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绩单来了,2024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有这些亮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绩单来了,2024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有这些亮点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8.2万元和5万元。

1月8日,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会上,市长汤飞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指出,2024年,宁波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坚定信心、创新实干、主动应变,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8.2万元和5万元,全面完成各项民生实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主要取得九方面工作成效。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坚决扛起“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全面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制定实施扩需求强动能提质效“8+4”经济政策,安排配套资金1066亿元。释放降准资金350亿元,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674亿元,供应建设用地6万亩,统筹保障能耗452.3万吨标煤。开展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深化重大项目“1245”统筹推进机制,系统重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59个重点项目提前开工,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投资完成额居全省第一。全力贯彻落实“两重”“两新”政策举措,争取各类中央资金628.8亿元,带动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超148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总量居全省第一,“设备之家”一站式服务模式获全省推广。杭州湾跨海大桥REIT获批发行。进一步放大消费券拉动作用,发放消费券4.3亿元,撬动消费133亿元,预计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0%、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0%。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产业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入选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部署,优化完善房屋征迁政策和房票政策,打好房地产政策系列“组合拳”,市场呈现止跌回稳态势。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减少房贷利息支出约18亿元、惠及50余万户家庭。以文旅体融合激发消费活力,举办WTA500宁波网球公开赛、2024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等重要赛事及30余场大型音乐活动,预计国内外游客、过夜游客分别增长4.5%和12.5%。迭代实施外贸“千团万企”行动,举办亚洲首次联合国国际采购研讨会,预计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10.7%、13.5%,进出口额和出口额分别有望跃居全国城市第五和第四。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连续3年位列全国考核第一档。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居全国前列,承保金额突破420亿美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量均居全省第一,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6000亿元,预计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民营经济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分别增长22.5%、14.7%、9.8%和29.1%。宁波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项目成为国内唯一协议签约的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二)科技创新加力提速。

实施科技创新“强基登峰”工程,省科技进步创新指数提升幅度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2%。以甬江科创区为龙头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甬江实验室A区启动区正式启用,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主体工程结顶、建校申报通过省教育厅公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即将获批。新增全省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布局打造首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4家。与工信部联动实施“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4项,宁波大学获批基金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均居省属高校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科学技术奖50项。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1万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发行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宁波高新区综合排名首次跻身全国前十,海曙、余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遴选支持甬江人才工程项目500余个,新来甬大学生超35万人,获评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数量创历史新高,新增高技能人才8.1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增速居全省第一,新引进支持全职顶尖人才项目9个。2名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实施学科专业建设“161”提升工程,在甬高校新增博士学位点5个、硕士学位点24个,为历年之最,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突破2万人。

(三)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以上。新增共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预计“361”产业产值增长7.5%,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9%。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力打造数实融合标杆城市、新能源汽车之城、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产业链共同体7家,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数字孪生研究院建设全面推进,海曙、镇海分别获批创建人工智能、石墨烯领域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实现翻番。成为首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入选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成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二期,高性能算力资源达2550P。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全覆盖,国内首个石化化工大模型落地首发。宁波石化开发区位居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首位。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1家、累计104家,成为全国首个数量破百的城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6家。22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创历史新高。新增上市企业4家,上市企业并购重组规模达20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164家,增速均居全省第一。113家企业入围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增量居全省第一。新增省“雄鹰”企业13家。推进服务业“百千万”工程,新增省服务业领军企业36家,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8%、占GDP比重达53%左右。入选省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2个,前湾新区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宁波片区开工,新增水运运力206万载重吨,预计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2800亿元,稳居全省第一。

