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仪美尚
在Shopee、Lazada、Tokopedia等电商巨头的“围攻”下,曾位列印尼本土最大电商之一的Bukalapak,开始放弃主业。
1月7日,Bukalapak在官网发布公告,公司将停止销售实物产品,2025年2月9日23:59将是买家在Bukalapak平台下单购买实物产品的最后期限。此后,平台将不再接受新的实物订单。
截图来自Bukalapak官网
关闭实体电商业务后,Bukalapak未来的发展重心将放在提供虚拟产品和服务上,如预付费信贷、流媒体会员、数据流量包、电费充值、交通罚款支付等。
受此消息影响,Bukalapak的股价次日下挫5%,至每股117印尼盾(约合人民币0.05元)。Stocknow.id分析师兼创始人HendraWardana表示,如果负面情绪继续延续,其股票有可能跌至100印尼盾(约合人民币0.045元)。
而2021年进行IPO时,Bukalapak的估值达到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0亿元),并在IPO中筹款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亿元),一举创下印尼10年来最大的IPO记录。
一度估值440亿元,从农村走出的“独角兽”
Bukalapak创办于2010年,这个名字意为“摆摊”。
其创始人Zaky,毕业于印尼名校,因找不到工作,他回到家乡,经过一段时间赋闲后,便决定与朋友NugrohoHerucahyono共同创业。最初的构思是在雅加达的一间简陋宿舍里开始的。为了支持公司的发展,Zaky邀请了另一位朋友FajrinRasyid加入并负责财务工作。
Bukalapak的初衷是为小商户提供线上销售的渠道,但早期的市场反应冷淡,仅有少量商家愿意尝试这一新兴的电商平台。为了增加曝光,Bukalapak团队不断通过社交媒体联系潜在用户,并加入如骑行社群这样的兴趣群体,希望推动平台的发展,但仍然举步维艰。
仅创办1年之后,Bukalapak就面临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是解散,还是继续?彼时是摆在他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生死存亡之际,一位来自日本的投资人为Bukalapak投资了28.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1万元)。这笔资金为平台的存续提供了喘息空间,团队也开始有了新的想法,如将电商平台不断拓展至细分市场,如摄影、机械配件等。通过社群推广,Bukalapak开始引发市场关注。
到了2013年,Bukalapak每天的GMV达到4.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接入的商家数量接近8万,月点击量超过3000万。由此,这个平台开始受到投资机构的兴趣。最终,印尼当地的Emtek集团入股Bukalapak。
Bukalapak办公室(图片来自Bukalapak官网)
此后,Bukalapak开始聚焦于低收入人群,推出了名为Mitra Bukalapak的O2O平台,为印尼的夫妻店提供线上支付、账单支付、购票等服务,极大地丰富了这些小店的经营内容和服务能力,得到广泛欢迎。
到2019年,Bukalapak全年GMV已经突破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亿元),Mitra Bukalapak的交易额占到了总交易额的25%-30%。随着Mitra平台的推广,Bukalapak逐步覆盖了印尼近600万家夫妻店,为数百万印尼人带来了线上购物和支付的便捷体验。
但在Bukalapak最风光之际,三位联合创始人陆续宣布退出公司,并由新的团队接任。至2020年,Bukalapak的注册用户数量超过了1亿,收入达到1.35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6.1亿元),公司估值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0亿元)。而平台交易额中的70%,均来自印尼一线城市之外的地区。
2021年8月,Bukalapak在印尼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彼时印尼四家科技独角兽中最先上市的公司。
前三季度亏损近亿元,Bukalapak将启动大裁员
作为印尼电商领域的巨头之一,Bukalapak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它似乎未能逃离“上市即高峰”的魔咒。
公开数据显示,上市之后半年,Bukalapak的股价便大幅下跌,总市值缩水了一半。到2023年之后,其财务报表也不尽人意。
根据Bukalapak发布的2023年年报,当年,其营业收入达4.43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20亿元),同比2022年的3.6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16.3亿元)增长了23%。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1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4.98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1.03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4.66亿元),亏损同比收窄64%。
然而,Bukalapak的收入在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亏损却进一步扩大。2023年,Bukalapak的净亏损高达1.37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6.2亿元),而2022年同期公司录得净利润1.97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8.9亿元),这意味着一年间净利润骤降3.34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15.12亿元)。
2023年8月,Bukalapak以“确保业务的长期可持续性”为由,宣布裁员5%,这是自2019年以来其首次大规模裁员。
到了2024年,这一状况并未改善。
据Bukalapak最近发布的一份财报显示,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前三季度中,Bukalapak的收入同比增长2%至3.4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15.4亿元),调整后的EBITDA同比提升55%,至-1930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0.87亿元)。然而,2024年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仍为负值,为-168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0.076亿元)。
截图来自Bukalapak 2024年三季度财报
这一成绩,与其年初的梦想相去甚远——彼时,Bukalapak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将增长15%-20%,达到至少5.1万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23亿元),调整后的EBITDA也将超过2000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0.9亿元)。
“我们的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表明,一些业务尚未成功扭转这一趋势,这不符合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长期战略。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有必要进行重组。基于这些考虑,BUKA决定专注于以下核心业务:MitraBukalapak、游戏、投资和多项服务。在零售业,此次重组将导致多项业务的裁员,并将在未来两个季度实施。”在财报中,Bukalapak指出。
而近日的这份业务转型声明,即是对前述计划的落地。
5000亿电商蓝海,新玩家正在不断涌入
“我们在中国落后10年,在印度落后5到7年。因此,我们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Bukalapak上市时,当谈及东南亚的电商产业时,风险投资公司GoldenGateVentures的执行合伙人VinnieLauria曾公开表示。
如今,“得印尼者得东南亚”,已成为跨境电商领域的共识。据Chinta预计,2023年印尼电商GMV达6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46亿元),2024年至2028年印尼电商市场将以12.4%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28年将达到69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83亿元)。
在东南亚,印尼电商规模位居东南亚第一,并显示出巨大的前景。
公开数据显示,印尼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总人口超过2.7亿,GDP超1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万亿元),位列世界第七。处于中产和富裕阶层的消费者有9700万人,为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繁荣的市场,竞争也尤为激烈。据悉,目前印尼的主要电商平台有Shopee、Lazada、Blibli和Tokopedia等。
其中,Shopee的大股东之一是腾讯,是当地中小微企业最常使用的应用程序;Lazada则被阿里收购,定位类似天猫,拥有东南亚全面覆盖的物流网络和领先的支付体系;Tokopedia则是TikTok与印尼最大科技集团GoTo合作的产物,市场份额由此跃居前列。
在这种强强“围攻”的格局下,Bukalapak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2024年初,网站分析工具Similarweb发布了一份数据,Bukalapak平台流量在印尼排名第四,访问量只有Lazada的一半。在2月的电商淡季中,多个电商平台的流量均出现下滑,其中Bukalapak下滑幅度最大,达到-22.9%,一定程度上显示出Bukalapak用户基础薄弱、用户忠诚度较低的现状。
此外,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尼的金融账户拥有率和信用卡持有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导致印尼人的支付方式非常依赖现金,先买后付服务是印尼电商的主流。但就在今年,Bukalapak宣布关闭先买后付服务BukaCicilan,似乎并非明智之举。
不过,随着Bukalapak放弃主营的实体商品业务,东南亚的电商竞争格局必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