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冲向万店规模的修脚店,真的是门好生意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冲向万店规模的修脚店,真的是门好生意吗?

老年人浑身都是宝。

文|波浪线商业  

1986年春节,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一经首播便轰动全国,一时间“噔噔噔……噔噔噔……”响彻大街小巷。郑远元的家距离唐僧的传道场(唐朝都城长安,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仅仅200多公里,不知道他是否也从《西游记》中获得了灵感,亦或是读懂了唐僧取回的真经。

反正他信了: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唐僧取经用了17年,郑远元从一个修脚摊做到百亿营收的“修脚集团”,也用了17年。他把门店开到了全国各地,我在地图上查过:我家附近3公里之内就有6家。

郑远元门店分布相当密集

据媒体报道,郑远元2023年全年营收130个亿,2024年营收预期还将增长,目前门店总数8712家,粗略估算,平均一家门店年营收150万左右。

按一家门店平均4-5名员工来算,人均年产值30至40万。这个产值不算低了,我一个做财经内容MCN的朋友,200多人的公司,一年营收5000万,人均产值还不到30万。

不得不说,郑远元确实选择了一条很有潜力的赛道。本文将从三个角度拆解郑远元:

一、修脚为什么是一门好生意?

二、如何构建好生意的护城河?

三、暗流。

01、好生意的答案

什么是好生意?我想,每个创业者心中都不一样。但我觉得有两点是共识的:长坡厚雪的赛道和丰厚的利润回报。

仅靠这两点,足以干掉90%以上的新创项目了。

“修脚”这个听起来就有点儿重口味的项目,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它太低端了,在很多人眼里,这是“没本事的人”才干的活儿。以前,我一定不会认为它是一门好生意,直到最近两年,我的脚后跟老茧开始增厚、起皮,尤其最近,北京天气干燥,它还干裂了,让我很难受。

我不得不接受自己需要修脚这个现实。上周末,在经历过一轮流感的袭击后,我跟媳妇开启了2025年的第一个养生项目:

走进小区门口的郑远元修脚店。

这个门店的门头很小,夹在洗衣房、饭馆之间,说实话我之前从没留意到。但周末下午2点,里面居然满员了。四位修脚师傅加上店长齐上阵,我们等了几分钟,前面顾客做完,才有位置。

我们这次消费的是150元的双份套餐,包括洗脚、修脚和肩颈按摩,人均75元。我看了下,如果只做脚部的泡、修、按套餐,只需要40多。

价格相当亲民,销量相当可观

这很难不让人上头。

店里收拾得很干净,又暖和,修脚师傅们还陪聊天,提供情绪价值。我旁边的两个大爷,一边修脚,一边唠嗑,妥妥的老年星巴克。

不过,三四十块的泡脚、修脚并不是修脚店的全部,真正的大活儿,是“修护”脚病。

“修护”是一个合规用词,其实在顾客看来,应该等同于治疗。

在我享受泡脚、按摩的时候,接连进来了5名顾客,其中有两名年龄较大的客户,都是来处理灰指甲的,看他们与技师的熟悉程度,显然不是第一次来消费了。其中一位阿姨在临走时,还向技师问:“那个小瓶儿的药水,帮我再带一个,家里的用完了。”

技师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像眼药水瓶大小的棕色小瓶,给阿姨包好。后来,我从小红书上查到,那个是一种郑远元自己研发的药水,可以“修护”灰指甲。一瓶定价198元,折扣各地不等,但从网友回复的价格来看,最低也要百元左右。

一旦涉及脚病,顾客的消费一般在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甚至有顾客自称在一家门店消费上万元。

零零碎碎拼凑出来的信息让我很震惊。

我最近跟很多做生意的朋友聊过,几乎都是坏消息。聊天扯淡时,我们也会谈到环境的不利,什么老龄化、AI、消费疲软,仿佛这些宏观大叙事中,真的有我们这仨瓜俩枣。

郑远元就成功与老龄化同频了——老年人好,老年人浑身全是宝。

治不好也治不坏的老年病、慢性病,是很好的细分领域。比如灰指甲,从我现场观察的情况来看,它需要定期处理,得用到刀子,有一定技术含量。从生意的角度来看,它还有极为广泛的客源、不透明的利润空间、高复购率,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有了这个生意模型,还远远不够,因为修脚这门生意是一个“社区商业模型”,必须形成规模,才有足够的价值。

一个修脚摊,就算老板再黑心,能赚多少钱?