(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统筹推进16项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20项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和107项省级以上重大改革试点,城市体检—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等做法获全国推广。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获省改革突破金奖,新开工子项目205个,完成永农集中连片整治12万亩、低效用地再开发1.6万亩。深化落实“2070”工业集聚区规划,探索推进“工业上楼”,在甬江科创区实施M0用地模式。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首席数据官和数据专员制度,完成省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任务。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构建市县两级企业综合服务网络,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效。深化“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机制,健全“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蝉联“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全面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3条政策,构建民营经济监测机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体系,培育省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27家,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2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启动一流企业建设行动,预计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营收分别增长17%、23%。加快推进“双Q”试点,“双Q”基金总规模达112.9亿元。入选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签约基金规模达340亿元。深化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获批,杭州湾港区纳规,为打造港口硬核力量和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1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3900万标箱,分别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和第三,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跃居全球第八,宁波舟山港—德国威廉港“中欧快航”顺利首航。海铁联运超180万标箱,完成全省首单“铁公联运”出口模式、“海空联运”业务。宁波空港新增国际客运航线3条、全货机航线3条,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成功举办中国(浙江)—匈牙利经贸合作交流会,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额预计增长12%。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成功获批,建成亚洲最大丙烷地下洞库、中国(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平台一期,全省最大冷链全品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获国家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资金补助4.2亿元。“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集成创新”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出台全国首个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联合激励机制2.0版。宁波海关入选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试点。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四大综合保税区实现全国发展绩效评估排名大跨越,宁波保税区位居全国第八,与北仑港综合保税区双双跻身综合排名A类。入选全国出入境证件换补发全程网办试点城市。实施全球“双招双引”,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0个,入选商务部重大项目8个,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全省比重进一步提升,引进市外内资增长6.5%。实施唱好杭甬“双城记”行动计划,签订落实甬舟、甬台新一轮合作框架协议,打造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扎实开展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工作。

(五)城市面貌加快焕新。

首个覆盖全域“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迭代优化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奠定了空间基础。开展余慈地区、环三门湾区域等20个重大片区规划编制,系统推进余慈地区统筹和翠屏山中央公园规划建设,慈溪、宁海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获批。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宁波机场总体规划局部调整获批,宁波枢纽综合交通中心(GTC)顺利开工,庄桥至宁波站三四线建成投用,前湾新区通用航空机场一期项目完成建设,六横公路大桥一期、杭甬高速复线二期主线完工,通苏嘉甬铁路施工全面铺开,甬舟铁路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启动建设,杭甬高速复线三期、甬台温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沪甬跨海通道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推进市域交通畅联,鄞州大道快速路、中横线快速路一期、G228宁海段、S203奉化段建成通车。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开通运营,市域铁路象山线、慈溪线提速建设。贯通“断头路”43条。交通投资总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年均增速超40%。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新建未来社区63个,改造老旧小区37个、城中村1005万平方米。深化公园城市建设,奉化江东岸滨江休闲带、镇海西大河公园二期建成开放,新增口袋公园33个、绿地225公顷、海绵城市39平方公里,新建及提质绿道165公里。建设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和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入选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再生水利用率突破30%。清溪水库、柏坑水库加快建设,下姚江堤防整治、水库群东西线联通工程全线开工,建成海塘安澜工程30公里。北仑、奉化荣获“大禹鼎”金鼎。

(六)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5%左右。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15.3万亩,耕地面积实现“三连增”,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实现“九连增”,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省首套深远海养殖平台“东海1号”交付使用,宁波战略蔬菜保供基地建成投运。宁海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各1家,入围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甬优1540”连续3年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培育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2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1700亿元,农产品出口额稳居全省第一。13家单位入选省级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数量居全省第一。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交额达2349万元。成立全省首个覆盖全市低收入农户共富慈善基金。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新时代“千万工程”重大项目133个、和美乡村项目1402个,新增美丽乡村风景线4条、幸福河湖精品游线11条、未来乡村40个。新建农村公路72公里,新增客货邮融合发展线路4条。余姚获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宁海成为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交通强国试点县。

