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马财经 刘俊群
编辑丨刘钦文
在巨大的仓库里,机器人灵活穿梭,精准抓取货物并送到分拣员手中,几分钟便完成复杂的调度任务。这样的场景正悄然改变物流行业的运作方式。
在此背景下,近日,做物流机器人的极智嘉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刺IPO。自2015年成立以来,公司一路获得11轮融资,估值从2.1亿元飙升至150亿元,吸引华平投资、蚂蚁集团等知名机构的加持。
不过,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极智嘉累计亏损超40亿元,为了快速抢占市场,极智嘉投入了不少研发和营销费用。加之与竞争对手激烈博弈,极智嘉能否借IPO突围呢?
物流机器人IPO,三年半累计亏损42亿
每年“双十一”购物高峰期,用户在天猫超市下单,“付款成功”的那一刻,一场隐形的物流大战便悄然上演。数以百万计的包裹在仓库中,被工人们迅速分拣、打包,然后运往千家万户。
然而,传统仓储的效率并不足以支撑这样的“狂欢”。传统模式下,工人需要花费70%的时间在仓库中寻找货物、搬运物品,效率低且成本高。2015年,极智嘉嗅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带着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技术杀入赛场,试图改变仓储物流的现状。
公司核心业务是提供AMR解决方案。简单来说,AMR解决方案就是让机器人在复杂的仓库中自主导航,将货物迅速搬运到指定位置。
极智嘉的AMR解决方案专注于两个领域——仓储履约和工业搬运。在仓储履约中,AMR能够高效完成拣选、分拣和货物运输等流程,帮助电商、零售等行业实现货物的快速分发;而在工业搬运场景中,这些机器人能够替代传统叉车,承担物料搬运和零部件传输的任务。
图源:《招股书》
极智嘉的产品从机器人拣选系统、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到智能叉车和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等,几乎涵盖了物流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多样的产品带来了显著的业务增长。《招股书》显示,从2021年至2023年,极智嘉的AMR解决方案收入从5.75亿元增至21.2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从72.8%跃升至99.1%。
2023年,公司超过70%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市场。截至2024年上半年,极智嘉已向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4.6万台AMR,服务770位客户,其中包括沃尔玛、丰田、西门子、宝马等60家《财富》500强企业。
图源:《招股书》
截至2024年上半年,极智嘉的关键客户复购率高达90%。此外,公司前五大客户的贡献也在持续增长。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下称“同期”),公司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0.4%、30.8%、45.3%和55.8%。
在客户的助力下,同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9亿元、14.52亿元、21.43亿元和7.82亿元。
不过,尽管增长迅猛,但公司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同期,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0.5亿元、15.67亿元、11.27亿元和5.5亿元,合计亏损额超42亿元。
对此,极智嘉解释称,亏损主要源于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公司对业务扩张和技术创新的优先投入。公司相信,随着在手订单的增加和市场份额的稳步扩张,盈利将很快成为现实。
与“同行”专利鏖战4年,背后是“市场争夺战”
亏损的背后,是公司在销售和研发上的高额投入。2021年至2023年,公司在销售及营销方面的开支从3.49亿元增至5.09亿元。同期,研发费用从3.4亿元增至3.8亿元。
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支付员工薪酬、材料采购及测试费用。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384名全职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9.5%。研发投入的回报也颇为亮眼。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1735项专利,包括954项已注册专利和781项待批专利申请。
图源:《招股书》
然而,这些专利背后,也隐藏着公司知识产权的激烈竞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极智嘉与“同行”深圳市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柔创新”)之间长达四年的专利诉讼。
2018年,极智嘉申请了一项名为“货架命中方法”的发明专利,并于2019年4月获得授权。该专利的核心技术是一种仓储机器人拣货的优化方案,应用在“货架到人”的解决方案中,该方案包括P系列机器人方案和PopPick解决方案。PopPick解决方案可将货物迅速送到人工拣选员处。
据“物流时代周刊”报道称,PopPick解决方案可实现650箱/时的拣选效率,与传统解决方案相比,平均节省了50%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给公司带来99.1%收入的AMR解决方案中,就包括货架到人、货箱到人及托盘到人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同行”海柔创新也推出了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库宝系统”,该系统采用了“料箱到人”的技术架构。
而正是这项技术成为了极智嘉专利诉讼的焦点。2019年,极智嘉认为,海柔创新的“料箱到人”技术侵犯了其2019年授权的“货架命中方法”专利,并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海柔创新停止侵权并赔偿250余万元。
海柔创新否认侵权,指出“货架”和“料箱”二者在技术特性上截然不同。
经过一年的审理,2020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认为“货架”和“料箱”在专利说明书中已有明确区分。因此海柔创新并未侵犯极智嘉专利权。
