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业最前线 胡芳洁
编辑|蛋总
2024年12月,国货美妆优时颜宣布入驻全国50家丝芙兰门店,这是丝芙兰对国货美妆张开怀抱的一个侧影。
作为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的精品渠道商,自2005年进入中国大陆以来,丝芙兰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只卖高端货”。
然而,随着电商、免税店等多元销售渠道的发展,再加上国货美妆品牌崛起,新一代消费群体对大牌“祛魅”,丝芙兰在中国的处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其在中国的业绩也从2022年起由盈利转为亏损。
之前的香饽饽,如今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高端美妆在中国增长遇阻,更是直接影响丝芙兰的业绩。对国货品牌张开怀抱,布局低线城市,曾经高高在上的丝芙兰,正落入凡间。
1 优势不再
作为渠道商,在价格上优势不明显,是丝芙兰发展的尴尬之处。
1月初,「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在北京一家丝芙兰门店看到,护肤品并没有折扣,需要原价购买。
以兰蔻品牌为例,兰蔻菁纯面霜2890元/60ml。特定套盒的产品会有赠品优惠,如兰蔻菁纯眼霜20ml价格为1200元,购买套盒则可赠送4个5ml的小样,与正装等量。
除了优惠套盒以外,其他产品则需要原价购买。无论是套盒,还是单品,丝芙兰都比兰蔻专柜贵了不少。
同期,北京一商场兰蔻专柜,菁纯眼霜不仅能买一赠正装等量小样,还能原价打八折即960元,比丝芙兰低了240元。面霜也同样能打八折至2312元,比丝芙兰低578元。
在日常不打折时,在丝芙兰并没有价格优势。
据了解,丝芙兰每年约有4、5次全场7.5折活动,根据会员等级、积分等因素,还可以累积其他折扣。例如,今年1月10日-1月15日丝芙兰会员专享日,可实现1件7.5折。
不过,在促销期间,等级较高的黑卡、金卡在线上可提前至1月8日入场,等级较低的粉卡白卡则需要等到1月10日入场。粉卡白卡如果有足够积分,则可200积分兑换优先入场权。
优先入场则可优先选购,一些热销商品如果数量有限,可能在会员提前入场的时间段就销售一空。后来的等级较低会员或线下随机消费者,可能就没法以7.5折选到心仪的产品了。
为了不在非促销日当冤大头,很多消费者选择去专柜或官方旗舰店购买。
“7.5折买正送样可以逛逛,其余时间全部冷宫伺候。”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为什么现在不爱逛丝芙兰了,而一些用户则更倾向于去专柜或官方旗舰店,“专柜买折扣多,还能积分,各种赠品;官方旗舰店大促凑单更划算。”
除了价格优势不突出以外,丝芙兰步步紧跟的销售模式,也常被消费者诟病。
一般进入丝芙兰门店后,就会有导购人员迎上来,询问消费者想买什么,然后进行产品介绍或推荐,这让很多i人难以接受。“里面的员工走一步跟一步,我社恐,很不舒服,如果像优衣库、muji那种,我想我会喜欢逛的。”
由于大额折扣只有促销时才有,这意味着消费者并不是随时去到店里,就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产品,而是需要提前了解促销机制、会员账号权益等,在准备工作上,和在电商平台大促相比,并不会轻松多少。
“有的人可能是紧急要用什么产品、需要送人,或者是习惯看到实物试用以后才买的,这样的人会更愿意到线下门店来。”丝芙兰一位导购人员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示。
实际上,自2005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价格一直都不是丝芙兰的优势。
早年,国际大牌在商场中还不常见,手握娇兰、雅诗兰黛、兰蔻等众多国际品牌的丝芙兰,以高端、正品美妆的定位,成为除专柜之外,在中国购买国际大牌美妆的集散地。
图 / 界面新闻图库
然而,2016年前后,中国化妆品市场零售主渠道从线下全面向线上转移,大牌美妆也在加速线上化进程,它们早已从对电商不屑一顾,变成电商平台促销的主力军。
据公开数据,2018年-2022年,天猫双11美妆榜单,已是国际大牌美妆品牌的天下,雅诗兰黛、兰蔻、欧莱雅等品牌更是名列前茅。
再加上免税店、品牌官方小程序商城等渠道的加入,消费者要购买大牌美妆已是触手可得。关键的是,这些渠道也基本解决了“正品保证”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价格优势成为左右购买决策的关键筹码,丝芙兰开始败下阵来。
2 业绩遇冷
从2022年起,一直盈利的丝芙兰中国,业绩遭遇滑铁卢。
作为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的精品渠道商,丝芙兰是1969年创立于法国里摩日的一家化妆品商店,1997年被LVMH收购后,迅速将业务拓展至护肤、彩妆、香氛、男士、洗浴等多类别的精品零售。
2004年、2006年,丝芙兰与本土日化巨头上海家化合资成立丝芙兰上海和北京分公司,拓展中国业务,并于2005年在上海淮海路开出首家线下门店。至今,丝芙兰在中国已有300多家门店。
虽然LVMH集团并不披露丝芙兰中国的具体业绩,但从上海家化年报中,可以透视出丝芙兰中国的业绩变化。