(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认真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清废净土保卫战,预计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3%、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9%,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提前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13年提升。深化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两网融合,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99.5%,垃圾分类整体工作位居全国大城市首位。加快新能源化重大项目建设,金七门核电一期顺利开工,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宁海抽蓄电站投用,建成国内首个可溯源绿电供应虚拟电厂项目。新增光伏装机185万千瓦,居全省第一,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提高到36.5%,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开展规上工业绿色化改造,15家企业、1个园区分别获评省级绿色低碳工厂和绿色低碳园区。落地全国首例建筑垃圾碳交易,实施排污权竞价交易1099笔,累计交易污染物指标1772.6吨。设立全国首个跨省蓝碳生态账户并完成全省首单交易。北仑荣获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

(八)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深化共富集成改革,制定山区海岛乡镇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70%,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80%。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09%的低位。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2万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金标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保障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深入实施“七优享”工程,在全国率先设立公共服务“七优享”标准专库,面向常住人口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第15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优化中小学学位供给,普高录取比例提升10.9个百分点、达到65.9%,成功举办第40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建成中小学示范食堂180家。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2枚。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宁大附属人民医院明湖院区投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海曙代表浙江获评全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绩效第一,鄞州获评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社区医院2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一体化门诊实现全覆盖。深化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新改建急救点112个。互联网诊疗服务突破200万人次。推进“一老一小”全生命周期服务,新改扩建养老机构20家,五星级养老机构数量居全省第一,建成五星级母婴室84个,普惠性托位占比达83%。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9万套,惠及新市民、青年人23.8万人。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体40个。新增慈善组织数量居全省第一。建成“司机之家”5家,融合提升“甬爱E家”489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06家,开展“小候鸟”暑期公益托管、“一杯水”送清凉等关爱活动,试点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高水平文化强市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实施“在宁波·感悟真理伟力”实践解码工程,组织开展“建设中华文明宁波样本”等重大课题研究,创新打造“我陪孩子读经典”城市文化品牌,高水平举办宁波春晚、海丝文旅大展、“东方的起点”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等重大文化活动。成立宁波国际传播中心。弥勒博物馆建成运营,天一阁博物院南馆开工建设,王阳明纪念馆主体建筑结顶,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开工。市少儿图书馆正式投用,成为全国首个市、县两级少儿图书馆全覆盖的城市。6个景区入选省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名单,中国(象山)视听产业园成为全国首家国家级视听产业园。新增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家,2家企业入选文旅部首批技术创新中心,和丰纱厂入选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全国首个青少年美育之都落户宁波,亚帆联高水平训练基地落户亚帆中心,宁波交响乐团赴欧洲巡演获圆满成功。

(九)安全底座更加稳固。

深化平安宁波建设,组建城市安全运行中心,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系统推进国省县道“穿村而过”点段综合治理,有效刑事警情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火灾事故起数、道路交通亡人事故起数以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损失数持续下降,连续8年保持命案全破,实现市县星级平安金鼎全覆盖。成功防御“贝碧嘉”“普拉桑”“康妮”等台风。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162公里,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驿站”1.1万个。积极化解房地产风险,保交房工作超额完成住建部下达目标。迭代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应急管理、消防业务全面融入“141”平台,持续深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全省试点。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5万余场,注册志愿者总数达218万。连续18年荣获省“平安市”称号。

一年来,宁波市政府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意志坚定、行动坚决抓好工作落实,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着力打造务实高效清廉的现代服务型政府。坚持“脑勤”“腿勤”,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上级重要政策文件精神学习解读,以更强的专业科学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干事创业实绩实效。深化市政府领导挂联服务,着力协调解决制约企业、基层和区域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严格零基预算管理,优化实施“大三农、大智造、大商贸、大文旅”四大领域产业政策,深入推进财政资金“拨改投”改革。高水平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涉企不平等政策,立改废政府规章18件。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62件、政协提案445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过“紧日子”。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节庆、论坛、展会三类活动数量压减80%以上。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居全国城市第一梯队,获评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绩单来了,2024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有这些亮点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8.2万元和5万元。

