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北京秋意渐浓,深秋的雨为古都的秋增添丝丝凉意,但在金融街27号投资广场B座二层会议室,一场围绕市场、投资与资产配置的“头脑风暴”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会议桌前坐满市场头部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大屏幕来回切换最新经济数据图表与市场研判模型,观点在不断的讨论和争辩中达成共识,这是由中国银行投资策略研究中心组织的《2025中国银行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撰写研讨会的现场。为了如期完成这本长达160页,富含12万字和近300张图表的资产配置投资指南,中国银行投资策略研究中心在近三个月的时间中,召开了数十场同样规模的研讨会议。
作为中国境内首家推出私人银行服务的中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始终坚持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坚守专业、淬炼成长。在境内私人银行行业迈向“精耕细作”的当下,服务的形式与内涵更加多元,但无论如何演变,资产配置仍是私人银行助力居民收入稳健增长、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环节,响应客户资产配置需求也是中国银行汇聚集团投研智慧,撰写并全球连线发布《白皮书》的初衷。
思想碰撞,在分歧中凝结真知
“每年9月,我们会在《白皮书》撰写的预备会议上,回顾当年宏观环境、各国政策及大类资产走势的变化,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确定研究框架及明年需重点关注的方向与主题。” 投资策略研究中心高级经理文晓波博士从业已近30年,作为撰写《白皮书》的骨干之一,他介绍道,《白皮书》的核心撰写成员均为中国银行集团内部优选研究人才,在逾20人的撰写团队中,既有专攻宏观研究的首席专家;又有深耕产品投资的配置人才。
在初步搭建研究框架后,《白皮书》的撰写进入到调研阶段。不局限于银行,《白皮书》同时针对市场头部的券商、保险、基金、公募及私募等金融机构的分析师和研究员开展调研,广泛收集市场对权益、债券、外汇、商品等四大类26个小类资产的配置观点。
除去广泛调研,在本次《白皮书》的撰写过程中,中国银行投资策略研究中心举办多场“头脑风暴”性质研讨会。通常,每场研讨会都由几位专家作为主讲人,分享对宏观经济未来形势和不同资产类别来年走势的观点,其余成员随时发表观点和疑问,与常见的讨论相比,在不断地质疑与碰撞中,研讨会显得“火花四射”。
“我们不希望研讨会只是一味地观点输出与被动接受,在市场研究中,角度的不同往往带来分歧,通过交流碰撞扩展思维宽度,才发挥了研讨的意义与价值。”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负责人黄磊如是说道。在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也有同样观点,“越是在最需要质疑自己的时候越难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真知灼见中受到启迪。”
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思想碰撞后凝聚形成的共识中,《白皮书》逐步成型。翻看《白皮书》,全文以生动的语言将全球宏观形势和大类资产走势的研判观点娓娓道来,举例来看,针对市场关注的“特朗普2.0”政策走向,《白皮书》创造性地将其政策主张间存在的矛盾,生动概括为“特朗普不可能三角”,通过详细的论证分析,阐述美国系列政策落地后可能产生的相对作用力。此外,《白皮书》围绕个人投资者不同的配置需求提供专属解决方案,跳出专业的论述,也给《白皮书》增添了实操应用的价值。
把握脉搏,在应用中创造价值
《白皮书》的全球连线发布正值农历新年前夕,据了解,《白皮书》已经成为客户经理拜访客户的最佳“年货”之一。
《白皮书》之所以广受客户和业内机构认可,核心在于其对市场脉搏的准确把握。以黄金配置为例,回看中国银行投资策略研究中心发布的系列报告,在2022年7月的三季度策略报告中,投资策略研究中心将黄金配置从低配提高到标配,并在2023年《白皮书》中继续增配黄金到超配,在2023年二季度策略报告中,再次将黄金从另类资产提升到与股债同等重要的配置级别,这与传统配置中将黄金作为另类资产,仅进行较低配置以平滑组合波动的方式产生差异。
如今看来,这是一个大胆但正确的尝试。“很多客户在近两年通过增配黄金,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一位来自一线的理财经理说到,“我们会在给客户介绍《白皮书》观点时,为客户同步送达定制的资产配置建议书,融合专业观点和个人特点,帮助客户完成资产配置。”在建议客户腾挪权益头寸至黄金的六个季度中,上海金上涨了40.3%,最大回撤仅8.2%,而同期权益投资比较万得股票型基金指数下跌4.44%,最大回撤28.5%,这是投资策略研究中心将专业成果转化为客户收益的经典案例之一。
投资策略研究中心在发现黄金的配置价值后,将黄金定位为“避险型投资,储蓄型消费、保值型悦己”,并提出“跟着央行买黄金”的响亮口号。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形式,将专业性与可读性进行平衡,深入浅出地解读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也更好帮助客户资产配置目标的实现。借此,我们发现,除去研究具备深度,服务富含温度同样是《白皮书》多年“畅销”的关键原因。《白皮书》撰写成员多数身处财富管理的一线,切身投入到客户资产配置工作中,做到“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地区市场给出的结论可能互相印证,也可能完全相反。在一线工作积累了客户的最真实反馈,最终也帮助我们完善分析的逻辑,使得报告更全完整、全面、客观。”一位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撰写成员表示,“在与客户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东南亚地区成为客户企业出海的第一站,因此本次《白皮书》的‘外汇篇’,我们首次增加了对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度尼西亚盾两个新币种的研判,希望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配置需求。”
坚守初心,在发展中践行使命
回看中国银行投资策略研究中心发展历程,在2017年推出了周度策略报告后,开始不断探索策略研究服务体系,并在2019年发布首份《白皮书》,随后又陆续推出季度、日度及月度投资策略报告。借由系列报告,投资策略研究中心搭建长期对客资讯服务体系,持续输出长期的战略资产配比建议、中期的战术仓位调整建议,及短期的产品买卖时机选择提示。
覆盖“日、周、月、季、年”的全时间频谱研究策略成为中国银行投资策略研究中心不断精进专业能力的直接体现。而在与撰写团队交流的过程中,“专业”也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专业”在中国银行投资策略研究中心的工作中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不仅是具有全球视野、宏观视角、系统思维的资产配置研究成果,更是对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
事实上,中国银行投资策略研究中心的发展与客户的成长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督促着投研团队坚持勤勉的研究及独立思考判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始终保持谦卑的心态,敬畏市场,不断学习,以更加专业、精准的服务,与客户一同携手见证长期主义的价值。“我们的每一次进步,离不开客户的关注、支持与建议。”中国银行投资策略研究中心负责人屈刚表示,“今年《白皮书》创新推出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及英文版三个版本,是为了响应境内外客户的阅读需要。我们也将同步开展系列‘新春投资策略会’,面对面解读市场观点,并向每一位关注我们的客户传递最真挚的新春祝福。”
十数年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始终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凭借其在投资策略的专业研究及资产配置的能力建设,逐步成为境内财富管理行业的标杆与引领者。展望未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将继续以创新精神与专业能力,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综合解决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