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雷军在2025跨年夜直播中都聊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雷军在2025跨年夜直播中都聊了什么?

2025小米的新故事:销量、AI和全球化。

文 | 极洞察

2024年的最后一天,雷军在小米汽车工厂的跨年直播成为一场别开生面的总结与展望。雷军跨年夜直播的观看人次为3788.4万,人数峰值为49.6万,点赞数超过1.2亿。这一晚,他聊了汽车,谈了AI,也分享了过去两年的艰难与成果。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交付量达到13.5万辆,提前完成目标,这不仅是小米进军汽车领域的里程碑,2025年也是雷军战略调整的节点——汽车业务步入正轨后,他开始腾出手来瞄准AI领域的深水区。但在这一切的背后,小米仍面临着复杂的竞争格局与技术挑战。

从7万到13.5万,SU7的成功并非偶然

2024年年初,小米汽车的目标是7万台,但雷军团队不断上调预期,最终实现了13.5万台的交付量。SU7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小米“技术+生态+品牌”三位一体战略的直接体现:

SU7以“科技与生活融合”为核心卖点,高颜值的外观设计、智能化配置和实惠的定价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即便是高端车型SU7 Ultra,也凭借纽北最快四门车的纪录成为品牌高端化的试金石。

小米智能生态是SU7成功的重要基石。截至2024年底,小米汽车销售网络覆盖58个城市,开设超过200家门店,为潜在用户提供便捷的购车体验。此外,小米打通充电生态,与蔚来、小鹏、理想合作,提供超过2万根充电桩接入服务,为用户解决了补能焦虑。

SU7上市时的“天使单”策略——消费者无需试驾即可下订——体现了市场对小米品牌的信任度。从首销期60%的天使单比例,到今天30%用户依然未试驾锁单,这种独特的市场现象背后,是雷军对小米汽车品牌影响力的精准判断。

2025年,小米汽车30万辆目标是否过高?

雷军在直播中立下新年flag:2025年小米汽车交付目标为30万辆。然而,雷军也坦言,“这是一个绝对不轻松的指标。”

30万辆的目标不仅对小米内部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考验着其在售后服务、品牌信任与市场定位上的系统性能力。尤其是售后网络尚未完全铺开的情况下,小米能否满足大规模用户的服务需求,仍是未知数。

与此同时,雷军还需在新车型SU7 Ultra和YU7上投入更多资源以维持产品竞争力。两款车型定位高端与SUV市场,对小米品牌的溢价能力和技术积累提出了更高要求。

雷军的新战场:AI布局的深意

汽车领域的突破,让雷军腾出手来将注意力转向AI。这不仅是雷军个人的兴趣所在,也是小米生态系统的一次战略延展。

AI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已经成为汽车品牌争夺用户体验的核心领域。雷军早前表示,小米智驾业务的目标是做到行业第一,并计划在智驾领域三年内投入超过60亿元。通过AI大模型和智能算法优化,小米可以进一步提升SU7的自动驾驶能力,甚至将其技术优势反哺到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领域中。

2024年,小米以千万年薪挖角95后“AI天才少女”罗福莉,引发行业震动。罗福莉的加入标志着小米AI团队开始进入大模型技术研发的核心环节,这一战略决策表明雷军对AI领域有着长期布局的雄心。

然而,仅有明星人物远不足以支撑小米AI的未来。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完善技术闭环,并将AI成果快速落地到产品,是小米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与其他科技巨头相比,小米的优势在于其深耕多年的IoT生态系统。将AI技术融入智能家居、智能设备和汽车系统,小米有机会以“全场景覆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完整的智能化体验。这种生态化布局,或将成为小米在AI领域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筹码。

在AI技术的加持下,小米汽车可以探索更多高价值场景。例如,通过语音助手实现更自然的车机交互,利用大模型技术优化自动驾驶体验,甚至通过用户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服务。

汽车作为复杂场景,可以为AI技术提供海量真实数据支持。从智驾数据到用户行为,小米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提升AI模型的精确性与适配性,进一步完善其全场景智能生态。

从手机到汽车再到AI,雷军的“第二曲线”