社区商业不需要爆款,只需要“爆”,聚起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标准化是郑远元和社区商业的必经之路。

我和媳妇在店里得到的服务,在流程上基本一样。不仅如此,标准化还包括门店布置、员工着装、客户接待流程、员工礼仪话术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技师给用具消毒、洗手、换刀片、二次消毒、丢掉一次性用品等等,这些操作全部是在我的视野范围内进行的,显然,这些细节是精心设计,故意让顾客看到的,目的是让对安全卫生更加放心。

标准化流程让顾客体验上更加分,这也是大企业的优势,小公司很难在标准化上投入研发成本。

在商业模型、标准化的优势基础上,郑远元的第三个优势很自然也就形成了:复制成本低。

郑远元的门店一般开在人口密集的生活区,相比商业区房租成本低很多。门店装修是极简风格,大玻璃门窗,大白墙,一排柜子、几个沙发、消毒柜、饮水机,一眼望去,没几样值钱的家当。

但是,干净卫生、宽敞明亮,很符合社区消费的预期。

按照我家所处的北京四环-五环的居民区,我粗略算了一下郑远元的开店成本:

房租成本:30万/年

装修+设备成本:25万

这里没有包括加盟费、保证金、首批进货费和人员工资等等。但结合我们上文推算的单店营收能力,实现首年盈利,还是机会很大的。在我看来,这已经符合一门好生意的基本条件。

02、护城河

好生意一定会有人能做成,但不一定是我们自己。我的前老板马化腾先生有过经典的三问,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如果做了,在这个新项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

建起新赛道的护城河,这才是做成功的关键。

我们重新复盘一下郑远元的商业模型,它的营收模式非常简单:

总营收=所有门店创造的价值之和=所有技师创造的价值之和

从这个角度来说,远元集团已经不是一个大型修脚店,而是一个供应链企业。它真正的客户是8712家门店和数万名一线技师。

从集团公司的视角来看,郑远元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一个:人。

门店越多、技师越多,能卖出去的标准化服务和产品,就越多。这里,我需要补充一下,早在2010年,远元集团就成立了生物科技公司,专攻脚部修护产品的研发生产。

郑远元淘宝旗舰店

因此,这门生意的经营方法就是不断复制、裂变,开更多的店,淘汰不盈利的店,招新的技师,淘汰不合格的技师。店越多,技师越多,可以占领的市场就越大。

我们先看“招人”。

郑远元的第一批修脚师来自于家乡陕西省紫阳县。如果我是郑远元,这件事可能就折在这一步了。我一个人也拉不到,我不好意思跟亲朋好友说:“姐,我带你出去给人修脚吧?”

我自己拉不下脸,我估计也会有人觉得我是个骗子。

我想,郑远元也一定遇到了同样的困难。但是他很聪明,他找到了地方政府。

当时,紫阳县还是一个贫困县,地方政府有脱贫的任务,通过劳务输出,解放贫困人口,既能完成扶贫任务,又能为企业造血,这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有了政府背书,修脚变成正规产业,而不再是低三下四的行当。“一人修脚,全家脱贫”,成为了当地的荣耀。

2020年,紫阳县摘帽脱贫,修脚产业功不可没,在官方发布的新闻中,有过这样的表述:“紫阳修脚产业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开办门店9000余家,带动1.8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把企业的发展,与政府的任务和时代的命运捆绑在一起,这是一个顶级阳谋。

在留人方面,修脚技师出身的郑远元也很“会”。

远元集团的员工分为五个层级:技师、店长、片区经理、大区经理和省区经理。

他的“留人”政策,归纳为两个字:画饼。

从官网能查阅到的每一层级的薪资信息,技师能赚到多少,经理能赚多少,一目了然。

因为郑远元做过技师,他懂得,技师是用时间赚钱,收入的上限就是工作时长。如果,再想多赚钱,要么晋升,要么走人。

所以,留人的关键,就是要把晋升通道的大门打开。

先公开,后公平。

远元集团有两个晋升管理层的硬性指标:

一是,所有管理层都从修脚工做起,没有空降兵;

二是,没有接班人就不能晋升,想要晋升就必须有接班人。

修脚工是每一个管理层的起点,高管也是每一个修脚工的榜样。这种机制为一线技师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不是依靠关系或背景。

不要因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修脚工,就放弃向上拼搏的野心,机会是有的。

“培养接班人”制度,把人才培养的压力传导到每一个管理者身上。管理者不能藏着掖着,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必须要把下属培养起来,自己才能更进一步。