1月8日,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会上,市长汤飞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指出,2024年,宁波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坚定信心、创新实干、主动应变,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8.2万元和5万元,全面完成各项民生实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主要取得九方面工作成效。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坚决扛起“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全面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制定实施扩需求强动能提质效“8+4”经济政策,安排配套资金1066亿元。释放降准资金350亿元,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674亿元,供应建设用地6万亩,统筹保障能耗452.3万吨标煤。开展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深化重大项目“1245”统筹推进机制,系统重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59个重点项目提前开工,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投资完成额居全省第一。全力贯彻落实“两重”“两新”政策举措,争取各类中央资金628.8亿元,带动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超148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总量居全省第一,“设备之家”一站式服务模式获全省推广。杭州湾跨海大桥REIT获批发行。进一步放大消费券拉动作用,发放消费券4.3亿元,撬动消费133亿元,预计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0%、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0%。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产业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入选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部署,优化完善房屋征迁政策和房票政策,打好房地产政策系列“组合拳”,市场呈现止跌回稳态势。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减少房贷利息支出约18亿元、惠及50余万户家庭。以文旅体融合激发消费活力,举办WTA500宁波网球公开赛、2024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等重要赛事及30余场大型音乐活动,预计国内外游客、过夜游客分别增长4.5%和12.5%。迭代实施外贸“千团万企”行动,举办亚洲首次联合国国际采购研讨会,预计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10.7%、13.5%,进出口额和出口额分别有望跃居全国城市第五和第四。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连续3年位列全国考核第一档。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居全国前列,承保金额突破420亿美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量均居全省第一,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6000亿元,预计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民营经济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分别增长22.5%、14.7%、9.8%和29.1%。宁波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项目成为国内唯一协议签约的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二)科技创新加力提速。

实施科技创新“强基登峰”工程,省科技进步创新指数提升幅度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2%。以甬江科创区为龙头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甬江实验室A区启动区正式启用,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主体工程结顶、建校申报通过省教育厅公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即将获批。新增全省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布局打造首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4家。与工信部联动实施“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4项,宁波大学获批基金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均居省属高校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科学技术奖50项。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1万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发行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宁波高新区综合排名首次跻身全国前十,海曙、余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遴选支持甬江人才工程项目500余个,新来甬大学生超35万人,获评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数量创历史新高,新增高技能人才8.1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增速居全省第一,新引进支持全职顶尖人才项目9个。2名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实施学科专业建设“161”提升工程,在甬高校新增博士学位点5个、硕士学位点24个,为历年之最,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突破2万人。

(三)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以上。新增共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预计“361”产业产值增长7.5%,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9%。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力打造数实融合标杆城市、新能源汽车之城、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产业链共同体7家,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数字孪生研究院建设全面推进,海曙、镇海分别获批创建人工智能、石墨烯领域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实现翻番。成为首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入选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成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二期,高性能算力资源达2550P。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全覆盖,国内首个石化化工大模型落地首发。宁波石化开发区位居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首位。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1家、累计104家,成为全国首个数量破百的城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6家。22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创历史新高。新增上市企业4家,上市企业并购重组规模达20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164家,增速均居全省第一。113家企业入围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增量居全省第一。新增省“雄鹰”企业13家。推进服务业“百千万”工程,新增省服务业领军企业36家,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8%、占GDP比重达53%左右。入选省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2个,前湾新区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宁波片区开工,新增水运运力206万载重吨,预计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2800亿元,稳居全省第一。

