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鸟创始人朱红文:当下的中国,正在孕育伟大的全球品牌

2025年1月12日,“中国品牌创新100强”盛典即第十届金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成功举行。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嘉宾,胜利鸟战略咨询创始人朱红文先生分享:当下的中国,正在孕育伟大的全球品牌。

非常荣幸受到邀请,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洞察与实践心得。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当下的中国,正在孕育伟大的全球品牌,希望我的分享对各位企业家在思想上有所启发。

“全球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然而我们今天讨论的并不是贸易全球化,而是品牌全球化。当今,全球商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大变局——中国经济将迎来历史性的时刻: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

2014年,Interband发布全球最佳品牌榜,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苹果、Google、可口可乐、 IBM、微软、通用汽车、 三星、丰田、麦当劳、奔驰。

美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一枝独秀,这个现象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实力一家独大。在商业界,有个“二元格局”的竞争规律。接下来,全球商业将呈现“二元竞争”格局,“中国+”和“美国+”将在全球商业竞争中你追我赶。

我们判断,接下来,有美国餐饮品牌的地方,一定会出现中国餐饮品牌;有美国运动服装的地方,一定会出现中国运动服装品牌;有美国日化用品的地方,一定会出现中国日化用品……,接下来,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地阐述我们的观点。

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是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的隐形推手

在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商品是低廉的代名词。历时的全球消费者,都在疯狂地追逐美国品牌、日本品牌、德国品牌、意大利品牌和法国品牌。一个隐形的原因是:国家的影响力。

当人们仰望这些国家的时候,就很容易向往他们的品牌。可以说,国家实力是企业打造全球品牌背后的推手,也是坚不可摧的基石。

回到当下。一个不容反驳的事实是,中国无论在经济、技术、军事、体育等各方面,都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强大了,中国品牌也必然强大。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影响力率先触达的地方,中国品牌通常最被认可。在东南亚及中东,他们对中国及中国品牌的认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言以蔽之,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背后的隐形推手,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二、中国品牌的强大推开了全球消费者的“认知大门”

过去,中国企业创建全球品牌最大的难题是认知障碍。全球消费者认知中存在一个固有偏见,即:中国企业制造不出来优质商品。在这种认知的禁锢下,中国品牌很难被全球消费者接纳,打造全球品牌寸步难行。

如今,认知正在被重塑。

10年前,华为、格力、海尔等品牌在全球市场冲锋陷阵,不仅将自己打造成所在领域的领先品牌,同时还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推开了“认知大门”,重塑了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看法。中国商品不再是低廉的代名词,它被重新赋予含义——技术领先的高级商品。

一旦“认知大门”被打开,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就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在认知被重塑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被全球消费者接纳,像比亚迪、大疆、Tik Tok、Temu、SHEIN、安克等品牌,已“高速行驶”在全球市场。

三、“效率高”是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的必要条件

什么造就了强大的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后,大批海外企业涌入中国。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就业,还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学习的机会。

为什么这些海外业务会涌向中国?

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勤劳。中国人民拿着五分之一的薪水,产出三倍的成果,这是海外企业将工厂搬至中国的原因。

在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有着令海外企业望尘莫及的效率。

今年7月,受邀为Ulike脱毛仪公司内训。期间,我与Ulike创始人讨论打造全球品牌的话题。创始人潘总告诉我:“Ulike进入美国市场不到一年,就成为销量第一的脱毛仪品牌”。我感到自豪。

在谈到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竞争时,潘总有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讲到:中国品牌进入的国家,老外喝咖啡的时间就没有了。

意大利记者拉菲尔,欧利阿尼和李卡多,斯达亚诺合写了一本叫《不死的中国人》的书,书中讲到:中国人不停地干活,挣钱,改变了意大利,因此令当地人害怕。

书中的观点不言而喻。在商业效率面前,中国企业可谓遥不可及。效率就是竞争力,也是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新品类为打造全球品牌提供新机会