创造公开公平的机制,钱给到位,机会给到位,人自然就能留得住。

03、暗流

最后我们来讨论这门生意的风险。

在我看来,当下权重最高的风险在于:郑远元还没有学会如何接待它的年轻客户们。

年轻人养生意识的崛起,让修脚按摩不再只是中老年项目。我在小红书上进行过搜索,很多年轻人都在分享关于它的体验,但让我意外的是,其中很多都是差评和投诉。

最令我不解的是,这些投诉笔记竟然没有郑远元官方人员跟进处理。

网络舆论公关的缺失,可能会成为郑远元未来最大的不确定性。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原住民成为它的顾客。他们可能不擅长线下的争论,但很擅长在网上“挂人”(小红书黑话)。

论唇枪舌剑,肯定是大爷大妈厉害,但论在网上带节奏,那谁也玩不过年轻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郑远元的商业模型优势,也有可能把它带入暗流。

我们换个角度拆解一下郑远元的商业模型:

集团营收=服务(洗脚、修脚)收入+脚病产品(膏贴、药水等)收入

前者是引流项目,后者是利润项目。

从这个视角来看,郑远元是以基础服务引流,以产品做高客单价的商业模式。在前文,我也提到过,远元集团更像是一家供应链企业,在这个公式中,更加明显。

门店越多,产品越好卖,利润就越高。这是远元集团利润增长的暗线。

但这样的商业模型会有一个弊端,门店越多,管理就越难,个别门店出现问题,一定会影响到整体品牌形象,甚至可能让整个品牌翻车。

比如,我在小红书上搜索时,发现了有很多顾客投诉技师操作不当、门店收费不合理,有的偏高,有顾客因为甲沟炎去郑远元寻求治疗,被技师报价800元直接吓跑等等。

北京电视台报道,卫生监督部门就曾查处一家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郑远元门店,技师用一个“平板”对顾客脚部扫描,识别为灰指甲,“红色为重度,黄色为中度”,然后开始用某种药水进行“修护”。虽然技师一再强调不是在“治疗”而是“修护”,但是对于顾客而言,肯定是奔着治脚病来的。

先不说诊断是否科学,单说没有相关资质,治疗脚病就涉嫌非法行医。

我相信远元集团一定是有合规要求和应对预案的。

但是一两家和一两千家、一两万家的管理难度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门店数量的上限取决于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而不是业务扩张的速度。如果管理能力跟不上,摊子铺得越大,爆雷的风险也越大。

我倒希望郑远元能跑得慢一点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冲向万店规模的修脚店,真的是门好生意吗?

老年人浑身都是宝。

文|波浪线商业  

1986年春节,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一经首播便轰动全国,一时间“噔噔噔……噔噔噔……”响彻大街小巷。郑远元的家距离唐僧的传道场(唐朝都城长安,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仅仅200多公里,不知道他是否也从《西游记》中获得了灵感,亦或是读懂了唐僧取回的真经。

反正他信了: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唐僧取经用了17年,郑远元从一个修脚摊做到百亿营收的“修脚集团”,也用了17年。他把门店开到了全国各地,我在地图上查过:我家附近3公里之内就有6家。

郑远元门店分布相当密集

据媒体报道,郑远元2023年全年营收130个亿,2024年营收预期还将增长,目前门店总数8712家,粗略估算,平均一家门店年营收150万左右。

按一家门店平均4-5名员工来算,人均年产值30至40万。这个产值不算低了,我一个做财经内容MCN的朋友,200多人的公司,一年营收5000万,人均产值还不到30万。

不得不说,郑远元确实选择了一条很有潜力的赛道。本文将从三个角度拆解郑远元:

一、修脚为什么是一门好生意?

二、如何构建好生意的护城河?

三、暗流。

01、好生意的答案

什么是好生意?我想,每个创业者心中都不一样。但我觉得有两点是共识的:长坡厚雪的赛道和丰厚的利润回报。

仅靠这两点,足以干掉90%以上的新创项目了。

“修脚”这个听起来就有点儿重口味的项目,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它太低端了,在很多人眼里,这是“没本事的人”才干的活儿。以前,我一定不会认为它是一门好生意,直到最近两年,我的脚后跟老茧开始增厚、起皮,尤其最近,北京天气干燥,它还干裂了,让我很难受。

我不得不接受自己需要修脚这个现实。上周末,在经历过一轮流感的袭击后,我跟媳妇开启了2025年的第一个养生项目:

走进小区门口的郑远元修脚店。

这个门店的门头很小,夹在洗衣房、饭馆之间,说实话我之前从没留意到。但周末下午2点,里面居然满员了。四位修脚师傅加上店长齐上阵,我们等了几分钟,前面顾客做完,才有位置。

