舶作为关键的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其网络安全对于保障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4月,西门子能源在船舶网络安全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挪威船级社(DNV)为西门子能源船舶全集成自动化系统(IMAC)颁发了中国首张网络安全型式认可证书,这也是DNV在全球首次根据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UR E27要求进行评审的型式认可证书。
携手合作,共赴绿色未来
市场研究机构Verified Market Reports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绿色燃料市场规模为70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751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12.66%。
另据IMO预测,至2050年航运业传统化石燃料市场份额将减少到15%,而绿色甲醇的使用率将逐步上升至42%,到2050年航运业对绿色甲醇的需求量有望达到1.9亿吨。
推动航运脱碳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目前,全球航运行业尚处于探索统一减排标准的阶段,各国政策的多样性为行业协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作为一个横跨多国和地区的庞大体系,航运业的运营涉及多方协调,需要在平衡不同利益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共同迈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鉴于上述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次大会正式启动了清洁能源国际创新联盟。该联盟是在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由西门子能源、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三方倡议发起,由企业、专业机构和国际性社会组织自愿结成的国际化、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在国际合作领域,潜在需求的联动是推动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技术、资金和人才的全球流动,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创新资源的共享,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赵作智称。
他表示,上述联盟的成立旨在汇聚政府部门、中国企业、跨国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协同推动提升清洁能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通过进一步消除短板效应,加强国际合作中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各方努力符合国际标准,实现互利共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