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在投资领域的“瘦身”仍然在继续。
1月上旬,港交所文件显示,腾讯对其投资的两家上市公司——微盟和优必选进行了大幅减持,持股比例分别从8.39%、8.05%降至2.94%、2.08%,总计套现超16亿港元。
大股东的交易行为直接影响着公司股价和市场情绪。该信息披露后,1月10日微盟股价应声大跌,单日跌幅超40%;优必选股价则继续下挫超10%,在限售股解禁之际迎来股价腰斩的局面。
这不是腾讯第一次对被投公司进行减持,在腾讯出手之前,这两家公司的其他主要股东也已经各有动作。不过,特别之处或许在于腾讯减持的时间节点,以及减持背后的深层逻辑,尤其是微信小店的后续计划和腾讯对主业的进一步聚焦。
高点减持“腾讯概念股”
2024年12月20日、12月23日和12月27日,微盟创始人孙涛勇、高管方桐舒等人通过其控制的实体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合共8600万股、1300万股及2459万股公司股份,总计套现超3亿港元。出售后,其所持股份分别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7.15%、0.16%及1.26%。也就是说,在高管减持之后,持股比例为8.39%的腾讯成为了微盟的第一大股东。
这样的情形并没有维持多久。一周之后,腾讯四天之内两次减持微盟:2025年1月3日,减持6210万股,每股均价为3.49港元,套现2.17亿港元;1月6日,继续减持1.22亿股,减持均价为3.4港元,套现4.15亿港元。两次减持,腾讯总计套现超6亿元,持股比例降至2.94%。
主要股东的减持,发生在微盟股价暴涨、创下一年内新高之际。
其背景在于,2024年12月17日,微信小店运营团队发布公告,就“送礼物”功能进行灰度测试。除了珠宝首饰、教育培训及其他类目之外,价格不高于1万元、符合微信小店准入及运营规则的商品默认支持这一功能。
这被外界视为腾讯在电商方向上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毕竟,腾讯总裁刘炽平此前提到:“如果我们能够以系统的方式在微信内建立电商生态系统,利用微信内的所有力量来源,我们就能够建立一个更大、更有意义、上限更高的电商生态系统。”
于是,立足微信生态、与之相依相伴的微盟、有赞等“腾讯概念股”公司股价随之上涨。其中,微盟涨势突出,“送礼物”功能开启灰度测试的一周时间内,累计最大涨幅超100%。
但当公司高管与腾讯减持的消息接连曝出,微盟股价迎来断崖式下滑。有散户在社交平台上感慨:“第一次体会到了寒意,直接腰斩!深度套牢,真成微盟股东了。”
此情此景,难免令人联想到2022年6月的新东方在线(2023年1月公司简称更名为东方甄选)。2022年6月15日、6月16日,腾讯总计出售新东方在线7460万股,套现7.2亿港元,持股比例由9.04%降至1.5%,堪称“清仓”。那时,东方甄选直播间刚刚因为双语带货、文采盎然而走红,新东方在线股价持续飙升。
当然,在高点减持可以理解为基于对市场动态的即时追踪、灵活地完成投资退出。除此之外,具体到微盟,也和腾讯对于微信小店的后续计划有关。电厂了解到,2025年微信小店将全面开放服务商市场、取消在类型和产业带名额方面的诸多限制,“欢迎所有具备能力的服务商加入”。同时,还将在规范的指引下对服务商表现进行分层,进而提供相应的运营支持。
无论是和淘宝还是和抖音电商相比,腾讯布局电商的方式都是轻量运营,商家“找不到人”似乎是常态,服务商才是为之蹚出一条路的角色。而快速扩大队伍的前提是彼此信任,从这个角度来看,腾讯对微盟的减持代表了一种一视同仁的公平态度。至于微盟,即使腾讯不再是大股东,也不会影响到两者之间的伙伴关系——业务紧密相连,前者的订阅解决方案与商家解决方案业务均有赖于后者的支撑。
“扫货”变“出清”背后
对比之下,腾讯对优必选的减持是一桩账面上算得更为清楚明白的生意。
2024年12月29日,优必选上市一周年,限售股解禁。当日,优必选董事长周剑与包括赵国群、夏拥军、王琳、熊友军、夏佐全在内的多位股东签署协议,解除一致行动关系,此举被视作为便于部分股东减持而进行的铺垫。
事实也的确如此。王琳、夏佐全均通过减持完成了超亿元港元的套现。与此同时,12月30日,民银资本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了0.41%的优必选股份,对价约为1.38亿港元,出售完成后不再持有优必选股份。按照当年2000万美元的转让价格计算,民银资本不仅没有从中盈利,反而是亏损离场。
比起民银资本的全部出手,腾讯还算有所保留。2025年1月3日、1月7日,几乎与减持微盟同步,腾讯分别减持928.95万股、975.31万股优必选股份,总计套现超10亿港元,持股比例降至2.08%。
优必选招股书显示,腾讯旗下IMAGE FRAME与深圳腾讯于2018年先后参与公司股权转让、C轮融资,投资成本合计约1.2亿美元。上市前,腾讯共计持有优必选6.31%的股份。粗略计算,目前腾讯对优必选的投资处于小赚与不赔之间。
关于对两家公司的减持,腾讯的回应是:“我们会主动回顾我们的投资组合,并评估潜在的调整动作,以将资金用于股东回报或新的投资项目中。”
这句话非常眼熟,腾讯在“分红式”减持京东、美团时,也给出了“体面”的声明。2021年12月,腾讯以中期派息方式将其所持有约4.6亿股京东股权发放给股东。派息后,腾讯对京东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腾讯总裁刘炽平卸任京东董事。近一年之后,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一遍,腾讯抛出了手中约九成的美团股份。
事实上,最近几年腾讯还减持了华谊兄弟、步步高、海澜之家、有“东南亚小腾讯”之称的Sea,并计划减持“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第一股”星环信息。对腾讯而言,减持被投公司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以适当的方式择机退出。
腾讯首席战略官James Michelle说过,腾讯每年都会减持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持股,属于常规调整,如果不是部分公司的体量较大,其实不会吸引这么多的关注。他认为,如果考虑到投资组合管理,作为投资方,腾讯积极投资的并不是上市公司,而是非上市公司。另外,腾讯会持续减少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一方面可以将投资回报用于股东回报,另一方面转而加大寻找新的投资标的,帮助其实现发展目标。
这里的“新的投资标的”,不只是指从消费互联网到硬科技、医疗健康,同样可以是腾讯自己。2022年至今,减持被投公司的腾讯也在被股东减持。两年多的时间里,南非Naspers集团及其子公司Prosus通过出售腾讯股份套现1745亿港元,持股比例由28.8%下降至23.99%。腾讯的回购与之同步,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338亿港元,494亿港元、1120亿港元,三年累计回购1952亿港元。如果仅将2022年下半年的回购计算在内,累计回购1879亿元,远超Prosus的出售总额。
比起成为别人的“大腿”,不如加固自己的护城河。腾讯虽然不缺钱,定期减脂增肌总是有必要的。
评论