在传统品类中,中国企业因起步晚,一直在追赶西方企业。

在传统品类中,西方国家起步早30年甚至40年,他们在设备和技术上有绝对的领先优势。中国第一辆自主生产的汽车诞生于1931年,比德国晚了45年。这45年的技术差距,需要用上百年的时间来弥补。

在传统的键盘手机领域,中国手机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超过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黑莓、索尼爱立信等品牌。诸如此类的行业数不胜数。

在新品类中,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几乎同时起步,在技术层面也并驾齐驱。在智能手机品类中,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品牌:iPhone诞生于2007年。一年后,魅族发布中国第一台智能手机M8,两者相差1年。今天,全球智能手机市前十大品牌,中国品牌占了8个名额。

在新能源汽车品类,特斯拉第一辆乘用汽车诞生于2008年。同年,比亚迪也推出了第一台新能源车型—F3DM。作个预判,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中,中国品牌至少占据8席。

技术大迭代的今天,只要是依托新技术诞生的新品类,中国企业全部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了被追逐的对象。中国品牌走在全球第一阵营顺理成章。

五、完善的设施为打造全球品牌的提供通道

美国宝洁的日化用品、法国达能的食品和饮料以及英国的联合利华的日化用品,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有个非常便利的条件:渠道。

在90年代,大型超市在国内还很少见。当时,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英国的乐购等大型超市被引入中国。西方商品凭借渠道上的便利,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在过去,中国商品在海外销售存在一个巨大的难题——没有渠道。过往的困境,在当下被解决了。在全球市场,Tik Tok和Temu打通了销售渠道和推广渠道。

有了渠道和推广平台,中国的饮料、中国奶粉、中国日化用品、中国的粮油、中国服装、中国的餐饮都将在世界的舞台上与美国品牌一较高下。

未来十年,全球商业史将迎来大变局,这次变局的核心就是中国经济重回世界的中央,对于致力于打造全球品牌的中国企业而言,应充分借助中国企业品牌全球化窗口期,加快步伐,今早布局。

我坚信,当下的中国,正在孕育伟大的全球品牌。未来10年,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到世界前列。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胜利鸟创始人朱红文:当下的中国,正在孕育伟大的全球品牌

2025年1月12日,“中国品牌创新100强”盛典即第十届金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成功举行。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嘉宾,胜利鸟战略咨询创始人朱红文先生分享:当下的中国,正在孕育伟大的全球品牌。

非常荣幸受到邀请,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洞察与实践心得。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当下的中国,正在孕育伟大的全球品牌,希望我的分享对各位企业家在思想上有所启发。

“全球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然而我们今天讨论的并不是贸易全球化,而是品牌全球化。当今,全球商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大变局——中国经济将迎来历史性的时刻: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

2014年,Interband发布全球最佳品牌榜,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苹果、Google、可口可乐、 IBM、微软、通用汽车、 三星、丰田、麦当劳、奔驰。

美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一枝独秀,这个现象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实力一家独大。在商业界,有个“二元格局”的竞争规律。接下来,全球商业将呈现“二元竞争”格局,“中国+”和“美国+”将在全球商业竞争中你追我赶。

我们判断,接下来,有美国餐饮品牌的地方,一定会出现中国餐饮品牌;有美国运动服装的地方,一定会出现中国运动服装品牌;有美国日化用品的地方,一定会出现中国日化用品……,接下来,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地阐述我们的观点。

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是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的隐形推手

在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商品是低廉的代名词。历时的全球消费者,都在疯狂地追逐美国品牌、日本品牌、德国品牌、意大利品牌和法国品牌。一个隐形的原因是:国家的影响力。

当人们仰望这些国家的时候,就很容易向往他们的品牌。可以说,国家实力是企业打造全球品牌背后的推手,也是坚不可摧的基石。

回到当下。一个不容反驳的事实是,中国无论在经济、技术、军事、体育等各方面,都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强大了,中国品牌也必然强大。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影响力率先触达的地方,中国品牌通常最被认可。在东南亚及中东,他们对中国及中国品牌的认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言以蔽之,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背后的隐形推手,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二、中国品牌的强大推开了全球消费者的“认知大门”

