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唐学菲
低空经济,发展势头与潜力更进一步。
日前,2024年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机构设置“机关司局”中,已正式“上线”低空司。低空司全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司,是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的职能司局。随着全国低空司的设立,预计2025年,低空经济将进入基建与产业融合发展新阶段,有望从基础设施到产业链多个环节取得突破。
据安徽省发改委2024年8月份发布的公告显示,安徽已获批全国第3个、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获批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的省份。一直以来,安徽省的低空经济也在紧锣密鼓的实施落地。
一方面,政策持续出台。1月7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综合交通发展能级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其中明确提到“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枢纽经济,鼓励各地谋划开发低空特色场景。”
另一方面,产业链全链路发展完善。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24年11月,安徽省在低空经济各相关领域的企业数量分布情况为,航空材料,336家;传感器,798家;雷达,268家;导航系统,215家;通信系统,204家;无人机制造,222家;低空农业,356家。
政策接连出台
低空经济,涵盖了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等多个环节,是一个综合性经济形态。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10年,随后十余年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培育其发展。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中央将低空经济称为“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到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落到安徽,关于低空经济,自去年以来,全省政策也是接连出台。
最近,2025年1月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综合交通发展能级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鼓励各地谋划开发低空特色场景,探索无人机融入县乡村三级寄递网络体系,发展无人机配送、城际运输等新兴物流方式,支持开通无人机物流航线,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2025年1月7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综合交通发展能级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五大行动中,实施综合枢纽提能级专项行动排在第一。其中明确指出,“重点打造联动支撑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建开放融合的机场群,建设协同高效的港口群,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枢纽经济。”
追溯到去年,2024年4月,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该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和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规模力争达到800亿元。
2024年6月,《合肥市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印发,合肥将打造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产业先导区,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空间无人体系,合肥支持引进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及低空经济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
2024年8月,安徽省工信厅发布《安徽省工业级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7年,力争全省工业级无人机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着力建设芜湖湾沚区、合肥高新区、合肥包河区3个集群。
2024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到2027年,未来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未来产业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卫星应用、深空探测4个方向,开展低空经济提质扩量等6大行动,实施“低空+”应用等4大工程。
根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数据,2023年,安徽省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达到400亿元。政策的出台,能够引导安徽各类资源向低空经济领域集聚,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低空经济加速
不只政策,安徽低空经济在规模成效、企业布局、技术突破和场景应用上同样率先“起势”。
根据城市进化论发布《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目前,全国低空经济创新资源聚集的前50座城市中,合肥排前20位,芜湖、六安等城市也都榜上有名。其中,芜湖作为国内最早布局低空经济的城市之一,2023年低空产业产值达400亿元,同比增长26.58%。
全国低空经济实力榜上有名之下,是安徽全省低空经济加速发展。
据中国民航局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将达到3.5万亿元。落到安徽省,据安徽省发改委预计,到2025年,全省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600亿元;到2027年,全省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800亿元。
其中,规模带来的企业布局,根据安徽发改委数据,到2025年,全省低空经济规模以上企业将达到180家左右,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1—2家;到2027年,全省低空经济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到240家左右,生态主导型企业增至3—5家。
具体来看,企业方面,当前安徽已经聚集了合肥亿航智能、零重力、芜湖海鹰无人机、芜湖联合飞机等低空经济代表性企业。
产业链方面,安徽省低空经济产业已经形成了涵盖低空经济上游原材料、零部件等领域、中游低空经济装备制造领域、下游低空应用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并且已基本形成了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体、无人机产业为支撑的低空产业集群。
在此之上,产业推动低空经济技术突破和进展,安徽省在低空经济软实力方面也是成果显著。
首先,低空经济领域的研发和创新,专利申请和公开数量保持较高水平。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6年以来,安徽省低空经济相关专利申请量在500件左右,2023年达852件,创历年新高。专利公开,2023年达984件,较2022年增加82件。
其次,低空经济企业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亿航智能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取得较大进展,其产品EH216-S已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相关合格证,这是全球首个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型号合格认证。零重力在eVTOL领域,零重力等企业已有产品进入试飞阶段,预计不久将进入运营阶段。中电科钻石飞机,在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领域,中电科钻石飞机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飞行培训、航空测绘等领域。
当规模、企业和技术等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全国低空司大背景下,安徽省的低空经济已经日益走进全省大众视野和场景。
2024年1月,安徽省首条连接长三角的低空短途运输航线合肥⇌镇江低空航线正式首航,这是合肥市首条低空跨省短途运输航线。
2024年9月,芜湖市召开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公布了安徽省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机会和能力清单,发布了百余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涵盖物流、文旅、农业、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其中,在气象作业、紧急医学救援、河道巡查、接驳航线、物流配送、旅游观光等具体场景上,已经开始有所布局和应用。
按照安徽省全省计划,到2025年,将打造30个低空标杆应用场景,涵盖多个领域,如低空短途运输、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