(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统筹推进16项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20项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和107项省级以上重大改革试点,城市体检—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等做法获全国推广。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获省改革突破金奖,新开工子项目205个,完成永农集中连片整治12万亩、低效用地再开发1.6万亩。深化落实“2070”工业集聚区规划,探索推进“工业上楼”,在甬江科创区实施M0用地模式。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首席数据官和数据专员制度,完成省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任务。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构建市县两级企业综合服务网络,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效。深化“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机制,健全“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蝉联“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全面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3条政策,构建民营经济监测机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体系,培育省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27家,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2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启动一流企业建设行动,预计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营收分别增长17%、23%。加快推进“双Q”试点,“双Q”基金总规模达112.9亿元。入选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签约基金规模达340亿元。深化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获批,杭州湾港区纳规,为打造港口硬核力量和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1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3900万标箱,分别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和第三,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跃居全球第八,宁波舟山港—德国威廉港“中欧快航”顺利首航。海铁联运超180万标箱,完成全省首单“铁公联运”出口模式、“海空联运”业务。宁波空港新增国际客运航线3条、全货机航线3条,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成功举办中国(浙江)—匈牙利经贸合作交流会,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额预计增长12%。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成功获批,建成亚洲最大丙烷地下洞库、中国(梅山)国际冷链供应链平台一期,全省最大冷链全品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获国家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资金补助4.2亿元。“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集成创新”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出台全国首个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联合激励机制2.0版。宁波海关入选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试点。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四大综合保税区实现全国发展绩效评估排名大跨越,宁波保税区位居全国第八,与北仑港综合保税区双双跻身综合排名A类。入选全国出入境证件换补发全程网办试点城市。实施全球“双招双引”,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0个,入选商务部重大项目8个,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全省比重进一步提升,引进市外内资增长6.5%。实施唱好杭甬“双城记”行动计划,签订落实甬舟、甬台新一轮合作框架协议,打造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扎实开展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工作。

(五)城市面貌加快焕新。

首个覆盖全域“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迭代优化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奠定了空间基础。开展余慈地区、环三门湾区域等20个重大片区规划编制,系统推进余慈地区统筹和翠屏山中央公园规划建设,慈溪、宁海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获批。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宁波机场总体规划局部调整获批,宁波枢纽综合交通中心(GTC)顺利开工,庄桥至宁波站三四线建成投用,前湾新区通用航空机场一期项目完成建设,六横公路大桥一期、杭甬高速复线二期主线完工,通苏嘉甬铁路施工全面铺开,甬舟铁路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启动建设,杭甬高速复线三期、甬台温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沪甬跨海通道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推进市域交通畅联,鄞州大道快速路、中横线快速路一期、G228宁海段、S203奉化段建成通车。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开通运营,市域铁路象山线、慈溪线提速建设。贯通“断头路”43条。交通投资总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年均增速超40%。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新建未来社区63个,改造老旧小区37个、城中村1005万平方米。深化公园城市建设,奉化江东岸滨江休闲带、镇海西大河公园二期建成开放,新增口袋公园33个、绿地225公顷、海绵城市39平方公里,新建及提质绿道165公里。建设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和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入选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再生水利用率突破30%。清溪水库、柏坑水库加快建设,下姚江堤防整治、水库群东西线联通工程全线开工,建成海塘安澜工程30公里。北仑、奉化荣获“大禹鼎”金鼎。

(六)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5%左右。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15.3万亩,耕地面积实现“三连增”,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实现“九连增”,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省首套深远海养殖平台“东海1号”交付使用,宁波战略蔬菜保供基地建成投运。宁海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各1家,入围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甬优1540”连续3年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培育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2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1700亿元,农产品出口额稳居全省第一。13家单位入选省级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数量居全省第一。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交额达2349万元。成立全省首个覆盖全市低收入农户共富慈善基金。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新时代“千万工程”重大项目133个、和美乡村项目1402个,新增美丽乡村风景线4条、幸福河湖精品游线11条、未来乡村40个。新建农村公路72公里,新增客货邮融合发展线路4条。余姚获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宁海成为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交通强国试点县。

