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民国最多愁善感的男子,可能不是徐志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民国最多愁善感的男子,可能不是徐志摩

没错,正是田汉。

1920年,一位在日本留学的青年陶醉在戏剧作品和爱情之中,他很快就认定自己以后的生涯“不出文艺批评家、剧曲家、画家、诗人“,后来他不仅实现了愿望,还成为了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

田汉

没错,正是田汉。田汉虽然如自己所想的走上了文艺生涯,甚至影响了一个时代,但命运的几番转变都令他始料未及,爱情的纠葛和时代的背景为他的作品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田汉很早就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在他舅父的资助下,和青梅竹马的表妹易漱瑜一起去日本留学,俩人不久就结了婚。田汉曾在《三叶集》中提到,自己最爱的人有三位,一位是母亲,一位是他的舅父兼岳父易象,另一位就是自己的妻子易漱瑜。

易漱瑜

田汉早期戏剧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爱情的滋润,他在这个时期写下了《梵珴琳与蔷薇》、《乡愁》、《咖啡店一夜》,在作品中总能窥见这个多愁善感的男青年的细腻心思,描写艺术和爱情的命运开始成为田汉的一个“自主情节”。

田汉希望自己的爱情像日本艺人岛村抱月和松井须磨子那样,艺术和爱情完美结合,而易漱瑜确实也成为了田汉早期生活和事业上的伴侣,他们共同开创了“南国”的事业。1924年在上海创办《南国》半月刊,“欲在沉闷的中国新文坛鼓动一种清新芳烈的艺术空气”。

好景不长,一年多后,易漱瑜便因病去世,这对田汉的打击很大,刊物宣告停刊,田汉消沉了一段时间。

1927年田汉成立了南国社,此时他已经和易漱瑜的好闺蜜黄大琳结了婚,这也是易漱瑜去世前的愿望。

田汉与黄大琳

然而注重安逸小家庭的黄大琳与田汉非常不同,田汉在这段婚姻中感到痛苦,加上易漱瑜病逝的打击,20年代的创作呈现一种的悲哀基调。

田汉在1927至1929年创作出《名优之死》、《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南归》等13部话剧作品。现实引发的难以解脱的幻灭感在田汉的笔下,形成了一个个遭遇打击和毁灭的爱情故事,继而探索人生的孤寂,剧中的男主人公都是带有田汉影子的艺术家形象。

《名优之死》剧照

这时,从南洋来的女教师林维中的出现加速了田汉第二段婚姻的结束,这位早在1925年就从《南国诗刊》上读到田汉悼念亡妻文字的文艺女青年,直接写信表白。二人在通信三年后的1928年才第一次相见,黄大琳认为林维中是田汉理想中的最佳伴侣,于是心平气和地向田汉提出分手,俩人还很友好地拍了一张离婚合影。

你以为这就是田汉爱情的最终归宿么?别着急,故事在此时又出现了反转。

刚准备和林维中结婚的田汉,在1929年认识了从莫斯科留学回来的“红色女郎”安娥,当她将自己描写留俄女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莫斯科》交给田汉时,田汉看了很受震动。在田汉眼里,安娥不单具有政治魅力,还有诗人的才情,浪漫、热烈且具叛逆精神。

安娥

也是在安娥的影响下,田汉从唯美浪漫主义的创作,转向社会现实素材,甚至加入了“左联”,并申请入党。其实田汉并不知道,安娥是被周恩来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正在做着情报工作的地下党员,更不知道当时中共文化工作委员会正通过安娥等人积极争取自己。

有着共同语言和志向的田汉和安娥,很快便相爱同居,然而,林维中在此时如约回国与田汉完婚,已有身孕的安娥忍着巨大的痛苦,离开了田汉。

《回春之曲》剧照

1931年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田汉当选为执行委员,实际主持左翼剧联的工作。1932年,田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田汉将焦点放在了民众的声音上,“促进新时代的实现”,创作了话剧《梅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回春之曲》等大量作品,同时又和夏衍、剧作家阳翰笙等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一批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他创作的由聂耳谱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成为风靡全国的著名歌曲。安娥则进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工作,《渔光曲》、《卖报歌》的歌词就是她创作的。

田汉与安娥

两人直到抗战爆发后才在南京的轮船上偶遇,这时他们已经分手六年了,安娥才告诉田汉他们的孩子还活着,已经长得很高了。诚如作家吴似鸿在《回忆田汉》一文中所言,田汉虽然兑现了跟林维中结婚的诺言,但无论是政治倾向、艺术观点和人生态度,他都跟安娥更加契合。经历诸多感情波澜,田汉“被爱的伤痕留遍”。

在抗战期间田汉和安娥都忙于各种社会活动,抗战胜利后,林维中退出了这场感情争夺,与田汉离了婚,田汉从此与安娥厮守一生。

2017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大戏

《狂飙》就回顾了田汉一生的

艺术创作和爱情故事,

这部由田沁鑫导演、

金世佳主演的话剧,

带你进入一个伟大戏剧家的爱恨情仇。

资料参考:

高雪《艺术和爱情的自喻化抒写——田汉1920年代的话剧创作》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2011年第6期