我们这次消费的是150元的双份套餐,包括洗脚、修脚和肩颈按摩,人均75元。我看了下,如果只做脚部的泡、修、按套餐,只需要40多。

价格相当亲民,销量相当可观

这很难不让人上头。

店里收拾得很干净,又暖和,修脚师傅们还陪聊天,提供情绪价值。我旁边的两个大爷,一边修脚,一边唠嗑,妥妥的老年星巴克。

不过,三四十块的泡脚、修脚并不是修脚店的全部,真正的大活儿,是“修护”脚病。

“修护”是一个合规用词,其实在顾客看来,应该等同于治疗。

在我享受泡脚、按摩的时候,接连进来了5名顾客,其中有两名年龄较大的客户,都是来处理灰指甲的,看他们与技师的熟悉程度,显然不是第一次来消费了。其中一位阿姨在临走时,还向技师问:“那个小瓶儿的药水,帮我再带一个,家里的用完了。”

技师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像眼药水瓶大小的棕色小瓶,给阿姨包好。后来,我从小红书上查到,那个是一种郑远元自己研发的药水,可以“修护”灰指甲。一瓶定价198元,折扣各地不等,但从网友回复的价格来看,最低也要百元左右。

一旦涉及脚病,顾客的消费一般在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甚至有顾客自称在一家门店消费上万元。

零零碎碎拼凑出来的信息让我很震惊。

我最近跟很多做生意的朋友聊过,几乎都是坏消息。聊天扯淡时,我们也会谈到环境的不利,什么老龄化、AI、消费疲软,仿佛这些宏观大叙事中,真的有我们这仨瓜俩枣。

郑远元就成功与老龄化同频了——老年人好,老年人浑身全是宝。

治不好也治不坏的老年病、慢性病,是很好的细分领域。比如灰指甲,从我现场观察的情况来看,它需要定期处理,得用到刀子,有一定技术含量。从生意的角度来看,它还有极为广泛的客源、不透明的利润空间、高复购率,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有了这个生意模型,还远远不够,因为修脚这门生意是一个“社区商业模型”,必须形成规模,才有足够的价值。

一个修脚摊,就算老板再黑心,能赚多少钱?

社区商业不需要爆款,只需要“爆”,聚起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标准化是郑远元和社区商业的必经之路。

我和媳妇在店里得到的服务,在流程上基本一样。不仅如此,标准化还包括门店布置、员工着装、客户接待流程、员工礼仪话术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技师给用具消毒、洗手、换刀片、二次消毒、丢掉一次性用品等等,这些操作全部是在我的视野范围内进行的,显然,这些细节是精心设计,故意让顾客看到的,目的是让对安全卫生更加放心。

标准化流程让顾客体验上更加分,这也是大企业的优势,小公司很难在标准化上投入研发成本。

在商业模型、标准化的优势基础上,郑远元的第三个优势很自然也就形成了:复制成本低。

郑远元的门店一般开在人口密集的生活区,相比商业区房租成本低很多。门店装修是极简风格,大玻璃门窗,大白墙,一排柜子、几个沙发、消毒柜、饮水机,一眼望去,没几样值钱的家当。

但是,干净卫生、宽敞明亮,很符合社区消费的预期。

按照我家所处的北京四环-五环的居民区,我粗略算了一下郑远元的开店成本:

房租成本:30万/年

装修+设备成本:25万

这里没有包括加盟费、保证金、首批进货费和人员工资等等。但结合我们上文推算的单店营收能力,实现首年盈利,还是机会很大的。在我看来,这已经符合一门好生意的基本条件。

02、护城河

好生意一定会有人能做成,但不一定是我们自己。我的前老板马化腾先生有过经典的三问,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如果做了,在这个新项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

建起新赛道的护城河,这才是做成功的关键。

我们重新复盘一下郑远元的商业模型,它的营收模式非常简单:

总营收=所有门店创造的价值之和=所有技师创造的价值之和

从这个角度来说,远元集团已经不是一个大型修脚店,而是一个供应链企业。它真正的客户是8712家门店和数万名一线技师。

从集团公司的视角来看,郑远元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一个:人。

门店越多、技师越多,能卖出去的标准化服务和产品,就越多。这里,我需要补充一下,早在2010年,远元集团就成立了生物科技公司,专攻脚部修护产品的研发生产。

郑远元淘宝旗舰店

因此,这门生意的经营方法就是不断复制、裂变,开更多的店,淘汰不盈利的店,招新的技师,淘汰不合格的技师。店越多,技师越多,可以占领的市场就越大。

我们先看“招人”。

郑远元的第一批修脚师来自于家乡陕西省紫阳县。如果我是郑远元,这件事可能就折在这一步了。我一个人也拉不到,我不好意思跟亲朋好友说:“姐,我带你出去给人修脚吧?”