过去,中国企业创建全球品牌最大的难题是认知障碍。全球消费者认知中存在一个固有偏见,即:中国企业制造不出来优质商品。在这种认知的禁锢下,中国品牌很难被全球消费者接纳,打造全球品牌寸步难行。

如今,认知正在被重塑。

10年前,华为、格力、海尔等品牌在全球市场冲锋陷阵,不仅将自己打造成所在领域的领先品牌,同时还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推开了“认知大门”,重塑了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看法。中国商品不再是低廉的代名词,它被重新赋予含义——技术领先的高级商品。

一旦“认知大门”被打开,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就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在认知被重塑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被全球消费者接纳,像比亚迪、大疆、Tik Tok、Temu、SHEIN、安克等品牌,已“高速行驶”在全球市场。

三、“效率高”是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的必要条件

什么造就了强大的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后,大批海外企业涌入中国。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就业,还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学习的机会。

为什么这些海外业务会涌向中国?

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勤劳。中国人民拿着五分之一的薪水,产出三倍的成果,这是海外企业将工厂搬至中国的原因。

在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有着令海外企业望尘莫及的效率。

今年7月,受邀为Ulike脱毛仪公司内训。期间,我与Ulike创始人讨论打造全球品牌的话题。创始人潘总告诉我:“Ulike进入美国市场不到一年,就成为销量第一的脱毛仪品牌”。我感到自豪。

在谈到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竞争时,潘总有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讲到:中国品牌进入的国家,老外喝咖啡的时间就没有了。

意大利记者拉菲尔,欧利阿尼和李卡多,斯达亚诺合写了一本叫《不死的中国人》的书,书中讲到:中国人不停地干活,挣钱,改变了意大利,因此令当地人害怕。

书中的观点不言而喻。在商业效率面前,中国企业可谓遥不可及。效率就是竞争力,也是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新品类为打造全球品牌提供新机会

在传统品类中,中国企业因起步晚,一直在追赶西方企业。

在传统品类中,西方国家起步早30年甚至40年,他们在设备和技术上有绝对的领先优势。中国第一辆自主生产的汽车诞生于1931年,比德国晚了45年。这45年的技术差距,需要用上百年的时间来弥补。

在传统的键盘手机领域,中国手机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超过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黑莓、索尼爱立信等品牌。诸如此类的行业数不胜数。

在新品类中,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几乎同时起步,在技术层面也并驾齐驱。在智能手机品类中,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品牌:iPhone诞生于2007年。一年后,魅族发布中国第一台智能手机M8,两者相差1年。今天,全球智能手机市前十大品牌,中国品牌占了8个名额。

在新能源汽车品类,特斯拉第一辆乘用汽车诞生于2008年。同年,比亚迪也推出了第一台新能源车型—F3DM。作个预判,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中,中国品牌至少占据8席。

技术大迭代的今天,只要是依托新技术诞生的新品类,中国企业全部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了被追逐的对象。中国品牌走在全球第一阵营顺理成章。

五、完善的设施为打造全球品牌的提供通道

美国宝洁的日化用品、法国达能的食品和饮料以及英国的联合利华的日化用品,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有个非常便利的条件:渠道。

在90年代,大型超市在国内还很少见。当时,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英国的乐购等大型超市被引入中国。西方商品凭借渠道上的便利,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在过去,中国商品在海外销售存在一个巨大的难题——没有渠道。过往的困境,在当下被解决了。在全球市场,Tik Tok和Temu打通了销售渠道和推广渠道。

有了渠道和推广平台,中国的饮料、中国奶粉、中国日化用品、中国的粮油、中国服装、中国的餐饮都将在世界的舞台上与美国品牌一较高下。

未来十年,全球商业史将迎来大变局,这次变局的核心就是中国经济重回世界的中央,对于致力于打造全球品牌的中国企业而言,应充分借助中国企业品牌全球化窗口期,加快步伐,今早布局。

我坚信,当下的中国,正在孕育伟大的全球品牌。未来10年,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到世界前列。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