(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认真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清废净土保卫战,预计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3%、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9%,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提前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13年提升。深化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两网融合,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99.5%,垃圾分类整体工作位居全国大城市首位。加快新能源化重大项目建设,金七门核电一期顺利开工,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二期、宁海抽蓄电站投用,建成国内首个可溯源绿电供应虚拟电厂项目。新增光伏装机185万千瓦,居全省第一,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提高到36.5%,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开展规上工业绿色化改造,15家企业、1个园区分别获评省级绿色低碳工厂和绿色低碳园区。落地全国首例建筑垃圾碳交易,实施排污权竞价交易1099笔,累计交易污染物指标1772.6吨。设立全国首个跨省蓝碳生态账户并完成全省首单交易。北仑荣获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

(八)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深化共富集成改革,制定山区海岛乡镇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70%,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80%。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09%的低位。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2万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金标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保障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深入实施“七优享”工程,在全国率先设立公共服务“七优享”标准专库,面向常住人口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第15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优化中小学学位供给,普高录取比例提升10.9个百分点、达到65.9%,成功举办第40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建成中小学示范食堂180家。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2枚。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宁大附属人民医院明湖院区投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海曙代表浙江获评全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绩效第一,鄞州获评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社区医院2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一体化门诊实现全覆盖。深化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新改建急救点112个。互联网诊疗服务突破200万人次。推进“一老一小”全生命周期服务,新改扩建养老机构20家,五星级养老机构数量居全省第一,建成五星级母婴室84个,普惠性托位占比达83%。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9万套,惠及新市民、青年人23.8万人。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体40个。新增慈善组织数量居全省第一。建成“司机之家”5家,融合提升“甬爱E家”489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06家,开展“小候鸟”暑期公益托管、“一杯水”送清凉等关爱活动,试点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高水平文化强市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实施“在宁波·感悟真理伟力”实践解码工程,组织开展“建设中华文明宁波样本”等重大课题研究,创新打造“我陪孩子读经典”城市文化品牌,高水平举办宁波春晚、海丝文旅大展、“东方的起点”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等重大文化活动。成立宁波国际传播中心。弥勒博物馆建成运营,天一阁博物院南馆开工建设,王阳明纪念馆主体建筑结顶,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开工。市少儿图书馆正式投用,成为全国首个市、县两级少儿图书馆全覆盖的城市。6个景区入选省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名单,中国(象山)视听产业园成为全国首家国家级视听产业园。新增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家,2家企业入选文旅部首批技术创新中心,和丰纱厂入选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全国首个青少年美育之都落户宁波,亚帆联高水平训练基地落户亚帆中心,宁波交响乐团赴欧洲巡演获圆满成功。

(九)安全底座更加稳固。

深化平安宁波建设,组建城市安全运行中心,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系统推进国省县道“穿村而过”点段综合治理,有效刑事警情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火灾事故起数、道路交通亡人事故起数以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损失数持续下降,连续8年保持命案全破,实现市县星级平安金鼎全覆盖。成功防御“贝碧嘉”“普拉桑”“康妮”等台风。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162公里,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驿站”1.1万个。积极化解房地产风险,保交房工作超额完成住建部下达目标。迭代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应急管理、消防业务全面融入“141”平台,持续深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全省试点。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5万余场,注册志愿者总数达218万。连续18年荣获省“平安市”称号。

一年来,宁波市政府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意志坚定、行动坚决抓好工作落实,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着力打造务实高效清廉的现代服务型政府。坚持“脑勤”“腿勤”,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上级重要政策文件精神学习解读,以更强的专业科学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干事创业实绩实效。深化市政府领导挂联服务,着力协调解决制约企业、基层和区域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严格零基预算管理,优化实施“大三农、大智造、大商贸、大文旅”四大领域产业政策,深入推进财政资金“拨改投”改革。高水平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涉企不平等政策,立改废政府规章18件。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62件、政协提案445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过“紧日子”。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节庆、论坛、展会三类活动数量压减80%以上。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居全国城市第一梯队,获评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