上海家化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丝芙兰上海公司与北京公司(即C公司和D公司)的总营收分别为92.64亿元、108.77亿元、85.46亿元和87.64亿元,2023年虽实现增长,但仍远不及2020年、2021年。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31亿元、4.3亿元、-1.91亿元和-1.41亿元,可见2022年和2023年这两家公司已陷入亏损。
图源:上海家化2020年、2022年、2023年财报
2024年上半年,情况还在恶化。上述两家公司实现总营收39.25亿元,同比下降14%,并在2023年同期盈利0.58亿元的基础上,实现亏损0.94亿元。
图源:上海家化2024年半年报
业绩急转直下的同时,丝芙兰中国高管也开始发生变动。
2024年1月19日,任职五年的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冰(MaggieChan)正式离任,由丝芙兰亚洲区总裁Alia Gogi暂时接管大中华区业务。
4月15日,空缺了近三个月的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一职,由丁霞接棒。
据了解,丁霞在零售方面经验颇丰,曾在美国时尚零售企业HanesBrands Inc.供职长达20年,成功推动美国内衣品牌Hanes及潮牌冠军(Champion)在中国落地;在京东任职期间,先后引进或合作雅漾、赫莲娜、碧欧泉、娇韵诗等多个国际美妆品牌。
丰富的实体零售经验,加上数字化和电商业务专长,丁霞无疑会被丝芙兰寄予“扭转业绩颓势”的厚望。
然而,业绩能否扭转尚是未知,戏剧性的却是刚换完新老板的丝芙兰中国,首先迎来了裁员。
2024年8月21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称,丝芙兰在中国市场裁员,涉及负责电商和零售业务的高管,以及线下门店销售人员。路透社随后跟进,称此次裁员人数在120人上下,占丝芙兰中国总雇员比例约为3%。
此前,多位丝芙兰员工曾对媒体透露,丝芙兰裁员的理由并没有多么体面,以往公司为冲业绩,“默认”丝芙兰员工使用自己的会员积分帮客户拼单以获得更低折扣等“潜规则”,如今成为对员工“违纪”处罚并清退的理由。
3 前路何方
丝芙兰在中国发展遇阻,并不是特例。国际高端美妆品牌在中国业绩集体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唇亡齿寒,以高端美妆为主的渠道商丝芙兰,必然受到波及。
2024上半年,欧莱雅集团北亚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3.1%,成为唯一负增长地区;2024财年(截至6月30日),宝洁集团大中华区有机销售额下滑9%,而雅诗兰黛集团的亚太地区净销售额下跌3%。
欧莱雅集团还在财报中指出,在中国大陆市场,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中国市场的经营状况依然充满挑战。”
虽然业绩下滑、人事波动,但丝芙兰并没有躺平,而是积极自救。
布局下沉市场,拥抱国货美妆,是最近几年丝芙兰调整的重要方向所在。
图源:界面新闻图库
2022年,丝芙兰开展“就耀中国造”中国品牌发光计划,计划在3年内扶持5个本土高端美妆品牌成为销量过亿的高端美妆代表,如茶灵、蔚蓝之美、毛戈平·光韵及玛丽黛佳色彩工作室等。
但可以看到,这些品牌依然延续了丝芙兰传统“高端”属性,售价不输国际高奢美妆。
以茶灵为例,近日年货节期间,天猫旗舰店滋养面霜售价830元/50ml,奢萃面霜2650元/50ml。此外,该品牌虽以“茶”为内核、融入中国元素,但属于丝芙兰母公司LVMH集团旗下,并不是纯粹的本土品牌。而蔚蓝之美明星水乳等单价则基本在500元以上。
大众线、中端线的国货美妆品牌,在丝芙兰并不常见。此次,优时颜宣布入驻丝芙兰,或许意味着丝芙兰对国货美妆品牌接纳度的进一步扩大。
“接下来应该还会有新的国内品牌进来,比如花西子,不过现在还没有确定的消息,要等公司正式通知。”丝芙兰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除了进一步拥抱国货美妆,丝芙兰也在加快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在过去,丝芙兰在中国偏爱高线城市核心商圈的高端mall,而现在,丝芙兰已入驻宜昌、临沂、九江、赣州、扬州、江门、达州等多个低线城市,目前已成功进驻中国大陆100多个城市。
不仅如此,丝芙兰近年还加大了对独家品牌、自有品牌的宣传力度,强调其是PAT McGRATH LABS、Gota和Grown Alchemist等小众品牌在中国独家线下销售渠道。
图源:界面新闻图库
丝芙兰自有品牌面霜、面膜等产品不仅在门店里被摆在醒目的位置,丝芙兰柠檬籽元气霜近日还登陆李佳琦直播间。
丝芙兰正在让自己变得更接地气、更加多元化,但市场巨变下,留给“老钱”们的时间已经不多。
国内新兴美妆集合店在产品组合和购物体验上更为多元、有趣,如话梅、黑洞、调色师等,也在不断蚕食市场份额。
在日本、韩国市场败北的丝芙兰,能否在变革中,继续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还需要时间的证明。可能,对于优雅至极的LVMH集团来说,想要服务好这些捂紧钱包、到处比价的家伙们,还是太难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