极智嘉不服一审判决,随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21年4月8日,最高法最终判决,维持一审原判,再次认定海柔创新并未侵权。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房宝盛律师表示,申请人在已有技术方案基础上申请专利时,应尽可能扩充保护范围,尤其是针对技术特征,适当涵盖等同技术特征(功能、手段、效果基本相同)。这种扩充不仅需措辞上上位化(如用“金属”替代具体的“铜”或“铁”),还需通过说明书详细描述支撑措辞,确保保护范围足够广,避免遗漏潜在的技术,否则容易被人钻空子。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2021年11月,海柔创新也将极智嘉告上法庭,其认为极智嘉的C200M型号机器人侵犯了自己的专利,索赔300万元。这场新的诉讼使得双方的专利纠纷愈发复杂化。
双方的专利战一直持续到2023年9月,据《法制日报》报道称,极智嘉提交调解申请书。同时,在承办法官张新锋的努力下,双方选择进行调解。经过多轮磋商,双方最终在11月15日签署了和解协议,暂时平息了这场长达4年的专利战。
专利战背后,是双方“你追我赶”的市场竞争。据新媒体“硬氪”报道称,在2022年,只有三家针对工业或仓储场景的移动机器人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其中就包括海康机器人、海柔创新与极智嘉。
《招股书》显示,按2023年的收入计算,极智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占据全球市场的8.6%。2023年营收为21.43亿元。
而作为“后起之秀”的海柔创新,成立于2016年,是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的首创者。据“硬氪”报道称,其凭借“料箱到人”模式迅速崛起,2022年其销售额突破10亿元。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称,海柔创新业务范围涵盖鞋服、3C制造、电商快递、第三方物流、零售、医疗等领域,客户不乏顺丰供应链、飞利浦、利丰、安踏、波司登、国药集团等品牌,头部企业单一仓库交付订单高达数百台。
海柔创新副总裁刘敬涛在接受新媒体“物流搜索”采访时表示,2023年公司全年业绩增长66%,产品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项目累计超过1300个。此外,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占比已超过50%。
就专利而言,截至2024年上半年,极智嘉拥有1735项专利,而根据海柔创新副总裁刘敬涛公开表示,海柔创新在2023年累计专利数已突破1900项。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7月26日,海柔创新因一名中信实习生“炫富”意外泄露IPO计划。但截至目前,海柔创新的上市进展仍未有进一步消息,不过海柔创新已经获得了五源资本、源码资本、今日资本、红杉中国等机构的投资,最新估值已突破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与极智嘉不相上下。
另外,海柔创新的创始人陈宇奇出生于1989年,本科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电子系,后取得苏黎世联邦理工机器人专业硕士学位。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称,极智嘉与海柔创新从产品到技术储备能力、技术团队,以及市场覆盖范围方面,都存在同领域竞争的情况,这类高新技术行业的知识产权是其最核心竞争力,所以双方保护知识产权放的意识非常强,也只有保住知识产权,才能赢得市场竞争的存活机会。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牛炬钦律师也表示,“这一系列的诉讼,其本质在于企业对市场的争夺。”
蚂蚁入局,公司估值达150亿元
极智嘉的崛起,离不开背后的创始团队。公司创始人郑勇今年45岁,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22岁时从清华本科毕业,拿到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三年后,他又在清华读完了研究生课程。
郑勇的职业履历同样耀眼。他曾在全球领先的电气和自动化技术公司ABB旗下多家子公司担任运营经理,专注于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的解决方案。随后,他加入法国圣戈班集团的子公司,担任工厂经理,负责整个生产基地的运作。2013年,他转战新天域资本,作为高级经理,参与TMT和机器人领域的投资。
2014年,郑勇在亚马逊仓库考察物流项目时,看到机器人在仓储物流中的高效应用,深感震撼。
于是在2015年2月,郑勇联合了三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创办了极智嘉。他们分别是清华计算机科学系助理研究员李洪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工程师刘凯,以及瑞斯康达的光纤通信产品经理陈曦。
联合创始人们的学术背景同样出色。李洪波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后来在清华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刘凯从北科大本科毕业后,也在清华完成了硕士学位。陈曦则是北科大的“双学位”得主,分别取得了电子信息工程学士和汽车工程硕士学位。
创始人们强大的学术背景也让极智嘉获得资本的青睐。从2016年到2022年,短短六年间,极智嘉完成了11轮融资,估值从2.1亿元飙升至150亿元。
极智嘉背后站着不少知名投资方。华平投资、CPE源峰、纪源资本、蚂蚁集团、高榕创投等顶级机构纷纷加注。此外,英特尔、中金资本、农银资本等战略投资者也纷纷入局。
从股权结构来看,创始人郑勇直接持股约7.19%,拥有20.5%的投票权,并与李洪波、刘凯、陈曦及员工持股平台共同控制了21.7%的股权以及55.36%的投票权,牢牢掌握公司决策主导权。
在机构投资者中,华平投资以11.86%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CPE通过旗下磐信上海和厦门源峰分别持股3.47%和3.38%,合计占股6.85%。蚂蚁集团则通过Accelerator VI Ltd和上海云玚分别持股3.87%和1.07%,合计持有4.93%的股份。
然而,资本支持也带来了压力。根据公司与战投方的约定,如果极智嘉在提交《招股书》后的18个月内未能完成上市,公司需要赎回这些战投方的股份。截至2024年10月31日,极智嘉的赎回负债已高达69.2亿元。
在资本助推与上市压力交织下,极智嘉能否成功完成IPO,打开新的发展局面?你看好“物流机器人”吗?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