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有两个问题需要时刻关注。一个是住房问题,一个是养老问题。如果说住房问题是近忧,那么养老问题则属于远虑。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只从远虑这个话题展开。
3月28日,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人,占10.8%。
相应的,我国养老抚养比也在不断下降。所谓养老抚养比,简单说就是几个年轻人养1个老年人的比例。每日金融记者发现,20多年前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时的养老抚养比为5:1,目前已下降到2.8:1。
有机构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大概只有13亿,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5亿。由此推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将下降到1.3:1。
可以看到,未来几十年,我国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将越来越大。怎么办?当务之急就是下调养老金涨幅。
3月29日,财政部官网发布的《关于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中指出,今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涨幅全面下调至5.5%。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标准是在经历了11次10%的涨幅之后,从去年开始下降的。去年执行的标准是6.5%,今年的涨幅则进一步下探至5.5%。
有专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人口抚养比还会发生变化,未来这一增幅还会继续下调。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迟早会出现问题。
其实不用专家呼吁,养老保险的问题已经慢慢浮出水面。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从当期收支情况来看,全国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地方越来越多,2015年是21个省市,2016年是22个省市。全国三分之二的省份养老金当期不够发,需要财政补贴。另外,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共6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入不敷出。最困难的黑龙江更是“养老金只能支付3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缓解养老压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每日金融记者发现,3月28日发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首次提出要推进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四川省社科院专家对每日金融表示: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在国外非常通行,简单说,就是国家在政策上给予购买养老保险产品个人的税收优惠,通过降低个人的税务负担,鼓励居民购买养老保险。
与此同时,官方也对未来养老的规划进行了解读。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表示,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减轻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
这和当年宣称的“政府来养老”的口号就越来越远了。再过几十年,当每1.3个人供养1位老人的时候,我们将如何老有所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