雷军在直播中提到,“年年难过年年过,一年过下来还不错。”这句略带自嘲的总结,背后是他对小米未来的坚定信心。

2024年,SU7交付量的成功,让雷军看到了小米生态的强大延展性。2025年,他不仅希望通过30万辆的交付目标证明小米汽车的行业地位,还试图以AI为支点,为小米打开一扇全新的增长之门。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雷军的每一次跨界与布局,都带着探索未来的魄力和思考。从手机到汽车,再到AI,小米的“第二曲线”充满挑战,但也蕴藏着无限可能。

未来能否如雷军所愿,小米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从汽车到AI的接力赛才刚刚开始,但小米和雷军的每一步,已经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风向标。

2025小米的新故事:“销量、AI和全球化”

雷军在跨年直播中立下的30万辆目标,既是对小米汽车未来的野心宣言,也是对行业规则的一次挑战。面对传统车企的深厚积淀与新兴品牌的激烈竞争,小米汽车要实现这一跨越,绝非易事。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的战略已不仅停留在销量上,而是以AI与汽车双轮驱动,构建从硬件到软件、从出行到生态的全新产业版图。这不仅仅是一个销量数字的较量,更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重新定义。

全球化与智能化浪潮下,雷军押注的AI能否成为小米突破重围的关键变量?30万辆只是起点,小米汽车背后站着的是整个小米生态体系的野心和能力。雷军的flag虽然雄心勃勃,但真正令人期待的,是他和小米如何在这场AI与汽车融合的竞赛中,用行动证明自己不只是喊出口号,而是成为规则的重塑者。

2025年,他可能会走进城市的街头巷尾,坐上每一位普通用户的SU7,听他们讲车内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改进建议;他也可能在打卡100次健身房时的一次挥汗如雨中,突然想到AI助手如何更加贴近人心的一个灵感。就像他直播中说的个人希望在 2025 年能有时间去更多的地方,把生活和工作完美结合,在走访市场、了解用户需求的同时,也能欣赏各地美景、品尝美食等等。

数字与目标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小米故事走向的,是雷军能否始终保持那份深入一线的初心,像每一位消费者一样,去期待美好,去相信改变。在造车的第三年、AI的第N次突破中,也许雷军想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一个全球化科技企业的野心,还有一个普通人试图用科技触碰未来的执着与浪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雷军

  • 雷军发文:与用户一起到小米汽车工厂过大年
  • 新旧车圈流量王:李想的“沉默”与雷军的“高光”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雷军在2025跨年夜直播中都聊了什么?

2025小米的新故事:销量、AI和全球化。

文 | 极洞察

2024年的最后一天,雷军在小米汽车工厂的跨年直播成为一场别开生面的总结与展望。雷军跨年夜直播的观看人次为3788.4万,人数峰值为49.6万,点赞数超过1.2亿。这一晚,他聊了汽车,谈了AI,也分享了过去两年的艰难与成果。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交付量达到13.5万辆,提前完成目标,这不仅是小米进军汽车领域的里程碑,2025年也是雷军战略调整的节点——汽车业务步入正轨后,他开始腾出手来瞄准AI领域的深水区。但在这一切的背后,小米仍面临着复杂的竞争格局与技术挑战。

从7万到13.5万,SU7的成功并非偶然

2024年年初,小米汽车的目标是7万台,但雷军团队不断上调预期,最终实现了13.5万台的交付量。SU7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小米“技术+生态+品牌”三位一体战略的直接体现:

SU7以“科技与生活融合”为核心卖点,高颜值的外观设计、智能化配置和实惠的定价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即便是高端车型SU7 Ultra,也凭借纽北最快四门车的纪录成为品牌高端化的试金石。

小米智能生态是SU7成功的重要基石。截至2024年底,小米汽车销售网络覆盖58个城市,开设超过200家门店,为潜在用户提供便捷的购车体验。此外,小米打通充电生态,与蔚来、小鹏、理想合作,提供超过2万根充电桩接入服务,为用户解决了补能焦虑。

SU7上市时的“天使单”策略——消费者无需试驾即可下订——体现了市场对小米品牌的信任度。从首销期60%的天使单比例,到今天30%用户依然未试驾锁单,这种独特的市场现象背后,是雷军对小米汽车品牌影响力的精准判断。

2025年,小米汽车30万辆目标是否过高?