《田汉的爱情|往事》,《文史博览·人物》

《田汉与话剧》,上海档案信息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民国最多愁善感的男子,可能不是徐志摩

没错,正是田汉。

1920年,一位在日本留学的青年陶醉在戏剧作品和爱情之中,他很快就认定自己以后的生涯“不出文艺批评家、剧曲家、画家、诗人“,后来他不仅实现了愿望,还成为了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

田汉

没错,正是田汉。田汉虽然如自己所想的走上了文艺生涯,甚至影响了一个时代,但命运的几番转变都令他始料未及,爱情的纠葛和时代的背景为他的作品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田汉很早就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在他舅父的资助下,和青梅竹马的表妹易漱瑜一起去日本留学,俩人不久就结了婚。田汉曾在《三叶集》中提到,自己最爱的人有三位,一位是母亲,一位是他的舅父兼岳父易象,另一位就是自己的妻子易漱瑜。

易漱瑜

田汉早期戏剧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爱情的滋润,他在这个时期写下了《梵珴琳与蔷薇》、《乡愁》、《咖啡店一夜》,在作品中总能窥见这个多愁善感的男青年的细腻心思,描写艺术和爱情的命运开始成为田汉的一个“自主情节”。

田汉希望自己的爱情像日本艺人岛村抱月和松井须磨子那样,艺术和爱情完美结合,而易漱瑜确实也成为了田汉早期生活和事业上的伴侣,他们共同开创了“南国”的事业。1924年在上海创办《南国》半月刊,“欲在沉闷的中国新文坛鼓动一种清新芳烈的艺术空气”。

好景不长,一年多后,易漱瑜便因病去世,这对田汉的打击很大,刊物宣告停刊,田汉消沉了一段时间。

1927年田汉成立了南国社,此时他已经和易漱瑜的好闺蜜黄大琳结了婚,这也是易漱瑜去世前的愿望。

田汉与黄大琳

然而注重安逸小家庭的黄大琳与田汉非常不同,田汉在这段婚姻中感到痛苦,加上易漱瑜病逝的打击,20年代的创作呈现一种的悲哀基调。

田汉在1927至1929年创作出《名优之死》、《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南归》等13部话剧作品。现实引发的难以解脱的幻灭感在田汉的笔下,形成了一个个遭遇打击和毁灭的爱情故事,继而探索人生的孤寂,剧中的男主人公都是带有田汉影子的艺术家形象。

《名优之死》剧照

这时,从南洋来的女教师林维中的出现加速了田汉第二段婚姻的结束,这位早在1925年就从《南国诗刊》上读到田汉悼念亡妻文字的文艺女青年,直接写信表白。二人在通信三年后的1928年才第一次相见,黄大琳认为林维中是田汉理想中的最佳伴侣,于是心平气和地向田汉提出分手,俩人还很友好地拍了一张离婚合影。

你以为这就是田汉爱情的最终归宿么?别着急,故事在此时又出现了反转。

刚准备和林维中结婚的田汉,在1929年认识了从莫斯科留学回来的“红色女郎”安娥,当她将自己描写留俄女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莫斯科》交给田汉时,田汉看了很受震动。在田汉眼里,安娥不单具有政治魅力,还有诗人的才情,浪漫、热烈且具叛逆精神。

安娥

也是在安娥的影响下,田汉从唯美浪漫主义的创作,转向社会现实素材,甚至加入了“左联”,并申请入党。其实田汉并不知道,安娥是被周恩来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正在做着情报工作的地下党员,更不知道当时中共文化工作委员会正通过安娥等人积极争取自己。

有着共同语言和志向的田汉和安娥,很快便相爱同居,然而,林维中在此时如约回国与田汉完婚,已有身孕的安娥忍着巨大的痛苦,离开了田汉。

《回春之曲》剧照

1931年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田汉当选为执行委员,实际主持左翼剧联的工作。1932年,田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田汉将焦点放在了民众的声音上,“促进新时代的实现”,创作了话剧《梅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回春之曲》等大量作品,同时又和夏衍、剧作家阳翰笙等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一批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他创作的由聂耳谱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成为风靡全国的著名歌曲。安娥则进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工作,《渔光曲》、《卖报歌》的歌词就是她创作的。

田汉与安娥

两人直到抗战爆发后才在南京的轮船上偶遇,这时他们已经分手六年了,安娥才告诉田汉他们的孩子还活着,已经长得很高了。诚如作家吴似鸿在《回忆田汉》一文中所言,田汉虽然兑现了跟林维中结婚的诺言,但无论是政治倾向、艺术观点和人生态度,他都跟安娥更加契合。经历诸多感情波澜,田汉“被爱的伤痕留遍”。

在抗战期间田汉和安娥都忙于各种社会活动,抗战胜利后,林维中退出了这场感情争夺,与田汉离了婚,田汉从此与安娥厮守一生。

2017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大戏

《狂飙》就回顾了田汉一生的

艺术创作和爱情故事,

这部由田沁鑫导演、

金世佳主演的话剧,

带你进入一个伟大戏剧家的爱恨情仇。

资料参考:

高雪《艺术和爱情的自喻化抒写——田汉1920年代的话剧创作》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2011年第6期

《田汉的爱情|往事》,《文史博览·人物》

《田汉与话剧》,上海档案信息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