我自己拉不下脸,我估计也会有人觉得我是个骗子。

我想,郑远元也一定遇到了同样的困难。但是他很聪明,他找到了地方政府。

当时,紫阳县还是一个贫困县,地方政府有脱贫的任务,通过劳务输出,解放贫困人口,既能完成扶贫任务,又能为企业造血,这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有了政府背书,修脚变成正规产业,而不再是低三下四的行当。“一人修脚,全家脱贫”,成为了当地的荣耀。

2020年,紫阳县摘帽脱贫,修脚产业功不可没,在官方发布的新闻中,有过这样的表述:“紫阳修脚产业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开办门店9000余家,带动1.8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把企业的发展,与政府的任务和时代的命运捆绑在一起,这是一个顶级阳谋。

在留人方面,修脚技师出身的郑远元也很“会”。

远元集团的员工分为五个层级:技师、店长、片区经理、大区经理和省区经理。

他的“留人”政策,归纳为两个字:画饼。

从官网能查阅到的每一层级的薪资信息,技师能赚到多少,经理能赚多少,一目了然。

因为郑远元做过技师,他懂得,技师是用时间赚钱,收入的上限就是工作时长。如果,再想多赚钱,要么晋升,要么走人。

所以,留人的关键,就是要把晋升通道的大门打开。

先公开,后公平。

远元集团有两个晋升管理层的硬性指标:

一是,所有管理层都从修脚工做起,没有空降兵;

二是,没有接班人就不能晋升,想要晋升就必须有接班人。

修脚工是每一个管理层的起点,高管也是每一个修脚工的榜样。这种机制为一线技师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不是依靠关系或背景。

不要因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修脚工,就放弃向上拼搏的野心,机会是有的。

“培养接班人”制度,把人才培养的压力传导到每一个管理者身上。管理者不能藏着掖着,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必须要把下属培养起来,自己才能更进一步。

创造公开公平的机制,钱给到位,机会给到位,人自然就能留得住。

03、暗流

最后我们来讨论这门生意的风险。

在我看来,当下权重最高的风险在于:郑远元还没有学会如何接待它的年轻客户们。

年轻人养生意识的崛起,让修脚按摩不再只是中老年项目。我在小红书上进行过搜索,很多年轻人都在分享关于它的体验,但让我意外的是,其中很多都是差评和投诉。

最令我不解的是,这些投诉笔记竟然没有郑远元官方人员跟进处理。

网络舆论公关的缺失,可能会成为郑远元未来最大的不确定性。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原住民成为它的顾客。他们可能不擅长线下的争论,但很擅长在网上“挂人”(小红书黑话)。

论唇枪舌剑,肯定是大爷大妈厉害,但论在网上带节奏,那谁也玩不过年轻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郑远元的商业模型优势,也有可能把它带入暗流。

我们换个角度拆解一下郑远元的商业模型:

集团营收=服务(洗脚、修脚)收入+脚病产品(膏贴、药水等)收入

前者是引流项目,后者是利润项目。

从这个视角来看,郑远元是以基础服务引流,以产品做高客单价的商业模式。在前文,我也提到过,远元集团更像是一家供应链企业,在这个公式中,更加明显。

门店越多,产品越好卖,利润就越高。这是远元集团利润增长的暗线。

但这样的商业模型会有一个弊端,门店越多,管理就越难,个别门店出现问题,一定会影响到整体品牌形象,甚至可能让整个品牌翻车。

比如,我在小红书上搜索时,发现了有很多顾客投诉技师操作不当、门店收费不合理,有的偏高,有顾客因为甲沟炎去郑远元寻求治疗,被技师报价800元直接吓跑等等。

北京电视台报道,卫生监督部门就曾查处一家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郑远元门店,技师用一个“平板”对顾客脚部扫描,识别为灰指甲,“红色为重度,黄色为中度”,然后开始用某种药水进行“修护”。虽然技师一再强调不是在“治疗”而是“修护”,但是对于顾客而言,肯定是奔着治脚病来的。

先不说诊断是否科学,单说没有相关资质,治疗脚病就涉嫌非法行医。

我相信远元集团一定是有合规要求和应对预案的。

但是一两家和一两千家、一两万家的管理难度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门店数量的上限取决于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而不是业务扩张的速度。如果管理能力跟不上,摊子铺得越大,爆雷的风险也越大。

我倒希望郑远元能跑得慢一点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