雷军在直播中立下新年flag:2025年小米汽车交付目标为30万辆。然而,雷军也坦言,“这是一个绝对不轻松的指标。”

30万辆的目标不仅对小米内部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考验着其在售后服务、品牌信任与市场定位上的系统性能力。尤其是售后网络尚未完全铺开的情况下,小米能否满足大规模用户的服务需求,仍是未知数。

与此同时,雷军还需在新车型SU7 Ultra和YU7上投入更多资源以维持产品竞争力。两款车型定位高端与SUV市场,对小米品牌的溢价能力和技术积累提出了更高要求。

雷军的新战场:AI布局的深意

汽车领域的突破,让雷军腾出手来将注意力转向AI。这不仅是雷军个人的兴趣所在,也是小米生态系统的一次战略延展。

AI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已经成为汽车品牌争夺用户体验的核心领域。雷军早前表示,小米智驾业务的目标是做到行业第一,并计划在智驾领域三年内投入超过60亿元。通过AI大模型和智能算法优化,小米可以进一步提升SU7的自动驾驶能力,甚至将其技术优势反哺到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领域中。

2024年,小米以千万年薪挖角95后“AI天才少女”罗福莉,引发行业震动。罗福莉的加入标志着小米AI团队开始进入大模型技术研发的核心环节,这一战略决策表明雷军对AI领域有着长期布局的雄心。

然而,仅有明星人物远不足以支撑小米AI的未来。如何整合现有资源、完善技术闭环,并将AI成果快速落地到产品,是小米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与其他科技巨头相比,小米的优势在于其深耕多年的IoT生态系统。将AI技术融入智能家居、智能设备和汽车系统,小米有机会以“全场景覆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完整的智能化体验。这种生态化布局,或将成为小米在AI领域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筹码。

在AI技术的加持下,小米汽车可以探索更多高价值场景。例如,通过语音助手实现更自然的车机交互,利用大模型技术优化自动驾驶体验,甚至通过用户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服务。

汽车作为复杂场景,可以为AI技术提供海量真实数据支持。从智驾数据到用户行为,小米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提升AI模型的精确性与适配性,进一步完善其全场景智能生态。

从手机到汽车再到AI,雷军的“第二曲线”

雷军在直播中提到,“年年难过年年过,一年过下来还不错。”这句略带自嘲的总结,背后是他对小米未来的坚定信心。

2024年,SU7交付量的成功,让雷军看到了小米生态的强大延展性。2025年,他不仅希望通过30万辆的交付目标证明小米汽车的行业地位,还试图以AI为支点,为小米打开一扇全新的增长之门。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雷军的每一次跨界与布局,都带着探索未来的魄力和思考。从手机到汽车,再到AI,小米的“第二曲线”充满挑战,但也蕴藏着无限可能。

未来能否如雷军所愿,小米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从汽车到AI的接力赛才刚刚开始,但小米和雷军的每一步,已经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风向标。

2025小米的新故事:“销量、AI和全球化”

雷军在跨年直播中立下的30万辆目标,既是对小米汽车未来的野心宣言,也是对行业规则的一次挑战。面对传统车企的深厚积淀与新兴品牌的激烈竞争,小米汽车要实现这一跨越,绝非易事。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的战略已不仅停留在销量上,而是以AI与汽车双轮驱动,构建从硬件到软件、从出行到生态的全新产业版图。这不仅仅是一个销量数字的较量,更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重新定义。

全球化与智能化浪潮下,雷军押注的AI能否成为小米突破重围的关键变量?30万辆只是起点,小米汽车背后站着的是整个小米生态体系的野心和能力。雷军的flag虽然雄心勃勃,但真正令人期待的,是他和小米如何在这场AI与汽车融合的竞赛中,用行动证明自己不只是喊出口号,而是成为规则的重塑者。

2025年,他可能会走进城市的街头巷尾,坐上每一位普通用户的SU7,听他们讲车内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改进建议;他也可能在打卡100次健身房时的一次挥汗如雨中,突然想到AI助手如何更加贴近人心的一个灵感。就像他直播中说的个人希望在 2025 年能有时间去更多的地方,把生活和工作完美结合,在走访市场、了解用户需求的同时,也能欣赏各地美景、品尝美食等等。

数字与目标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小米故事走向的,是雷军能否始终保持那份深入一线的初心,像每一位消费者一样,去期待美好,去相信改变。在造车的第三年、AI的第N次突破中,也许雷军想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一个全球化科技企业的野心,还有一个普通人试图用科技触碰未来的执着与浪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